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beam Crack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Study of Local Flexibility due to Crack 被引量:3
1
作者 LI Bing CHEN Xuefeng HE Zhengji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116-1122,共7页
Local flexibility of cra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ack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es.Analytical methods on local flexibility in a cracked beam with simple geometric crossing sections,such as rectangle,circle,have ... Local flexibility of cra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ack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es.Analytical methods on local flexibility in a cracked beam with simple geometric crossing sections,such as rectangle,circle,have been made,bu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calculating local flexibility in a cracked beam with complex crossing section,such as pipe and I-beam.In this paper,an analytical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local flexibility and rotational spring stiffness due to crack in I-beam is proposed.The local flexibility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crack depths can be calculated by dividing a cracked I-beam into a series of thin rectangles.The forward and inverse problems in crack detection of I-beam are studied.The forward problem compri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rack model exclusively for crack se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umerically I-beam model to gain crack detection database.The inverse problem consists of the measurement of modal parameters and the detection of crack parameters.Two experiments including measurement of rotational spring stiffness and prediction of cracks in I-beam are conducted.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the current methods indicate that relative error of crack location is less than 3%,while the error of crack depth identification is less than 6%.Crack identification of I-beam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crack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railway lines and building skele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 IDENTIFICATION I-beam local flexibility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temperature field and residual stress of welding assembly for I-beam and end-plate
2
作者 贾栗 赵永生 +1 位作者 邹增大 邹勇料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Based on full scale model of 1-beam and end-plate welding assembly with medium plate, welding temperature field and residual stress were simulated, infrared thermometer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real-time temperat... Based on full scale model of 1-beam and end-plate welding assembly with medium plate, welding temperature field and residual stress were simulated, infrared thermometer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real-time temperature Jbr verification purpos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d thermal cycle curves match well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 Simulation results of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indicate that the values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tress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te a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stress; higher tensile stresses exist at the end of the web weld toes an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flange weld toes. The dangerous zones are located at the central areas of weld toes of the flange welds and near weld toes of the web w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eam and end-plate welding assembly temperature field residual stres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Laser-Based Guided Wave Propagation and Mode Decomposition in De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Structural I-Beams
3
作者 Peter Tse Faeez Masurkar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18年第1期42-55,共14页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studies carried out on an I-beam to reveal the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ackle the multi-mode propagation of Lamb waves. The experimental setup consisted of a new 3D Scanning Laser...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studies carried out on an I-beam to reveal the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ackle the multi-mode propagation of Lamb waves. The experimental setup consisted of a new 3D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rometer manufactured by Polytec (3D-SLDV) and was used to acquire high resolution time-space Lamb waves that were propagating in the I-beam. A high power and pulsed Nd:YAG laser was used to emit the required Lamb waves. The emission and sensing of the waves wer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The wave propagation data was recorded by scanning the surface of the I-beam in a sequential manner. The measured data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wave patterns that were propagating in the I-beams at different time instants. Furthermore, as the waves in an I-Beam propagate with multiple modes even at low frequency range, filter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requency-wavenum- ber domain in order to decompose the modes. The results presented thereby confirm that the new 3D-SLDV possesses tremendous capability in revealing the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defect. The results could be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waves propagating in a real I-beam can be visually observed, whilst in the past, it can only be visualized through simulation. The capability of using such totally laser-based 3D inspection system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mb wav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defects are substa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System I-beam LAMB WAVES Mode Decomposition Surface Defect
下载PDF
基于金属磁记忆的弯曲工字钢梁的力-磁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苏三庆 邓瑞泽 +4 位作者 王威 易术春 左付亮 刘馨为 李俊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6,共8页
目前,基于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受力状态表征及损伤评估应用广泛,但在受弯构件的检测中,弯曲长度及荷载作用位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尚不明确。为研究受弯构件的力-磁效应,本工作基于四点弯曲工字钢梁的磁记忆检测,采用考虑初始平面外弯曲... 目前,基于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受力状态表征及损伤评估应用广泛,但在受弯构件的检测中,弯曲长度及荷载作用位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尚不明确。为研究受弯构件的力-磁效应,本工作基于四点弯曲工字钢梁的磁记忆检测,采用考虑初始平面外弯曲和应力与磁化作用角度的力-磁耦合方法,通过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有效场理论分析了钢梁弯曲长度对磁信号的影响,提出了表征损伤及荷载作用位置的磁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检测线磁信号峰-峰值S在钢梁接近屈服状态时显著增大,并在钢梁处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达到最大值;腹板检测线磁信号峰-峰值S_(w)在钢梁屈服和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时分别随有效段长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和以二次函数的规律减小,而下翼缘检测线磁信号峰-峰值S_(f)在钢梁屈服和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时均随有效段长度的增加以二次函数的规律减小;根据磁特征参数S_(w)和S_(f)定义了磁损伤指数D和荷载作用系数S_(r),当钢梁所受外加荷载超过其最大承载能力的80%时,可根据D>0.5的特征对钢梁不安全的受力状态进行预警;荷载作用系数S_(r)与钢梁的剪跨比λ近似线性相关,可以表征荷载的作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钢梁 金属磁记忆 有限元分析 损伤表征 力-磁耦合
下载PDF
Two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for Finding Optimum Design of an I-beam
5
作者 Ali Khazaee Hossein Miar Naimi 《Engineering(科研)》 2011年第10期1054-1061,共8页
Many engineering design probl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presence of several conflicting objectives. This requires efficient search of the feasible design region for optimal solutions which simultaneously satisfy multipl... Many engineering design probl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presence of several conflicting objectives. This requires efficient search of the feasible design region for optimal solutions which simultaneously satisfy multiple design objectives.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GAO) is a powerful search technique with faster convergence rates than tradition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This paper applies two GAO-based approaches to multi-objectiv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finds design variables through the feasible space. To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the multi-objective design of an I-beam will b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ALGORITHM MULTI-OBJECTIVE I-beam OPTIMIZATION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工字梁的等效计算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胡强 贾松林 陈劲飙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基于变形与应变能相等的原则,提出波形钢腹板工字梁的等效平直钢腹板计算模型。通过波形钢腹板直板段与斜板段应变分析,推导了波形钢腹板工字梁及等效计算模型的应变能,建立等效惯性矩与等效扇性惯性矩,利用平直钢腹板工字梁的临界荷载... 基于变形与应变能相等的原则,提出波形钢腹板工字梁的等效平直钢腹板计算模型。通过波形钢腹板直板段与斜板段应变分析,推导了波形钢腹板工字梁及等效计算模型的应变能,建立等效惯性矩与等效扇性惯性矩,利用平直钢腹板工字梁的临界荷载计算公式,对波形钢腹板工字梁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便捷,对波形钢腹板工字梁的稳定分析准确、有效;建立的等效惯性矩与翘曲惯性矩仅取决于截面及波形钢板尺寸,不受工字梁的边界条件、跨径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工字梁 等效计算模型 应变能 稳定性 临界荷载
下载PDF
波形腹板工字梁焊接残余应力研究
7
作者 闫林君 张宏 +2 位作者 刘麒 杨继兴 王起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为研究波形腹板工字梁不同宽厚比对其焊接残余应力大小的影响和分布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对不同宽厚比的试件进行了研究。采用ABAQUS软件,利用完全耦合法建立了波形腹板工字梁的热弹塑性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焊接应力场;对不同... 为研究波形腹板工字梁不同宽厚比对其焊接残余应力大小的影响和分布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对不同宽厚比的试件进行了研究。采用ABAQUS软件,利用完全耦合法建立了波形腹板工字梁的热弹塑性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焊接应力场;对不同路径位置上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及不同宽厚比试件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分布模型;系统分析了板件厚度及宽厚比对构件残余应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构件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波形腹板工字梁焊接有限元模型所得结果与试验所测得的残余应力吻合度较高;残余应力总体分布主要以纵向残余应力为主,翼缘近焊缝处存在最大的残余拉应力,最大拉应力为415MPa;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翼缘及腹板外伸端所出现的残余压应力大小与板件宽厚比和板件厚度变化呈反比;与此不同的是,残余拉应力大小并不直接与板件宽厚比或板件厚度呈显著的变化趋势;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波形腹板工字梁1/2截面处的残余应力分布模型和计算公式,为后续波形腹板残余应力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残余应力分布模型 波形腹板工字梁 有限元分析 宽厚比 焊接试验
下载PDF
敷设约束阻尼层的工字梁振动特性研究
8
作者 李小珍 李昊卿 +1 位作者 蒋希昊 毕然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0-1329,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带约束阻尼层梁振动响应的方法。以工字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振动试验,测得了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并基于有限元法同步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利用模态应变能法准确计算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基于上述结果...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带约束阻尼层梁振动响应的方法。以工字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振动试验,测得了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并基于有限元法同步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利用模态应变能法准确计算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基于上述结果,利用模态叠加法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约束阻尼层工字梁的振动响应结果。将振动响应的实测值与仿真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设计参数(阻尼层厚度、约束层厚度)对构件自振频率、模态损耗因子及加速度总振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板件的振动响应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腹板加速度总振级最大,底板次之,顶板最小;总体上阻尼层厚度对工字梁前5阶自振频率影响不大,而随着约束层厚度的增大,构件前5阶自振频率先减小后增大;增大阻尼层厚度和约束层厚度都能持续增大构件的模态损耗因子,进而有效降低加速度总振级,且对腹板的减振效果好于顶板和底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试验 工字梁 约束阻尼层 模态应变能理论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工字钢新型快速套接装置的研制
9
作者 陈士通 郝伟 +1 位作者 刘泽涛 王志远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为适应不同中小跨径桥梁的抢修需求,提出研制工字钢新型套接装置实现工字钢的快速接长,明确了套接装置总体结构和承载要求,自此基础上设计了套接装置的三种连接方式,基于足尺模型试验探究快速套接装置连接工字钢的最优方式。研究结果表... 为适应不同中小跨径桥梁的抢修需求,提出研制工字钢新型套接装置实现工字钢的快速接长,明确了套接装置总体结构和承载要求,自此基础上设计了套接装置的三种连接方式,基于足尺模型试验探究快速套接装置连接工字钢的最优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注胶连接、灌浆连接,套接装置采用“预留开槽+现场槽孔塞焊”的连接方式,既可以保证其具有不低于工字钢的承载力,又能实现不同跨径应急钢桥的快速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套接装置 应急钢桥 工字钢连接 焊缝连接 注胶连接 灌浆连接 力学试验
下载PDF
多梁式波形钢腹板工字钢组合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传山 邓文琴 +2 位作者 张焕涛 查上 张建东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90,共8页
为探讨多梁式波形钢腹板工字钢组合梁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同时考虑波形钢腹板抗扭刚度、剪切变形及钢混滑移效应,对传统的偏心压力法、修正偏心压力法及刚接梁法进行修正,并结合有限元模型通过一座典型的4主梁波形钢腹板工字钢组合梁... 为探讨多梁式波形钢腹板工字钢组合梁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同时考虑波形钢腹板抗扭刚度、剪切变形及钢混滑移效应,对传统的偏心压力法、修正偏心压力法及刚接梁法进行修正,并结合有限元模型通过一座典型的4主梁波形钢腹板工字钢组合梁桥对比分析了上述方法的适用性,最后基于参数分析研究了横隔板数量及刚度对其横向荷载分布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剪切变形及滑移效应的刚接梁法得到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有限元值符合最好;当桥梁宽跨比小于2时,宜采用刚接梁法计算各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当宽跨比大于2时,宜采用更为简洁的修正偏心压力法进行计算;横隔板的设置可改善各主梁荷载横向均匀分布,但跨间横隔板间距和刚度对其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影响较小,实桥设计时可仅在端部及跨中位置布置横隔板,横隔板刚度及其余部位横隔板数量可根据结构稳定性要求进行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波形钢腹板工字钢梁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剪切变形 滑移效应 横隔板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开明 王阳春 +3 位作者 查上 彭悟焯 邓文琴 张建东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8,53,共6页
针对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为研究负弯矩区关键设计参数和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以某三跨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探讨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明确了负弯矩... 针对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为研究负弯矩区关键设计参数和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以某三跨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探讨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明确了负弯矩区钢梁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揭示了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抗弯特性,提出适用于波形钢腹板组合板梁桥的负弯矩区抗弯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支点波形钢腹板厚度由抗剪及屈曲强度控制,负弯矩区受压下翼缘板宽厚比不宜大于28,波形钢腹板抗弯贡献仅约5.7%,实际工程中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计算可忽略波形钢腹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组合板梁桥 工字钢梁 负弯矩区 抗弯性能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古金赤水河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虎成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古金赤水河大桥主桥为(83.5+173.5+575+173.5+83.5)m半飘浮体系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梁采用双边主梁断面钢-混组合梁,由工字钢主梁和混凝土桥面板组成,全宽43.8 m,设置裙板抑制主梁涡振。桥塔为下塔柱内收的A形塔,南、北塔塔高分别为21... 古金赤水河大桥主桥为(83.5+173.5+575+173.5+83.5)m半飘浮体系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梁采用双边主梁断面钢-混组合梁,由工字钢主梁和混凝土桥面板组成,全宽43.8 m,设置裙板抑制主梁涡振。桥塔为下塔柱内收的A形塔,南、北塔塔高分别为217 m和261 m。由于山区超高桥塔塔墩景观效果欠佳,采用超高塔柱无塔墩方案,桥塔采用嵌岩群桩基础;针对山区桥梁养护不便的情况,索塔锚固采用耐候钢钢锚梁;针对剪力钉在拉拔力作用下承载能力降低问题,采用以开孔板连接件为主的钢-混结合构造实现锚梁牛腿壁板与塔壁连接。斜拉索采用公称直径15.20 mm、标准抗拉强度1860 MPa的钢绞线拉索,全桥共4×23对(184根),空间双索面扇形布置。由于斜拉索锚拉板+外置减振阻尼器景观效果不佳,选用全内置减振阻尼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公路桥 组合梁 双边工字梁 桥塔 斜拉索 耐候钢钢锚梁 桥梁设计
下载PDF
组合工字钢框架-K型支撑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13
作者 孟蕾 任小强 +2 位作者 王森林 石鑫朔 康子恒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9-126,共8页
为探究组合工字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其平面内局部布置K型支撑,并对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设计了一榀两层单跨的1/2比例的缩尺框架模型,选取El Centro波、卧龙波和江油波三条地震波作为单向激励输入,实施测量并分析了结构的动力... 为探究组合工字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其平面内局部布置K型支撑,并对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设计了一榀两层单跨的1/2比例的缩尺框架模型,选取El Centro波、卧龙波和江油波三条地震波作为单向激励输入,实施测量并分析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位移和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当地震峰值加速度以0.1g~0.62g逐级增加时,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刚度略有下降,刚度变小,阻尼比略增大;结构动力放大系数先增大,后因结构损伤累积又逐渐减小;位移和应变逐渐增大;7.5度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952,9度罕遇地震动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11;结构应变曲线呈线性变化,框架梁、柱及支撑构件未见屈曲,试件始终处于弹性状态,说明该结构的抗震耗能效果良好,符合高烈度地区抗震设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工字钢 钢框架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屋面花架悬挑结构高空支模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凯 李俊声 伍俊标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完成屋面花架悬挑结构的高空支模施工,采用型钢悬挑支撑技术,选择悬挑工字钢做主梁、工字钢斜撑卸荷的方式搭建操作平台,在平台上搭设支模架及防护脚手架。实践表明,该技术减少了支模高度,降低了施工风险和节约了成本,且屋面层以下的... 为完成屋面花架悬挑结构的高空支模施工,采用型钢悬挑支撑技术,选择悬挑工字钢做主梁、工字钢斜撑卸荷的方式搭建操作平台,在平台上搭设支模架及防护脚手架。实践表明,该技术减少了支模高度,降低了施工风险和节约了成本,且屋面层以下的外立面施工不受影响,加快了施工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挑结构 工字钢 支模架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工字钢退火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及工艺优化
15
作者 杨智杰 宁晓骏 +2 位作者 侯庆 周霜林 张杰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5期89-94,共6页
根据工字钢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工字钢退火过程的热-结构耦合分析模型,并对3种退火工艺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工艺的温度最高、热通量最小;去应... 根据工字钢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工字钢退火过程的热-结构耦合分析模型,并对3种退火工艺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工艺的温度最高、热通量最小;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可能导致材料内部应力积累,使工字钢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完全退火后材料晶体结构发生了重排和再结晶,使工字钢的热应力和热应变显著减小,使用可靠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钢 退火 热-结构耦合 有限元分析 热应力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支架技术在白芨沟煤矿巷道支护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小宁 赵文华 吴丽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200,共7页
为了解决白芨沟煤矿南翼采区巷道矿用工字钢支架支护能力不足的技术难题,提出采用一种新型波形钢腹板支架技术。通过规范公式计算分析了波形钢腹板支架和传统矿用工字钢支架的承载力,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探究了波形钢腹板支架的面外稳定性... 为了解决白芨沟煤矿南翼采区巷道矿用工字钢支架支护能力不足的技术难题,提出采用一种新型波形钢腹板支架技术。通过规范公式计算分析了波形钢腹板支架和传统矿用工字钢支架的承载力,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探究了波形钢腹板支架的面外稳定性能,设计出波形钢腹板棚梁和棚腿的搭接节点构造方式,开展了支架的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用钢量与11#矿用工字钢相近时,波形钢腹板支架的棚梁和棚腿承载力分别比前者提高了74.3%和50%,变形减小78.3%。在支架棚梁和棚腿的两端和跨中各设置3个纵向系杆时有利于支架的面外稳定性。在满足支护强度的前提下,波形钢腹板棚梁跨中变形比矿用工字钢棚梁平均减少54.5%左右,棚腿收敛量平均减少84%左右。波形钢腹板支架支护效果显著优于矿用工字钢,同时由于采用了单棚置换原来的对棚支护方式,减轻了井下劳动强度,保证了现场工作面的接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支架 矿用工字钢 巷道收敛量 节点构造 巷道支护
下载PDF
钢-混工字组合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及其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荣霞 李军 +2 位作者 万田宝 张蒙 董天啸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以一座3×40m钢-混工字组合连续梁桥为依托,通过SAP2000建立不同墩高、不同上部结构荷载及不同上部主梁截面等全桥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选取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以桥墩位移延性比为损伤指标确定了完全破坏、严重... 以一座3×40m钢-混工字组合连续梁桥为依托,通过SAP2000建立不同墩高、不同上部结构荷载及不同上部主梁截面等全桥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选取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以桥墩位移延性比为损伤指标确定了完全破坏、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等5种结构破坏状态,分析了不同PGA作用下的桥墩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钢-混工字组合连续梁桥,相同桥墩截面尺寸、同一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下,桥墩高度越高,各个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越小,其破坏风险越小;在合理的上部结构设计前提下,增加上部结构荷载,会降低桥墩的抗震性能;相同的下部结构布置,上部主梁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其桥墩易损性破坏概率要比同跨径的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小,抗震性能更优越。建议桥梁抗震设计时重点关注上述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工字组合连续梁桥 峰值地面加速度 桥墩竖向压力 位移延性比 地震易损性 破坏状态
下载PDF
内置工字钢的钢管混凝土柱有限元模拟研究
18
作者 晏磊 《江西建材》 2024年第1期268-270,共3页
为研究内置工字钢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作用,文中通过ABAQUS软件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内部增设工字钢加固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工字钢对整体构件力学性能的提升;对构件组成部分进行应力分析,根据应力分布结果,提出相关建议;针对工字钢参数... 为研究内置工字钢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作用,文中通过ABAQUS软件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内部增设工字钢加固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工字钢对整体构件力学性能的提升;对构件组成部分进行应力分析,根据应力分布结果,提出相关建议;针对工字钢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参数对轴压性能的影响,为此类构件试验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工字钢 加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地下连续工字钢接头混凝土绕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松岭 《广东建材》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字钢与槽壁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混凝土的浇筑容易绕流至地连墙两侧工字钢处,在工字钢表面形成凝结块,影响下一幅地连墙的施工质量,导致接缝位置发生渗漏,不利于施工安全。本文以广州市某地铁车站工程为例...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字钢与槽壁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混凝土的浇筑容易绕流至地连墙两侧工字钢处,在工字钢表面形成凝结块,影响下一幅地连墙的施工质量,导致接缝位置发生渗漏,不利于施工安全。本文以广州市某地铁车站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富水条件下地下连续墙在不同接头箱情况下的绕流机理,为地下连续墙的安全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并将含翼缘接头箱进行工程应用,提高了施工质量,减少混凝土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工字钢 接头 混凝土绕流
下载PDF
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工字形梁抗剪性能试验
20
作者 李伟东 邹德强 +2 位作者 潘泽宇 李立峰 齐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2-1250,共9页
为了研究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工字形梁的抗剪性能和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设计并完成了3片预应力UHPC工字形梁的单点加载试验,获得了试验梁的荷载-位移曲线、破坏模式和裂缝分布特征等关键结果;... 为了研究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工字形梁的抗剪性能和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设计并完成了3片预应力UHPC工字形梁的单点加载试验,获得了试验梁的荷载-位移曲线、破坏模式和裂缝分布特征等关键结果;基于试验结果,结合法国UHPC规范、瑞士UHPC规范、中国公路桥梁规范及公路桥涵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规范意见稿计算了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分析了各个规范的适用性。此外,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modified compression filed theory,MCFT),分别采用Mohr-Coulomb准则和Rankine准则,计算了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并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预应力UHPC工字梁的抗剪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加而减小,箍筋对于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各国规范对UHPC梁的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较为保守。采用Mohr-Coulomb准则的计算结果较Rankine准则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更为接近;特别是小剪跨比的试验梁,处于弯剪复合状态,Mohr-Coulomb准则考虑了受压区UHPC法向和切向应力的影响,更为接近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 工字梁 MCFT 抗剪承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