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8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brational Nonequilibrium in the Hydrogen-Oxygen Reac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
作者 Oleg V. Skrebkov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4年第16期1806-1829,共24页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hemical and vibrational kinetics of hydrogen oxidation is suggested based on the consistent account for the vibrational nonequilibrium of HO2 radical which forms in result of bimolecular recomb...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hemical and vibrational kinetics of hydrogen oxidation is suggested based on the consistent account for the vibrational nonequilibrium of HO2 radical which forms in result of bimolecular recombination H + O2 = HO2 in the vibrationally excited state. The chain branching H + O2 = O + OH and inhibiting H + O2 + M = HO2 + M formal reactions are considered (in the terms of elementary processes) as a general multi-channel process of forming, intramolecular energy redistribution between modes, relaxation, and monomolecular decay of the comparatively long-lived vibrationally excited HO2 radical which is capable to react and exchange of energy with another components of the mixture.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vibrational nonequilibrium for the starting (primary) H2 and O2 molecules, as well as the most important molecular intermediates HO2, OH, O2(1D), and the main reaction product H2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hock tube experimental data for strongly diluted H2-O2 mixtures at 1000 T p < 4 at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approach is promising from the standpoint of reconciling the predic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by different authors for various compositions and conditions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It is shown that the hydrogen-oxygen reaction proceeds in absence of vibrational equilibrium, and the vibrationally excited HO2 radical acts as a key intermediate in the principally important chain branching process. For T < 1500 K, the nature of hydrogen-oxygen reaction is especially nonequilibrium, and the vibrational nonequilibrium of HO2 radical is the essence of th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Phase hydrogen-oxygen REACTION Chemical Kinetics VIBRATIONAL RELAXATION Electronically Excited States
下载PDF
二硒化钴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氧还原性能测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晓玲 孙怡然 +3 位作者 晁佳钰 支东彦 陈健壮 沈建华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具有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型氧化剂——过氧化氢(H_(2)O_(2))的需求日益增加,急需发展绿色且安全的H_(2)O_(2)合成新方法。两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是一种制备H_(2)O_(2)的高效方法,其中催化剂的高效率和高选择性是2e-ORR的关键。对二硒... 具有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型氧化剂——过氧化氢(H_(2)O_(2))的需求日益增加,急需发展绿色且安全的H_(2)O_(2)合成新方法。两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是一种制备H_(2)O_(2)的高效方法,其中催化剂的高效率和高选择性是2e-ORR的关键。对二硒化钴(CoSe_(2))电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测试实验进行了探索。首先,通过联氨还原法制备钴纳米粒子;然后,通过简单的固相反应并在不同温度下退火制备CoSe_(2)电催化剂;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方法对CoSe_(2)电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型、电化学及其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为2e^(-)ORR电催化剂CoSe_(2)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过氧化氢 固相反应 CoSe_(2) 电催化剂
下载PDF
光热驱动的膜分离生物甲烷制氢过程建模与仿真分析
3
作者 王沛 段睿明 +1 位作者 张广儒 金万勤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7-973,共7页
光热驱动的甲烷重整制氢技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燃料的主要技术路径之一。引入聚光集热技术,可实现太阳能的全光谱利用,有效提高太阳能到燃料化学能的转化效率,同时显著降低系统能耗及碳排放。将多孔碳化硅吸热体和La_(1-x)Sr_(x)Co_(1-y... 光热驱动的甲烷重整制氢技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燃料的主要技术路径之一。引入聚光集热技术,可实现太阳能的全光谱利用,有效提高太阳能到燃料化学能的转化效率,同时显著降低系统能耗及碳排放。将多孔碳化硅吸热体和La_(1-x)Sr_(x)Co_(1-y)Fe_(y)O_(3-δ)钙钛矿透氧膜结合,提出一种光热驱动的膜反应制氢的设计思路,实现了连续、高效的制氢过程。完成了该反应过程的概念设计,建立考虑辐射-传热-膜分离-反应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重点评估了膜表面的温度均匀性,并分析温度对膜内反应及出口产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精准描述概念设计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光热驱动的高温膜反应器设计和放大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初步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建模 动态仿真 太阳能 甲烷部分氧化 制氢 透氧膜 概念设计
下载PDF
黄河南岸灌区玉米根系吸水来源研究
4
作者 郑和祥 孙晨云 +1 位作者 刘娜 邬佳宾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125-130,共6页
【目的】明晰玉米根系吸水来源。【方法】采用液态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通过监测黄河南岸灌区上、中、下游灌域的分层土壤水和玉米根系土壤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结合直观图法和MIXSIAR模型确定玉米根系吸水来源,分析各供给水源的... 【目的】明晰玉米根系吸水来源。【方法】采用液态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通过监测黄河南岸灌区上、中、下游灌域的分层土壤水和玉米根系土壤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结合直观图法和MIXSIAR模型确定玉米根系吸水来源,分析各供给水源的贡献比例。【结果】拔节期玉米生长较快,需水量较大,灌区上、中、下游干旱程度不同,导致玉米根系主要吸水深度也不同。上游主要吸收0~20 cm土层的土壤水,其水源贡献率为38.1%,20~40cm土层贡献率为23.7%;中游主要吸收20~40 cm土层的土壤水,贡献率为43.6%,0~20 cm土层贡献率为27.4%;下游主要吸收20~40 cm土层的土壤水,贡献率为63%,0~20 cm土层贡献率为20%。【结论】干旱环境下玉米会改变根系吸水深度,整个生育期内玉米根系吸水深度由浅入深再变浅;且玉米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与其根系吸水深度以及不同水源对土壤水的补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玉米 稳定氢氧同位素 根系吸水 水分来源
下载PDF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平原湖荡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研究
5
作者 卢小慧 王梦瑶 +3 位作者 龚绪龙 武鑫 张海涛 卫岩曈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7,共12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转化以及量化地下水补给量是湖泊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集了元荡湖区域湖水、地下水样品,测试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成,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其水化学类型、通过钻孔实测的地下水埋深绘制元荡... 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转化以及量化地下水补给量是湖泊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集了元荡湖区域湖水、地下水样品,测试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成,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其水化学类型、通过钻孔实测的地下水埋深绘制元荡湖区域旱季(2022年12月)和雨季(2023年6月)的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结合电导率(EC)和溶解性总固体(TDS)定性分析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利用同位素水量平衡方程、线性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评价了湖水、地下水、河水和降水之间的转化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湖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SO_(4)^(2-)·Ca^(2+)·Na^(+)·Mg^(2+),旱季和雨季湖水均受到地下水的补给,拟合得到的湖水旱季、雨季氢氧稳定同位素线性回归方程表明雨季斜率较小,蒸发更为强烈。湖水主要由河水、地下水和降水补给,其三者在旱季的补给比例分别为59%、26%和15%,在雨季的补给比例分别为23%、39%和38%。本文成果为元荡湖区域以及太湖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湖荡 元荡湖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化学特征 同位素水量平衡模型 线性端元混合模型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癌症氢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6
作者 欧阳瑞镯 薛维锨 缪煜清 《集成技术》 2024年第1期82-95,共14页
氢气可以选择性地清除细胞毒性活性氧。在癌细胞内,氢气的存在会影响癌细胞内活性氧的平衡,从而使癌细胞凋亡。此外,与药物相比,氢气对人体清洁无害,对细胞膜的穿透性高,具有先天优势。然而,口服富氢水和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等手段由于氢... 氢气可以选择性地清除细胞毒性活性氧。在癌细胞内,氢气的存在会影响癌细胞内活性氧的平衡,从而使癌细胞凋亡。此外,与药物相比,氢气对人体清洁无害,对细胞膜的穿透性高,具有先天优势。然而,口服富氢水和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等手段由于氢气在体内无目的性地扩散,难以实现良好的疗效。该文简要介绍了氢气治疗的机理,并通过列举目前的一些利用纳米材料进行氢气治疗的方法,介绍了氢治疗中,传递氢气的几种主要纳米系统,并对纳米材料在癌症氢治疗中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氢治疗 活性氧 原位产氢 纳米载体 癌症治疗
下载PDF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矽卡岩型萤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7
作者 朱启象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矿区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矿区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有相近的Sm/Nd比值,且均具有δ_(Eu)和δ_(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矿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萤石矿床 稀土元素 氢氧同位素 矿床成因 凤山-赤坂场
下载PDF
降低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时氧中氢安全风险的措施
8
作者 梁峰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4年第8期11-16,共6页
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在低负荷运行时氧中氢含量超标容易导致安全风险,针对碱液互混、隔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和运行负荷对氧中氢含量的影响,分析认为主要是分离罐后的碱液互混所导致,其对指标影响的占比超过50%,提出了降低氧中氢安全风险... 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在低负荷运行时氧中氢含量超标容易导致安全风险,针对碱液互混、隔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和运行负荷对氧中氢含量的影响,分析认为主要是分离罐后的碱液互混所导致,其对指标影响的占比超过50%,提出了降低氧中氢安全风险的改进措施,在普遍使用的碱水电解制氢流程中,增加碱液脱气罐,同时对补水泵进行适应性增容改造,可消除碱液互混对氧中氢的影响,即使在10%的低负荷下运行也可实现副产氧气中氢含量1%以下,满足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可更充分地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能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制氢 碱水电解 氧中氢 安全风险 脱气罐
下载PDF
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河谷大气降水同位素特征与水汽输送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晗薇 姚俊强 +2 位作者 容韬 张天洋 高雅洁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10,共12页
利用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河谷2018年9月—2020年5月的降水事件的大气降水同位素数据,以及流域河谷代表性气象站点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降水中δ^(18)O、δ^(2)H和氘盈余(d-excess)变化特征,探讨影响因素,并基于拉格朗日后... 利用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河谷2018年9月—2020年5月的降水事件的大气降水同位素数据,以及流域河谷代表性气象站点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降水中δ^(18)O、δ^(2)H和氘盈余(d-excess)变化特征,探讨影响因素,并基于拉格朗日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追踪解析流域河谷大气降水的水汽输送路径。结果表明:(1)降水δ^(2)H、δ^(18)O值总体上呈现夏季富集、冬季贫化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1.33‰·℃^(-1)),但未见显著雨量效应;(2)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2)H=7.63δ^(18)O-3.55,呈现出显著的干旱气候特征;(3)HYSPLIT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流域降水水汽主要受西风环流和局地水汽再循环影响,其中夏半年局地水汽蒸发占比54.09%,冬半年西方路径中较长距离输送占比45.53%。8月源自印度洋的水汽可绕过青藏高原到达研究区域。成果可为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应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大气降水 水汽来源 塔什库尔干河谷
下载PDF
助剂对ZnFe_(2)O_(4)氧载体化学链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宋维锋 武景丽 +2 位作者 孙德帅 王志奇 吴晋沪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助剂掺杂改性的ZnFe_(2)O_(4)氧载体,探究不同助剂(Sr、Ce、La和Al)对其性能的影响。化学链制氢实验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能有效提高氧载体的性能,单位质量氧载体H_(2)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La&g...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助剂掺杂改性的ZnFe_(2)O_(4)氧载体,探究不同助剂(Sr、Ce、La和Al)对其性能的影响。化学链制氢实验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能有效提高氧载体的性能,单位质量氧载体H_(2)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La>Sr>Al>Ce,La改性的ZnFe_(2)O_(4)氧载体反应活性最高。结合X射线衍射、H_(2)-程序升温还原、吸附比表面测试法等表征手段和化学链制氢实验对掺杂助剂La的氧载体物理化学性质作进一步分析,考察不同掺杂质量分数对氧载体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12%La助剂的ZnFe_(2)O_(4)在化学链制氢反应中单位H_(2)产量最高;La助剂的加入提高了氧载体的比表面积,促进氧空位的形成,加快晶格氧的迁移速率,有利于化学链制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 制氢 氧载体 助剂
下载PDF
妫水河流域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1
作者 韦欣 于一雷 +2 位作者 李文彦 吕翠翠 霍炜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5,共11页
为研究北京妫水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因以及相互关系,文章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妫水河流域2019年采集到的河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河水和地下... 为研究北京妫水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因以及相互关系,文章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妫水河流域2019年采集到的河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均属于弱碱性水;硝态氮是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河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优势阴离子均为HCO_(3)^(-),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优势阳离子为Ca^(2+),而深层地下水的优势阳离子为Na^(+)和Ca^(2+);水质整体较好,Ⅰ类水占比均超70%。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δD、δ^(18)O和δ^(17)O)特征深度变化明显,因河水受较强烈的蒸发作用,自地表往下同位素逐渐相对贫化。岩石风化是流域水体溶质的主要来源,蒸发盐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占主导作用;另外,区域内农业活动也是水体溶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妫水河流域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河水 地下水
下载PDF
含固氧颗粒的液氢传输管路中静电积聚仿真研究
12
作者 田雪皓 刘柏文 +4 位作者 王磊 马原 厉彦忠 雷刚 陈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为探究含固态氧颗粒的液氢管道传输中静电积聚规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展了液氢-固氧体系荷电规律仿真预示。采用拉格朗日颗粒轨道法与计算流体动力学分别描述连续液氢流与离散固氧颗粒的运动,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计... 为探究含固态氧颗粒的液氢管道传输中静电积聚规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展了液氢-固氧体系荷电规律仿真预示。采用拉格朗日颗粒轨道法与计算流体动力学分别描述连续液氢流与离散固氧颗粒的运动,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计算获得固氧电学性质,并通过电容器法描述固氧颗粒碰撞起电规律,实现固液两相流与静电场的耦合求解。仿真结果发现,当液氢流速为10 m·s^(-1),固氧颗粒粒径为1000μm时,固氧颗粒比电荷达10μC·kg^(-1),颗粒饱和电量约为84 pC,两相流电荷密度为2.84×10^(-4)C·m^(-3),较纯液氢流静电大8个量级。随着颗粒-壁面碰撞次数增多,颗粒荷电量趋于饱和。管流参数对荷电规律影响显著,颗粒比电荷随颗粒质量流量增加略有降低,随管长增加和管径减小而增大,随液氢流速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存在极小值。颗粒物性也会对荷电量产生影响,颗粒比电荷随粒径增大存在极小值和极大值,颗粒杨氏模量、电阻率、密度等也对荷电规律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工作可为液氢传输系统设计与安全防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固氧颗粒 电荷演化 静电积聚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地表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13
作者 石玉东 王圣杰 +2 位作者 张明军 朱成刚 车彦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7-1135,共9页
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被广泛用于水文循环过程研究。地表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水汽来源和现代水文过程分析的有效载体。基于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于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昆仑山北坡采集了地表水样本并测量其氢氧稳定同... 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被广泛用于水文循环过程研究。地表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水汽来源和现代水文过程分析的有效载体。基于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于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昆仑山北坡采集了地表水样本并测量其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同时汇编了区域以往的地表水同位素数据,分析了昆仑山北坡地表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昆仑山北坡地表水同位素值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空间变化特征,区域地表水线为δ^(2)H=5.98×δ^(18)O-6.86(R^(2)=0.65,n=141)。(2)对比昆仑山北坡地表水和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发现地表水同位素平均值普遍低于加权降水同位素值。(3)昆仑山北坡地表水同位素空间格局受到西风携带的外来水汽和局地再循环水汽共同影响,此外蒸发也会改变区域地表水同位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北坡 地表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新疆
下载PDF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黄土区场次降水水体补给转化关系研究
14
作者 孙虎 赵宾华 +5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马建业 马方铭 李华杰 延子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91,共8页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生态建设措施改变了流域地形并影响了水文过程。为探究影响途径,以黄土区典型小流域王茂沟流域为研究区,针对场次降水,采集降水前、后的坝地、梯田两种地类分层土壤样品、降水样品、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样品,通过稳定...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生态建设措施改变了流域地形并影响了水文过程。为探究影响途径,以黄土区典型小流域王茂沟流域为研究区,针对场次降水,采集降水前、后的坝地、梯田两种地类分层土壤样品、降水样品、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样品,通过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分析水体中的δD和δ18 O,揭示了黄土沟壑区降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降水-土壤水之间的传输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场次降水(20230423)时段内,降水量为70.0 mm,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比例分别为27.62%和72.38%;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水分传输过程中存在坝地的情况下,降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率增加了31.90%;沿程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之间的蒸发损失为1%~13%,且在地表水补给浅层地下水的过程中,蒸发损失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坝地深层土壤水较梯田更容易受到降水补给;坝地0~60 cm土层土壤水对60~100 cm土壤水的垂向补给率(48.11%)小于梯田0~40 cm土层土壤水对40~100 cm土壤水的垂向补给率(55.11%)。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治理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补给转化 场次降水 氢氧同位素 降水补给率 黄土地区
下载PDF
绿色氧化剂催化苯胺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班志勇 杨曹雨 +2 位作者 冯清 殷国俊 李国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4,共14页
偶氮苯和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在颜料、光学材料、荧光探针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发展了不同的催化剂和氧化剂用于苯胺氧化偶联制备偶氮苯及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其中开发绿色环保的氧化体系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 偶氮苯和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在颜料、光学材料、荧光探针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发展了不同的催化剂和氧化剂用于苯胺氧化偶联制备偶氮苯及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其中开发绿色环保的氧化体系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综合评述了分别以双氧水和氧气作为氧化剂时,催化苯胺选择性氧化制备偶氮苯及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苯胺氧化的机理,主要包括亚硝基苯中间体机理与自由基偶联机理.最后,总结了催化剂合成和催化机制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从而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选择性氧化偶联 过氧化氢 氧气 偶氮类化合物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流域夏季主要水体H-O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邵玉祥 严步青 +5 位作者 刘旭 蒋钦 陈文彬 龚康 易海洋 李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7-436,共10页
作为高寒内陆区的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流域水文数据资料较为匮乏,导致对区域水循环过程和气候环境的认识不够深入,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理想途径。本文系统分析班公湖流域夏季含湖水、河水、冰川融水和地下水4种... 作为高寒内陆区的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流域水文数据资料较为匮乏,导致对区域水循环过程和气候环境的认识不够深入,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理想途径。本文系统分析班公湖流域夏季含湖水、河水、冰川融水和地下水4种不同类型的水体中氢氧同位素的组成,阐释水体氢氧同位素、氘盈余参数沿程变化的特征及其与水体矿化度、高程、经纬度和全球大气降雨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同位素组成变化的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水体中δ^(2)H和δ^(18)O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12.37‰~-24.90‰和-14.84‰~2.01‰,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76.73‰±26.49‰和-8.43‰±5.24‰。湖水δ^(2)H和δ^(18)O相对其他水体富集,测定结果更偏正值,冰川融水δ^(2)H和δ^(18)O相对其他水体更为贫化。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的大陆效应总体不明显,部分水体有一定高程效应体现。水体氢氧同位素演化趋势表明,冰川融水与全球大气水线接近,易受大气降雨影响。同时其他水体线的较小截距和斜率值,表明大气降雨不是这些水体的直接补给源。河流沿程的水体δ^(2)H和δ^(18)O呈递增趋势,越远离冰川融水补给端的河水和湖水值越偏正,反映强蒸发的特点。水体氘盈余参数及其与矿化度之间的关系也指示蒸发作用是影响该区域水体氢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流域 氢氧同位素 氘盈余参数 空间特征 同位素效应
下载PDF
太行山东南麓断裂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热成因模式
17
作者 郑茹丹 熊超凡 +3 位作者 平建华 苏向东 赵继昌 刘嘉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6,共14页
太行山东南麓断裂带发育,赋存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然而,该地区深部地热水的水热成因模式依然不清楚。通过55组地热水和38组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特征,研究离子组分来源及其运移规律,并借助同位素特征分析地热水补给来源,在此基础上... 太行山东南麓断裂带发育,赋存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然而,该地区深部地热水的水热成因模式依然不清楚。通过55组地热水和38组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特征,研究离子组分来源及其运移规律,并借助同位素特征分析地热水补给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深部热储的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和热循环深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属对流—传导复合型地热系统,地热水整体处于氧化环境,离子组分以HCO_(3)^(-)和Na^(+)为主,主要受盐岩和碳酸盐岩等矿物的溶解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控制;地热水的补给高程为1010~1153m,表明地热水补给区位于太行山东南麓西部的太行山地区;地热水循环深度范围为1125~4468 m;混合比例法估算汤阴断陷深层热储温度达到110~160℃,而汤阴断陷东部的内黄凸起地区为80~110℃,二者热储温度差别源自汤阴断陷两侧深切地幔的汤东、汤西深大断裂导热导水条件良好,以及内黄凸起的基岩埋深较浅,上伏盖层薄,热能更容易散失。本研究揭示了太行山东南麓地热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水热成因模式,为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地热成因 热储温度 氢氧同位素 太行山东南麓断裂带
下载PDF
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18
作者 葛勤 邵政 +6 位作者 梁杏 李翔 王健 吴平 陈雨洁 李骏 张仪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8-1620,共13页
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岩溶水资源和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bbs图、正向演替模型-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 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岩溶水资源和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bbs图、正向演替模型-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整体上呈弱碱性,TDS分布范围为27.61—360.75 mg·L^(−1),平均值为179.13 mg·L^(−1),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指示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蒸发作用不明显;地下水化学组成的主控因素是岩石风化和人类活动,其中Ca^(2+)、Mg^(2+)以及HCO_(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蒸发盐的溶解,Na^(+)、K^(+)主要源于硅酸盐溶解,Cl^(−)、SO_(4)^(2−)及NO_(3)^(−)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正向演替-端元混合模型可知,岩石风化平均贡献为78.74%,大气输入和人类活动分别占12.50%和8.76%,而岩石风化中碳酸盐岩对地下水成分的贡献最大(67.64%),硅酸盐岩(7.33%)和蒸发盐岩(3.77%)的贡献较小.碳酸盐岩风化以灰岩贡献为主,平均贡献率达60.33%,其次为白云岩,平均贡献率达2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南大港湿地湖水蒸发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研究
19
作者 周睿 曲文静 +2 位作者 王超月 代锋刚 李方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1250,共10页
南大港湿地是我国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湿地生态环境及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揭示南大港湿地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湖水蒸发与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探究南大港地区水循环过程,本研究于2023年5月开展河水、湖水、海水和地下水... 南大港湿地是我国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湿地生态环境及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揭示南大港湿地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湖水蒸发与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探究南大港地区水循环过程,本研究于2023年5月开展河水、湖水、海水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根据同位素分馏和氘盈余估算了湖水的蒸发损失,通过质量平衡混合模型研究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南大港地区浅层地下水大多沿当地大气降水线分布,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受蒸发因素的影响,地表水体氢氧同位素值普遍高于地下水体。由湖水氢氧同位素回归分析得到湖水蒸发线方程:δ^(2)H=6.1498δ^(18)O-14.774 (n=12, R^(2)=0.9814),通过氘盈余(d值)估算的湖水蒸发损失为27%~37%。自内陆向沿海,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浅,氢氧同位素值逐渐增大。湖水运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湿地东南部是活水来源,湿地西部和北部水体滞留时间较长,氢氧同位素值较高,且d值较小。受北部盐场影响,湖水西部和北部的Cl-浓度普遍高于东部和南部。根据Cl-浓度和氧同位素值建立的混合端元模型得到, 50%的浅层地下水样品位于地下水海水混合线上。湖水在东侧存在渗漏,但其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不超过1 km。分析表明:南大港湿地湖水从天然降水、南排河和廖家洼渠调水得到补给,而后通过蒸散发和渗漏等方式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 蒸发 南大港湿地
下载PDF
氢氧内燃机增氧定容燃烧特性研究
20
作者 张霞 孙柏刚 +2 位作者 吴胜宝 王书廷 张万旋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航天器携带推进剂有限,氢氧内燃机适宜采用纯氢纯氧+富氢燃烧方式,但目前内燃机纯氢纯氧燃烧缺乏地面试验验证。为此开展氢氧内燃机增氧定容燃烧试验,采用内燃机定容燃烧逐步增氧的技术路线,获得增氧乃至纯氧条件下氢氧内燃机的层流燃... 航天器携带推进剂有限,氢氧内燃机适宜采用纯氢纯氧+富氢燃烧方式,但目前内燃机纯氢纯氧燃烧缺乏地面试验验证。为此开展氢氧内燃机增氧定容燃烧试验,采用内燃机定容燃烧逐步增氧的技术路线,获得增氧乃至纯氧条件下氢氧内燃机的层流燃烧特性,实现氢氧内燃机高性能高可靠工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层流燃烧速度随当量比成倍增加,变化的幅度会逐渐减小;高氧气浓度条件下,层流燃烧速度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且随当量比的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内燃机 定容 层流燃烧特性 增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