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ylon 6-cellulose composite hosted in a hypodermic needle: Biofluid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by 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 in a single device
1
作者 Jaime Millan-Santiago Rafael Lucena Soledad Cardena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346-1352,共7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 hypodermic needle(HN)as a sorbent holder and an electrospray(ESI)emitter,thus combining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in a single device.A novel nylon 6-cellulose(N6-Cel)composite sorbent is proposed t... This study proposes a hypodermic needle(HN)as a sorbent holder and an electrospray(ESI)emitter,thus combining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in a single device.A novel nylon 6-cellulose(N6-Cel)composite sorbent is proposed to extract methadone from oral fluid samples.The cellulosic substrate provides the composite with high porosity,permitting the flow-through of the sample,while the polyamide contributes to the extraction of the analyte.The low price of the devices(considering the holder and the sorbent)contributes to the affordability of the method,and their small size allows easy transportation,opening the door to on-site extractions.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the analyte can be determined by high-resolution ambient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t a limit of detection(LOD)as low as 0.3 mg/L and precision(expressed as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better than 9.3%.The trueness,expressed as relative recovery(RR),ranged from 90%to 109%.As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s are not available in many laboratories,the method was also adapted to low-resolution spectrometers.In this sense,the direct infusion of the eluates in a triple quadrupole-mass spectrometry provided an LOD of 2.2 mg/L.The RSD was better than 5.3%,and the RR ranged from 96%to 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I emitter Mass spectrometry hypodermic needle COMPOSITE METHADONE
下载PDF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 in Penaeus Vannamei Cultured in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Cong ZHANG Jun-fa YUAN Zheng-li SHI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7年第5期380-388,共9页
The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TSV) are two important shrimp viruses in cultured shrimp in America.These two viruses were transmitted to China at the beginni... The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TSV) are two important shrimp viruses in cultured shrimp in America.These two viruses were transmitted to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In this study,214 shrimp samples of Penaeus vannamei were collected from seve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and tested by PCR for IHHNV and TSV inf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high prevalence of IHHNV(65.42%) and low prevalence of TSV(3.27%) in the tested samples.Several samples were found to be co-infected with these two viruses.A 3 kb fragment of 7 positive IHHNV samples and a structure protein region(ORF2) of three TSV positive sample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The sequence comparison indicated that both IHHNV and TSV sequenced in China have a low genetic vari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rototype IHHNV and TSV from Hawaii.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SV isolate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Asia and America group,which was genetically correlated to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流行病学 基因变异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桃拉综合征病毒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注射针头导引缝合法用于远位减张缝合
3
作者 潘思妲 吴清华 +2 位作者 彭倩 张余光 武晓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4期456-459,共4页
远位减张缝合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我们介绍一种新的缝合方法——注射针头导引缝合法(Hypodermic needle guided suturing,HGS),用廉价易得的器械,高质量地关闭切口,达到远位减张缝合的效果。
关键词 减张缝合 注射针头导引缝合 瘢痕
下载PDF
术中神经监测仪皮下针埋置处皮肤热损伤(附1例报告)
4
作者 邢戌健 陈亮 +1 位作者 贺文 费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60-263,共4页
为减少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尤其是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神经监测仪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安全隐患。本文报道上海国际医学中心1例甲状腺癌病人术中应用喉返神经监测,皮下针电... 为减少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尤其是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神经监测仪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安全隐患。本文报道上海国际医学中心1例甲状腺癌病人术中应用喉返神经监测,皮下针电极埋置处出现皮肤热损伤的不良反应。本文结合相关不良事件信息分析原因,通过认识潜在风险,加强防范意识,维护病人人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监测 皮下针电极 热损伤 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对虾产品疫病双重荧光RPA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5
作者 张娜 谢艳辉 +3 位作者 仇保封 郑舒尹 斯泽恩 李家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实现对虾产品中两种病原体的简便、快速、高效检测,针对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HP)进行双重荧光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为实现对虾产品中两种病原体的简便、快速、高效检测,针对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HP)进行双重荧光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根据IHHNV和EHP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建立双重荧光RPA方法,同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只对IHHNV和EHP有明显的扩增;用IHHNV和EHP阳性质粒进行倍比稀释检测,结果表明双重荧光RPA方法对IHHNV和EHP质粒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10^(2)copies/μL;用10个重复质粒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方法重复性较好。使用该方法对进口的冷冻对虾样本检测,检测出1例EHP阳性和1例IHHNV阳性,同时样本用荧光PCR方法进行比对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所建立的方法对于两种疫病的区分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应用于养殖场、对虾产品生产企业和口岸实验室疫病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虾肝肠胞虫 双重荧光RPA方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IHHNV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定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桂芳 李会杰 +2 位作者 高运华 杨佳怡 董莲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400,共9页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感染对虾引起急性传染病,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基于Genbank收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2),制备了含IHHNV全基因组序列的假病毒标准物质(NIM-RM4062)。针对ORF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了IHHN...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感染对虾引起急性传染病,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基于Genbank收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2),制备了含IHHNV全基因组序列的假病毒标准物质(NIM-RM4062)。针对ORF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了IHHNV数字PCR检测方法,进行IHHNV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标准物质拷贝数浓度的标准值及扩展不确定度为:(1.22±0.15)×10^(3)copies/μL(k=2)。利用多种数字PCR平台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验证,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标准物质量值在不同检测平台复现性较好。采用市售IHHNV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验证,标准物质量值与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假病毒标准物质 数字PCR 对虾病毒 不确定度
下载PDF
苏北地区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的分离及快速鉴定
7
作者 钱诗悦 王兴强 +5 位作者 孙美超 曹梅 刘栩华 朱碧莹 李永 叶建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从连云港和盐城等地收集了来自不同对虾养殖池塘的58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样本,采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对样本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 从连云港和盐城等地收集了来自不同对虾养殖池塘的58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样本,采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对样本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血虹彩病毒(shrimp henocyte iridescent virus,SHIV)等3种病原体进行分离与快速鉴定。共检测出18个阳性样本,其中13个样本WSSV呈阳性,4个样本IHHNV呈阳性,1个样本SHIV呈阳性;阳性样本占样本总数的3.07%,且阳性样本中WSSV又占了阳性样本总数的72.22%。对这些病原的快速鉴定,可为病害诊断、预警预报、科学防控等提供依据,从而减少暴发性病毒病给对虾养殖带来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虾血虹彩病毒 分离 快速鉴定
下载PDF
上海主养区凡纳滨对虾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
8
作者 张小明 安伟 张明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V1)阳性检出率为29.41%,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为3.92%,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为1.96%,副溶血弧菌(Vp)为19.61%;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肝肠胞虫(EHP)等4种病原未检出。408项病原检测结果中,4种病原的阳性总样本数量为28份,总体阳性率为6.86%。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携带率处于较低水平,DIV1、副溶血弧菌(Vp)是携带的主要病原。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病原流行特点,从苗种选购、养殖过程管理、药物选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减少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 副溶血弧菌(Vp)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宝彬 杨冰 +3 位作者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6,共9页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Real—time PCR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多重RT-PCR同时检测鉴别三种对虾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396,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TSV、WSSV和IHHNV的多重RT-PCR。...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TSV、WSSV和IHHNV的多重RT-PCR。该技术对同一样品中的TSV RNA、WSSV DNA和IHHNV 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3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231bp(TSV)、593bp(WSSV)和356bp(IHHNV)的特异性多重RT-PCR扩增带,对其它对虾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pg TSV RNA、100pg WSSV DNA和100pg IHHNV DNA。临床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TSV、WSSV和I-HHN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临床症状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该技术适用于这三种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对虾 桃拉综合征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和虾肝肠胞虫在辽宁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博雅 王力 +4 位作者 刘美如 叶仕根 黎睿君 李华 李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并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cation,LAMP)技术检测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IHHNV和EHP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4%和34.6%,WSSV和TSV的检出率分别为19.2%和7.7%;EHP的检出率与对虾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在小虾样本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达100%,而大虾样本中均未检出;26份对虾样本中有7份样本同时携带EHP和IHHNV。研究表明,IHHNV和EHP是2015年8月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流行病原,发病率可能与对虾生长缓慢、个体大小差异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桃拉综合征病毒 虾肝肠胞虫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1 位作者 黄倢 雷质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中国养殖对虾中已发现IHHNV,且呈流行趋势。目前,国际上已建立起多种标准检测方法以监控疾病的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病毒特性、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地理分布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为对虾病毒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对虾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从凡纳对虾中检出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荭 高隆英 +1 位作者 史秀杰 江育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88,共4页
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from the gill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of Penaeus vannamei (10-15cm ... 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from the gill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of Penaeus vannamei (10-15cm in body size) without clinical signs. With primers 77012R and 77353F, a fragment of 356bp of IHHNV was amplified in RT PCR. The amplified product was sequenced and showed more than 98% homologue with the sequences of other IHHNV strains in Gene 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皮下组织 造血器官 坏死病毒 凡纳对虾 逆转录多聚酶 链式反应 高密度养殖 核酸抽取 PCR产物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4 位作者 黄倢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宋微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DNA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组织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703bp的DNA片段,该对引物对IHHNV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9. 85fg(8. 83×103 病毒拷贝),与健康对虾组织DNA、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DNA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DNA无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和携带IHHNV状况,为对虾健康养殖、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及流行病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
下载PDF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东东 魏永伟 +1 位作者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3-1159,共7页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可感染多种虾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中国养殖的重要沼虾品种之一。根据国际兽疫局(Office...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可感染多种虾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中国养殖的重要沼虾品种之一。根据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推荐的IHHNV检测方法,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IHHNV在罗氏沼虾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的罗氏沼虾养殖区,IHHNV广泛流行,阳性率高达90%;但所有成年罗氏沼虾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仅表现为病毒的携带。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检测到的华南地区毒株属于Ⅰ型感染株,与菲律宾株进化关系较为接近;华东地区毒株属于Ⅱ型感染株,与东南亚株进化关系较近。本研究为IHHNV在罗氏沼虾内的感染、流行和防控提供了详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罗氏沼虾 感染与流行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结果判断及脱敏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慧芝 贾心红 +2 位作者 王振华 亓淑玲 高阁存 《齐鲁护理杂志》 1999年第2期3-4,共2页
对350例急诊外伤1~24h以内及破伤风发病住院2h内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患者进行试验观察,按常规标准判断阳性率高达71%以上。用作者提出的标准判断,阴性率占51.42%,真阳性占2%,假阳性占46.57%... 对350例急诊外伤1~24h以内及破伤风发病住院2h内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患者进行试验观察,按常规标准判断阳性率高达71%以上。用作者提出的标准判断,阴性率占51.42%,真阳性占2%,假阳性占46.57%。采用改进的皮试液判断标准及脱敏注射法注射后,有效地降低了临床上TAT皮试阳性率,增加了患者用药机会,患者痛苦小,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及材料的消耗,药物吸收快,及时中和抗原获得有效免疫力。此法安全可靠,350例中被判断为假阳性者给予TAT1500U注射后无1例过敏反应。预防治疗率达98%以上,全部通过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判断标准 脱敏注射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秀荔 赵永贞 +8 位作者 彭敏 杨春玲 蒋伟明 李咏梅 曾地刚 马宁 黎铭 陈晓汉 吴铁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3-1511,共9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在IHHNV感染虾体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凡纳滨对虾肠道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电子拼接获得了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全长cDNA文库的库容达1.05×106pfu/mL,重...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在IHHNV感染虾体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凡纳滨对虾肠道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电子拼接获得了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全长cDNA文库的库容达1.05×106pfu/mL,重组率为95%。随机挑选1 600个克隆进行测序,去除载体后得到插入长度≥450 bp的有效序列1 531条,根据同源片段长度不小于100 bp,90%同源性的原则对这些序列归并unigene,得到unigene 399条。从所测克隆中得到一个围食膜蛋白基因,其cDNA序列长度为1 002 bp,编码由30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斑节对虾卵巢围食膜蛋白1和2、围食膜蛋白前体3,短钩对虾围食膜蛋白1、2,以及中国对虾围食膜蛋白编码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均达到80%以上。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抗感染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对虾的心脏和胃中高表达,在肝脏、肠和肌肉中表达较低,在鳃中表达最弱,在眼中不表达;该基因在感染IHHNV病毒的对虾的心脏表达明显减弱,在肝脏、眼、肌肉和鳃中表达较低,在肠道和胃中几乎不表达,说明该基因参与对虾抵御病原体侵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围食膜蛋白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克隆
下载PDF
PCR法检测对虾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 被引量:16
18
作者 夏春 黄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HHNBV)[1]、对虾杆状DNA病毒(PRDV)[2]和白斑杆状病毒(WSBV)[3]是近年来引起全球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这三种病毒同属杆状病毒属C杆状病毒亚群中的新病毒,在流行病学... 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HHNBV)[1]、对虾杆状DNA病毒(PRDV)[2]和白斑杆状病毒(WSBV)[3]是近年来引起全球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这三种病毒同属杆状病毒属C杆状病毒亚群中的新病毒,在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征上十分类似,因此,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法 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HHNBV
下载PDF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凤英 刘海萍 +3 位作者 占伏良 敖红英 涂伟妹 谭布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26例来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按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166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60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 目的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26例来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按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166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60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从会阴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住院时间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1.38%,对照组阴道裂伤率为57.5%,经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改良式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其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肿胀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下床活动,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科质量有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会阴切开 应内包埋缝合术 效果研究
下载PDF
浙江地区凡纳滨对虾苗3种对虾病毒携带情况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施慧 谢建军 +2 位作者 许文军 余方平 郭闯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虾养殖过程中病毒病的频发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对虾养殖过程中病毒病的频发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对虾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每年给海水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对2009-2010年间浙江地区近22家对虾苗种生产场的对虾苗种携带WSSV、IHHNV和TSV病毒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采用携带病毒的苗种进行养殖的3个对虾养殖场进行后期跟踪调查。调查共采集凡纳滨对虾苗种样品118份,其中80%样本来自福建,10%来自海南,10%来自广东。检测方法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品中32份呈现WSSV阳性结果,占27.1%;46份呈现IHHNV阳性,占38.98%;WSSV和IHHNV同时呈现阳性的有20份,占16.95%,而TSV均未分离到。后续跟踪调查发现采用携带WSSV病毒苗种进行养殖的对虾养殖塘均在8月上中旬陆续爆发对虾白斑病,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苗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 对虾桃拉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