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崔梦宇 苏思 +6 位作者 邢丽丽 木兰 高瑞娟 郭棋棋 任洪 祁冬冬 于晶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蜱的16S rRNA和COI基因合成特异引物,对呼伦贝尔市阿龙山镇和兴安盟阿尔山市野外采获的游离全沟硬蜱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COI基因阳性率为90.00%,16S rRNA阳性率为98.33%;COI基因鉴定出18个单倍型,16S rRNA序列鉴定出15个单倍型;两个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大于0.762,核苷酸多样性小于0.005;中性检验的Tajima’s值与Fu’s Fs值均为负值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且核苷酸错配图显示为单峰。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显示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同时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单倍型之间混杂分布。结论兴安盟地区与呼伦贝尔地区的全沟硬蜱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适应环境变化,遗传分化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且并未出现地理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16S rRNA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我国一些常见蜱种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张泮河 郭天宇 曹务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 8种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进行了分离培养 ,从内蒙获得 2个分离株 ,对分离株的 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新分离的两株莱姆病螺旋体同我国报道的CHY13p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CHY13p与CHNM4有 2个碱基差异 ,...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 8种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进行了分离培养 ,从内蒙获得 2个分离株 ,对分离株的 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新分离的两株莱姆病螺旋体同我国报道的CHY13p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CHY13p与CHNM4有 2个碱基差异 ,CHY13与CHNM5只有 1个碱基差异 ,而CHNM4和CHNM5两株螺旋体有 2个碱基差异。可初步认定新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系Borreliagarin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蜱种 莱姆病螺旋体 分离 鉴定 全沟硬蜱
下载PDF
中国20个省、区、市动物莱姆病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98
3
作者 万康林 张哲夫 +4 位作者 张金声 窦桂兰 王宏英 侯学霞 朱桂凤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广泛调查我国动物莱姆病分布情况。方法:血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结果:1987~1997年间,牛、羊、狗、野兔和8种野鼠有莱姆病的感染存在,其中牛、羊、狗和野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8.18%~32.61%、17.1... 目的:广泛调查我国动物莱姆病分布情况。方法:血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结果:1987~1997年间,牛、羊、狗、野兔和8种野鼠有莱姆病的感染存在,其中牛、羊、狗和野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8.18%~32.61%、17.12%~61.21%、38.5%~60.00%和41.18%~86.05%;从黑线姬鼠和白腹巨鼠的胎鼠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证实莱姆病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9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以全沟硬蜱、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为高,分别为20.00%~45.00%、16.00%~40.00%和24.00%。从华南兔、8种野鼠和8种蜱分离出128株莱姆病螺旋体。证实黑线姬鼠和棕背是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多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我国北方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南方林区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是重要的生物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 黑线姬鼠
下载PDF
全沟硬蜱在黑龙江小兴安岭莱姆病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万康林 张哲夫 +6 位作者 贾文春 张晓杰 张金声 张淑芹 宋鸿章 木井文 窦桂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全沟硬蜱在莱姆病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方法:用布旗法在林区草地采蜱,并分类鉴定;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蜱类中肠带菌情况,并分离菌株。结果:全沟硬蜱为当地优势蜱种,人群发病与该蜱叮咬率密切相关;该蜱中肠带菌率为4... 目的:探讨全沟硬蜱在莱姆病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方法:用布旗法在林区草地采蜱,并分类鉴定;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蜱类中肠带菌情况,并分离菌株。结果:全沟硬蜱为当地优势蜱种,人群发病与该蜱叮咬率密切相关;该蜱中肠带菌率为40%,并从14组(70只)蜱中分离出2株莱姆病螺旋体;新分离株的单克隆抗体反应与国内分离株M7相同,而与美国菌株B31有区别。结论:当地全沟硬蜱是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 流行病学 莱姆病
下载PDF
黑龙江省部分林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重要蜱媒病原的调查研究(英文) 被引量:28
5
作者 孙毅 刘国平 +2 位作者 杨丽炜 许荣满 虞以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为了研究我国重要蜱媒病的复合感染情况,本文选择黑龙江林区蜱媒疾病高发区域,以莱姆病、森林脑炎、人巴贝西原虫病、埃立克体等蜱媒病原为目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地区采集的全沟硬蜱可能感染的蜱媒病原情况进行检测,以探讨这... 为了研究我国重要蜱媒病的复合感染情况,本文选择黑龙江林区蜱媒疾病高发区域,以莱姆病、森林脑炎、人巴贝西原虫病、埃立克体等蜱媒病原为目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地区采集的全沟硬蜱可能感染的蜱媒病原情况进行检测,以探讨这些蜱媒疾病在媒介全沟硬蜱体内的复合感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全沟硬蜱感染有莱姆病、森林脑炎、人巴贝西原虫病、埃立克体、斑点热等5种疾病的病原体,感染阳性率在1.05%~10.5%之间;在这些感染个体中,将近40%的个体属于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的类型有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其中,莱姆病螺旋体和其他病原体复合感染的比例很高;没有发现埃立克体和人巴贝西原虫的复合感染现象。我国蜱媒病原的复合感染情况,理应引起预防、临床和公共卫生相关人员的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感染 蜱媒病原 全沟硬蜱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在全沟硬蜱体内的分布与经卵传递 被引量:6
6
作者 杜勇 唐士元 +1 位作者 吴晓明 张启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6期367-369,共3页
本实验首次证实全沟硬蜱可经卵传递伯氏疏螺旋体,2只卵巢感染螺旋体的雌蜱的子代感染率分别为59%和29%。伯氏疏螺旋体主要分布于全沟硬蜱的中肠内,饥饿和饱血蜱的中肠感染率相近,分别为30.9%和29.0%:而两者的全身感染与中肠感染之比则... 本实验首次证实全沟硬蜱可经卵传递伯氏疏螺旋体,2只卵巢感染螺旋体的雌蜱的子代感染率分别为59%和29%。伯氏疏螺旋体主要分布于全沟硬蜱的中肠内,饥饿和饱血蜱的中肠感染率相近,分别为30.9%和29.0%:而两者的全身感染与中肠感染之比则分别为2.9%和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全沟硬蜱 莱姆病
下载PDF
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被引量:8
7
作者 万康林 张哲夫 +4 位作者 窦桂兰 王宏英 侯学霞 张金声 朱桂凤 《实用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 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咬率与人群莱姆病感染率、患病率以及蜱的季节消长与莱姆病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病例发生的季节性关系。在北方10省(市、区)共采集到10000多只蜱,分属为2科7属11种,以全沟硬蜱为优势种,占80%~95%。4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全沟硬蜱的带菌率高达20.00%~45.00%。从4种蜱分离到98株莱姆病螺旋体,其中90%以上是从全沟硬蜱分离的。全沟硬蜱叮咬率高的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也高。全沟硬蜱的季节消长与ECM发生的季节性相一致。证实我国北方地区至少有4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 生物媒介
下载PDF
全沟硬蜱生活周期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勇 吴晓明 唐士元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48-349,共2页
通过简易的实验室饲养方法,观察了全沟硬蜱完整的生活周期。从成蜱历经卵,幼虫、若虫,再至成虫,共需时间约200天,大大短于自然界中的生活周期。
关键词 全沟硬蜱 生活史
下载PDF
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区划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毕维铭 邓厚培 卜笑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在分析森林脑炎分布与生境特征、媒介及宿主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区划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自然疫源地 森林脑炎 宿主 地区 防治措施 媒介 分析 区划研究 生境 分布
下载PDF
从全沟硬蜱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柴光军 张习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4-218,共5页
比较了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沟硬蜱体内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的超微结构特征。8株螺旋体长8.4—36.0μm,宽0.12—1.35μm,有1—9个左手螺旋,螺旋波长1.09—4.30μm,波幅0.38—2.10μm。细胞末端形态有尖锐和略呈纺锤状两种。每侧细胞近末端... 比较了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沟硬蜱体内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的超微结构特征。8株螺旋体长8.4—36.0μm,宽0.12—1.35μm,有1—9个左手螺旋,螺旋波长1.09—4.30μm,波幅0.38—2.10μm。细胞末端形态有尖锐和略呈纺锤状两种。每侧细胞近末端有7、8和9根鞭毛三种类型。细胞内部未见空泡。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结果表明,全沟硬蜱分离株具有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学特征,且有多种形态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伯氏疏螺旋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全沟硬蜱Salp15蛋白家族成员基因的克隆与融合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欣 孙毅 +1 位作者 牛思博 蒋宝贵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明确全沟硬蜱涎腺Salp15蛋白家族的基因表达情况,本文根据已知的Salp15序列设计引物对全沟硬蜱幼蜱的总RNA进行RT—PCR,克隆到可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OspC互作的涎腺蛋白Salp15CDS序列,命名为I.Plarva5。对该蛋白做生物信息学... 为明确全沟硬蜱涎腺Salp15蛋白家族的基因表达情况,本文根据已知的Salp15序列设计引物对全沟硬蜱幼蜱的总RNA进行RT—PCR,克隆到可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OspC互作的涎腺蛋白Salp15CDS序列,命名为I.Plarva5。对该蛋白做生物信息学预测,其肽链在N端含有信号肽,在c端含有与CD4分子的结合位点。与其他蜱种Salp15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62.3%(北美的肩突硬蜱Ixodesscapularis)、74.5%(欧洲的篦子硬蜱Lricinusiric3)、59.4%(西伯利亚全沟硬蜱Lpersulcatus)、67.6%(日本地区的全沟硬蜱iperl)。将该cDNA序列分别加上EcoRI,SalI酶切位点,插入pMAL.c4X表达载体上,经IPTG诱导。在Transetta(DE3)上融合蛋白成功表达。此工作为研究全沟硬蜱的Salp15与莱姆病螺旋体,以及与宿主动物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蛋白 全沟硬蜱 宿主免疫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全沟硬蜱在新疆的分布及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心 叶瑞玉 +3 位作者 热孜万 曹汉礼 张自建 陈欣如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本文概述了全沟硬蜱的地理分布及与疾病关系。详述了该蜱在新疆天山山脉,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山的分布状况。业已证实天山山脉有该蜱分布的18个县中有10个县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有4个县存在莱姆病疫源地。后两个山地该... 本文概述了全沟硬蜱的地理分布及与疾病关系。详述了该蜱在新疆天山山脉,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山的分布状况。业已证实天山山脉有该蜱分布的18个县中有10个县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有4个县存在莱姆病疫源地。后两个山地该蜱的数量及危害程度尚待进一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地理分布 医学意义
下载PDF
实验室条件下全沟硬蜱生活史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玉明 张晓雪 +1 位作者 黄赤忠 郅琦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为深入研究蜱媒疾病提供充足、有效的试验材料 ,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人工饲养繁殖蜱类的技术和方法 ,将布旗法在新疆博乐林区采集到的越冬后未吸血的全沟硬蜱 (Ixodespersulcatus)成虫带回实验室 ,以家兔、小白鼠和灰仓鼠为该蜱的供血... 为深入研究蜱媒疾病提供充足、有效的试验材料 ,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人工饲养繁殖蜱类的技术和方法 ,将布旗法在新疆博乐林区采集到的越冬后未吸血的全沟硬蜱 (Ixodespersulcatus)成虫带回实验室 ,以家兔、小白鼠和灰仓鼠为该蜱的供血动物 ,将受精后的饱血雌性蜱分别放进 5 0个试管中 (φ2 0 mm) ,每管一只 ,编号 ,将装有饱血雌性蜱的试管放进温度为 2 2~ 2 4℃ ,相对湿度为 75 %~ 85 %的温箱内 ,观察产卵情况以及由卵→幼虫→若虫→成虫等各期发育蜕变过程。全沟硬蜱生活史各期经历的平均时间为 :成蜱吸血期平均为 7(6~ 9) d、孕卵期为 6 (4~ 7) d、产卵期为2 7(2 5~ 4 3) d、卵孵化期为 2 8(2 6~ 31) d、幼虫吸血期为 2 (1~ 2 ) d、幼虫蜕变期为 32 (2 0~ 4 3) d、若虫吸血期为4 (3~ 5 ) d、若虫蜕变期为 10 7(5 0~ 16 4 ) d,即在实验室条件下 ,全沟硬蜱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约需 2 13d,提示该蜱在一年内即可完成整个生活周期 ,远短于自然条件下该蜱 3~ 4年的生活史 ;另外 ,用灰仓鼠和小白鼠作为成蜱的供血动物获得成功 ,这使实验室大量生产该蜱作为蜱媒疾病的研究材料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生活史 人工饲养
下载PDF
全沟硬蜱的人工越冬实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玉明 张晓雪 +1 位作者 黄赤忠 郅琦 《地方病通报》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为了解全沟硬蜱的越冬形式和场所 ,进一步研究全沟硬蜱的媒介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将饱血和未吸血的全沟硬蜱的成虫、若虫和幼虫各 3 0只 ,分别置于直径 12cm、高 2 0cm、内含潮湿锯末的塑料管内 ,其上下口分别用两层纱布和一层... 为了解全沟硬蜱的越冬形式和场所 ,进一步研究全沟硬蜱的媒介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将饱血和未吸血的全沟硬蜱的成虫、若虫和幼虫各 3 0只 ,分别置于直径 12cm、高 2 0cm、内含潮湿锯末的塑料管内 ,其上下口分别用两层纱布和一层白布封口 ,用橡皮筋扎紧。于 11月上旬将其移至室外树林的草垫上 ,再用杂草和麦草将其覆盖。待第 2年 3月下旬 (冰雪融化时 )将其取回室内 ,观察其越冬后的成活率以及越冬后该蜱 (未吸血和饱血的各生活期的蜱 )的吸血和蜕变情况。结果表明 :饱血若虫、幼虫、成虫越冬后的存活率分别为 93 . 3 % ,96. 6%和 3 . 3 % ;而未吸血的若虫、幼虫和成虫越冬后的存活率分别为 86. 6% ,6. 6%和 90 %。又根据现场观察结果 ,初步推断全沟硬蜱在野外越冬的形式主要以未吸血的成虫和饱血幼虫以及饱血或未吸血的若虫为主 ,越冬场所主要在海拔 15 0 0~ 170 0m且草垫较厚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人工越冬实验 吸血 蜕变 存活率
下载PDF
防止涵闸扩散钉螺两种工程设计模式初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先祥 徐兴建 +6 位作者 刘建兵 张威 熊正安 潘庆 黄安生 盛琴华 刘聚芝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5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报道,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钉螺生物学理论,在大型玻璃沉降管、水槽中模拟静、动水研究钉螺生物力学特征。实验取得钉螺重率、静水沉速、起动流速均值等3类参数和钉螺静、动水沉速、沉降距离等5种实用公式。并据此提出了... 本文报道,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钉螺生物学理论,在大型玻璃沉降管、水槽中模拟静、动水研究钉螺生物力学特征。实验取得钉螺重率、静水沉速、起动流速均值等3类参数和钉螺静、动水沉速、沉降距离等5种实用公式。并据此提出了"沉螺池+两层半幅拦网"及"中层取水"两种防止涵闸扩散钉螺工程设计原理、原则和模式。供各地在改造和兴建防止钉螺扩散工程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工程设计模式 防止扩散 血吸虫病
下载PDF
黑龙江省苇河林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媒介蜱的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勇 唐士元 +3 位作者 吴晓明 张启恩 王中元 王建华 《医学动物防制》 1992年第1期33-35,共3页
1989年4~7月间,我们对黑龙江苇河林区莱姆病的媒介蜱作了调查。全沟硬蜱为当地优势蜱种,也是发现的唯一莱姆病媒介,4月初开始活动,5月中旬达活动高峰,7月底近乎绝迹。其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29.1%,但5月以后的感染率明显高于4月份的... 1989年4~7月间,我们对黑龙江苇河林区莱姆病的媒介蜱作了调查。全沟硬蜱为当地优势蜱种,也是发现的唯一莱姆病媒介,4月初开始活动,5月中旬达活动高峰,7月底近乎绝迹。其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29.1%,但5月以后的感染率明显高于4月份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姆病 全沟硬蜱 伯氏疏螺旋体
下载PDF
高氏特效解烟毒保健营养液及其抗香烟凝集物致突变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小迪 张慧娟 +3 位作者 周光云 高佛存 石斌 马涛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5年第1期29-31,共3页
采用Ames试验对高氏特效解烟毒保健营养液本身及其抗香烟凝集物和苯并[α]芘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证实其本身无致突变性,井对香烟凝集物和苯并[α]芘的致突变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香烟凝集物的抑制率为74.5%,对苯并... 采用Ames试验对高氏特效解烟毒保健营养液本身及其抗香烟凝集物和苯并[α]芘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证实其本身无致突变性,井对香烟凝集物和苯并[α]芘的致突变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香烟凝集物的抑制率为74.5%,对苯并[α]芘的抑制率为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营养液 香烟凝集物 苯并[A]芘 致突变
下载PDF
湖北省已知人体寄生虫分布及流行概况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炽煦 杨连第 +7 位作者 陈建设 叶建君 刘晓华 李汉帆 关宇 方冬芬 吴兴荣 陈尚全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5年第4期19-22,共4页
我省确定的人体寄生虫达49种:原虫17种,吸虫11种,线虫16种,绦虫5种。还有医学昆虫9种。复盖于全省各地的寄生虫有17种,少/罕见的寄生虫13种,其中肾膨结线虫、铁线虫和抱茎棘隙吸虫系国内首次报导,小杆属线虫、横... 我省确定的人体寄生虫达49种:原虫17种,吸虫11种,线虫16种,绦虫5种。还有医学昆虫9种。复盖于全省各地的寄生虫有17种,少/罕见的寄生虫13种,其中肾膨结线虫、铁线虫和抱茎棘隙吸虫系国内首次报导,小杆属线虫、横川后殖吸虫、异形异形吸虫和猫后睾吸虫均为省内新记录。各地区虫种差异明显,以鄂东南为最多,达37种;鄂东北最少,仅26种。常见寄生虫遍布全省各地,少见寄生虫散在感染,呈点片状分布。全省人群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52.04%,户感染率71.93%。各片区寄生虫感染率依次为江汉平原64.61%,西南丘陵61.47%,西北山区53.99%,东南丘陵44.28%,东北低山丘陵27.84%(P<0.01)。不同人群中以5~15岁的学生感染率最高(58.48~62.29%)。提示本省寄生虫病防治重点人群为少年儿童,优先防治虫种除血吸虫、疟原虫外,还有钩、蛔、鞭、蛲虫,以及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和绦虫、囊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 感染虫种 分布 病学
下载PDF
职业性锰暴露工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云兰 郑淑鹏 +4 位作者 毕宜珺 王春香 李淑美 成岩 郭传广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5年第1期23-25,共3页
对182名职业性暴露于锰的电焊工人和154名无锰及其它重金属暴露史的对照工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暴露组神经系统改变发生率为26.96%,比数比(OR)为2.62,并且锰暴露年数与神经系统改变呈剂量──反应关系。暴露... 对182名职业性暴露于锰的电焊工人和154名无锰及其它重金属暴露史的对照工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暴露组神经系统改变发生率为26.96%,比数比(OR)为2.62,并且锰暴露年数与神经系统改变呈剂量──反应关系。暴露组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生率为39.01%,OR为2.02,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总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职业性暴露于锰的作业工人可发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健康 电焊作业工人
下载PDF
影响疟疾流行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俊美 裴速建 +3 位作者 严济舟 付在凤 江明 李子高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5年第1期4-7,共4页
从80年代前、后江汉平原地区的间日疟流行因素分析表明,经济、文化、生产及生活活动等社会因素是影响疟疾流行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疟疾 社会经济 关联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