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阔叶箬竹鞭系表型性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1
作者 刘杨 彭超 +4 位作者 艾文胜 张平 孟勇 杨明 李美群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阔叶箸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为我国特色经济竹种,对区域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比较了阔叶箸竹人工林和天然林鞭系表型性状和功能鞭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在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穴余分析(RDA)探讨了鞭系生物量... 阔叶箸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为我国特色经济竹种,对区域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比较了阔叶箸竹人工林和天然林鞭系表型性状和功能鞭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在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穴余分析(RDA)探讨了鞭系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除鞭锋生物量占比外,人工林竹鞭的鞭径、鞭长、鞭芽数、节数等指标均高于天然林的;竹鞭节间长度主要在1.5~3.0cm波动变化,表现对土壤微环境的适应性;在垂直分布上,鞭系主要分布在10cm表土层,占总生物量的74.33%,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50cm以下仅有极少量细鞭系分布。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极显著下降(P=0.000<0.01);RDA排序表明,土壤有机质、铵态氮、总氮含量和pH对鞭系生物量性状影响显著,其中前三者对总生物量有显著正向影响,pH有显著负向影响,pH较前三者对粗细鞭系生物量比影响更大,为显著负相关。阔叶箸竹栽培应以10~30cm左右的浅栽为宜,在育苗过程中可适当增施氮肥和有机肥,以促进竹株鞭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箸竹 鞭系 表型性状 垂直分布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穴余分析
下载PDF
蓝刺头对去卵巢大鼠血清P1NP、β-CTX及TNF-α、IL-1β、IL-6的影响
2
作者 方婷 董重阳 任存霞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蒙药蓝刺头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标志物P1NP、β-CTX的影响。方法:将72只4月龄SD系清洁级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蓝刺头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淫羊藿组。除假手术组外,... 目的:研究蒙药蓝刺头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标志物P1NP、β-CTX的影响。方法:将72只4月龄SD系清洁级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蓝刺头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淫羊藿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卵巢摘除去势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术后正常饲养90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各治疗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90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采用Micro-CT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P1NP、β-CTX、TNF-α、IL-1β、IL-6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近端BMD明显降低,血清中P1NP、β-CTX、TNF-α及IL-1β和IL-6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蓝刺头组的BMD升高,血清中P1NP、β-CTX、TNF-α及IL-1β和IL-6的浓度下降(P<0.05)。结论:蒙药蓝刺头可降低去卵巢大鼠的P1NP和β-CTX的含量,同时减少TNF-α、IL-1β、IL-6的浓度,进而达到增加骨含量,减少骨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蒙药蓝刺头 炎性因子 骨吸收 骨形成
下载PDF
蓝刺头黄酮对小鼠血清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王宇 王涵 +5 位作者 齐雅清 肖乾 张宇超 张馨月 李舒涵 林定邦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9-92,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蓝刺头黄酮对小鼠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服100、200、400 mg/kg蓝刺头黄酮溶液,空白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试验... 试验旨在研究蓝刺头黄酮对小鼠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服100、200、400 mg/kg蓝刺头黄酮溶液,空白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均升高(P>0.05),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蓝刺头黄酮能够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灌服400 mg/kg蓝刺头黄酮溶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刺头 黄酮 小鼠 脏器指数 抗氧化指标 细胞因子 免疫指标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蒙药蓝刺头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磊 姜大成 +2 位作者 王丹彧 马彧 王路宏 《特产研究》 2023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本研究建立同时测定蒙药蓝刺头中7种有机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HSS T3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m),流动相为乙腈(A)-0.08%三氟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5 nm,柱温为室温。同时测定蓝刺头中5-咖... 本研究建立同时测定蒙药蓝刺头中7种有机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HSS T3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m),流动相为乙腈(A)-0.08%三氟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5 nm,柱温为室温。同时测定蓝刺头中5-咖啡酰奎尼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等7个有机酸的含量。5-咖啡酰奎尼酸在0.936~93.6μg/mL、绿原酸在1.021~102.1μg/mL、咖啡酸在0.952~95.2μg/mL、芦丁在0.932~93.2μg/mL、3,4-二咖啡酰奎尼酸在0.928~92.8μg/mL、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0.964~96.4μg/mL、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在0.927~92.7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7种成分的回收率分别在97.89%~99.67%,RSD分别在1.54%~2.11%,表明回收率良好。采用本方法可同时测定蓝刺头中7个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具有可行性与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刺头 有机酸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蓝刺头药材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爱勤 曹颖男 钟春燕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蓝刺头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评价蓝刺头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色谱柱为Apollo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1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40...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蓝刺头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评价蓝刺头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色谱柱为Apollo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1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4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SPSS 22.0统计学软件和SIMCA-P12.0软件对10批蓝刺头所含总黄酮的色谱数据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蓝刺头总黄酮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其中8号峰为芹菜苷峰;10批药材相似度较好,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将10批药材分为3类;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到引起蓝刺头药材批次间总黄酮成分差异的4个色谱峰。综上,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结果准确、稳定,可为蓝刺头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刺头 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分析
下载PDF
Effects of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Fruits Extract on Paracetamol-Induced Liver Damage in Wistar Rats
6
作者 Filkpièrè Léonard Da Basile Tindano +4 位作者 Géneviève Zabre Karim Sakira Balé Bayala Raymond G. Belemtougri Philippe Horlait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23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Background and Aim: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is a medicinal plant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treat various diseas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Sarcoceph... Background and Aim: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is a medicinal plant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treat various diseas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fruits aqueous extract against paracetamol-ind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 Material and Methods: Aqueous extract of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fruits at doses of 100, 250 and 500 mg/kg were administered orally to rats with paracetamol-induced hepatotoxicity (1 g/kg). The treatment with the extract and paracetamol lasted 7 days. Silymarin (50 mg/kg) was given as reference control. All tested drugs were administered orally. Result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fruits extract induc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p < 0.05) of serum enzyme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A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AT), alkaline phosphatase (PAL) and total bilirubin (TB). Then, the extract at the dose of 500 mg/kg showed a better protection (p < 0.001) of hepatocytes with a percentage of protection of 43.59% ± 2.03%;59.43% ± 4.12%;73.29% ± 5.72% and 62.55% ± 7.48% for ALAT, ASAT, PAL and TB, respectively. The histology of livers exposed to paracetamol shows an inflammation of the hepatocytes.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lteration of the liver parenchyma. The 500 mg/kg extract showed a resorption of the inflammation.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extract regenerated paracetamol-induced liver damage. Conclusion: Aqueous extract of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fruits has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against paracetamol-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But it would be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fruits on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in vivo in rat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S PARACETAMOL HEPATOTOXICITY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SILYMARIN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湖南产阔叶箬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水芳 文瑞芝 +1 位作者 曾栋 李忠海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阔叶箬竹叶挥发油,用乙醚作溶剂多次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62.36%,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是烷烃化合物(29.15%)、己醛(11.20%)、苯甲醇(3.26%)、5,6,7,7а-...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阔叶箬竹叶挥发油,用乙醚作溶剂多次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62.36%,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是烷烃化合物(29.15%)、己醛(11.20%)、苯甲醇(3.26%)、5,6,7,7а-四氢化-4,4,7а-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1.94%)、2-己烯醛(1.92%)、棕榈酸(1.75%)、苯乙醇(1.71%)、苯甲醛(1.62%)、α紫罗兰酮(1.34%)及2(3H)-苯并噻唑酮(1.2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阔叶箬竹叶 挥发油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蓝刺头多糖除蛋白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斌 杨英 +4 位作者 王雪飞 胡彦卿 范琳琳 刘丹丹 朱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7-291,共5页
目的:筛选蓝刺头多糖的除蛋白工艺。方法:以蛋白清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比较了三氯乙酸法(TCA法)、Sevage法、木瓜蛋白酶法的除蛋白效果,并利用响应面法选取反应温度、时间、pH为因素优化了木瓜蛋白酶法除蛋白的最佳工艺。结果:TCA法... 目的:筛选蓝刺头多糖的除蛋白工艺。方法:以蛋白清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比较了三氯乙酸法(TCA法)、Sevage法、木瓜蛋白酶法的除蛋白效果,并利用响应面法选取反应温度、时间、pH为因素优化了木瓜蛋白酶法除蛋白的最佳工艺。结果:TCA法和Sevage法的最佳蛋白清除率分别为45.13%和47.47%,其多糖保留率分别为61.05%、67.65%,优化的木瓜蛋白酶法除蛋白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64℃,时间2.6h,pH6.0,在此条件下的蛋白清除率为56.57%,多糖保留率为98.12%。结论:综合考察各指标,说明木瓜蛋白酶法除蛋白方法效果较好,为蓝刺头多糖制备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刺头多糖 除蛋白 木瓜蛋白酶法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禹州漏芦中噻吩类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9
作者 汪毅 李铣 +2 位作者 孟大利 李宁 张玉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研究禹州漏芦(Echinops latifoliusTausch)噻吩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禹州漏芦中分离得到6个噻吩类化合物,即5-(丁烯-3--炔1)-2,2′-联噻吩[5-(but3-en-1-y... 目的研究禹州漏芦(Echinops latifoliusTausch)噻吩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禹州漏芦中分离得到6个噻吩类化合物,即5-(丁烯-3--炔1)-2,2′-联噻吩[5-(but3-en-1-ynyl)-2,2-′bithiophene,1]、α-三联噻吩(-αterthienyl,2)、卡多帕亭(cardopatine,3)、5-乙酰-基2,2′-联噻吩(5-acetyl-2,2-′bithiophene,4)、5-(3-乙酰氧基-4-异戊酰氧基丁炔-1)-2,2′-联噻吩[5-(3-acetoxy-4-isovaleroyloxybut-1-ynyl)-2,2-′bithio-phene,5]、5-(4-羟基丁炔-1)-2,2′-联噻吩[5-(4-hydroxybut-1-ynyl)-2,2-′bithiophene,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州漏芦 蓝刺头 化学成分 噻吩
下载PDF
蓝刺头多糖体外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斌 萨茹丽 +8 位作者 张月梅 达来宝力格 宋越 宋爱军 陈伟 卢岩 刘敏 杨英 赵世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3-238,共6页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B,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试验条件下,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62 mg/m L,蓝刺头多糖B和C对大肠杆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A、B和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2.50,2.50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B、C对铜绿假单胞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 L,蓝刺头多糖A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对沙门氏菌均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2.50,1.25,5.00 mg/m L。说明蓝刺头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蓝刺头多糖A,而蓝刺头多糖B和C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活性,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均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刺头 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阔叶箬竹叶和箬竹叶中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水芳 文瑞芝 +1 位作者 曾栋 李忠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阔叶箬竹叶和箬竹叶中的挥发油,用乙醚作溶剂进行多次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 S)联用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从阔叶箬竹叶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叶醇、1-己醇、苯甲醇、己...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阔叶箬竹叶和箬竹叶中的挥发油,用乙醚作溶剂进行多次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 S)联用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从阔叶箬竹叶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叶醇、1-己醇、苯甲醇、己醛、2-乙基呋喃、β-紫罗兰酮等。从箬竹叶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叶醇、苯甲醇、β-紫罗兰酮、2-己烯醛、苯乙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乙基呋喃等。两种箬叶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叶醇,都含有酮、醛、醇、酚、酯类化合物,且酮、醛、醇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阔叶箬竹叶 箬竹叶 挥发油
下载PDF
蓝刺头花絮水提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斌 萨茹丽 +3 位作者 刘敏 胡彦卿 范琳琳 杨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1,共5页
【目的】研究蓝刺头花絮水提物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蓝刺头花絮水提物。使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00,0.50和0.25g/mL的蓝刺头花絮水提物,对照... 【目的】研究蓝刺头花絮水提物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蓝刺头花絮水提物。使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00,0.50和0.25g/mL的蓝刺头花絮水提物,对照组灌等量蒸馏水,于试验0,7,14和21d测定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21d测定小鼠口服糖耐量、肝糖原、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蓝刺头花絮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口服糖耐量,升高肝糖原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极显著降低血清肾上腺素含量,对体质量和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蓝刺头花絮水提物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刺头花絮水提物 降血糖作用 小鼠 糖尿病
下载PDF
粽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与稀土元素在沸水中的析出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荣玲 廖阳 +3 位作者 唐秋玲 陈洋 王春妹 谢紫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3-1318,共6页
为更好进行粽叶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关注了粽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二者在沸水中的析出规律。结果发现,(I)粽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5。(2)粽叶中稀土元... 为更好进行粽叶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关注了粽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二者在沸水中的析出规律。结果发现,(I)粽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5。(2)粽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极低,Pm、Tb、Ho、Tm、Lu未被检出,其他12种元素含量顺序为Ce〉La〉Nd〉Y〉Sc〉Pr〉Gd〉Sm〉Eu〉Dy〉Er〉Yb,总含量为0.090r7mg/Kg。(3)持续煮沸条件下,黄酮集中在10-20min析出,煮液中黄酮含量达0.091mg/mL,而稀土元素的析出十分微少,其中Pm、Tb、Ho、Tm、Lu、Er、Yb无析出,其余元素析出量Ce〉La〉Nd〉Y〉Sc〉Pr〉Gd〉Eu〉Sm〉Dy,析出总量为0.1192ng/g。结果表明,粽叶的黄酮含量较高,提取工艺简易,沸水中有明显析出,而稀土元素含量极其稀少,沸水中析出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析出规律 黄酮 稀土元素 粽叶
下载PDF
阔叶箬竹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胜华 伍贤进 佘朝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4-607,共4页
目的:研究阔叶箬竹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阔叶箬竹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牡荆苷(1)、牡荆苷(2)、荭草苷(3)、异荭草苷(4)、香草酸(5)、绿原酸(6... 目的:研究阔叶箬竹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阔叶箬竹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牡荆苷(1)、牡荆苷(2)、荭草苷(3)、异荭草苷(4)、香草酸(5)、绿原酸(6)、咖啡酸(7)、阿魏酸(8)、木栓酮(9)、苜蓿素(10)、苜蓿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羊齿烯醇(12)、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13)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14)。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箬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蓝刺头组织培养和叶片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海军 俞红强 义鸣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4,共4页
以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Tausch.)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蓝刺头的再生体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6-BA 1.0mg.L-1+NAA 0.1mg.L-1为最适分化培养基,再生率达48.33%,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3.56;添加2.0mg.L-1的硝酸... 以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Tausch.)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蓝刺头的再生体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6-BA 1.0mg.L-1+NAA 0.1mg.L-1为最适分化培养基,再生率达48.33%,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3.56;添加2.0mg.L-1的硝酸银以及暗处理15d均可显著提高不定芽的再生率和再生芽数,再生率分别提高到80.33%和6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刺头 再生体系 硝酸银 暗处理
下载PDF
金桂银桂鲜花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雪云 赵博光 +3 位作者 刘秀华 杨振德 赵春容 于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90,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技术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金桂、银桂鲜花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金桂、银桂香味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条件(萃取头极性、萃取温度、时间等)。结果表明:利用65μm PDMS/DVB萃取头萃取后... 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技术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金桂、银桂鲜花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金桂、银桂香味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条件(萃取头极性、萃取温度、时间等)。结果表明:利用65μm PDMS/DVB萃取头萃取后得到的色谱峰较多,两种花中各检出34种化合物。比较发现金桂、银桂鲜花的挥发性物质不但化学组成不同,金桂中特有如β-环柠檬醛,而银桂中特有α,β-二氢-α-紫罗兰酮。而且其相同成分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含量相差5倍以上,如α-紫罗兰酮和反-β-紫罗兰酮在金桂中的含量为1.74%和1.44%,而在银桂中的含量为0.20%和0.26%;而芳樟醇氧化物等在银桂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它们在金桂中的含量,两者含量相差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桂 银桂 挥发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籽银桂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美芳 袁王俊 尚富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0-775,共6页
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南京地区银桂品种群的籽银桂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雄蕊的孢原细胞在8月中旬出现.花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4个小孢子四分体呈典型的四面体型.... 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南京地区银桂品种群的籽银桂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雄蕊的孢原细胞在8月中旬出现.花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4个小孢子四分体呈典型的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即雄配子体为二核花粉粒.籽银桂为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 珠被内层细胞特化为珠被绒毡层.在胚珠合点端,有承珠盘结构.在9月中旬,雌蕊的孢原细胞开始分化出来.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然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 籽银桂的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即雌配子体由2个助细胞、1个卵细胞、1个中央细胞2个核和3个反足细胞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籽银桂 雌雄配子体 发育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箬竹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周熠 谭兴和 李清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9-202,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箬竹叶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了86种成分,鉴定了其中64种,占箬竹叶挥发油总峰面积的83.86%。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8.57%)、茴香脑(11.16%)、植酮(7.1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箬竹叶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了86种成分,鉴定了其中64种,占箬竹叶挥发油总峰面积的83.86%。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8.57%)、茴香脑(11.16%)、植酮(7.15%)、油酸(3.31%)、植醇(3.06%)、α-紫罗兰酮(3.04%)、对乙烯基愈创木酚(2.51%)、2-羟基肉桂酸(2.51%)、正壬醛(1.22%)、2,6,6-三甲基-3-环己烯-1-乙醇(1.20%)、5,6,7,7a-四氢化-4,4,7a-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1.17%)、4-(2,6,6-三甲基-三甲基-2-环己烯基)-2-丁酮(1.16%)、1-甲氧基-4-(2-丙烯基)-苯(1.11%)、十八醛(1.08%)、叶醛(0.94%)、异植物醇(0.89%)、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0.87%)、苯乙醛(0.79%)、蒎烷(0.79%)、雪松醇(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竹叶 挥发油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三种桂花在不同开花期头香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祖光 曹慧 +2 位作者 朱国华 高建荣 沈德隆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5-80,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分别吸附富集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不同品种桂花在不同开花期的头香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鉴定,对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头香成分,并分别考察了3种桂花在不同开花期头香成...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分别吸附富集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不同品种桂花在不同开花期的头香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鉴定,对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头香成分,并分别考察了3种桂花在不同开花期头香成分的变化。其中金桂鉴定出22种化合物,银桂鉴定出18种化合物,丹桂鉴定出8种化合物,3种桂花均含有反式罗勒烯、乙酸-4-己烯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β-芳樟醇、反式香叶醇和τ-癸酸内酯这7种化合物。金桂中α-紫罗酮、β-紫罗酮和τ-癸酸内酯的含量较高,故香气甜润馥郁;银桂中反式罗勒烯含量较高,故香气清幽淡雅;而丹桂中缺少α-紫罗酮、β-紫罗酮和罗勒烯等化合物,故甜香不够,清香不足。结果表明:SPME-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品种桂花和不同开花期鲜花头香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3个不同品种桂花的花香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桂 银桂 丹桂 头香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吊石苣苔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法兴 傅林莉 +3 位作者 姜平川 方鼎 覃德海 水野瑞夫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418-420,共3页
从多齿吊石苣苔,宽叶吊石苣苔中分离得到7种结晶性成分,经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石吊兰素、硬脂酸、去甲氧基苏打基亭、β-谷甾醇、茴香酸、胡萝卜甙及棕榈酸。
关键词 吊石苣苔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