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光催化剂Bi5O7I/Ag3PO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云霞 张瑶佳 张朋飞 《环境科技》 2020年第4期24-28,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Bi5O7I、共沉淀法制备Ag3PO4及复合光催化剂Bi5O7I/Ag3PO4,采用XRD,FT-IR,SEM,UV-vis DRS的方法对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不同配比、反应温度、初始pH值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捕获了解光催化降解机理,... 采用水热法制备Bi5O7I、共沉淀法制备Ag3PO4及复合光催化剂Bi5O7I/Ag3PO4,采用XRD,FT-IR,SEM,UV-vis DRS的方法对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不同配比、反应温度、初始pH值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捕获了解光催化降解机理,检测降解过程中TOC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配比为25%、反应温度为35℃、初始pH值为9时复合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效果最佳,罗丹明B降解为无色需要50 min,空穴在催化降解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催化过程中TOC去除率达到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5O7i/ag3PO4 光催化 罗丹明B
下载PDF
Ag@AgI/AgBr改性TiO_2纳米管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凌云 孙宗平 +2 位作者 程金连 毛雨林 姜廷顺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4期37-38,42,共3页
通过原位生长法合成Ag I/Ag Br改性的Ti O2纳米管,并通过光化学反应制备了Ag@Ag I/Ag Br/Ti O2纳米管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与形貌,并以甲基橙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复合材料... 通过原位生长法合成Ag I/Ag Br改性的Ti O2纳米管,并通过光化学反应制备了Ag@Ag I/Ag Br/Ti O2纳米管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与形貌,并以甲基橙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500 W的钨灯照射60 min后,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6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 i/ag Br/Ti O2纳米管 光催化性能 甲基橙
下载PDF
固化单宁纤维素基气凝胶吸附还原Ag(I)行为研究
3
作者 陈颖 林昱灵 +4 位作者 吕源财 刘以凡 林春香 叶晓霞 刘明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83-2092,共10页
以纤维素为原料,在NaOH/尿素/H_(2)O溶解体系中通过交联作用将橡椀单宁固化在纤维素基体上,制得固化橡椀单宁纤维素基气凝胶(VTCA).通过SEM-EDS、FT-IR、XRD等对VTCA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Ag(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VTCA具有明显... 以纤维素为原料,在NaOH/尿素/H_(2)O溶解体系中通过交联作用将橡椀单宁固化在纤维素基体上,制得固化橡椀单宁纤维素基气凝胶(VTCA).通过SEM-EDS、FT-IR、XRD等对VTCA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Ag(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VTCA具有明显的三维网格多孔结构,孔隙率达到97.95%,在较宽的pH范围内(1~8)对Ag(I)均保持较高的吸附效率(>7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最高理论吸附量为147.2mg/g.吸附还原研究机理表明,VTCA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和螯合作用将Ag(I)吸附到其表面,并通过单宁结构上的酚羟基将其原位还原为Ag^(0),证明VTCA具有良好的吸附还原性能,能够实现对水体中Ag(I)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还原 纤维素基气凝胶 橡椀单宁 ag(I)
下载PDF
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的制备及其对Ag(I)的吸附
4
作者 李佳玲 黄钱兰 +1 位作者 章爱华 彭志远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2-47,96,共7页
以杨梅单宁为原料,采用氯代的方法制备得到氯化单宁,再与氨基水杨酸反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然后经多聚甲醛交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了溶液pH值... 以杨梅单宁为原料,采用氯代的方法制备得到氯化单宁,再与氨基水杨酸反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然后经多聚甲醛交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了溶液pH值、Ag(I)初始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18 K、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7 h、Ag(I)初始质量浓度为260 mg/L时,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对Ag(I)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39.6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这说明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具有良好Ag(I)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 吸附性能 ag(I)吸附
下载PDF
血清sHLAG、PGⅠ、PGⅡ与早期胃癌的关系及与窄带成像技术的联合诊断价值
5
作者 史琦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早期胃癌的关系及与窄带成像技术(NB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3年4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2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早期胃癌的关系及与窄带成像技术(NB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3年4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2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80例,胃良性病变102例。在病理确诊前行血清sHLAG、PGⅠ、PGⅡ和NBI检查。结果 胃癌组血清sHLAG、PGⅡ高于胃良性病变组,而PGⅠ低于胃良性病变组(P<0.05)。不同TNM、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胃癌患者的sHLAG、PGⅠ、PG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sHLAG、PGⅡ与TNM、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PGⅠ与TNM、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5)。4项联合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分别高于sHLAG、PGⅠ、PGⅡ、NBI单独诊断(P<0.05)。结论 血清sHLAG、PGⅠ、PGⅡ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呈异常表达,且与NBI联合有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早期胃癌 窄带成像技术
下载PDF
Ag/Bi_(5)O_(7)I/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一诺 魏树权 +1 位作者 徐丹丹 李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57-63,共7页
结合光还原法和物理混合的方法合成了新型光催化Ag/Bi_(5)O_(7)I/g-C_(3)N_(4)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 结合光还原法和物理混合的方法合成了新型光催化Ag/Bi_(5)O_(7)I/g-C_(3)N_(4)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光谱(PL)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Ag/Bi_(5)O_(7)I/g-C_(3)N_(4)复合材料的可见光降解能力比纯Bi_(5)O_(7)I,g-C_(3)N_(4)和Bi_(5)O_(7)I/g-C_(3)N_(4)复合材料明显提升.其中样品1wt%-Ag/Bi_(5)O_(7)I/g-C_(3)N_(4)性能最好,在60 min内对甲基橙(MO)的降解效率达到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Bi_(5)O_(7)I g-C_(3)N_(4) 光催化 可见光降解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滕超 高建伟 +4 位作者 张晓飞 邵杰 杨欣杰 曹军 李树才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271,共13页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319.5±1.2)Ma,相当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具有高Si、富K、贫Mg、贫Ca、低P和Ti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Hf,亏损Sr、Ba、Nb;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I型花岗岩,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表明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期间仍存在洋壳的俯冲作用,暗示古亚洲洋此时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晚石炭世 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活动陆缘环境 古亚洲洋
下载PDF
粤东隆文矽卡岩型铁锡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8
作者 张朋 马收先 +3 位作者 陈懋弘 翟德高 柯昌辉 朱德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1012,共20页
隆文铁锡多金属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一处小型矽卡岩型铁锡矿床,位于粤东锡成矿带西北端,其成矿时代及成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尚不清楚。文章选择早阶段粗粒花岗岩、晚阶段细粒花岗岩及锡多金属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隆文铁锡多金属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一处小型矽卡岩型铁锡矿床,位于粤东锡成矿带西北端,其成矿时代及成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尚不清楚。文章选择早阶段粗粒花岗岩、晚阶段细粒花岗岩及锡多金属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阶段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0.8±1.2)Ma、(140.7±1.4)Ma,锡石U-Pb年龄为(139.8±1.3)Ma、(140.8±1.8)Ma,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成矿岩体具有高硅、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呈现轻稀土元素微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的配分模式,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两阶段花岗岩具有负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_(Hf)(t)值,Nd二阶段、Hf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1557~1621 Ma、1341~1811 Ma。结合粗粒花岗岩内暗色微粒包体,推断隆文花岗质岩浆主要来自早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与早阶段粗粒花岗岩相比,晚阶段花岗岩贫TFeO、MgO和TiO_(2),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较低的Nb/Ta和Zr/Hf比值。这表明晚阶段细粒花岗岩是早阶段粗粒花岗岩岩浆进一步分异演化的产物,是岩浆晶粥经过熔体-晶体的分离作用形成的,与锡成矿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锡石U-Pb年龄 I型花岗岩 隆文铁锡矿床 粤东
下载PDF
Ag(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汽油吸附脱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敏 刘丹 +4 位作者 桂建舟 孟祥巍 林赛燕 马娟娟 姜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5-39,共5页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O3SCH2CH2SO3),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O3SCH2CH2SO3),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前后晶体骨架结构略有改变;对噻吩的吸附程度都能达到70%左右;随着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最多的Ag2(4,4'-bipy)2-(O3SCH2CH2SO3)可以增加12.22%;1-辛烯含量对Ag2(4,4'-bipy)2-(O3SCH2CH2SO3)的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Ag2(4,4'-bipy)2-(O3SCH2CH2SO3)对真实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真实汽油含硫质量分数可从70μg/g降低到8μg/g;再生后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吸附脱硫 噻吩 汽油 ag(Ⅰ)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对Cu(Ⅱ)和Ag(Ⅰ)的吸附和光催化还原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龙利 刘国光 +1 位作者 吕文英 姚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纳米TiO2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TiO2纳米管.FT-IR表征表明含有较为丰富的羟基;XRD表征表明TiO2纳米管主要为锐钛矿相,有少量的金红石相;BET比表面积为96.5m2.g-1.TiO2纳米管吸附Cu(Ⅱ)和Ag(Ⅰ)的结果表明,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 以纳米TiO2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TiO2纳米管.FT-IR表征表明含有较为丰富的羟基;XRD表征表明TiO2纳米管主要为锐钛矿相,有少量的金红石相;BET比表面积为96.5m2.g-1.TiO2纳米管吸附Cu(Ⅱ)和Ag(Ⅰ)的结果表明,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模型,Cu(Ⅱ)和Ag(Ⅰ)的qmon分别为2.41×10-5、13.3×10-5 mol.g-1,K分别为3.95×103、6.35×103 L.mol-1.在300W的紫外灯照射下进行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近似符合一级模型,反应级数与金属离子在TiO2纳米管表面的吸附平衡常数相关;TiO2纳米管对Cu(Ⅱ)和Ag(Ⅰ)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吸附 光催化还原 Cu(Ⅱ) ag(Ⅰ)
下载PDF
3-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Ag(I)配位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和芹 张青 +1 位作者 赵帅 舒世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7-901,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3-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Ag(I)的配位特点.计算结果显示,ad-L配体配位能力显著高于中性配体L,其中SN配位模式稳定化能高于中性配体约443.8kJ/mol,且N2模式稳定化能高于中性配体约336.8 kJ/mol;而p-L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3-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Ag(I)的配位特点.计算结果显示,ad-L配体配位能力显著高于中性配体L,其中SN配位模式稳定化能高于中性配体约443.8kJ/mol,且N2模式稳定化能高于中性配体约336.8 kJ/mol;而p-L配体相互作用能和稳定化能均为负值.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显示配体与Ag(I)间存在较强轨道作用.静电势分析发现,L配体最负静电势出现在N1、N2原子周围,因此N1、N2位点更易与Ag(I)配位; ad-L配体静电势为负,因此与Ag(I)作用增强,而质子化的配体p-L静电势为正,因此不易与Ag(I)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5-巯基-1 2 4-三唑 ag(I) B3LYP NBO 静电势
下载PDF
丙烯直接气相氧化过程中Ag/TS-1催化剂上活性银物种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瑞璞 郭新闻 +2 位作者 王祥生 王传付 郝敬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84-1491,共8页
在常压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以丙烯直接气相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硅烷化处理及TS-1中模板剂对Ag/TS-1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UV-Vis、ICP和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丙烯直接气相氧化过程中,载体TS-1硅烷化后所制备的Ag/... 在常压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以丙烯直接气相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硅烷化处理及TS-1中模板剂对Ag/TS-1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UV-Vis、ICP和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丙烯直接气相氧化过程中,载体TS-1硅烷化后所制备的Ag/TS-1的催化性能增强.通过硅烷化处理负载2%SiO2,制备的Ag/TS-1的丙烯转化率可达2.1%,环氧丙烷选择性98.4%.用TS-1原粉(含有模板剂)所制备的Ag/TS-1不具有环氧化性能.分子筛内外表面的银物种均具有环氧化性能,但内表面的银物种在丙烯气相氧化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ag/TS-1 环氧丙烷 分子氧 环氧化
下载PDF
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及其对Ag(I)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利民 尚超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85-290,共6页
以壳聚糖、Fe2+/Fe3+盐为水相,环已烷/正已醇为油相,TritonX-100为乳化剂,通过在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MCN),用于吸附Ag(I)。考察了pH值、Ag(I)浓度和温度对MCN吸附Ag(I)的影响。结果表明,MCN分散... 以壳聚糖、Fe2+/Fe3+盐为水相,环已烷/正已醇为油相,TritonX-100为乳化剂,通过在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MCN),用于吸附Ag(I)。考察了pH值、Ag(I)浓度和温度对MCN吸附Ag(I)的影响。结果表明,MCN分散良好,粒径15~40nm,饱和磁化强度25.6emu·g-1,pH6.0时吸附最佳,Ag(I)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方程,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Freundich和D-R模型拟合,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容量2.06mmol/g。吸附活化能E为8.94~9.10kJ/mol,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粒制备 磁性壳聚糖 吸附 ag(I)
下载PDF
Cu_(1-x)Ag_xI(x=0.5~0.6)纳米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美荣 张治军 党鸿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In the presence of PVPK30,Cu 1-x Ag x I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ion exchange reaction.The product was char acterized by FT-IR,XRD,TEM,EDS and SPS,respectively.It was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x is ap-proximately... In the presence of PVPK30,Cu 1-x Ag x I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ion exchange reaction.The product was char acterized by FT-IR,XRD,TEM,EDS and SPS,respectively.It was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x is ap-proximately0.5~0.6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nanopa rticles is10~20nm.The product shows surface photovoltage property of semic onductor and the existence of Cu + greatly enhance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photoinduced electron-hole pa irs.Meanwhile,SPS of Cu 1-x Ag x I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X(Ag/I)value had been investigated.The re sults show that when X is0.5~0.576,the SPS intensity of Cu 1-x Ag x I nanoparticles is high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x)agxl 纳米微粒 制备 结构表征 表面光电压 碘化银铜 光致变色 光色玻璃
下载PDF
新型1,6-二(1,2,4-三唑-1-基)己烷的Ag(Ⅰ)配合物合成及其对阴离子污染物吸附性能的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斌 谢晶晶 +2 位作者 刘世欣 吴洁 刘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51-54,共4页
为了获得高效去除阴离子污染物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首先制备1个具有良好柔韧性的1,2,4-三唑类多齿衍生物功能配体1,6-二(1,2,4-三唑-1-基)己烷(L),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1个结构新颖的Ag(Ⅰ)配合物,即{[Ag(H_2O)(L)]·... 为了获得高效去除阴离子污染物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首先制备1个具有良好柔韧性的1,2,4-三唑类多齿衍生物功能配体1,6-二(1,2,4-三唑-1-基)己烷(L),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1个结构新颖的Ag(Ⅰ)配合物,即{[Ag(H_2O)(L)]·NO_3}n,产率为53%.对该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且使其与Cr_2O_7^(2-)和MnO_4^-发生阴离子交换,考查配合物去除阴离子污染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Ag(H_2O)(L)]·NO_3}n具有新颖的一维链状结构.吸附2种阴离子后配合物的颜色变深,而对应的阴离子溶液颜色变浅.吸附24 h后Cr_2O_7^(2-)和MnO_4^-浓度分别下降了53%和67%,配合物的NO_3^-离子浓度也出现降低.这一结果证实了该配合物确实能够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有效捕获溶液中的Cr_2O_7^(2-)和MnO_4^-阴离子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二(1 2 4-三唑-1-基)己烷 ag(Ⅰ) 晶体学结构 阴离子污染物 离子交换反应
下载PDF
Ag-DNA的I-V特性及导电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班戈 董瑞新 +2 位作者 李珂 韩洪文 苏伟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9-41,67,共4页
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模式下观测了单根Ag-DNA的细部形貌,发现单根Ag-DNA出现解链并伴有部分碱基呈现混沌现象.测量了梳直在金薄膜电极表面的Ag-DNA及小牛胸腺DNA的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结果表明Ag-DNA束的横向导电能力比纯DNA弱.
关键词 ag-DNA I-V特性曲线 STM 电子输运
下载PDF
配位聚合物[Ag_2(C_6H_4NO_2)_2]_n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
17
作者 隋丽丽 韩茜 +2 位作者 牛淑云 金晶 迟玉贤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11-15,共5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得到[Ag_2(C_6H_4NO_2)_2]_n配聚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具有一维无限空间结构,其中两个Ag^+离子均为2配位,并且是晶体学不等效的。其重复单元由[Ag(1)(C_6H_4NO_2)]和[Ag(2)(C_6H_4 NO_2)]两部... 通过水热合成法得到[Ag_2(C_6H_4NO_2)_2]_n配聚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具有一维无限空间结构,其中两个Ag^+离子均为2配位,并且是晶体学不等效的。其重复单元由[Ag(1)(C_6H_4NO_2)]和[Ag(2)(C_6H_4 NO_2)]两部分组成。Ag(2)与Ag(2)之间以及Ag(2)与Ag(1)之间存在多种弱键作用,使配合物形成了3D网络结构。同时也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射、UV-VIS-NIR和IR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配聚物 晶体结构 光物理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RAGE、分泌型RAGE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么晓轶 李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分泌型RAGE、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RAGE的表达。方法:本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2 h、24 h、48 h组,共四个实验组,每组20只健康成年大鼠,雌雄不限。应用单侧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分泌型RAGE、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RAGE的表达。方法:本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2 h、24 h、48 h组,共四个实验组,每组20只健康成年大鼠,雌雄不限。应用单侧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局灶型脑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再灌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分泌型RAGE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的变化,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RAGEm-RN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分泌型RAGE水平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呈增高趋势,再灌注24 h时,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蛋白表达达高峰,再灌注48 h时,表达有所下降。统计学分析提示再灌注24 h组、48 h组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两组之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原位杂交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48 h组缺血脑组织RAGE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的表达升高,而分泌型RAGE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含量及脑组织内的表达均下降。上述变化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糖基化终产物 RagE
下载PDF
基于“公-共-私”理论的社区适老化改造机制研究
19
作者 范悦 陶伊奇 +1 位作者 王翔 张琼 《当代建筑》 2024年第7期20-23,共4页
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加重,以原居安老为导向的社区适老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在社区适老化改造过程中,社区空间要素的复杂性和产权模糊等问题使改造涉及的责任主体难以落实到公共空间各层级的改造决策或管理中。影响了适老化改造工作... 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加重,以原居安老为导向的社区适老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在社区适老化改造过程中,社区空间要素的复杂性和产权模糊等问题使改造涉及的责任主体难以落实到公共空间各层级的改造决策或管理中。影响了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及长效化、可持续性改造的实现。为厘清居住空间适老化要素与责任主体间的复杂对应关系,明确居住空间适老化改造的权责和决策主体,本文基于“公-共-私”层级化理论,提出本土化的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以期为当前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可持续推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公-共-私”理论 适老化改造 住区更新
下载PDF
一种含硫纤维吸附材料对Ag^+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时憧宇 《中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研究了一种含硫的纤维吸附材料对Ag(Ⅰ)离子的吸附性能,对Ag+离子的吸附可达1510mg/g(干纤维),并具有良好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考察了温度、pH、含硫量等对该纤维材料吸附Ag+离子的影响,该纤维材料可用于混合溶液中Ag(Ⅰ)离子的吸附分离。
关键词 纤维材料 ag(I)离子 吸附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