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reduces apoptosis of intestinal mucosa in a rat model of hemorrhagic shock 被引量:12
1
作者 Yuan-qiang LU Wei-dong HUANG +2 位作者 Xiu-jun CAI Lin-hui GU Han-zhou MO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79-884,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effects of hypertonic and isotonic saline solutions on apoptosis of intestinal mucosa in ra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A model of rat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was estab...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effects of hypertonic and isotonic saline solutions on apoptosis of intestinal mucosa in ra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A model of rat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was established in 21 Sprague-Dawley (SD) rats.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ham group, normal saline resuscitation (NS) group, and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HTS) group, with 7 in each group. We detected and compared the apoptosis in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of rats after hemorrhagic shock and resuscitation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ling (TUNEL), FITC (fluo- rescein-iso-thiocyanate)-Annexin V/PI (propidium iodide) double staining method,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hemorrhagic shock and resuscitation, marked apoptosis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in the rats of both NS and HTS groups was observed. The numbers of apoptotic cells in thes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ham group (P<0.01). In the HTS group, the apoptic cel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NS group (P<0.01). Conclusion: In this rat model of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the HTS resuscitation of small volum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NS resuscitation in reducing apoptosis of intestinal mucosa in rats, which ma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rau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rrhagic shock RESUSCITATIO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hypertonic saline APOPTOSIS Intestinal mucosa FLOWCYTOMETRY In situ nick-end labelling
下载PDF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maintains a more balanced profile of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a rat model of hemorrhagic shock 被引量:11
2
作者 LU Yuan-qiang CAI Xiu-jun +2 位作者 GU Lin-hui MU Han-zhou HUANG Wei-do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0-75,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nd early effect of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on T-lymphocyte sub- populations in ra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A model of rat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was e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nd early effect of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on T-lymphocyte sub- populations in ra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A model of rat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was established in 18 Sprague-Dawley (SD) rats.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HTS group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group) and NS group (normal saline resuscitation group). Each group contained 6 rats. The CD4+ and CD8+ subpopulations of T-lymph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efore shock and after resuscitation by double antibody labelling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hemorrhagic shock,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the CD4+ lymphocytes of peripheral blood in HTS and NS groups markedly increased. Small volume resuscitation with HTS also induced peripheral CD8+ lymphocytes to a certain extent, whereas NS resuscitation showed no effect in this respect. Consequently, compared with Sham and HTS groups, CD4+/CD8+ ratio of peripheral blood in NS group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and showed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Conclusion: In this model of rat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small volume resuscitation with HT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NS in reducing immunologic disorders and promoting a more balanced profile of T-lymphocyte subpopula- tions regulating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rrhagic shock RESUSCITATIO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hypertonic saline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Flow cytometry
下载PDF
Variable change in renal function by hypertonic saline 被引量:3
3
作者 Jesse J Corry Panayiotis Varelas +4 位作者 Tamer Abdelhak Stacey Morris Marlisa Hawley Allison Hawkins Michelle Jankowski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4年第2期61-67,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ypertonic saline in the neurocritical care population.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our hospital's use of hypertonic saline(HS) since March of 2005, and prospectively sin...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ypertonic saline in the neurocritical care population.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our hospital's use of hypertonic saline(HS) since March of 2005, and prospectively since October 2010.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admission diagnoses, creatinine change(Cr), and HS formulation(3% Na Cl, 3% Na Cl/sodium acetate mix, and 23.4% Na Cl) to patients receiving normal saline or lactated ringers. The patients(n = 1329) of the retrospective portion were identified. The data presented represents the first 230 patients with data.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scores and GlasgowComa Scale scores occurred between different saline formulation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Cl- or Na+ with Cr, nor with saline types, occurred. When dichotomized by diagnos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ppear.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patients demonstrated moderate correlation between Na+ and Cr of 0.45. Stroke patients demonstrated weak correlations between Na+ and Cr, and Cl- and Cr(0.19 for both). Patients receiving HS and not diagnosed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r TBI demonstrated a weak bu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l- and Cr at 0.29.CONCLUSION: Cr directly correlates with Na+ or Cl- in stroke, Na+ in TBI, and Cl- in other populations.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HS and renal function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onic SALINE solution sodium chloride Acute KIDNEY injury CEREBRAL EDEMA Critical care
下载PDF
人工胶体液和晶体液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对比研究
4
作者 黄浩 郭永明 +3 位作者 万展鸥 张璐 林湘 纪云航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人工胶体液和晶体液在容量反应性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ICU住院138例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扩容(A)组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扩容(B)组。...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人工胶体液和晶体液在容量反应性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ICU住院138例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扩容(A)组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扩容(B)组。比较两组治疗72小时后,电解质、肌酐、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动脉血气分析、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VI)、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中心静脉压(CVP)、水肿情况。结果A组GEDI较B组增加,A组肌酐、乳酸、EVLW、PVPI、水肿较B组少,剩余碱较B组更高,电解质、APTT、PT、CI、SVI、CVP两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使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扩容较晶体液显著改善循环血容量,减少毛细血管渗漏、血管外肺水,减少水肿发生及肾损害,更能显著改善代酸和降低乳酸水平,不增加对凝血功能、电解质及心功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 晶体液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高渗羟乙基淀粉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恩福 莫娇 +4 位作者 李忆 吴志勇 胡志敏 卢枫 谢海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和羟乙基淀粉130/0.4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aemic hemodilution,ANH)对腰椎融合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和羟乙基淀粉130/0.4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aemic hemodilution,ANH)对腰椎融合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组(高渗组)和羟乙基淀粉130/0.4组(对照组),每组25例,行自体血收集的同时回输液体。高渗组:回输0.5倍自体血采集量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照组:回输与自体血相等体积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采血量根据Gross公式将2组患者经血液稀释后的红细胞压积控制在30%。在ANH前5 min(T_1)、ANH结束后10 min(T_2)、自体血输血前5 min(T_3)、自体血输血结束后10 min(T_4)4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T_1、T_2、T_4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在T_1、T_4时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监测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异体血输注量、术中输液量、术中尿量、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在T_3时点,高渗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2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组9例(36.0%)术中使用了血管活性药,对照组2例(8.0%)术中使用了血管活性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组患者术中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融合术患者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和羟乙基淀粉130/0.4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均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血液保护效应。术中行ANH应根据不同液体的理化性质加强对容量的监测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 羟乙基淀粉130/0.4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血流动力学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赵蔚 邵伟 +2 位作者 时鹏才 孙传玉 侯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以4ml/kg输注高...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以4ml/kg输注高渗晶胶液,30min内输注完毕,输注后60min行麻醉诱导。分别在输注高渗晶胶液前(T0)、输注高渗晶胶液完毕即刻(T1)、输注高渗晶胶液后30min(T2)、60min(T3)、气管插管即刻(T4)和气管插管后5min(T5)监测:(1)HR、MAP、CVP、SpO2等;(2)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初期凝血形成时间(ACTonset)、纤维蛋白形成速率(CR)和血小板功能(PF);(4)血清K+、Na+、Ca2+、Hct、Hb及血糖(Blu)。结果与T0时相比,CVPT3时明显升高(P<0.05)。APTT、PT于T1时开始增加(P<0.05),T2时达到高峰(P<0.05),T3时恢复正常。输注高渗晶胶液后K+浓度降低,Na+浓度升高,T1时改变最为明显(P<0.05),T3时基本恢复至基础值;Hct、Hb随着输注液体的增加逐渐降低,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量输入高渗晶胶液(4ml/kg)对患者术中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和电解质、血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血液凝固 血小板 电解质 血糖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望亭松 陆一鸣 +3 位作者 戴然然 曹明 陆志俊 于布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中抗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性及静脉滴注的安全性。方法3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收缩压均低于90mmHg,观察使用HH40静脉滴注前后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结果给药后5min内收缩压开...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中抗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性及静脉滴注的安全性。方法3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收缩压均低于90mmHg,观察使用HH40静脉滴注前后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结果给药后5min内收缩压开始升高,所有病人均在达到抗失血性休克的收缩压要求后停药(P<0.01),给药量为100~560mL;HH40对脉搏有一定的减慢作用(P<0.05),但对呼吸无明显影响;给药期间及停药后的尿量均达到抗休克的临床要求。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HH40注射液是治疗失血性休克安全、有效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抗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 羟乙基淀粉 收缩压 给药 尿量 呼吸 发生 注射液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脑肿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义轩 杨素霞 +5 位作者 王勇 赵冬梅 王丽萍 赵景霞 马传根 段国庆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颅内肿瘤病人颅内压(ICP)、血液动力学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病人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HH40组和20%甘露醇(M)组。术中即行...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颅内肿瘤病人颅内压(ICP)、血液动力学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病人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HH40组和20%甘露醇(M)组。术中即行额角穿刺,将硅胶管放置在侧脑室内,然后连接导管、传感器和监护仪,连续监测ICP。2组均行静吸复合麻醉,异氟烷呼气末浓度达1最低有效肺泡气浓度(MAC)后,在15 min内各静脉滴注(静滴)HH40和20%甘露醇4 mL·kg^(-1)。在静滴前即刻(T_0)、静滴后15、30、60、90、120 min(T_(1-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尿量,采集5 mL动脉血测定血浆Na^+、K^+、pH;在T_(0-5)监测ICP,计算脑灌注压(CPP)。结果:2组T_(0-3)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_4、T_5时点HR和T_5时MAP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与T_0时比较,HH40组ICP在T_(2-5)时降低,M组在T_(3-5)时降低(P<0.01),HH40组CVP在T_(1-5)时升高(P<0.01),M组在T_4、T_5时降低(P<0.01),2组不同时点血浆Na^+和K^+浓度均有改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与M组比较,HH40组ICP在T_2时降低,CVP在T_5时升高(P<0.01),尿量在T_(1-2)、T_(2-3)、T_(3-4)、T_(4-5)时段减少(P<0.01)。结论:HH40可安全地用于颅内肿瘤病人,其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优于20%甘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脑肿瘤 渗透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变化 张思森 +1 位作者 王国涛 刘青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在限制性液体复苏过程中对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A组兔给予9 g·L-1氯化钠+60 g·L-1羟乙基淀粉,...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在限制性液体复苏过程中对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A组兔给予9 g·L-1氯化钠+60 g·L-1羟乙基淀粉,B组兔给予42 g·L-1氯化钠+76 g·L-1羟乙基淀粉。分别于休克时(T0)及复苏后0.5(T1)、1.0(T2)、1.5(T3)、2.0 h(T4)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血浆ET-1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兔T2~T4时MAP、HR、RR较T0增加(P〈0.05);B组兔T2~T4时MAP较T0升高,HR、RR较T0降低(P〈0.05)。B组兔T1~T4时HR、RR低于A组(P〈0.05),MAP高于A组(P〈0.05)。A组兔T2~T4时Hb、Hct较T0时显著下降(P〈0.05);B组兔T1~T4时Hct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4时Hb水平较T0时下降(P〈0.05);2组兔T1~T4时CRP水平均高于T0时(P〈0.05)。B组兔T1~T4时CRP水平较A组降低(P〈0.05)。A组兔PT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T2~T4时较T0延长(P〈0.05);B组兔T2~T4时PT水平较T0时延长(P〈0.05);与A组比较,B组兔T2~T4时PT延长、APTT缩短(P〈0.05)。2组兔T1~T3时ET-1水平逐渐升高,于T3时达最大值(P〈0.05)。2组兔T0、T1时血浆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兔T2~T4时ET-1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 HHS在兔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可降低血浆ET-1水平,能够更好地改善全身供血情况,纠正组织低灌注,保护心、脑、肺等重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创伤失血性休克 内皮素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礼 张山 +2 位作者 孟雅静 张毅 李艳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2-845,共4页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对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10分,随机均分为:HSH40组和甘露醇组,打开硬脑膜前30 ...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对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10分,随机均分为:HSH40组和甘露醇组,打开硬脑膜前30 min分别输注HSH405ml/kg和甘露醇5ml/kg。记录液体输注前(T0)、输注结束后30 min(T1)、60 min(T2)、120 min(T3)的PaO2、SaO2、动脉血红蛋白含量(Hba)、颈内静脉球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球血红蛋白含量(Hbv)。根据Fick公式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动脉-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Ca-jvDO2),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于手术前(a1)、液体输注结束后即刻(a2)、术后2h(a3)、1d(a4)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含量。采用GOS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两组SjvO2明显升高、T1~T3时两组Ca-jvDO2和HSH40组CERO2明显降低(P〈0.05)。与甘露醇组比较,T2、T3时HSH40组SjvO2明显升高(P〈0.05);T1~T3时Ca-jvDO2和CERO2明显降低(P〈0.05)。a3时甘露醇组和a4时两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1时(P〈0.01),且a3时HSH40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甘露醇组(P〈0.05),HSH40组Barthel指数评定完全自理和轻度缺陷患者18例(60%),明显高于甘露醇组12例(40%)(P〈0.05)。中、重度缺陷患者12例(40%),明显低于甘露醇组18例(60%)(P〈0.05)。结论 HSH40注射液和甘露醇均可减少创伤性脑损伤手术患者的脑组织耗氧和S100β蛋白含量,改善GO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两者均有脑保护作用,且前者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甘露醇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氧代谢 S100Β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义轩 马传根 +4 位作者 徐靖宇 王勇 宋冬梅 李爱香 刁玉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随机均分为HH40组(H组)和4.2%高渗盐水组(c组)。麻...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随机均分为HH40组(H组)和4.2%高渗盐水组(c组)。麻醉诱导后,分别在15min内快速静脉输入HH405ml/kg或4.2%高渗盐水5ml/kg。在输注HH40或4.2%高渗盐水前即刻(To)、输注后15min(T1)、30min(T2)、60min(T3)、90min(rrl)、120min(T5)记录MAP、HR、CVP、尿量,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Na’、K’浓度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各时点脑灌注压(CPP):CPP—MAP—ICP。结果与rro时比较,rrl~Ts时两组MAP、CVP、CPP升高,HR减慢,R~Ts时ICP降低(P〈20.05)。与c组比较,T4、T5时H组HR减慢和L时MAP升高(P〈O.05);H组降低ICP幅度与其相似,而降ICP作用维持时间较长(P〈0.05)。结论HH40可安全地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能有效地纠正其休克,降低其I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外伤性颅内血肿 失血性休克 颅内压
下载PDF
高渗盐水复合液对兔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及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贾宏彬 朱四海 +2 位作者 周志强 李伟彦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国内外研究一直致力探讨选择合适剂型的高渗盐溶液以达到最佳减轻颅脑损伤的效果,文中选择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以下简称霍姆)研究其兔外伤性颅内压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48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兔模... 目的:国内外研究一直致力探讨选择合适剂型的高渗盐溶液以达到最佳减轻颅脑损伤的效果,文中选择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以下简称霍姆)研究其兔外伤性颅内压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48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兔模型,于伤后早期(伤后1 h)按实验分4组,其中1组假手术组,其余3组经耳缘静脉给以霍姆、甘露醇和等渗盐水。比较治疗时、治疗后30、60、120、180、240m in的颅内压和血钠的变化,动物处死后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兰测定对血脑屏障的影响。结果:霍姆和甘露醇组用药后颅内压迅速下降,维持时间霍姆略长于甘露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姆和甘露醇组均可明显降低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与等渗盐水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损伤侧霍姆和甘露醇组可使脑组织含水量稍有减少,但与等渗盐水组比无统计学差异;损伤侧霍姆和甘露醇组脑组织伊文氏兰含量明显低于等渗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霍姆组给药后血钠明显升高,2 h后恢复正常。结论:霍姆具有和甘露醇一样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和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脑损伤 脑水肿 颅内压 血脑屏障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抗失血性休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德胜 郭晓丽 +6 位作者 马晓林 蹇华胜 傅若秋 吴畏 葛衡江 陈亮 蒋耀光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考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HSS40)抗休克作用的剂量范围 ,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以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受试对象 ,观察静脉滴注HSS40后受试者血压变化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应用HSS40在500m... 目的 :考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HSS40)抗休克作用的剂量范围 ,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以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受试对象 ,观察静脉滴注HSS40后受试者血压变化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应用HSS40在500ml范围内可迅速升高血压 ,有效率为100 % ;部分受试者血氯、血钠水平有一过性升高 ,给药后24小时恢复正常。结论 :HSS40在剂量为80ml~500ml范围内 ,安全有效 ,推荐临床用药剂量为300ml~5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失血性休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成人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孟凡民 董铁立 +8 位作者 姜丽华 冯艳萍 马传根 吴建厂 李宪营 娄彦 盛莉 孟庆友 张加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9-652,共4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预防妇科下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低血压的效果及其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个研究中心行妇科下腹部手术CSEA麻醉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四组:Ⅰ组HSH4ml/kg,Ⅱ组HSH6ml/kg,Ⅲ组6%羟乙基淀粉...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预防妇科下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低血压的效果及其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个研究中心行妇科下腹部手术CSEA麻醉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四组:Ⅰ组HSH4ml/kg,Ⅱ组HSH6ml/kg,Ⅲ组6%羟乙基淀粉130/0.4(HES130/0.4)7ml/kg,Ⅳ组复方氯化钠10ml/kg,均于麻醉前输注上述液体。记录液体输注前及麻醉后BP、HR变化。同时抽取对侧肢体静脉血检测电解质、Hb、Hct及凝血功能。结果Ⅳ组麻醉后BP显著低于麻醉前及其他三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Ⅰ、Ⅱ组电解质变化显著(P<0.05),Ⅰ、Ⅱ、Ⅲ组Hb及Hct均显著下降(P<0.05),Ⅱ、Ⅲ组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预注HSH可有效预防CSEA引起的低血压,但对电解质、凝血功能、Hb及Hct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腰一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电解质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对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及新生儿早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洁琳 周舸 +4 位作者 林琳 张莉莉 孙文琴 刘明姬 莫利求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0(HSH40)对腰麻后产妇低血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产妇,ASA I-II级,随机分为HSH40组(n=30)和乳酸钠林格氏液(RL)组(n=30)。在腰麻前15~20 min内,HSH40组静脉...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0(HSH40)对腰麻后产妇低血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产妇,ASA I-II级,随机分为HSH40组(n=30)和乳酸钠林格氏液(RL)组(n=30)。在腰麻前15~20 min内,HSH40组静脉注射250 mL HSH40,RL组静脉注射500 mL RL。腰麻穿刺点在腰3/4椎间隙,注入的腰麻药为0.5%布比卡因2 mL。观察腰麻后15 min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及采集脐带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腰麻药后15 min内,RL组与HSH40组的收缩压(SBP)<100 mmHg(1 mmHg=0.133 kPa),<90 mmHg,和<80 mmHg的发生率分别为80.0%vs 40.0%,63.3%vs 10.0%和40.0%vs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及脐带动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SH40组的脐带血的钠浓度高于RL组(P<0.01)。【结论】预注HSH40不能完全避免腰麻引起的产妇严重低血压,不能改变新生儿的早期预后,且提高了脐带血的钠离子浓度,剖宫产术中使用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0 剖宫产术 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低血压 脐带血血气分析 APGAR评分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预扩容对母婴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慧琛 忻纪华 +3 位作者 范逸辰 何征宇 何振洲 王祥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25-828,共4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预扩容对母婴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HSH40组预先静脉滴注HSH404mL/kg,平衡液组预先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4mL/kg。监...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预扩容对母婴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HSH40组预先静脉滴注HSH404mL/kg,平衡液组预先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4mL/kg。监测并记录入手术室时(T0)、预充量静脉滴注完即刻(T1)、预充量静脉滴注后30min(T2)、胎儿娩出时(T3)、术毕(T4)的心率和血压,并采集各时间点产妇的静脉血及胎儿娩出尚未建立呼吸时的脐动、静脉血检测血浆COP。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平衡液组同时间点比较,HSH40组在T1、T2、T3时间点的血浆COP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两组在T2、T3、T4时间点的血浆COP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脐动、静脉血血浆CO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SH40组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平衡液组的27.5%(P<0.05)。两组间新生儿出生后1和5min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SH40预扩容有利于维持产妇术中血浆COP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对胎儿血浆COP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 剖宫产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复合麻黄碱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珩 陈俊 +3 位作者 李萌 黄金晖 何艺 黄格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复合麻黄碱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足月妊娠行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麻醉前静脉...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复合麻黄碱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足月妊娠行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麻醉前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B组、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A组、B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开始注射药物的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术中均用乳酸钠林格液维持。监测3组产妇麻醉前(T_1)、注射麻醉药物后1 min(T_2)、3 min(T_3)、5 min(T_4)、15 min(T_5)、30 min(T_6)的收缩压及心率。并监测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p H、Pa CO_2、Pa O_2、碱剩余(BE),评估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HR。结果 3组的收缩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收缩压及心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其中A组产妇的收缩压变化幅度小;B组产妇的收缩压在麻醉后前半程较平稳,但是在麻醉15 min(T_5)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C组产妇的收缩压在麻醉后即开始出现剧烈下降;3产妇的心率在整个过程的变化幅度均小。A组无在麻醉后及术中发生剧烈血压下降而需要使用麻黄碱的病例,B、C组使用麻黄碱的产妇比例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新生儿脐静脉血p H、Pa O_2、BE值及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B、C组(P<0.05)。结论静脉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和麻黄碱对剖宫产术中产妇的低血压有防治作用,且有利于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和提供足够氧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剖宫产术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 麻黄碱 低血压 新生儿 产妇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单热爱 毕瑞荥 +5 位作者 占丽芳 钟为东 叶军明 王力峰 郭锐 李良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注射液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组)、HH40低剂量组(C组)、HH40高剂量组(D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注射液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组)、HH40低剂量组(C组)、HH40高剂量组(D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50min,舌下静脉输注HH40。再灌注24h后,腹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断头取脑,检测缺血区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清GSH-Px的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血清和脑组织GSH-Px活性下降。与模型组比较,HH40低剂量及高剂量组脑组织MDA含量降低、SOD及GSH-Px活性升高。结论 HH40能提高大鼠脑I/R的抗氧化作用、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脑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及白蛋白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毓忠 刘松岩 翟艳辉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及人白蛋白(HA)在失血性休克容量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例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I)在15~30分,入科时收缩压<90 mmHg的创伤患者,按随机化序列分为HSH治疗组(HSH组n=15例)持续输液,24 ...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及人白蛋白(HA)在失血性休克容量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例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I)在15~30分,入科时收缩压<90 mmHg的创伤患者,按随机化序列分为HSH治疗组(HSH组n=15例)持续输液,24 h给药总剂量<500 ml;20%HA注射液治疗组(HA组n=15例)持续输液,24 h给药总剂量<700 ml.当邻近两次收缩压达到100~120 mmHg时停止用药,并维持血液动力学等参数稳定.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内血液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参数.结果 HSH组用药后15 min开始MAP升高,心率逐步降低,到用药后15~60 min两项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者经容量治疗后血液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参数与用药前基线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HSH组溶液患者心脏指数、氧供和氧耗值较HA组明显增加,(P<0.05),其他参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创伤患者容量治疗中,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内脏器官灌注方面显著优于人白蛋白,且经济的、风险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人白蛋白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高张盐羟乙基淀粉复合液对失血性休克后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昱升 邱晓东 +1 位作者 景亮 廖丽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7,T0001,共5页
目的观察高张盐羟乙基淀粉复合液(HHS)对失血性休克后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CON为对照组;其它5组通过放血和回输失血使平均动脉压(MAP)=45 mmHg,维持120 min后,休克(SH)组不复苏,HHS组用5 ml/kg HHS、高张... 目的观察高张盐羟乙基淀粉复合液(HHS)对失血性休克后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CON为对照组;其它5组通过放血和回输失血使平均动脉压(MAP)=45 mmHg,维持120 min后,休克(SH)组不复苏,HHS组用5 ml/kg HHS、高张盐(HTS)组用5 ml/kg 7.5%NaCl、平衡液(LR)组用3倍失血量的复方乳酸钠溶液复苏。观察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取外周血、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MLN)、肝和肺组织做肠道细菌分离培养,光镜和电镜观察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在复苏后2、3 h时,HTS组MAP、CVP显著低于HHS或LR组(P<0.05);复苏后3 h时,除CON组外,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比放血前显著升高(P<0.05);24 h时,只有HHS组下降到CON水平。4个实验组MLN细菌移位量显著多于CON组,以HHS组增加量最少(P<0.05)。HHS组肠绒毛损伤百分率也显著少于HTS、LR、SH 3组(P<0.05)。电镜观察到CON、HHS两组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完整,HTS、LR、SH 3组均遭破坏。结论HHS复苏失血性休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时间更长;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优于HTS或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肠粘膜屏障 高张盐溶液 羟乙基淀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