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Detection by Altered Minerals Mapping from Airborne Hyper-Spectral Data in Xifeng Oilfield,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Shengbo Chen Ying Zhao +2 位作者 Liang Zhao Yanli Liu Chao Zho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56-665,共10页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can cause oxidation reduction reactions and produce altered miner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and soft. The typical altered minerals mapping by their diagnostic spectral features on hyper-spectra...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can cause oxidation reduction reactions and produce altered miner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and soft. The typical altered minerals mapping by their diagnostic spectral features on hyper-spectral images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dustry. In this study, the airborne hyper-spectral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ltered minerals induced by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s by spectral feature fitting (SFF) in the loess coverage area of Xifeng Oflfield. The results re- veal that the distribution region of the altered minerals induced by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is larger than the known oilfield exploration area. The potential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region was also re- vea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altered minerals besides the known hydrocarbon area. A fast index was pro- posed by the absorption depths of clay and carbonate minerals for assessment of hydrocarbon micro- seepage. And it gave much clearer boundaries for the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in the loess coverage area than those by the altered mineral mapping. In addition, some field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 tion (XRD)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Within the extents of hydro- carbon micro-seepage, there are lower contents of ferric iron and higher contents of carbonate minerals in these samples. Therefore, it is satisfactory to have the airborne hyper-spectral data to outline the extents of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for furth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loess covera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loess coverage airborne hyper-spectral imager altered minerals mapping.
原文传递
Bacteria as indicators for finding oil and gas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the Bikaner-Nagaur Basin,Rajasthan,India 被引量:5
2
作者 Mohammed Abdul Rasheed Mutnuri Lakshmi +1 位作者 Deshoju Srinu Anurodh Mohan Dayal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64-268,共5页
Geo-microbial prospecting for hydrocarbons is an explo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eepage of light gaseous hydrocarbons from oil/gas reservoirs to the surface and their utilization by hydrocarbon oxidizing bacteria. Th... Geo-microbial prospecting for hydrocarbons is an explo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eepage of light gaseous hydrocarbons from oil/gas reservoirs to the surface and their utilization by hydrocarbon oxidizing bacteria. These bacteria utilize hydrocarbon gases as their sole source of food and are found to be enriched in the near surface soils/sediments above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he detection of anomalous populations of n-pentane and n-hexane 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surface soils can help to evaluate the prospect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 geo-microbial surve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Bikaner Nagaur basin to investigate the prospect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bacterial counts for n-pentane utilizing bacteria range between 2.0× 10^2 and 1.26× 10^6 cfu/gm and n-hexane utilizing bacteria range between 2.0× 10^2 and 1.21 × 10^6 cfu/gm. The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maps show four distinct anomali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possibility of discovering oil or gas reservoirs using the microbiological method is emphasized by the tact that the hydrocarbon-oxidizing bacteria range between 103 and 106 cfu/gm in soil/sediment receiving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a of the Bikaner Nagaur basin, n-pentane and n-hexane utilizing bacteria are found between 105 and 106 cfu/gm of soil sample, which is significant and thereby substantiates the seepage of lighte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from oil and gas reservoirs. Geo-microbial prospecting studies suggest that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of subsurface origin is present in the study area and indicate that the area has positive prospect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utilizing bacteria microbial prospecting micro-seepage petroleum exploration
下载PDF
煤层气富集区遥感勘查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秦其明 吴自华 +2 位作者 叶昕 王楠 韩谷怀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煤层气是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清洁能源,它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传统勘查方法费时费力,而遥感技术提供了煤层气富集区快速勘查的新途径。煤层气富集区遥感勘查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典型地物波谱特征与富集区烃微渗漏导致的地表物体异常波... 煤层气是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清洁能源,它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传统勘查方法费时费力,而遥感技术提供了煤层气富集区快速勘查的新途径。煤层气富集区遥感勘查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典型地物波谱特征与富集区烃微渗漏导致的地表物体异常波谱特征,包括岩矿蚀变、植被异常和热异常等波谱特征的对比,结合煤田地质、地震、大地电磁等物探方法获取的数据,进行多源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逐步查明煤层气富集区分布范围与含气特性。文章综述了煤层气富集区烃类物质渗漏与地表岩矿波谱和植被波谱异常的响应机制,以及基于地表岩矿波谱与植被波谱参数反演的多种方法与地物波谱异常反演在煤层气潜在富集区的勘查应用;阐述了含煤层气地层导致地表热异常的不同解释与提高地表温度反演准确率的主要方法与应用。未来,遥感与煤田地质数据、地震探测和大地电磁探测相结合,开展立体多元信息分析与信息提取,将成为实现煤层气富集区低成本快速勘查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富集区 烃微渗漏 遥感勘查 多源信息提取
下载PDF
油气藏烃类垂向微渗漏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同锦 王国建 +5 位作者 范明 任春 陈伟钧 朱怀平 卢丽 黄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2-527,共6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油气聚集成藏以后其中的烃类穿过上覆盖层运移至地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实验证实,油气藏中的烃类气体由于与外部地层存在压力、浓度的差异而发生渗透和扩散,即微渗漏作用,方向主要是垂向的。垂... 利用自行研制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油气聚集成藏以后其中的烃类穿过上覆盖层运移至地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实验证实,油气藏中的烃类气体由于与外部地层存在压力、浓度的差异而发生渗透和扩散,即微渗漏作用,方向主要是垂向的。垂向微渗漏致使油气藏中的烃类气体可以穿过上覆盖层直至到达地表,现代测试仪器可以在地表检测到来自深部地层的渗漏烃。同时发现,烃类垂向微渗漏具有间歇性、伴有幕式的特点。基于长期观测和实验模拟的结果,提出"气相压驱裂隙渗透"可能是近地表烃类化探异常的主要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微渗漏 成因机制 化探异常 实验模拟
下载PDF
烃气在泥岩和砂岩中的微渗漏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臣军 王国建 +2 位作者 卢丽 杨帆 高俊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448,472,共5页
利用2个小型的烃气微渗漏实验装置,模拟了泥岩和砂岩中烃气微渗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测点的烃组分含量达到平衡后则相对稳定,且平衡后的各组分占总烃含量的百分比不受测点烃组分及总烃含量大小的影响,而与测点至烃源的距离有关。这一... 利用2个小型的烃气微渗漏实验装置,模拟了泥岩和砂岩中烃气微渗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测点的烃组分含量达到平衡后则相对稳定,且平衡后的各组分占总烃含量的百分比不受测点烃组分及总烃含量大小的影响,而与测点至烃源的距离有关。这一特征在油气勘探上具有2点启示:一是通过实验模拟或实地测量烃组分的平衡时间,可以计算烃气的微渗漏速率,进而可以根据烃气的微渗漏模式来估算油气藏的散失量;二是通过井中化探或气测录井研究烃组分占总烃含量的百分比在垂向地层中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油气藏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微渗漏 烃组分分异 平衡时间 油气藏散失量 油气藏深度 实验模拟
下载PDF
烃类微渗漏现象遥感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申晋利 丁树柏 +1 位作者 齐小平 邢学文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3期7-11,共5页
油气藏烃类微渗漏是一种普遍现象,利用遥感技术的快速、经济及高效等优势,探测烃类微渗漏从而发现油气田,是当前很多油气公司采用的主要勘探方法之一。介绍了烃类微渗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烃类微渗漏在陆地表面、海底近地表及海洋表面的... 油气藏烃类微渗漏是一种普遍现象,利用遥感技术的快速、经济及高效等优势,探测烃类微渗漏从而发现油气田,是当前很多油气公司采用的主要勘探方法之一。介绍了烃类微渗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烃类微渗漏在陆地表面、海底近地表及海洋表面的多种表现形式,综合论述了我国在应用遥感技术探测烃渗漏现象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未来烃渗漏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渗漏 遥感 检测 进展
下载PDF
航空高光谱探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油气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杜小弟 唐跃 +2 位作者 刘德长 李昭 王海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5-287,共13页
赋存于地下的油气藏(田)一般都存在向地表微渗漏,油气藏上方烃类垂向微渗漏可引起近地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变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异常,这为航空高光谱技术用于探测烃类微渗漏信息成为可能,成为油气选区调查和寻找油气的有效技术... 赋存于地下的油气藏(田)一般都存在向地表微渗漏,油气藏上方烃类垂向微渗漏可引起近地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变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异常,这为航空高光谱技术用于探测烃类微渗漏信息成为可能,成为油气选区调查和寻找油气的有效技术方法。在准东2500 km2范围内开展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技术研究,获取了研究区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了与油气及与油气相关的粘土、碳酸盐、二价铁等信息,通过与已发现的油气藏(田)高光谱油气异常信息的对比研究,在准东地区落实了柳树河子和三台镇2个油气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高光谱 烃类微渗漏 异常 准噶尔盆地 油气选区
下载PDF
海底油气渗漏浅表层声学探测技术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铁虎 张训华 冯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56,共8页
海底油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探测海底油气渗漏信息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海底浅表层声学探测所获取的声学微地貌与剖面反射特征是油气渗漏研究的主要证据。对海底油气渗漏的形成环境、浅表... 海底油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探测海底油气渗漏信息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海底浅表层声学探测所获取的声学微地貌与剖面反射特征是油气渗漏研究的主要证据。对海底油气渗漏的形成环境、浅表层声学技术在渗漏探测中的发展与现状、渗漏产生的地貌形态与浅地层反射剖面特征等进行了系统讨论与分析。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不同海区声学探测方法、参数选择以及渗漏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应综合多种资料进行渗漏异常分析,并发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油气渗漏 声学探测 微地貌特征 剖面反射特征
下载PDF
采用反吹、微流控技术分析原油中的轻烃组分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翠山 赵红 +2 位作者 王培荣 张敏 徐冠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9-450,共2页
利用程序升温蒸发进样器、反吹技术和微流控装置分析原油中的C5-C13轻烃组分,用一根HPPONA色谱柱分离,同时得到保留时间相同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信号和质谱检测信号,为原油中轻烃组分的色谱定性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该方法中所用的色谱... 利用程序升温蒸发进样器、反吹技术和微流控装置分析原油中的C5-C13轻烃组分,用一根HPPONA色谱柱分离,同时得到保留时间相同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信号和质谱检测信号,为原油中轻烃组分的色谱定性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该方法中所用的色谱柱使用寿命长,分离效果好,对平湖4井油样中C5~C13馏分的分离得到了可用质谱定性的峰约290个(尚有不少混合峰存在),较难分离的物质对t-1,2-二甲基环戊烷与2-乙基戊烷得到了较好的分离,2-乙基戊烷峰得到非常好的质谱图,是目前研究原油中轻烃组分分析的有效手段。同时应用微流控装置后可在质谱仪不停机的条件下更换色谱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蒸发进样器(programmed temperature VAPORIZER injector) 反吹技术(backflushing technique) 微流控装置(micro—fluidic splitter) 气相色谱(GC)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轻烃组分(light hydrocarbons) 定性(qualification) 原油(crude oil)
下载PDF
天宫一号高光谱数据烃类微渗漏信息提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达昌 陈洁 +1 位作者 高子弘 韩亚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烃类微渗漏遥感探测技术是一种油气直接调查方法,主要依据油气藏上方地表的低价铁富集、粘土矿物丰度高和碳酸盐岩含量高等异常现象。通过分析高光谱遥感油气蚀变信息提取理论,研究了各种烃类蚀变矿物在天宫一号(TG-1)高光谱数据上的光... 烃类微渗漏遥感探测技术是一种油气直接调查方法,主要依据油气藏上方地表的低价铁富集、粘土矿物丰度高和碳酸盐岩含量高等异常现象。通过分析高光谱遥感油气蚀变信息提取理论,研究了各种烃类蚀变矿物在天宫一号(TG-1)高光谱数据上的光谱响应特征;依照突出所需矿物并压制其他地物特征的思想,选取不同解译标志的强吸收和高反射波段,采用比值法进行特征信息增强与提取;开展甘肃省庆阳地区TG-1高光谱数据的油气微渗漏信息提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蚀变遥感异常信息的分布与已有地质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实际的油气区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显示了TG-1高光谱数据的油气探测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烃类微渗漏 波段比值 蚀变异常 天宫一号
下载PDF
油气光学遥感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管仲 田庆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4-48,共5页
油气遥感是指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包括3种方式:①利用遥感技术来解译具有油气指示性的构造(例如环型构造);②利用遥感技术直接探测油气藏烃类微渗漏;③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烃类微渗漏导致的地表异常。随着光学遥... 油气遥感是指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包括3种方式:①利用遥感技术来解译具有油气指示性的构造(例如环型构造);②利用遥感技术直接探测油气藏烃类微渗漏;③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烃类微渗漏导致的地表异常。随着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光学遥感在油气资源勘探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此,阐述了光学遥感在油气勘探中的研究和应用:首先介绍了油气遥感的理论基础,并详细介绍了油气藏上方烃类渗漏造成的多种地表异常及其遥感监测方法;然后对光学遥感在油气勘探工业中的研究状况做了综述;最后对油气光学遥感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勘探 光学 遥感 烃类 微渗漏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烃微渗漏的航空高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小东 王茂芝 侯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0,共5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运用烃类微渗漏遥感探测进行直接找油成为油气勘探的发展趋势。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烃类微渗漏会造成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异常并在遥感影像上得到表现。基于油气烃微渗漏理论,研究了土壤吸附烃、黏土矿物、碳...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运用烃类微渗漏遥感探测进行直接找油成为油气勘探的发展趋势。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烃类微渗漏会造成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异常并在遥感影像上得到表现。基于油气烃微渗漏理论,研究了土壤吸附烃、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二三价铁离子作为识别油气信息的光谱特征,通过对吉木萨尔地区SASI与C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使用混合协调匹配滤波(MTMF)方法完成了矿物蚀变填图,提取到研究区烃类微渗漏异常信息,为下一步的野外实地勘探提供了有效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吉木萨尔 烃类微渗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海洋油气资源的遥感探测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晓霞 朱振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90-95,共6页
论述了海洋油气资源遥感探测技术的两种方法,即烃类渗漏形成油膜的检测及由于油气藏的存在而导致的海底微重力异常的检测。
关键词 油气资源 烃类渗漏油膜 微重力异常 遥感探测
下载PDF
中国油气化探的成功案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忠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62-1571,共10页
中国油气化探经历了50余年的坎坷历程,总结成功案例可以重新认识该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和地位。选择的案例仅是公开发表的12例,还有大量未发表的成功案例。区域油气化探可以起到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作用,局部油气化探在评价构造圈闭... 中国油气化探经历了50余年的坎坷历程,总结成功案例可以重新认识该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和地位。选择的案例仅是公开发表的12例,还有大量未发表的成功案例。区域油气化探可以起到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作用,局部油气化探在评价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油气化探与地震技术结合将会大大提高油气预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油气化探 局部油气化探 烃类微渗漏 成功案例
下载PDF
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的积木块模型及差分格式
15
作者 李萌 孙春岩 文百红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82-586,502-503,共5页
这里提出以代表质量守恒的反应对流扩散方程作为主控方程的烃类垂向微渗漏方程组的差分格式,即双向一维分裂校正差分格式,并建立地层积木块模型对该格式的边界进行讨论。差分格式是预估~校正差分格式的一种改进形式,它融合了Crank-Nico... 这里提出以代表质量守恒的反应对流扩散方程作为主控方程的烃类垂向微渗漏方程组的差分格式,即双向一维分裂校正差分格式,并建立地层积木块模型对该格式的边界进行讨论。差分格式是预估~校正差分格式的一种改进形式,它融合了Crank-Nicolson格式、交替方向隐格式、预估~校正差分格式的特点,具有二阶差分精度,且无条件稳定。由于差分格式将每一步都归结为求解三对角线方程组,因此适合并行运算。数值实验表明,应用差分格式的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的理论模型,可作为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分析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 反应对流扩散方程 双向一维分裂校正差分格式 积木块模型
下载PDF
油气资源遥感勘查新方法
16
作者 朱振海 赵立平 《湖南地质》 1991年第3期259-262,共4页
地下深处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在压力梯度下会向地表产生微渗漏,导致地表物质产生一系列理化异常,在地表形成吸附烃异常、红层退色、粘土化、碳酸盐化、放射性异常和地植物异常等标志。根据这些地表标志的地物波谱特征,选择出油气资源... 地下深处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在压力梯度下会向地表产生微渗漏,导致地表物质产生一系列理化异常,在地表形成吸附烃异常、红层退色、粘土化、碳酸盐化、放射性异常和地植物异常等标志。根据这些地表标志的地物波谱特征,选择出油气资源遥感勘查的最佳工作波段,在此基础上,以机载遥感信息为主,以星载遥感信息为辅,以地表地球化学、地植物学、地面遥感勘查作为验证手段,最终施行多元信息复合分析,可达到寻找油气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勘探 遥感 地物波谱
下载PDF
基于烃类垂向微渗漏的地球化学场数值模拟
17
作者 李志炜 李萌 +1 位作者 孙春岩 徐盈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3-399,共7页
基于烃类微渗漏基本理论和连续介质假设,总结了近年来地球化学勘探领域主流的关于烃类微渗漏机制的假说;根据其中最为普遍接受的烃类气体以胶体大小的微气泡做布朗运动向上运移为主的微渗漏机制,利用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以及能量守恒定... 基于烃类微渗漏基本理论和连续介质假设,总结了近年来地球化学勘探领域主流的关于烃类微渗漏机制的假说;根据其中最为普遍接受的烃类气体以胶体大小的微气泡做布朗运动向上运移为主的微渗漏机制,利用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定量描述烃类微渗漏的数学模型;采用构建单层和多层积木块理想地层介质模型叠加的方法对典型地质条件进行了划分和组合;建立了描述地层介质模型内部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的定量方程,即一类反应-对流-扩散偏微分方程,进行了"油气藏中烃类组分垂向微渗漏和异常形成动态过程"的数学描述和模拟,并将上述过程付诸于典型实践区——鄂尔多斯盆地花豹沟油气藏进行模型的数值验证与实例分析,得到与实际勘探数据相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为复杂条件下油气运移定量地球化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具体数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场 烃类垂向微渗漏 地表地球化学晕状异常 积木块理想地层介质模型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geo-microbial prospecting method for finding oil and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4
18
作者 M. A. Rasheed Syed Zaheer Hasan +4 位作者 P. L. Srinivasa Rao Annapurna Boruah V.Sudarshan B. Kumar T. Harinarayana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0-50,共11页
Microbial prospecting of hydrocarbons is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anomalous population of hydrocarbon 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surface soils,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ubsurfac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techni... Microbial prospecting of hydrocarbons is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anomalous population of hydrocarbon 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surface soils,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ubsurfac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seepage of light hydrocarbon gases such as C1-C4 from the oil and gas pools to the shallow surface that provide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specialized bacterial population. These bacteria utilize hydrocarbon gases as their only food source and are found enriched in the near surface soils above the hydrocarbon bearing structures. The methodology involves the collection of soil samples from the survey area, packing,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of samples in pre-sterilized sample bags trader aseptic and cold conditions till analysis and isolation and enumeration of hydrocarbon utilizing bacteria such as methane, ethane, propane, and butane oxidizers. The contour maps for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hydrocarbon oxidizing bacteria are drawn and the data can be integrated with geological, geochemical, geophysical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hydrocarbon prospect of an area and to prioritize the drilling locations thereby reducing the drilling risks and achieve higher succes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Microbial Prospecting for Oil and Gas (MPOG) method success rate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90%. The paper presents details of microbial prospecting for oil and gas studies, excellent methodology,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scope, results of study area, case studies and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utilizing bacteria microbial prospecting micro-seepage petroleum exploration
原文传递
油气微渗漏扩散物理实验的再现及数值模拟
19
作者 余兵 杨瑞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78-482,共5页
来自油气藏的烃类物质的微渗漏扩散是普遍存在的。这里主要进行油气微渗漏扩散,在计算机上的物理实验再现过程和三维数值模拟。首先把实验提供的稀疏的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算法计算,得到三维重建中所需具有规则、分布均匀特点的数据,... 来自油气藏的烃类物质的微渗漏扩散是普遍存在的。这里主要进行油气微渗漏扩散,在计算机上的物理实验再现过程和三维数值模拟。首先把实验提供的稀疏的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算法计算,得到三维重建中所需具有规则、分布均匀特点的数据,所得效果较好,并且算法编写简单、容易理解。其次,建立一种关于油气微渗漏扩散的三维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较好地仿真了演示油气微渗漏随时间扩散的过程。最后,简单地探讨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在三维可视化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渗漏 KRIGING插值 三维可视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烃类微渗漏的光谱遥感信息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子贵 李钦雄 王錾 《环境遥感》 CSCD 1992年第1期65-73,共9页
烃类微渗漏的间接证据,包括一系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和地貌异常以及以后认识到的在土壤化学与植物生理方面引起的变异。所有这些现象均与烃类微渗漏密切相关。根据这种地表“蚀变体”的波谱特征,可利用遥感技术在特定波段内... 烃类微渗漏的间接证据,包括一系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和地貌异常以及以后认识到的在土壤化学与植物生理方面引起的变异。所有这些现象均与烃类微渗漏密切相关。根据这种地表“蚀变体”的波谱特征,可利用遥感技术在特定波段内将其信息直接提取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漏 光谱遥感信息 石油 天然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