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材料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1
作者 张丽苹 曹黎明 +4 位作者 肖楠 廖雨琦 池枫 余艳妮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2-1017,共6页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和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疗药物受限于血脑屏障阻碍、稳定性差、缺乏靶向性、低载药量,治疗效果可能欠理想。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可实时控制的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卒中的诊疗。纳米药物能够有效...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和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疗药物受限于血脑屏障阻碍、稳定性差、缺乏靶向性、低载药量,治疗效果可能欠理想。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可实时控制的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卒中的诊疗。纳米药物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靶向性,并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从而有效改善传统药物的疗效。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缺血性卒中诊疗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临床转化等挑战。本文主要综述纳米材料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和挑战,旨在继续推动纳米材料在卒中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纳米材料 血脑屏障 靶向治疗 诊疗 挑战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MRI诊断及影像学特点
2
作者 宋丽娜 王思博 +2 位作者 于强 吕洋 李新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bAVM)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20-06—2023-10收治的93例b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bAVM)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20-06—2023-10收治的93例b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动脉自旋标记(ASL)、弥散加权成像(DWI)。分析bAVM病变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比较患侧与对侧ASL序列的相对血流速度(rBF)、DWI序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bAVM类型包括额叶型20例(21.51%),颞叶型23例(24.73%),顶枕叶型17例(18.28%),侧脑室型11例(11.83%),深部核团型9例(9.68%),小脑型13例(13.98%)。bAVM分级包括Ⅰ级16例(17.20%),Ⅱ级30例(32.26%),Ⅲ级43例(46.24%),Ⅳ级3例(3.23%),Ⅴ级1例(1.08%)。bAVM畸形血管团直径为1.5~6.6(4.12±0.53)cm。T_(1)WI、T_(2)WI和FLAIR序列成像显示病灶区异常血管团影。ASL和DWI定量分析显示,患侧rBF值、ADC值均显著高于对侧(P<0.05)。结论MRI多模态序列T_(1)WI、T_(2)WI、FLAIR、ASL、DWI可明确诊断bAVM,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相对血流速度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动脉血气分析早期识别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云永子 刘宇杰 +2 位作者 冯岚 陈求凝 梁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动脉血气分析早期识别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三亚中心医院确诊的96例脑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出生且未发生脑损伤的10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后第1... 目的探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动脉血气分析早期识别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三亚中心医院确诊的96例脑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出生且未发生脑损伤的10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后第1天的动脉血气指标、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并根据病情程度将病例组分为轻度组、中重度组进行分层对比;分析上述指标与脑损伤患儿的改良Sarn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pH、PaO_(2)、BE低于对照组,乳酸、PCO_(2)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MCA的Vd、Vs、RI、S/D较对照组高(P<0.05)。轻度组pH、PaO_(2)、BE高于中重度组,轻度组乳酸、PCO_(2)低于中重度组(P<0.05)。轻度组MCA的Vd、Vs、RI、S/D低于中重度组(P<0.05)。脑损伤新生儿的Sarnat评分与pH、PaO_(2)、BE呈负相关(r=-0.671、-0.612和-0.495,均P<0.05),与乳酸、PCO_(2)呈正相关(r=0.486和0.433,均P<0.05)。Sarnat评分与MCA的Vd、Vs、RI、S/D测定值呈正相关(r=0.664、0.598、0.639和0.670,均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在出生30 min内检测脑动脉血流及动脉血气指标即可发现显著异常,并且与患儿脑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早产儿 脑血流参数 动脉血气参数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血浆NSE,ET-1的检测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红斌 智华 +3 位作者 朱庆华 王丽梅 王静 马东周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NSESE和ET-1与脑外伤严重程度以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外伤患者于伤后第1、3、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并采集静脉血3ml,用放免法检测NSE和ET-1水平,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NSESE和ET-1与脑外伤严重程度以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外伤患者于伤后第1、3、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并采集静脉血3ml,用放免法检测NSE和ET-1水平,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外伤患者血浆NSE、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外伤后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显示,重度脑外伤组的血浆NSE、ET-1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脑外伤组(P<0.05)。预后不良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测量的血浆ET-1数值不同,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P<0.05)。伤后1周内,二者的血浆水平均逐渐升高,颅脑损伤越重血浆ET-1浓度越高,NSE升高的程度相对较轻。脑外伤病人在外伤后迅速出现血清中NSE浓度的升高比ET-1升高的更早更加敏感。结论:血浆NSE、ET-1的检测可以协助诊断脑外伤,脑外伤后血浆NSE、ET-1水平升高幅度与脑外伤损伤程度、病程发展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颅脑损伤越重患者血浆ET-1浓度越高,NSE升高的程度较轻;NSE比ET-1更早更敏感,ET-1比NSE更持久更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诊断 脑损伤/血液 磷酸丙酮水合酶/代谢 内皮液血管肽-/代谢 预后 放射免疫测定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常玉荣 苗丽娟 +1 位作者 葛庆峰 刘培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PTS)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血液粘度分析仪分别检测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PTS)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血液粘度分析仪分别检测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dimer、FIB和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初筛试验,血浆D-dimer测定可作为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血液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诊断环形强化的高级别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 被引量:13
6
作者 丁芳芳 全冠民 +1 位作者 袁涛 杨素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鉴别诊断环形强化的高级别胶质瘤(HGG)与脑单发转移瘤的价值,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48例HGG与38例脑单发转移瘤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3D-ASL灌注成像及MRI增强扫描,测量肿瘤实...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鉴别诊断环形强化的高级别胶质瘤(HGG)与脑单发转移瘤的价值,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48例HGG与38例脑单发转移瘤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3D-ASL灌注成像及MRI增强扫描,测量肿瘤实性区、近瘤周区及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计算肿瘤实性区及近瘤周区相对CBF(r CBF),比较两组肿瘤实性区及近瘤周区r CBF,确定最佳阈值及其鉴别两种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HGG与脑单发转移瘤实性区r CBF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612(2.10)、3.123(5.99)(P>0.05)。HGG与脑单发转移瘤近瘤周区r CBF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101(0.90)、0.720(0.2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近瘤周区r CBF阈值为0.895时,鉴别HGG与脑单发转移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0.8%与84.2%。结论 3D-ASL测量肿瘤实性区r CBF对区分环形强化的HGG与脑单发转移瘤无价值,而近瘤周区的r CBF值有助于鉴别两种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局部血流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微泡介导下诊断超声波开放人血脑屏障的可行性研究:体外微泡破坏实验 被引量:4
7
作者 付赤学 谭开彬 +4 位作者 高云华 刘政 赵洋 高顺记 黄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经人颅骨破坏微泡的可行性及条件,为下一步开展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开放人血脑屏障的在体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体外微泡破坏实验装置,分别考察GE Vivid 7、Sequoia 512和Philips iE 33超声仪器对儿童、青年和老年颅...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经人颅骨破坏微泡的可行性及条件,为下一步开展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开放人血脑屏障的在体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体外微泡破坏实验装置,分别考察GE Vivid 7、Sequoia 512和Philips iE 33超声仪器对儿童、青年和老年颅骨的颞骨窗、枕骨窗和顶骨窗5.0 cm处微泡的破坏情况。选择Sequoia 512超声仪器以最低频率(1.75 MHz)、机械指数(1.9)经青年颞骨辐照微泡后,考察不同辐照深度微泡的破坏情况。结果3种超声诊断仪经所有颅骨的颞骨窗、枕骨窗辐照后后都能明显地破坏微泡,但经顶骨不能击破微泡。Sequoia 512超声仪器经青年颞骨后在辐照深度7.5 cm处仍能明显地破坏微泡。结论诊断超声波经人颅骨颞骨窗、枕骨窗仍能破坏微泡,具有联合微泡开放人血脑屏障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诊断 微泡 血脑屏障
下载PDF
脑死亡判定中呼吸暂停试验临床实施的可行性及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盛慧球 史以珏 +3 位作者 蒋健 赵卫国 张天锡 吴先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脑死亡判定标准中呼吸暂停试验临床实施的可行性及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影响。方法对22例临床可疑的脑死亡患者进行呼吸暂停试验,先经呼吸机吸入纯氧10min,再停机并经插至气管隆突水平的导管以6L/min纯氧供氧10min,观... 目的探讨脑死亡判定标准中呼吸暂停试验临床实施的可行性及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影响。方法对22例临床可疑的脑死亡患者进行呼吸暂停试验,先经呼吸机吸入纯氧10min,再停机并经插至气管隆突水平的导管以6L/min纯氧供氧10min,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并分别测定其充氧前、充氧后、停机后的动脉血pH值、PaO2、PaCO2的变化,及停机后MAP、HR的动态变化。结果试验过程中,22例患者无一例出现自主呼吸,其中16例试验结束时PaCO2≥60mmHg。停机后所有患者pH值明显下降、PaCO2明显升高(P<0.01),充氧后PaO2明显升高(P<0.05),而停机后PaO2无明显下降趋势(P>0.05)。停机后患者MAP、HR均逐渐下降,且各组停机后与停机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至停机8min时下降尤为显著,再通气后HR回升迅速,而MAP则缓慢。结论呼吸暂停试验为判定脑死亡的关键步骤之一,停机后MAP、HR尽管逐渐下降,但不发生低氧血症,若纠正停机前的过度通气,并控制停机时间在8min内,临床上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诊断 呼吸暂停试验 血压 心率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昌育 李涛 +3 位作者 廖菽丹 辛渭川 丁辉 龚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5例ACS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正常对照组25例...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5例ACS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正常对照组25例,检测各组BNP浓度,通过超声心动图计算射血分数(EF)值和短轴缩短率(FS)值。结果:各组间BN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各组间EF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NP是反映ACS患者心肌缺血及损伤、坏死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利钠肽 脑/血液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老年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敬 华琦 +3 位作者 罗鸿宇 朱玮玮 王钢 刘建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LVEF不同分为SHF(LVEF〈50%)组55例和...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LVEF不同分为SHF(LVEF〈50%)组55例和DHF(LVEF≥50%)组35例。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5例无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DW在SHF与DHF患者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结果SHF组RDW、尿酸、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大于DHF组[(13.9±1.0)%vs(13.0±0.5)%、(417.6±151.0)μmol/L vs(339.9±89.7)μmol/L、(41.8±7.1)mmvs(33.9±7.2)mm、(58.5±12.5)mmvs(48.6±8.8)mm,P〈0.05],而室间隔厚度显著小于DHF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EF与RDW、尿酸、B型钠尿肽、左心房内径呈负相关(P〈0.01)。RDW鉴别诊断SHF与DHF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RDW取值13.35%作为界值的敏感性为67.3%,特异性为74.3%。结论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SHF比DHF的RDW水平更高,RDW对鉴别诊断SHF和DHF可能有一定帮助,当RDW〉13.35%时,诊断SHF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尿酸 利钠肽 早期诊断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心原性与肺原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英 刘安 +2 位作者 张惠民 郭华 郑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不同原因呼吸困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呼吸困难患者80例,根据引起呼吸困难病因不同,分为心原性组(主要为左心功能不全引起)和肺原性组(主要为肺部病变引起),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不同原因呼吸困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呼吸困难患者80例,根据引起呼吸困难病因不同,分为心原性组(主要为左心功能不全引起)和肺原性组(主要为肺部病变引起),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原性组和肺原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舒张末期内径。结果:心原性组Nt-proBNP水平与肺源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原性组、肺原性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原性组左室射血分数和肺原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原性呼吸困难和肺原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心原性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水平也明显高于肺原性呼吸困难患者,应用Nt-proBNP对呼吸困难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诊断 呼吸困难/病因学 利钠肽 脑/血液
下载PDF
脑血管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影 么刚 +1 位作者 高丽媛 张玉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9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血管...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9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47例,脑血管畸形14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25例,烟雾病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脑血管发育异常9例,脑肿瘤(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同时可以为颅内血管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性病变 X线计算机 断层扫描 CT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玉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800-180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测定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检测脑梗塞患者2 9例 ,脑出血患者 2 6例及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0例中血清 TBA及血脂水平。结果 脑梗塞组 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 (t=6 .78,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测定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检测脑梗塞患者2 9例 ,脑出血患者 2 6例及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0例中血清 TBA及血脂水平。结果 脑梗塞组 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 (t=6 .78,3.4 0 ,P<0 .0 1) ,脑出血组 TBA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t=3.87,P<0 .0 1)。结论 脑梗塞和脑出血与血清 TBA水平呈正相关 ,TBA测定有助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胆汁酸 检测 脑血管疾病 临床意义 诊断 脑梗死 脑出血
下载PDF
“看清”颅内血管——高分辨率经颅超声诊疗系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宗瑜瑾 路舒宽 万明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超声引导的脑部疾病治疗一直是科学家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超声监控在基于微泡介导的血脑屏障开放和脑部血管溶栓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针对经颅超声在探测灵敏度、微小血管造影成像和血流灌注参量成像的分辨率和治疗过程中瞬态实时监控等... 超声引导的脑部疾病治疗一直是科学家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超声监控在基于微泡介导的血脑屏障开放和脑部血管溶栓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针对经颅超声在探测灵敏度、微小血管造影成像和血流灌注参量成像的分辨率和治疗过程中瞬态实时监控等方面的不足,本次首批获国家科技专项计划支持的高分辨率经颅超声诊疗系统将实现小区域脉冲逆转谐波造影成像/灌注参量成像、超时空分辨率微泡及空化成像,有望填补我国数字化诊疗设备在该领域的空白,为临床脑部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革命性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 高分辨率成像 颅内血管 血脑屏障 溶栓 微泡 空化效应 开放式诊疗系统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波 冯祖荫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用经颅多普勒(TED)超声诊断仪观察了25例临床脑死亡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FVmca)的变化。结果发现,25例FVmca均有相似的改变:首先,FVmca频谱中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明显降低,脉搏指数(PI)增加;继之,Vd继续下降;最后,出现Vd反向,所有... 用经颅多普勒(TED)超声诊断仪观察了25例临床脑死亡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FVmca)的变化。结果发现,25例FVmca均有相似的改变:首先,FVmca频谱中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明显降低,脉搏指数(PI)增加;继之,Vd继续下降;最后,出现Vd反向,所有患者均显示收缩期正向流速和舒张期反向流速的特征性双向TCD波形。持续6h后,出现脑死亡征象。提示TCD可作为一项新的无创伤性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诊断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与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鲍翠霞 朱祥奎 刘日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t-PA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结果:脑梗死患者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t-PA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结果:脑梗死患者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增强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指标;并有可能作为脑梗死疗效的动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血细胞/代谢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生物合成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鑫 鲁敏 +2 位作者 卢群 韩克 田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间的潜在联系,及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ET-1及NT-p...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间的潜在联系,及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ET-1及NT-proBNP的浓度,并通过绘制ROC曲线制定ET-1、NT-proBNP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界值。结果: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血浆ET-1、NT-proBN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以ET-1作为高血压LVH的诊断指标,最佳临界值为279.9pg/ml,所对应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79%;以NT-proBNP作为高血压LVH的诊断指标,最佳临界值为32.6pg/ml,所对应的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93%。结论:血浆ET-1、NT-proBNP水平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血浆ET-1、NT-proBNP水平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诊断 内皮缩血管肽1 血液 利钠肽 血液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血清NGAL、BNP水平在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颖佳 王晓红 +2 位作者 李连友 王原 李玲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67-171,177,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脑钠肽(BNP)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BS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4月赤峰市医院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480例进行血培养,并鉴别细菌类型,按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脑钠肽(BNP)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BS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4月赤峰市医院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480例进行血培养,并鉴别细菌类型,按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阴性组(n=379)、血培养阳性组(n=101),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AL、BNP水平;比较不同血培养结果和不同细菌感染类型BSI患者血清NGAL、BN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NGAL、BNP对多重耐药菌BSI、多重耐药革兰阴性(G^(-))菌BSI的诊断价值。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480例中血培养阳性101例(21.04%),革兰阳性(G^(+))菌感染者41例(40.59%,G^(+)亚组),G^(-)菌感染60例(59.41%,G^(-)亚组);血培养阳性组患者置入尿管、深静脉置管患者占比及血清NGAL、BNP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χ^(2)/t/P=5.032/0.025、13.582/0.000、26.592/0.000、23.216/0.000);G^(+)亚组患者血清NGAL、BNP水平低于G^(-)亚组(t/P=6.987/0.000、8.170/0.000)。血清NGAL、BNP诊断多重耐药菌BS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66,二者联合的AUC为0.931,优于单独诊断(Z/P=2.820/0.005、2.129/0.033)。血清NGAL、BNP诊断多重耐药G^(-)菌BSI的AUC分别为0.887、0.660,二者联合的AUC为0.893,优于BNP单独诊断(Z/P=3.742/0.000),但与NGAL单独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0.135/0.893)。结论多重耐药菌BSI患者血清NGAL、BNP水平较高,并在多重耐药G^(-)菌BSI患者中更为显著,二者联合可更好地诊断多重耐药菌BSI和辅助鉴别细菌类型,测定血清NGAL、BNP水平有利于指导临床早期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血流感染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脑钠肽 诊断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按是否确诊将92例疑似KD患儿分为KD组(n=48)和非KD组(n=37),比较两组患儿NT-proBNP和RDW等血细胞学及生化指标。采用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K... 目的:探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按是否确诊将92例疑似KD患儿分为KD组(n=48)和非KD组(n=37),比较两组患儿NT-proBNP和RDW等血细胞学及生化指标。采用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K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T-proBNP和RDW对KD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KD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RDW、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K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R(OR=2.646)、PLT(OR=1.049)、RDW(OR=2.138)、NT-proBNP(OR=1.891)均与KD的发生关系密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RDW及二者联合诊断K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711、0.966,以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最大(敏感度=91.67%、特异度=97.30%)。结论:NT-proBNP和RDW均与KD的发生密切相关,可用于KD的早期诊断,且以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红细胞分布宽度 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GF-1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国祝 彭珊璐 +2 位作者 王文亮 莫泉初 詹淑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3787-3788,共2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正常对照、60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IGF-1含量,其中HIE轻、中、重度各20例。结果:新...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正常对照、60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IGF-1含量,其中HIE轻、中、重度各20例。结果:新生儿HIE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清IGF-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恢复期IGF-1含量相对于急性期有明显升高(P<0.01)。急性期HIE轻、中、重度各组间的IGF-1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情越重,IGF-1含量越低。结论:HIE患儿血清IGF-1含量的降低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控指标。并为临床引用IGF-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 脑/血液/诊断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