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destructive Skeletal Imaging of Hyla suweonensis Using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被引量:1
1
作者 Eunbin KIM Hacheol SUNG +3 位作者 Donghyun LEE Geunjoong KIM Dongha NAM Etmgsam KIM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235-243,共9页
We successfully obtained 3D skeletal images of Hyla suweonensis, employing a nondestructive method by applying appropriate anesthesia and limiting the radiation dose. H. suweonensis is a tree frog endemic to Korea and... We successfully obtained 3D skeletal images of Hyla suweonensis, employing a nondestructive method by applying appropriate anesthesia and limiting the radiation dose. H. suweonensis is a tree frog endemic to Korea and is on the 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employed caliper-based measurements and two-dimensional (2D) X-ray imaging for anatomical analyses of the skeletal system or bone types of H. suweonensis. In this work we reconstructed three-dimensional (3D) skeletal images of H. suweonensis, utilizing a nondestructive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with a short scan and low radiation dose (i.e. 4 min and 0.16 Gy). Importantly, our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imaging of 3D skeletal systems of other endangered frog species, allowing both versatile and high contrast images of anatomical structures without causing any significant damages to the living ani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la suweonensis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3D skeletal structure Nondestructive imaging Endangered species Radiation dose.
下载PDF
不同日龄、性别、部位Hyla兔系肌内脂肪酸组成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山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33,共6页
以Hyla配套系肉兔为对象,研究不同日龄、性别、部位Hyla兔系肌内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探讨肉兔生长过程中脂肪酸的沉积规律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Hyla公兔和母兔背部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左后腿肌(left-hindl... 以Hyla配套系肉兔为对象,研究不同日龄、性别、部位Hyla兔系肌内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探讨肉兔生长过程中脂肪酸的沉积规律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Hyla公兔和母兔背部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左后腿肌(left-hindlegmuscle,LL)和腹肌(abdominalmuscle,AM)的肌内总脂肪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AM中含量最高,LL次之,LD最低,公兔整体低于母兔;经气相色谱分析,共鉴定出2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的含量丰富,尤其是长链(C20~22)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随着Hyla兔的生长,3个部位肌内脂肪的PUFA/SFA值、n-6 PUFA含量及n-3 PUFA含量显著下降(P<0.05),n-6/n-3值因日龄、性别和部位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动态变化,比值范围为6.5~8.5;经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可知,日龄、性别与部位均能够显著影响Hyla兔系肌内脂肪酸组成,其中,幼龄公兔LL脂肪酸组成更优,而成年母兔LD更适宜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la 肌内脂肪酸 组成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Effect of Female Reproduction and Mate Choice on Sexual Size Dimorphism in the Northeast Treefrog Hyla ussuriensis (Anura:Hylidae) in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Peng LIU Zhiying ZHANG +1 位作者 Shuai ZHAO Wenge ZHAO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2年第4期273-279,共7页
Sexual size dimorphism(SS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life history and mating behavior. 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morphological data from a treefrog,Hyla ussuriensis,in northeaster... Sexual size dimorphism(SS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life history and mating behavior. 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morphological data from a treefrog,Hyla ussuriensis,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Females that are larger in body size increase fecundity as the total number of egg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female body size. Males are smaller in body size due to the mate choice by females based on the size dimorphism index(SVL mean of female divided by that of male) for the population,which may be an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ESS). SSD can be influenced not only through mate choice,but also reproductive behavior by analyzing the female reproduction output in the field. Our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many previous studies,indicating that fecundity selection and sexual selection may be the common cause for sexual dimorphism in this species. Furthermore,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ted and unmated frogs of both sexes,which suggests that any frog can obtain a breeding chance when it matures. It further indicates that males may not affect female choice except by their snout-vent length(SVL) and body mass. It is,of course,possible that females adopt a mating strategy to mate with males whose SVL and body mass are smaller than paired females. Our research provides unequivocal evidence for effective female choice and inform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SSD in the production of anuran pairing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la ussuriensis morphology mating pattern fecundity selection sexual selection
下载PDF
Changes in Tree Frog (<i>Hyla savignyi</i>) Coloration in Unstable Habitats at the Southern Border of Its Distribution
4
作者 Gad Degani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22年第1期68-75,共8页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 frog</span> (<i><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yla</span></i>&...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 frog</span> (<i><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yla</span></i><span>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avignyi</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oloring and its different seasonal habitats at the southern border of its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ee frog color is affected by the dominant colors in its habitat, which vary seasonally, especially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Tree frog colors were various shades of green, white, brown, and black. No genetic marker was found to characterize the color. The ability of a small frog to infer its own time with the help of color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 habitat on the southern border of its distribution, which are relatively broad, gives this species an advantage.</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Frog hyla savignyi COLORS Genetic Marker Winter Summer HABITATS
下载PDF
中国雨蛙属Hyla的分类研究进展
5
作者 于佳琳 董丙君 +1 位作者 杨宝田 马巍威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雨蛙属Hyla主要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亚洲东部、非洲西北部和美洲北部;目前全世界已知35种;中国现已知8种及7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综述了中国雨蛙属Hyla物种的分类研究历史及进展,雨蛙属Hyla分类中亟待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1... 雨蛙属Hyla主要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亚洲东部、非洲西北部和美洲北部;目前全世界已知35种;中国现已知8种及7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综述了中国雨蛙属Hyla物种的分类研究历史及进展,雨蛙属Hyla分类中亟待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1)我国产华西雨蛙是否为H.annectans,及所属各亚种的分类地位问题,需结合H.annectans模式产地标本进行比较分析;2)秦岭雨蛙H.tsinlingensis是否成立,以及和我国产华西雨蛙H.annectans各亚种之间关系问题;3)华南雨蛙H.simplex两亚种是否成立,以及华南雨蛙海南亚种H.simplex hainanensis和昭平雨蛙H.zhaopingensis关系问题,需与H.simplex模式产地标本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蛙属 分类 物种 中国
下载PDF
川白獭兔和伊拉兔行为、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符翔 陈朴然 +2 位作者 李静 叶鑫 吕景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比较川白獭兔和伊拉兔行为、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差异,并探讨行为与盲肠微生物菌群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35日龄雄性断奶川白獭兔和伊拉兔各72只,各分为2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兔。预饲期7d,正试... 【目的】比较川白獭兔和伊拉兔行为、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差异,并探讨行为与盲肠微生物菌群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35日龄雄性断奶川白獭兔和伊拉兔各72只,各分为2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兔。预饲期7d,正试期33d,试验共持续40d。宰前24h,观察川白獭兔和伊拉兔的行为。在75日龄时,进行强直不动性行为测试、新物体试验和旷场试验。将75日龄的川白獭兔和伊拉兔进行屠宰,采集血样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并采集盲肠内容物测定微生物组。【结果】川白獭兔躺、闻嗅和食粪行为频率显著高于伊拉兔(P<0.05),坐、社交行为和啃咬笼具行为频率显著低于伊拉兔(P<0.05)。川白獭兔躺和食粪行为持续时间显著长于伊拉兔(P<0.05),进食、坐和啃咬笼具行为持续时间显著短于伊拉兔(P<0.05)。川白獭兔和伊拉兔强直不动性试验和新物体试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旷场试验中,川白獭兔静止不动时间、后腿直立次数显著高于伊拉兔(P<0.05),但探索时间显著低于伊拉兔(P<0.05)。在血清生化方面,川白獭兔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伊拉兔(P<0.05)。川白獭兔和伊拉兔盲肠微生物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两个兔品种的优势菌门,拟杆菌门与食粪行为时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与伊拉兔相比,川白獭兔血清葡萄糖浓度较低,此外,川白獭兔啃咬笼具行为频率低、持续时间短,提示川白獭兔的刻板行为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白獭兔 伊拉兔 行为 血清生化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贵州兴义华西雨蛙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熊荣川 李明 +2 位作者 田应洲 李松 陈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9期4865-4867,共3页
对采自贵州省兴义市的华西雨蛙(Hyla gongshanensis)标本进行了线粒体16S r RNA基因扩增,并用双重单系法分析构建了华西雨蛙各种群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标本属华西雨蛙,群内部分化为兴义支系、云南曲靖支系和越南沙巴支系,而3个支... 对采自贵州省兴义市的华西雨蛙(Hyla gongshanensis)标本进行了线粒体16S r RNA基因扩增,并用双重单系法分析构建了华西雨蛙各种群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标本属华西雨蛙,群内部分化为兴义支系、云南曲靖支系和越南沙巴支系,而3个支系间相互聚类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蛙(hyla gongshanensis) 16S RRNA基因 克隆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慧 段志刚 +7 位作者 崔保安 张龙现 陈雅君 陈丽颖 张红英 彭新然 孟振北 王亚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及其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编码大肠埃希菌O157抗原的rfbE基因、编码H7抗原的fliC基因以及编码细胞溶血素A的hyl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检测大肠埃希...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及其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编码大肠埃希菌O157抗原的rfbE基因、编码H7抗原的fliC基因以及编码细胞溶血素A的hyl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最后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和鉴定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rfbE、fliC和hylA基因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较好,灵敏度较高,可达2.0×102CFU/mL。【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携带大肠埃希菌O157∶H7临床动物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H7 多重PCR rfbE基因 fliC基因 hyla基因
下载PDF
不同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9
作者 余力 贺稚非 +5 位作者 ENKHMAA Batjargal 李洪军 王兆明 黄瀚 徐明悦 王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58-264,共7页
比较自然空气解冻、低温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5种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兔肉解冻过程中基本食用品质、全质构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 比较自然空气解冻、低温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5种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兔肉解冻过程中基本食用品质、全质构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伊拉兔肉的食用品质、质构特性、TVB-N值和TBARS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解冻方式对兔肉品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解冻后蒸煮损失率、剪切力、TVB-N值、TBARS值、a*值、b*值、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与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p H值、L*值、内聚性、弹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种解冻方式中,微波解冻能较好地保持兔肉的嫩度和色泽,且通过微波解冻后的兔肉其蒸煮损失率、p H值、TVB-N值和TBARS值最低,但解冻损失率较高,质构特性较差。与其他几种解冻方式相比,微波解冻能够较好地保持兔肉的品质,但解冻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冻方式 伊拉兔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不同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余力 贺稚非 +4 位作者 王兆明 黄瀚 徐明悦 王珊 李洪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95-101,共7页
为探究不同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低温解冻、自然空气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5种方式处理的伊拉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 为探究不同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低温解冻、自然空气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5种方式处理的伊拉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解冻方式对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共检测到解冻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71种,其中醛类26种、酮类6种、烃类14种、醇类12种、酯类8种、酸类4种、呋喃类1种,且醛类所占的比例最高(>70%),其次是酮类、烃类及醇类化合物(>5%),酯类及呋喃类化合物所占的种类少且相对含量低(<3%)。与鲜肉相比,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及超声波解冻处理兔肉醛类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9.385%、4.694%和18.285%,而低温解冻则下降了6.930%;低温解冻和微波解冻处理兔肉酮类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72.843%和14.554%,而超声波解冻则下降了72.932%;微波解冻后兔肉挥发性烃类变化与低温解冻相似;仅超声波解冻检出兔肉的特征风味物质2-戊基呋喃;自然解冻处理兔肉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与鲜肉最为接近,对其风味的保持最好。解冻处理与伊拉兔肉挥发性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4,而与醇类物质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冻方式 伊拉兔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中国雨蛙精子结构及其在系统发育上的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林丹军 尤永隆 钟秀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研究了中国雨蛙(Hylachin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并初步探讨其在系统发育上的意义。中国雨蛙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有一棒状的细胞核,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前方有顶体。顶体圆锥状。顶体下腔之中有一... 研究了中国雨蛙(Hylachin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并初步探讨其在系统发育上的意义。中国雨蛙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有一棒状的细胞核,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前方有顶体。顶体圆锥状。顶体下腔之中有一圆锥状的顶体下锥和细小的囊泡。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致密纤维和线粒体组成。尾部没有波动膜。从蟾蜍科、雨蛙科和蛙科的精子结构看,无尾两栖类在进化过程中,精子结构趋向简单。雨蛙科精子的结构介于蟾蜍科和蛙科之间,更接近蟾蜍科。在雨蛙科中,与已经研究过的雨蛙科的其他种类相比,中国雨蛙的精子结构较为简单,因此似更为高等。精子尾部波动膜的消失和附属纤维数量的减少似可认为是中国雨蛙的进化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雨蛙 精子 超微结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红栀子园两种主要害虫咖啡透翅天蛾和茶长卷叶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国元 邓青云 +2 位作者 华光安 胡波 雷朝亮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0-403,共4页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hylas和茶长卷叶蛾Homonamagnanima为红栀子(Gardeniajasminonides)园中2种主要害虫。在湖北孝感地区咖啡透翅天蛾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茶长卷叶蛾年发生4代,以幼虫越冬。文章介绍了2种害虫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hylas和茶长卷叶蛾Homonamagnanima为红栀子(Gardeniajasminonides)园中2种主要害虫。在湖北孝感地区咖啡透翅天蛾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茶长卷叶蛾年发生4代,以幼虫越冬。文章介绍了2种害虫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栀子园 咖啡透翅天蛾 茶长卷叶蛾 生物学 防治 主要害虫 防治方法 卷叶蛾 红栀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中国雨蛙精子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丹军 尤永隆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6-384,T005,T007,共11页
中国雨蛙的精子形成过程中 ,细胞核的浓缩经历了 5个时期。从第 1期进入第 2期 ,染色质纤维增粗并聚集成卷曲的柱状结构。从第 2期进入第 3期 ,染色质纤维进一步增粗 ,细胞核逐渐伸直成柱状。进入第 4期 ,染色质紧密聚集 ,纤维之间间隙... 中国雨蛙的精子形成过程中 ,细胞核的浓缩经历了 5个时期。从第 1期进入第 2期 ,染色质纤维增粗并聚集成卷曲的柱状结构。从第 2期进入第 3期 ,染色质纤维进一步增粗 ,细胞核逐渐伸直成柱状。进入第 4期 ,染色质紧密聚集 ,纤维之间间隙很小。进入第 5期 ,染色质纤维聚集成均匀的致密结构。伴随着染色质的浓缩 ,核膜数次更新 ,核内不参与浓缩的物质渐次从核中排出 ,核中出现一串核泡。顶体在染色质未浓缩之前 (第 1期 )开始分化 ,由一巨大的囊泡渐次形成锥状的结构 ,套于细胞核的前端。在顶体下腔之中 ,有一由微管聚集成锥状的顶体下锥。伴随着鞭毛的形成 ,线粒体构成了袖套。在精子细胞趋近成熟之时 ,袖套逐渐退缩 ,线粒体移位 ,环绕于远端中心粒和轴丝的近核端外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雨蛙 精子形成 细胞核 顶体 顶体下锥
下载PDF
海南小稻蝗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碧 陈华奇 +1 位作者 何滨 王燕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0-862,共3页
对海南小稻蝗精巢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小稻蝗核型为2n(♂)=22+xo,NF=23.全部染色体均为着丝粒带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1号和8号具有居间带,1号的C带带纹丰富,9号染色体弱染,其余染色体为强染,异染色质总量为1... 对海南小稻蝗精巢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小稻蝗核型为2n(♂)=22+xo,NF=23.全部染色体均为着丝粒带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1号和8号具有居间带,1号的C带带纹丰富,9号染色体弱染,其余染色体为强染,异染色质总量为14 64%,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5 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稻蝗 染色体 核型 C-带 直翅目 带型分析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伊拉公兔肌内磷脂脂肪酸动态沉积规律及PLS2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山 贺稚非 李洪军 《肉类研究》 2014年第4期5-10,共6页
以伊拉公兔的背部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左后腿肌(left rear leg muscle,LL)和腹部肌肉(abdominal muscles,AM)为实验原料,运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不同日龄和部位伊拉公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经对比分析显示:随着日... 以伊拉公兔的背部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左后腿肌(left rear leg muscle,LL)和腹部肌肉(abdominal muscles,AM)为实验原料,运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不同日龄和部位伊拉公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经对比分析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伊拉公兔的LD、LL和AM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磷脂含量显著减少(P〈0.05)。在测试的3个部位中,左后腿肌内磷脂相对含量最高,背部最长肌次之,腹部所占比例最小,但是在此期间伊拉兔肌内脂肪和磷脂在肌肉中所占的绝对比例(新鲜肌肉%)变化均不显著。在35-90d,三个部位肌内磷脂的SFA与MUFA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与之相对应的是3个部位的PUFA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经PLS2分析可知,35d兔肉的营养价值较好,而90d兔肉更适宜加工,不同日龄LD、LL和AM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LL肌内磷脂不仅相对含量较其他部位高,而且从脂肪酸组成来说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公兔 肌内磷脂脂肪酸 动态沉积 生长时期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小稻蝗卵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国芳 颜增光 何达崇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小稻蝗卵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小稻蝗卵含碳水化合物 11.0 % ,还原糖 0 .4% ,脂肪 12 .8% ,粗蛋白40 .4% ,灰分 2 .4% ,水分 33.2 % ,氨基酸总量 31.45 % ,VA6 949μg/kg,VB1 2 6 .8mg/kg,VE8.7mg/kg以及丰富的矿物元素。
关键词 小稻蝗 营养成分 药用斑蝥 人工饲养 还原糖
下载PDF
伊拉母兔带仔数与季节变化对其受胎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宫瑞光 徐志东 +2 位作者 王淑辉 任战军 李明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8-1122,共5页
为提高伊拉兔工厂化生产的繁殖效率,随机选取某兔场2 334只母兔,分为3组,带仔数分别设定7、8、9,测定受胎率;同时对该场15 000只母兔不同月份和季节的受胎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带仔数7和8的母兔受胎率分别为74.48%和73.36%,差异不... 为提高伊拉兔工厂化生产的繁殖效率,随机选取某兔场2 334只母兔,分为3组,带仔数分别设定7、8、9,测定受胎率;同时对该场15 000只母兔不同月份和季节的受胎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带仔数7和8的母兔受胎率分别为74.48%和73.36%,差异不显著,而带仔数9的母兔受胎率为52.56%,显著低于带仔数7、8的母兔;冬、春季母兔受胎率分别为74.39%和74.49%,均略高于夏秋季(72.63%,72.10%),但差异不显著;在各月份中,每年4月是母兔受胎率最高的季节,达76.63%,显著高于10月的69.11%。综上,为保证集约化养殖中伊拉兔受胎率,建议母兔的适宜带仔数为8,同时要加强夏、秋季配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兔 受胎率 带仔数
下载PDF
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染色体多样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晓薇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4期181-184,共4页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 ,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眶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眶蟾蜍为 2n =2 2 ,NF =44 ,...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 ,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眶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眶蟾蜍为 2n =2 2 ,NF =44 ,核模式 6 +5 ;黑斑蛙为 2n =2 6 ,NF =5 2 ,核模式 5 +8;中国雨蛙为 2n =2 4,NF =48,核模式 6 +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黑斑蛙 中国雨娃 染色体多样性 地理居群
下载PDF
无斑雨蛙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向孙军 张芳宇 向柄权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36-39,共4页
2007年3月对怀化市无斑雨蛙(Hyla immaculata)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人工催产和自然受精方法获得的受精卵,在水温18~22℃下,从受精卵开始至鳃盖完成期胚胎发育历时264h53min;将无斑雨蛙的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6个时期,... 2007年3月对怀化市无斑雨蛙(Hyla immaculata)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人工催产和自然受精方法获得的受精卵,在水温18~22℃下,从受精卵开始至鳃盖完成期胚胎发育历时264h53min;将无斑雨蛙的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6个时期,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并讨论了发育中的一些现象及与前人报道的主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斑雨蛙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华西雨蛙景东亚种的骨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红 田应洲 +1 位作者 李松 熊荣川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对华西雨蛙景东亚种(Hyla gongshanensis jingdongensis)的骨骼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舌器后角末端少许为软骨,且左右软骨呈"‵′"形。上喙骨左右重叠而不愈合,具有上胸骨和肩胸骨,具备了弧胸型和固胸型两种肩带类型的特... 对华西雨蛙景东亚种(Hyla gongshanensis jingdongensis)的骨骼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舌器后角末端少许为软骨,且左右软骨呈"‵′"形。上喙骨左右重叠而不愈合,具有上胸骨和肩胸骨,具备了弧胸型和固胸型两种肩带类型的特点;指、趾骨末两节有介间软骨;指、趾最末端为"T"形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蛙景东亚种 骨骼 肩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