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β-MYOSIN HEAVY CHAIN GENE MISSENSE MUTATIONIN A CHINESE PATINENT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HTHY
1
作者 于金德 况少青 +5 位作者 何汝敏 陆林 徐冲 龚兰生 陈赛娟 陈竺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5年第2期12-18,共7页
We have analyzed the exons 13, 16, 21 and 23 of cardiac myosin heavy chain gene in 32 Chinese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by using 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procedure. The re... We have analyzed the exons 13, 16, 21 and 23 of cardiac myosin heavy chain gene in 32 Chinese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by using 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procedure. The result showed an altered SSCP of the exon 13 in one patient. Sequenc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atient had a G to T transversion in the codon 383, resulting in the substitution of Lys by Asn. Beacause the missense mutation was found at the residue highly conserved through species evolution, this mutation is likely, to be the cause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n this patient.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mutant cardiac β-MHC gen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lso, it is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of the cardiac β-MHC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β-myosin heavy chain gene mutation
下载PDF
Mutation of Arg723Gly in β-myosin heavy chain gene in five Chinese familie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Jun-hua ZHENG Dong-dong +8 位作者 DONG Ning-zheng YANG Xiang-jun SONG Jian-ping JIANG Ting-bo CHENG Xu-jie LI Hong-xia ZHOU Bing-yuan ZHAO Cai-ming JIANG Wen-p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1期1785-1789,共5页
Backgrou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is a form of cardiomyopathy with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at least one of the sarcomeric protein genes. Mutations in the b... Backgrou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is a form of cardiomyopathy with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at least one of the sarcomeric protein genes. Mutations in the beta-myosin heavy chain (β-MHC)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HCM.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disease-causing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HCM,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notype and phenotype. Methods The exons 3 to 26 of MYH7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in five non-kin HCM patients. A 17-year-old patient was detected to be an Arg723Gly mutation carrier. Then his family was gene-screen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otype and phenotyp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mutation of Arg723Gly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HCM was det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a C-G transversion in nucleotide 13 619 of the MYH7 gene, located at the essential light chain interacting region in S1, the replacement of arginine by glycine took place at amino acid residue 723. A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m showed moderate asymmetrical septal hypertrophy with left atria enlargement. There was no obstruction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In his family, a total of 13 individuals were diagnosed HCM and 5 of them were dead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t a mean age of 66-year-old. Eight living members were all detected to carry the mutation, in which 3 developed progressive heart failure. Moreover, the heart function of the people evidently deteriorates when their age are older than 50. The mutation and the disease show co-separated. Conclusion The Arg723Gly mutation is a malignant type. In Chinese the mutation has the similar characters to the former report but has low degree malig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myopathy hypertrophic familial myosin heavy chain mutation GENOTYPE PHENOTYPE
原文传递
心脏肌球蛋白重链基因c.1273G>A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虎 邹玉宝 +6 位作者 宋雷 王继征 孙凯 宋晓东 高硕 张禅那 惠汝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488,共4页
为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文章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TNNT2)基因、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的突变筛查,... 为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文章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TNNT2)基因、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7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c.1273G>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14号外显子并使425位的甘氨酸(Gly)转换为精氨酸(Arg)。该突变首次在国内HCM家系中发现,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MYH7基因是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携带c.1273G>A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差异明显,提示可能有其它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肌球蛋白重链 突变
下载PDF
β肌球蛋白重链及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生存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曙霞 邹玉宝 +4 位作者 王虎 王继征 薛浩 陈敬洲 惠汝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携带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6年生存情况。方法对采用测序方法确定的携带MYH7及MYBPC3基因突变的7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8&... 目的探讨携带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6年生存情况。方法对采用测序方法确定的携带MYH7及MYBPC3基因突变的7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8±1.8)年,期间共有14例患者死亡,其中MYH7突变患者10例(32.1%/1000人年,95%CI为12.5~51.5),MYBPC3突变患者4例(35.2%/1000人年,95%CI为13.9~6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携带MYH7突变的患者发生猝死,基因突变的部位均位于MYH7基因的头部;而携带MYBPC3突变的患者均未发生猝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携带MYH7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均较早,猝死发生率高。携带位于MYH7基因头部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较杆部突变患者的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更厚,猝死发生率高,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基因检查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重链 心肌肌球蛋白 心肌病 肥厚性 基因型 突变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人群MYH7基因Arg694Leu突变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曲辅政 孙经武 +1 位作者 孙晓健 史孟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8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4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先证者以及90名健康人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4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先证者以及90名健康人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在1个家系中发现Arg694Leu杂合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此为我国患者中首次发现Arg694Leu突变。结论β-肌球蛋白重链可能是我国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之一和主要致病基因之一。Arg694Leu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外显率较高,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进展慢,预后较好,猝死及心腔扩大少见,是一相对良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家族性 肌球蛋白重链 突变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大家系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基因突变筛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建忠 潘齐川 +7 位作者 王兵 徐潮 马修云 孙逊 潘春明 赵双霞 苏斌 宋怀东 《中国医药》 2012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 研究一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 收集到一规模较大的FHCM家系,共5代89位成员,采集到67份血样.用primerexperss 2.0软件设计引物扩增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 MyBPC3)... 目的 研究一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 收集到一规模较大的FHCM家系,共5代89位成员,采集到67份血样.用primerexperss 2.0软件设计引物扩增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 MyBPC3)基因的各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区,产物纯化后应用美国ABI PRISM 3700 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用Autoassembler 2.0软件将测序结果与MyBPC3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家系共14例患者(4例已去世,其中2例是年轻时猝死),在世的10例患者左心室壁厚度均超过13 mm.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经突变筛查,发现2处碱基改变,经检索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这些碱基改变均为多态性.结论 MyBPC3基因不是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反映了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异质性,需对其他可能的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家族性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新疆3个HCM家系MYH7基因突变DHPLC检测和DNA测序结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忠伟 冯秀丽 +1 位作者 王伟 王忠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研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主要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突变情况。方法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检测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HCM家系成员的MYH7基因8、14外显子及附近上下游序列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个家系其中1个家系发现MYH7... 目的研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主要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突变情况。方法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检测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HCM家系成员的MYH7基因8、14外显子及附近上下游序列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个家系其中1个家系发现MYH7基因14外显子中存在Thr441Met突变,该突变在中国人中是首次发现,此外外显子8也存在1个点突变。另外两个家系也发现有不同位点的突变。结论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技术能实现对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MYH7基因突变的筛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患病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Β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与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宽 王齐兵 +6 位作者 秦胜梅 李敏 李高平 陈瑞珍 杨英珍 葛均波 陈灏珠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81例DCM患者(其中8例为家族性DCM先证者)进行MYH-7基因突变扫描,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MYH-7基因功能区的15个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81例DCM患者(其中8例为家族性DCM先证者)进行MYH-7基因突变扫描,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MYH-7基因功能区的15个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在所有DCM患者中未检出MYH-7的致病突变,仅在1例散发性DCM患者的7号外显子检出同义突变。结论:MYH-7可能不是中国DCM患者的主要致病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中国皖南地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MYH7基因筛查结果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爱玲 杨春 +3 位作者 余元勋 徐岩 冯俊 史学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6期25-26,28,共3页
目的研究皖南地区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突变,并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4个HCM家系先证者的MYH7基因,经PCR扩增其外显子片段,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做突变初筛,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家... 目的研究皖南地区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突变,并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4个HCM家系先证者的MYH7基因,经PCR扩增其外显子片段,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做突变初筛,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在MYH7基因18外显子中发现其中一家系中患者发现Arg663His突变,另一家系患者发现nt2013c缺失、nt2025C插入,此为一国内罕见移码突变。结论MYH7基因可能是皖南地区HCM较常见致病相关基因之一,其某些突变可在同一家系内遗传并致病,所致HCM临床症状较轻,症状出现较晚、进展较慢。同一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HCM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家族性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原发性心肌病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凤贤 邹德玲 +2 位作者 郭津津 臧彬 吴可光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点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及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HCM13例,DCM43例)及53例健康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扩增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第13、14外显... 目的探讨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点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及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HCM13例,DCM43例)及53例健康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扩增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第13、14外显子,用DdeⅠ、NⅠaⅢ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其扩增产物,分析有无8848位及9124位点突变。结果 1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出现8848位点突变应产生的394bp片段,提示该病人可能存在8848位点突变。HCM病人未发现突变。结论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可能是DCM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肌病 Β-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和脱氧核糖核酸测序方法对三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
11
作者 杨忠伟 徐艳萍 +3 位作者 冯秀丽 邱建军 王战勇 肖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研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主要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检测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方法对三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成员的MYH7基因8、14外显子及附近上下游序列进行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主要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检测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方法对三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成员的MYH7基因8、14外显子及附近上下游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另选正常对照者50例。结果:三个家系其中一个家系发现MYH7基因14外显子中存在Thr441Met突变,外显子8也存在一个点突变。另外两个家系均存在外显子8的C到T的突变,但表型不一。其中一个家系还存在内含子13和19的多态位点。此外,三个家系MYH7基因第3外显子均发现同义突变。结论:MYH7基因在肥厚型心肌病家系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基因突变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Β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突变
下载PDF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变异致肥厚型心肌病家系遗传基因变异分析
12
作者 马鸣飞 刘燕 +1 位作者 马杉杉 高彦彬 《中国医药》 2023年第6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变异致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家系遗传基因变异。方法纳入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HCM先证者及其2名家系成员。完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病史信息。利用先证者外周血进... 目的探讨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变异致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家系遗传基因变异。方法纳入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HCM先证者及其2名家系成员。完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病史信息。利用先证者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利用Sanger测序在家系内对候选致病位点进行验证。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致病性判定。结果先证者超声心动图结果示化学消融术后,室间隔增厚,回声增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发病男性(先证者侄子)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非对称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先证者哥哥自述无临床症状,未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等临床检查。先证者、发病男性(先证者侄子)及先证者哥哥均存在MYH7基因c.C599T(p.A200V)错义变异。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将变异位点判定为疑似致病变异(PM1+PM2+PP2+PP3+PP5)。结论HCM先证者及2名家系成员均存在MYH7基因c.C599T错义变异,该变异为该家系HCM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基因检测
下载PDF
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β肌球蛋白重链及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国忠 刘文玲 +6 位作者 胡大一 谢文丽 朱天刚 李蕾 李翠兰 孙艺红 边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17-819,共3页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肌钙蛋白T(TNNT2)突变是否为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SHCM)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50例无血缘关系家族中仅1例患病且无一级亲属猝死史的SHCM患者及80例有一级亲属的SHCM患者进行MYH7及TNNT2扫描。提取所有DN...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肌钙蛋白T(TNNT2)突变是否为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SHCM)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50例无血缘关系家族中仅1例患病且无一级亲属猝死史的SHCM患者及80例有一级亲属的SHCM患者进行MYH7及TNNT2扫描。提取所有DNA片段用PCR扩增后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1)50例SHCM患者中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有1例MYH7突变,位于20号外显子上的T13659C突变(Ile736Thr);(2)80例家族成员中未发现MYH7及TNNT2基因突变。结论SHCM患者MYH7及TNNT2基因突变发生率低,可能不是SHCM的主要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肌球蛋白重链 肌钙蛋白T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外周血MYH7、TNNI3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培 闫继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1个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HCM)家系的基因突变类型,并探讨其对临床表型的影响。方法选择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家系成员共13例,其中5例确诊为HCM。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外周血44个心肌病靶基因,结果显示其存在β肌... 目的观察1个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HCM)家系的基因突变类型,并探讨其对临床表型的影响。方法选择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家系成员共13例,其中5例确诊为HCM。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外周血44个心肌病靶基因,结果显示其存在β肌球蛋白重链7(MYH7)基因18号外显子Arg663His突变及肌钙蛋白I3(TNNI3)基因7号外显子c.470C>T突变。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检测该家系中其他成员上述两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不同MYH7、TNNI3基因突变的HCM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先证者与其妹妹均存在MYH7基因18号外显子Arg663His及TNNI3基因7号外显子c.470C>T双突变,HCM发病年龄分别为2、1岁;心电图均示异常Q波,ST-T改变,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均示左房增大,室间隔中段以上最厚处分别为25、23 mm,SAM征阳性,左室流出道压差分别为80、68 mm Hg。先证者的母亲、二舅及外公仅MYH7基因18号外显子Arg663His突变,HCM发病年龄分别为21、19、30岁;心电图均示ST-T改变,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均示室间隔增厚,最厚处分别为16、18、18 mm,SAM征阴性,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先证者表弟仅MYH7基因18号外显子Arg663His突变,临床无明显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结论该汉族HCM家系TNNI3基因发生从头突变,MYH7基因突变由遗传而来;MYH7与TNNI3基因双突变者HCM发病时间早、临床症状严重、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β肌球蛋白重链7 肌钙蛋白I3 基因突变 遗传性心脏病 汉族
下载PDF
β-肌球蛋白重链及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代博(综述) 李玉子(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遗传性疾病,约60%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称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肌球蛋白重链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突变
下载PDF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Arg249Gln突变导致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16
作者 焦俊杰 刘荟婷 +3 位作者 单正宜 吕家磊 信芳杰 赵鹏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筛查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突变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一HCM家系先证者编码肌节蛋白的8个致病基因进行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对发现的突变位点在该家系的14名家庭成员及307名健康对照... 目的筛查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突变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一HCM家系先证者编码肌节蛋白的8个致病基因进行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对发现的突变位点在该家系的14名家庭成员及307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验证。结果遗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c.746G>A(Arg249Gln)突变。家系中4人携带该突变,3人确诊为HCM,携带者均有严重的临床表型,2人因HCM发生猝死。在307名健康对照者中没有检出MYH7基因Arg249Gln突变。结论MYH7基因Arg249Gln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家族性HCM的恶性突变,该突变携带者临床表型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猝死 肌球蛋白重链 突变 遗传关联研究
下载PDF
MYH7基因多态性位点rs397516252及rs187073962与辽宁地区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相关研究
17
作者 宋晓宇 薛凌 《江西科学》 2020年第1期94-97,共4页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的心肌疾病,肥厚性心肌病常累及室间隔,导致心室体积变小,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肥厚性心肌病是运动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是HCM发病的重要致病基因...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的心肌疾病,肥厚性心肌病常累及室间隔,导致心室体积变小,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肥厚性心肌病是运动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是HCM发病的重要致病基因。旨在研究MYH7基因多态性位点rs397516252和rs187073962在辽宁地区HCM人群中的作用。实验分HCM组87例及对照组160例,通过定点特异性扩增法验证HCM组及对照中存在的上述多态性位点。结果rs397516252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组间统计学差异,而位点rs187073962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因多态性位点改变rs397516252可能为HCM致病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位点rs187073962可能与辽宁地区中国汉族人群HCM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下载PDF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Ala26Val突变——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热点突变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邹玉宝 王继征 +6 位作者 武鹏翥 郑维越 卢赛兰 宋雷 娄可佳 张芊 惠汝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 ,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在8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 12 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 β 肌球蛋白重链 (β MHC)基因扫描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 ,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 目的 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 ,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在8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 12 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 β 肌球蛋白重链 (β MHC)基因扫描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 ,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调查 ,收集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 在 3个家系及 1例散发患者中发现 β MHC基因第 3号外显子的Ala2 6Val错义突变 ,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 3个家系临床表型不同。结论 β MHC基因Ala2 6Val突变是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的热点突变 ,其临床表型的异质性 ,提示多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Ala26Val 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表型 基因突变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Arg663Cys和Arg663His突变基因型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表型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雷 徐荣 +6 位作者 吴格茹 邹玉宝 王继征 郑维越 张芊 黄晓红 惠汝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 ,揭示致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在 6 0例门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 6 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 β 肌球蛋白重链 (β MHC)基因突变扫描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外显子基因片断 ,...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 ,揭示致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在 6 0例门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 6 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 β 肌球蛋白重链 (β MHC)基因突变扫描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外显子基因片断 ,测序检测突变。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调查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其他家系成员。结果 在一患者及其家系中发现位于 β MHC基因第18号外显子的 6 6 3密码子位置发生C→T转换 ,使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 ,该突变以前未见报道 ;在另两个患者及其家系中同样在 6 6 3密码子位置发生G→A转换 ,使精氨酸变为组氨酸。 3个家系基因型类似但临床表型不同。前者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 ,外显率 10 0 % ;而后者临床表现则相对轻微 ,呈不完全外显。另外 5 7例患者和 6 0例正常对照未发现异常。结论 β MHC同一位置基因突变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表型 ,提示即使是在同一种族 (中国人群 )中肥厚型心肌病亦存在异质性遗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突变 基因型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突变 Arg663Cys Arg663His
原文传递
心肌球蛋白重链基因Arg719Gln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雷 黄晓红 +11 位作者 惠汝太 高金华 郑维越 滕思勇 张芊 卢昊 周宪梁 叶珏 李予昕 刘延玲 马爱群 李朝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8-352,共5页
目的 调查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β 肌球蛋白重链 (β MHC)基因突变情况 ,评估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 5个独立的肥厚型心肌病家系进行 β MHC基因突变扫描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β MHC基因 3~ ... 目的 调查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β 肌球蛋白重链 (β MHC)基因突变情况 ,评估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 5个独立的肥厚型心肌病家系进行 β MHC基因突变扫描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β MHC基因 3~ 2 7及 40号外显子 ,通过单链构像多态性及测序检测突变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其他家系成员。结果 发现一家系先证者第19号外显子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异常 ,测序分析表明该患者 β MHC基因第 719密码子位置发生G→A转换 ,使精氨酸 (Arg)变为谷氨酰胺 (Gln)。该患者临床表现胸痛、心悸及反复发作晕厥 ,超声示室间隔轻度不对称肥厚和左房扩大 ,母亲及姐姐皆有相似临床症状且都已于 38岁猝死。此外 ,在其他 4个家系中还发现了位于 β MHC基因上的ACT6 3ACC、TTT2 44TTC多态位点 ,但与疾病无明显相关。结论 β MHC基因Arg719Gln错义突变位于肌球蛋白重链的头杆结合部 ,该部位系肌球蛋白的重要功能区。该突变表型症状重 ,发病早 ,预后差 ,并与心房扩大和心房纤颤相关 ,提示该突变是致肥厚型心肌病的恶性突变。另一方面 ,研究表明同一突变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结合其他 4个家系均未发现错义突变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突变 Arg719G/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