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Polymer Artificial Bone with HA Coated and Fiber Liners
1
作者 杨加峰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5年第B12期144-146,共3页
Layers of ante-polymerized PMMA ( Polymethylmethacrylate ) ore manually smeared on both sides of carbon fiber and polyester fiber to a certain thickness. It was pre-solidified, stripped and cut for sterilization. B... Layers of ante-polymerized PMMA ( Polymethylmethacrylate ) ore manually smeared on both sides of carbon fiber and polyester fiber to a certain thickness. It was pre-solidified, stripped and cut for steriliz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HA coated artificial bone is considered to be a non-senshizing, non- irritant, and non- toxic biomaterial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The artificial bone has excellent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y. And it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requirement. Safety analysis guarantees h a prosperous futur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apatite coating POLYMER artificial bone BIOCOMPATI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 coral hydroxyl apatite (CHA) bone
2
作者 LI Zhaolin LI Wen +2 位作者 BO Zunzhao YIN Qingshui ZHANG Y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9年第4期421-426,共6页
To develop synthesized coralline hydroxyl apatite (CHA) bone graftsubstitute and measure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he CHA bone graft substitute was synthesized from natural mineral―corallin... To develop synthesized coralline hydroxyl apatite (CHA) bone graftsubstitute and measure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he CHA bone graft substitute was synthesized from natural mineral―coralline through hydrothermal exchange process. This process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by the authors.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studied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proces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spectrography; chemical analysis, ICP-AES, X-ray diffraction, etc. Clinical trials have been conducted. Result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CHA bone graft-substitute is white in color; its porosity is 25.87%–53.58%, which is approximate to that of human bones and original coral. It is larger than 3–4 in hardness by Mohs hardness scale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ranges from 4.87 to 12.31 MPa.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CHA are 53.13%–64.09% CaO and 35.52%–46.48% P2O5. CaO/P2O5 is 1.143–1.804. ICP-AES analysis detected twenty-four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Pb, Co, Ni, Ba, Mn, Cr, Th, V, Cu, Ti, K, Mo, Zn, Mg, Nb, Be, Sc, Al, Sr, Na, Li, etc. Ca, P, K, Na, Al and Sr are relatively high while the rest are less than n–n×10-6, which is acceptable by human body. The REE level in the CHA bone measured by ICP-MS is 1.433×10-9–2.212×10-9, which is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for human beings. Conclusions: The process of synthesized CHA bone graft-substitute is an innovated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method and concept. Its color, poros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human bones; therefore it has very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excellent conductivity. Sixty clinical cases have proved that CHA bone graft-substitute has a strong bone-forming ability, no toxicity, no side effect, and better sacralization. It is a fine substitute for bone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化学成分 人工合成 物理特性 珊瑚
下载PDF
含羟基磷灰石的复合膜用于引导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彭银 陈少青 +2 位作者 王建浩 倪昕晔 王车礼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1期95-99,共5页
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存在于动物的骨组织中,与正常骨骼中的成分相似,并且易被人体组织吸收,又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在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虽然羟基磷灰石能够与骨有较强的结合,但羟基磷灰石自身的... 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存在于动物的骨组织中,与正常骨骼中的成分相似,并且易被人体组织吸收,又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在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虽然羟基磷灰石能够与骨有较强的结合,但羟基磷灰石自身的脆性和强度缺陷限制了它在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含有羟基磷灰石的复合膜已被设计出来,这些复合膜的设计优化了羟基磷灰石的缺点,同时也发挥出了羟基磷灰石的优点。本文就HA分别与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材料、金属材料复合展开了讨论,综述了含HA的复合膜在GBR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引导骨再生 复合膜 天然高分子材料 人工材料
下载PDF
Comparative In Vitro Osteoinductivity Study of CaP Ceramics (HA, α-TCP, β-TCP) using 10T1/2 Cells with Different Controls and Possible Correlations with Other Systems
4
作者 Juliana Tsz Yan Lee Kefeng Wang +1 位作者 Wai Hung TSANG King Lau Chow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1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In this study, we use a pluripot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 model, C3H/10T1/2, to evaluate three calcium phos-phate (CaP) materials, namely the hydroxyapatite (HA), α-tricalcium phosphate (α-TCP) and β-tricalci... In this study, we use a pluripot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 model, C3H/10T1/2, to evaluate three calcium phos-phate (CaP) materials, namely the hydroxyapatite (HA), α-tricalcium phosphate (α-TCP) and 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 10T1/2 cell was chosen as it has advantages over its counterparts in terms of ease of maintenance, free of ethical concerns and also more reproducible results. ALP enzymatic assay, RT-qPCR, DAPI staining and SEM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osteoinductivity of these materials. A good reference material which also acts as a scientific control is necessary for comparisons of results from different experimental batches and hence other materials such as titanium, Nunclon plastic surface, BD Falcon plastic surface and gold coated porous HA were also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eramics induce a more sustained osteo-differentiation state as compared with plastics. Inductivity was found to be acting in descending order of strength with HA > β-TCP > α-TCP, which is reversed in terms of their impact on proliferation rate (HA TCP) and in vivo osteoinductivity in terms of incidence and quality of bone described previously (HA > β-TCP > α-TCP). These confirm the suitability of using 10T1/2 cells in cell culture assay of osteoi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tem Cell Calcium Phosphate hydroxyapatite Gene Expression Osteo-Inductivity In VITRO Test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朱伟民 王大平 +2 位作者 孟志斌 刘健全 欧阳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Nano-Hydroxyapatite(Nano-HA)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9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用多孔Nano-HA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HA人工... 目的:探讨多孔Nano-Hydroxyapatite(Nano-HA)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9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用多孔Nano-HA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HA人工骨材料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多孔Nano-HA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Nano-HA人工骨和HA人工骨均可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ano-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骨缺损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江捍平 王大平 +1 位作者 阮建明 朱伟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试验、肌肉植入试验、骨植入试验等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这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无毒,...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试验、肌肉植入试验、骨植入试验等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这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无毒,无热原性,植入兔肌肉后逐渐发生降解。结论此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材料 人工骨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牛宗伟 张建华 +2 位作者 任升峰 李丽 徐明刚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1-74,共4页
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与骨诱导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骨的制造,但因其强 度和韧性较低,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如何提高其性能便成了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HAP人工骨的进展情况,并指 出了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骨传导性 骨诱导性 研究进展 生物相容性 HAP 综述 韧性 制造 性能
下载PDF
倍骼生与羟基磷灰石在牙槽骨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跃 徐欣 +3 位作者 辛宁宁 周同葵 王旭霞 李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33-334,336,共3页
目的 :观察比较倍骼生 (bioglass)与羟基磷灰石 (HA)在牙槽骨修复中的效果 ,为临床上人工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 2 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成 2组 ,纵行劈开其一侧下颌骨下缘形成牙槽骨缺损模型 ,分别植入倍骼生和HA ,术... 目的 :观察比较倍骼生 (bioglass)与羟基磷灰石 (HA)在牙槽骨修复中的效果 ,为临床上人工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 2 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成 2组 ,纵行劈开其一侧下颌骨下缘形成牙槽骨缺损模型 ,分别植入倍骼生和HA ,术后 4、8、1 2周时取术区标本行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得出骨修复的速度和质量结果。结果 :Bioglass与HA均可修复牙槽骨缺损 ,bioglass组诱导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HA组。结论 :Bioglass是一种比HA更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 人工骨 倍骼生 羟基磷灰石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江捍平 王大平 +2 位作者 朱伟民 熊建义 阮建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作用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人工骨 骨缺损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下载PDF
非陶瓷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昌胜 沈卫 +1 位作者 顾燕芳 胡黎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4,共5页
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非陶瓷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它是由几种磷酸钙盐组成的混合物,用水调和后呈糊状物,能在人体的环境和温度下自行固化,其成分最终转化为羟基磷灰石,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能根据缺损部位任意塑形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 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非陶瓷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它是由几种磷酸钙盐组成的混合物,用水调和后呈糊状物,能在人体的环境和温度下自行固化,其成分最终转化为羟基磷灰石,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能根据缺损部位任意塑形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磷酸钙骨水泥的组成与特性,涉及磷酸钙的制备、骨水泥自行水化硬化的化学变化过程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等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澉 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非陶瓷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文蕾 葛久禹 +2 位作者 李升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49-1051,1055,共4页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植入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胶原膜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骨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立伟 魏世成 +1 位作者 李玉宝 姜肖梅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561-563,585,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骨材料的预制件植入人工形成的兔颅骨临界缺损区域内,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及锝(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核素骨显像检查评价该材料的骨缺损修...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骨材料的预制件植入人工形成的兔颅骨临界缺损区域内,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及锝(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核素骨显像检查评价该材料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并动态评价修复后受植区内的骨代谢变化。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生物活性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颅骨及其颅内代谢无影响,可在兔颅骨临界缺损区域内引导骨再生。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具备骨缺损修复材料所需的良好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人工骨 颅骨缺损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瑾 吴晶晶 +2 位作者 王晓冬 王秀梅 韩倩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63-66,共4页
近年来,以生物活性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为基础复合而成的人工骨骼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 HA)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大量应用于骨组织的移植与修复,但由于现有... 近年来,以生物活性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为基础复合而成的人工骨骼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 HA)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大量应用于骨组织的移植与修复,但由于现有工艺制备的磷灰石本身力学性能不够完美,进而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制备综合性能优越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生物材料是当今骨组织工程中研究的热点。在此,就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壳聚糖、胶原、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成方法、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骼 骨修复 复合物
下载PDF
新型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的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江鸿 王大平 +1 位作者 刘建全 马经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新型的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找到两者复合的最佳配比,从而得到理想的人工骨移植材料。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比(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40%)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 目的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新型的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找到两者复合的最佳配比,从而得到理想的人工骨移植材料。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比(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40%)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对这类新型的人工骨进行性能测试,通过抗弯,抗压,弹性模量,电镜扫描,体外降解实验,观测该人工骨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纳米羟基磷灰石在聚乳酸中的分散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结果 (1)力学测试显示:随着n-H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减少。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在n-HA微粒的质量分数为20%时弯曲强度出现峰值(156.8 MPa)。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随着n-HA微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2)SEM扫描显示:纯PDLLA材料断裂表面较平整;在n-HA含量为10%时出现大量的韧窝,明显的粗糙断裂面;在n-HA含量为20%断裂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大量的韧窝;在n-HA含量为30%以上时断口又变得越来越平整,尚有许多小的韧窝。(3)体外降解实验显示: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降解液的pH值均逐渐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逐渐的产生一定的衰减。结论当n-HA含量为20%时,该人工骨复合材料有着更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筛选出该种新型人工骨的最佳配比,制备出性能良好的PDLLA/n-HA复合人工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下载PDF
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构建人工骨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席焱海 叶晓健 +4 位作者 葛亮 杨四川 欧阳跃平 刘岩 苟三怀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硫酸钙与半水硫酸钙(2CaSO4·H2O,CSH)组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人工骨材料,研究其降解速度、理化特性及物质的变化过程,并对该变化与构建人工骨材料的成骨活性的相互作用及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模拟人体体... 目的探索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硫酸钙与半水硫酸钙(2CaSO4·H2O,CSH)组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人工骨材料,研究其降解速度、理化特性及物质的变化过程,并对该变化与构建人工骨材料的成骨活性的相互作用及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模拟人体体液SBF9#浸泡液,将5组样品进行浸泡测试;5组分别是:n-HA、CSH、CSH/10wt%HA、CSH/20wt%HA和CSH/40wt%HA,测定钙磷元素释放速率、失重率及CSH/HA变化并对复合人工骨材料表面形态作扫描电镜观察和XRD分析。结果体外浸泡后,n-HA在24h内质量失重50%,24h后基本稳定;CSH外形及失重变化稳定,但2周后仅剩余少量,到17天时完全降解;3组复合材料质量失重及外形变化不大。5组在浸泡后24h内均有Ca释放,但n-HA组的Ca释放低于其他4组,各组均有P元素释出,但随时间逐渐减少。XRD结果分析:复合人工骨材料浸泡中的峰值下降,HA峰值强度增高。电镜观察到浸泡后复合材料形成新的晶体形态。结论本研究将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2种材料复合,其主要成分存在相互作用,在模拟人体体液浸泡的环境下出现表面Ca、P元素的释放-吸附动态过程并新生磷灰石层,材料的降解速度可通过调节成分配比而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纳米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材料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昌 孙康宁 刘爱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46-48,50,共4页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骨诱导性与治疗功能的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用于人体骨组织的缺失的修复,及相关疾...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骨诱导性与治疗功能的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用于人体骨组织的缺失的修复,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结果通过制备性能优良的羟基磷灰石粉体,结合纳米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将不同材料通过合适的方法组合成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性能。结论从临床角度,综合了国内外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生物材料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再血管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伟民 王大平 +1 位作者 熊建义 陈信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并观察骨重建过程中再血管化过程。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并观察骨重建过程中再血管化过程。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4,8和12周分别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在骨缺损修复中再血管化的过程,并以X线、组织学检查作比较。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代谢明显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优异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监测骨修复再血管化过程敏感、直观、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人工骨 骨缺损 再血管化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治疗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建华 熊龙 +2 位作者 李经堂 严亮 凌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8期8-13,F0003,共7页
目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为载体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构建NanoHA复合rhBMP-2人工骨(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探讨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局部成骨活性及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能力,为临... 目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为载体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构建NanoHA复合rhBMP-2人工骨(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探讨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局部成骨活性及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能力,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成年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组(A组)、Nano-HA人工骨组(B组)、空白组(C组)3组,每组12只,制作成桡骨为12mm的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B组植入Nano-HA人工骨,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植入后于4、8、12周行大体观察、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检测、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1)与术前比较,3组ALP含量术后4周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8周达最高峰(P<0.05),之后开始下降,在12周时AL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3组术后4、8、12周AL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X线片表现:术后12周A组植入材料完全降解,骨皮质连接完成,骨缺损完全修复;B组材料大部分降解,有大量骨密度影,有大量骨痂形成,骨髓腔基本再通,骨缺损大部分修复;C组骨折断端光滑硬化吸收,无骨质长入,骨髓腔封闭,形成骨不连。3组术后4、8、12周Lane-Sandhu X线骨形成评分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A组材料完全降解,大量的板层骨形成,骨痂完成塑形,骨缺损修复;B组材料大部分降解及密质骨形成,有大量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大部分修复;C组骨缺损断端大量的纤维组织形成,未见新骨形成,断端骨不连。3组术后4、8、12周Lane-Sandhu组织学骨形成评分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点抗弯生物力学检测A组标本术后4、8、12周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比Nano-HA人工骨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明显缩短了骨缺损愈合时间。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长骨骨缺损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人工骨 骨缺损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毒性与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江捍平 王大平 +1 位作者 阮建明 朱伟民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毒性与细胞相容性相容性,从而为运用于骨缺损修复提供有关安全性的数据和资料。方法对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进行亚急毒性试验、抑菌试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等试验。结果此纳米羟基...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毒性与细胞相容性相容性,从而为运用于骨缺损修复提供有关安全性的数据和资料。方法对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进行亚急毒性试验、抑菌试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等试验。结果此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无毒,无抑菌作用,不引起溶血,不含致热原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材料 人工骨 毒性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新型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江鸿 王大平 +1 位作者 刘建全 马经野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前期试验证实,当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20%时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能满足人体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其细胞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20%时的聚乳酸复合纳... 目的前期试验证实,当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20%时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能满足人体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其细胞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20%时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提取浸提液。设立阴性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实验组(浸提液)、阳性对照组(质量浓度为0.64%的苯酚),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浸提液共培养的方式进行。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3,5,7 d各时相点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运用MTT比色法,测定上述各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3,5,7 d的相对增殖度,判断材料对细胞的毒性程度。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均明显增加(P<0.01)。实验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对增殖度在第3,5,7天分别为95.3%,96.8%和97.6%,参照国家标准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对照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细胞形态正常,呈梭形,贴壁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细胞毒性为1级,参照GB/T16886.5.2003标准属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相容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 人工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