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脑泰方对大鼠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炎性通路SIRT1/NF-κB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易亚乔 刘检 +9 位作者 刘林 成绍武 廖君 王国佐 谭琥 刘吉勇 陈俊炜 王玮 郭艳幸 葛金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脑泰方对大鼠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炎性通路SIRT1/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缺氧24 h、复氧2 h干预构建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 目的观察加味脑泰方对大鼠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炎性通路SIRT1/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缺氧24 h、复氧2 h干预构建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清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药物血清组和加味脑泰方药物血清组,待缺氧24h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培养液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体积分数10%药物血清或空白血清,继续复氧共孵育培养2h;采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海马神经元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神经网络及树突、树突棘断裂或减少,细胞明显受损,且神经元内SIRT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药物血清组和加味脑泰方药物血清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神经网络、树突棘受损明显改善,且神经元内SIRT1、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内炎性相关信号通路SIRT1/NF-κB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这可能是其保护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继而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脑泰方 海马神经元 缺氧/复氧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核因子-Κb 抑制蛋白 核因子-Κb 血管性痴呆 大鼠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NF-κB及Ⅰ-κB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志满 胡建中 +4 位作者 吕红斌 卓祥龙 徐大启 王圣轩 黎俊豪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脊髓损伤组和川芎嗪处理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BBB评分对...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脊髓损伤组和川芎嗪处理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BBB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3、6、12 h,1、3、5、7、14和21 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κB及I-κBα表达。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值均逐渐升高,CBS评分值逐渐降低,且术后7、14和21 d川芎嗪处理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术后5、7、14和21 d实验组BBB评分值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而术后5、7、14和21 d,川芎嗪处理组CB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3、5和7 d,川芎嗪处理组NF-κB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低(P<0.05),I-κBα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起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川芎嗪 核因子-KAPPAb 抑制性卡巴蛋白
下载PDF
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α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尉坤 孙伟 +2 位作者 李秉慧 韩梅 温进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探讨NF-κB和I-κB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肠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以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NF-κB,I-κBα和p-IκBα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 目的探讨NF-κB和I-κB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肠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以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NF-κB,I-κBα和p-IκBα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且随着肿瘤Dukes分期的进展,NF-κB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大肠癌组织中I-κB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且随着肿瘤Dukes分期的进展,I-κBα的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同时,I-κBα的磷酸化(p-IκBα)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I-κBα的磷酸化降解与NF-κB表达升高有助于肿瘤的进展和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I-Κ 大肠癌 侵袭和转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及其与NF-κB和I-κBα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莲香 马全瑞 +3 位作者 李军平 文玉军 张海宇 秦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细胞凋亡及其与NF-κB和I-κBα蛋白表达的关系和演变规律,本实验用Ⅶ胶原酶联合肝素注入大鼠右侧脑纹状体制备脑出血模型。方法:TUNEL染色(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的...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细胞凋亡及其与NF-κB和I-κBα蛋白表达的关系和演变规律,本实验用Ⅶ胶原酶联合肝素注入大鼠右侧脑纹状体制备脑出血模型。方法:TUNEL染色(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NF-κB和I-κBα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F-κB和I-κBα蛋白相对光密度值。结果:(1)ICH组TUNEL阳性细胞于出血后12h可检测到,3d达高峰,7d仍有较高表达(P<0.01);(2)ICH组I-κBα和NF-κB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分别于出血12h、3d达高峰,7d仍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F-κB相对光密度比值在ICH3d出血侧达高峰,I-κBα蛋白相对光密度比值在ICH组ICH侧12h达高峰,7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CH后存在细胞凋亡;NF-κB和I-κBα参与了ICH所致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细胞凋亡 NF-Κb I-Κ 大鼠 SAbC WESTERN bLOT
下载PDF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葛贺 孙红 张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肝缺血再灌注(I/R)时核转录因子-kB(NF-κB)的活性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肝I/R模型,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I/R后不同时期NF-kB亚单位及其抑制因子κPα(I-κBα)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大鼠肝I/R后1 hp65蛋白质... 目的研究肝缺血再灌注(I/R)时核转录因子-kB(NF-κB)的活性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肝I/R模型,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I/R后不同时期NF-kB亚单位及其抑制因子κPα(I-κBα)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大鼠肝I/R后1 hp65蛋白质活性增高,4 h达到高峰,32 h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而NF-κBp65mRNA的表达各组间均无明显改变(P>0.05);I-κBα蛋白量于再灌注1 h即下降,2 h达到最低(P<0.05),以后逐渐恢复正常,I-xBα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质的表达相一致(P<0.05).结论大鼠肝I/R早期肝组织细胞中存在NF-kBp65的激活及其I-κBα的减少,NF-кB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肝I/R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 NF-κb I-Κ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对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6
6
作者 蔡海兰 黄晓君 +3 位作者 聂少平 田芳 谢明勇 崔武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en-drobium officinale,DOP)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TNF-α的分泌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en-drobium officinale,DOP)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TNF-α的分泌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胞质I-κBα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DOP在20~160mg·L-1范围内明显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无细胞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OP剂量依赖性地促进TNF-α的分泌;上调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OP能明显降低胞质内I-κBα蛋白水平。结论 DOP能增强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胞质内I-κBα蛋白水平,活化核转录因子NF-κB,诱导TNF-α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多糖 RAW264.7细胞 细胞增殖 TNF-Α TNF-ΑMRNA I-Κ
下载PDF
I-κBα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姚小梅 王纪佐 朱学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研究I-κB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作用的蛋白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5 h、24 h、48 h)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I-κB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后... 目的研究I-κB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作用的蛋白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5 h、24 h、48 h)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I-κB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作用的空间分布. 结果Western Blot研究发现I-κBα在对照组表达很低,于脑缺血2 h再灌注后15~24 h达到高峰,48 h始有所下降(P<0.01).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在半暗带的神经元、脑室壁和脉络丛及小血管内皮细胞均有I-κBα的阳性表达.结论由I-κBα介导的NF-κB激活和抑制通路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半暗带神经元的存活和血脑屏障中起重要作用.如能在一恰当的时间段内使用合成的I-κBα来抑制NF-κB的激活,可能是一潜在的保护脑组织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Western NF-Κb激活 空间分布特点 蛋白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技术 半暗带神经元 血管内皮细胞 blot 研究发现 方法应用 血脑屏障 阳性表达 后作用 对照组 时间段 脉络丛 脑室壁 脑组织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竞之 陈利国 +1 位作者 胡小勤 贾会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286-1289,1304,共5页
目的以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形成机制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40例、非血瘀证组4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健康组)30例,收集各组受试者血清,实时PCR法测Toll样受体4(T... 目的以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形成机制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40例、非血瘀证组4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健康组)30例,收集各组受试者血清,实时PCR法测Toll样受体4(TLR4) mRNA表达。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PS)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TLR4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PCR法测TLR4、抑制性κBα(I-κBa)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蛋白及I-κBa蛋白的表达。结果 TLR4 mRNA在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康健组(P<0.01),血瘀证组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LPS诱导组TLR4 mRNA表达明显高于康健组、I-κBa mRNA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APS大、中、小剂量组与LPS诱导组比较,TLR4、I-κBa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PS大、中、小剂量组之间TLR4、I-κBa mRNA表达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较非血瘀证患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TLR-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瘀证 黄芪多糖 脂多糖 TOLL样受体4 抑制性κ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血府逐瘀注射液对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NF—κB表达与活化的影响
9
作者 陈兵 尹延庆 +5 位作者 彭浩 吴华伟 梁远生 龙霄翱 徐军发 陈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注射液对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地塞米松组(20只)、血府逐瘀组(20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注射液对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地塞米松组(20只)、血府逐瘀组(20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1mL/(kg·d)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及血府逐瘀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地塞米松0.1mg/(kg·d)和血府逐瘀注射液4mL/(kg·d),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大鼠脑组织结构和造模后6、24、48、96h脑组织NF—κBp65和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NF-κBp65蛋白表达均增高,I-KBα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各时间点NF-κB表达均降低,I-κBα的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府逐瘀的作用优于地塞米松;模型组大鼠NF—κB与I-KBα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876,P=-0.000)。结论血府逐瘀注射液与地塞米松均可以抑制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NF—κB的活化,增加I-KBα的表达,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且血府逐瘀注射液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核因子-Κb I-Κ 地塞米松 血府逐瘀注射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