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的变化及意义
1
作者 陈玲 揭育丽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1个月内心肌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2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第 2、7、14、2 8天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含量...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1个月内心肌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2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第 2、7、14、2 8天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含量。结果 :AMI发病后第 7、14、2 8天的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 (P >0 .0 0 1) ,发病后第 7、14、2 8天的血清PⅠCP及PⅢNP维持在较高水平 ,互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血清PⅠCP和PⅢNP含量明显升高并持续 1个月以上 ,反映AMI后心肌间质胶原的合成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氨基端
下载PDF
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和β胶原降解产物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斌斌 李侠 +5 位作者 屠美萍 杨新妹 陈慧 周强 江一鸣 王爱芬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骨转移组(56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58例)。对照组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p N0组(12例)、p N1组(15例...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骨转移组(56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58例)。对照组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p N0组(12例)、p N1组(15例)、p N2组(19例)和p N3组(12例),根据激素受体情况分为Lumina型组(30例)和非Lumina型组(28例)。分别测定114例患者血清中PICP和β-CTx的水平。结果骨转移组PICP和β-CTx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p N0组、p N1组、p N2组以及p N3组间的PICP和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Lumina型组的PICP和β-CTx水平高于Lumina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7例无症状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骨代谢指标异常升高,进一步检查发现有5例出现骨转移。结论骨代谢指标能够早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转移的发生,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远期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羧基端 β降解产物 乳腺肿瘤 骨转移
原文传递
Ⅰ、Ⅲ型前胶原端肽和血管紧张素Ⅱ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晓云 廖昆灵 +2 位作者 王亚非 陈雪英 代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血管紧张素Ⅱ (AⅡ )、醛固酮 (ALD)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对 5 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心功能Ⅱ级 14例 ,Ⅲ级 2 0例 ,Ⅳ级 1... 目的 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血管紧张素Ⅱ (AⅡ )、醛固酮 (ALD)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对 5 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心功能Ⅱ级 14例 ,Ⅲ级 2 0例 ,Ⅳ级 17例 )血中PⅠCP、PⅢNP、AⅡ及ALD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2 6名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F患者血中PICP、PⅢNP、AⅡ及AL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0 1) ,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致。相关分析表明 ,PⅠCP、PⅢNP分别与AⅡ、ALD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0 .0 0 1)。结论 PⅠCP、PⅢNP可作为监测CHF患者心肌纤维化及进程的间接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氨基端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原文传递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谭延斌 王毅 +4 位作者 杨庆铭 邓廉夫 齐进 朱雅萍 曾绍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生长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上成骨细胞表达的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谷氨酸蛋白(BGP),于体外培养第1、5、9、13d时进行定量分析,扫... 目的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生长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上成骨细胞表达的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谷氨酸蛋白(BGP),于体外培养第1、5、9、13d时进行定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普通级羟基磷灰石涂层和钛合金圆片作为对照。结果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组的PICP、ALP和BG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成骨细胞形态好于对照组。结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能促进成骨细胞表型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卉卉 陈敏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动物模型后,大鼠心肌细胞及血浆纤维蛋白的变化。方法:7周龄雄性SD大鼠阿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观察DCM组SD大鼠与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并对DCM... 目的:观察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动物模型后,大鼠心肌细胞及血浆纤维蛋白的变化。方法:7周龄雄性SD大鼠阿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观察DCM组SD大鼠与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并对DCM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血浆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的浓度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心腔明显扩张,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明显增加;左室内径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血浆中的PICP、PIIINP的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腹腔注射阿霉素可成功复制DCM大鼠模型,且在DCM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发生了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心肌病 阿霉素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氨基端
下载PDF
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学忠 高秀芬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1年第9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老年气虚血瘀症型Ⅱ期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老年气虚血瘀症型Ⅱ期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治疗组)益脉降压流浸膏治疗前后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24名老年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I CP、ⅢNP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PI CP和PⅢNP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左室舒张功能判断指标(VE/VA)呈显著负相关(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I CP、PⅢNP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治疗后治疗组LVMI及VE/VA的改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存在血清PI CP、PⅢNP、LVMI及改善VE/V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脉降压流浸膏 老年 高血压病 左室肥厚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氨基端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检测在骨质疏松、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汝文 张曼丽 +3 位作者 李雷 姚小苓 刘荣均 郭燕云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研究检测骨代谢标志在骨质疏松、糖尿病(DM)、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9例骨质疏松患者,DM、甲亢及RA患者各50例和6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 目的研究检测骨代谢标志在骨质疏松、糖尿病(DM)、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9例骨质疏松患者,DM、甲亢及RA患者各50例和6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尿中骨吸收指标尿脱氧吡啶酚(DPd)。结果骨质疏松男性患者组骨形成标志BGP、B-ALP、PICP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骨吸收指标DPd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绝经女性组BGP、B-ALP、PICP及DP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未绝经女性组仅DP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DM患者的BGP检测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DPd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B-ALP及PICP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RA患者DP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甲亢患者BGP、B-ALP、PICP及DP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骨代谢标志在上述4种疾病中可早期发现骨代谢紊乱,其中男性骨质疏松及RA患者均以骨吸收改变为主,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甲亢患者又以骨丢失为主。4项标志的组合检测能反映骨代谢的整体状况,如仅用一项标志易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i型羧基端 尿脱氧吡啶酚 骨质疏松 糖尿病 甲状腺功 能亢进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50
8
作者 杨伟民 邵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维结构退化为特征,以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是骨代谢水平改变的一种结果.现就骨代谢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生化指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维结构退化为特征,以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是骨代谢水平改变的一种结果.现就骨代谢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生化指标与OP的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生化指标 骨质疏松症 碱性磷酸酶 血清 i型羧基端 骨钙素
下载PDF
佝偻病患儿成骨细胞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利 王文英 +2 位作者 陈连元 张会丰 张月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佝偻病患儿骨钙素 (OC)、骨碱性磷酸酶 (B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和 2 5 羟维生素D3 [2 5 (OH)D3 ]的检测 ,观察其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 ,以便探讨合理的治疗原则。 【方法】 选择 4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 【目的】 通过对佝偻病患儿骨钙素 (OC)、骨碱性磷酸酶 (B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和 2 5 羟维生素D3 [2 5 (OH)D3 ]的检测 ,观察其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 ,以便探讨合理的治疗原则。 【方法】 选择 4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受试对象 ,年龄为 6个月~ 1岁 ,男 18例 ,女 2 2例 ;取血后即注射维生素D3 3 0万IU ,4~ 5周后 ,复查者 18例 ;同时检测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2 0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对照 ,男 7例 ,女 13例。 【结果】 ①佝偻病患儿治疗前血清BALP、PICP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而OC、2 5 (OH)D3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②给予维生素D3 4~ 5周后 ,与治疗前相比 ,BALP和PICP值明显下降 (P <0 .0 1) ;而OC和 2 5 (OH)D3 则明显升高 (P <0 .0 1)。③佝偻病患儿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2 5 (OH)D3 与OC呈正相关 (P <0 .0 1) ;OC与BALP呈负相关 (P <0 .0 1) ;BALP与PICP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作为成骨细胞的分子标志物OC、BALP和PICP ,可以反映佝偻病患儿的骨矿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患儿 成骨细胞分子标志物 骨钙素 骨碱性磷酸酶 i型羧基端 25-羟维生素D3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伟 杨兴刚 +2 位作者 李大银 徐杨博 邓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0期1949-1952,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钠联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进行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GP、PICP、BALP水平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透明质酸钠联治疗,其可有效改善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且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 踝关节损伤 骨钙素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骨折患者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剑 许闯 +3 位作者 娄德全 杨天龙 陈江宁 丁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7期3370-3373,共4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骨折术后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8月间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骨折术后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8月间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配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C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7天患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GP、PIC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能够促进胫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有效提高患者血清BGP、PIC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胫骨骨折术后 临床疗效 血清骨钙素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