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对疾病进行标准分类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并研究适当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正...目的分析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对疾病进行标准分类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并研究适当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正规的编码流程并加以核对,分析导致编码错误的具体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结果73份病案编码错误中主要诊断选择错误12份,疑难诊断编码错误14份,未按病理报告编码18份,未按照合并编码原则10份,合并症未编码19份。73名病案编码错误科室分布中骨科15份,心血管内科18份,神经内科20份,泌尿外科10份,儿科8份,产科2份。73份病案编码错误原因中病历书写不规范25份(34.25%),主导词错误22份(30.14%),编码员业务水平不佳11份(15.07%),特殊疾病特殊编码6份(8.22%),其他9份(12.33%)。结论医院病案疾病诊断ICD编码准确性受到病历书写不规范、主导词错误、编码员业务水平不佳的影响,需提升编码员专业技术水平,减少工作中的差错,不断改进编码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开展病案首页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编码质量控制工作对提高医院编码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用于病案内涵质量评价的病历样本,由专人对病案首页中的...目的研究开展病案首页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编码质量控制工作对提高医院编码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用于病案内涵质量评价的病历样本,由专人对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手术、操作、编码质量等进行评价,在科内质量安全会议中公示总结的质控结果,根据问题进行培训。分析1年内,每2个月各类编码错误率的变化趋势,以评价改善效果。结果总体编码错误率在编码质控开展前与开展后差异不大,主要错误各指标变化比较,P>0.05;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的类型为肿瘤部位编码和病理结果不相符。结论本院编码质量向来保持较高水准,通过每月开展编码质控工作很难提高,需结合专题质控及其他编码提升编码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戴明环(plan do check action,PDCA)循环法对提高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编码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抽取的病案首页950份出院病案,通过核对、检查、...目的分析戴明环(plan do check action,PDCA)循环法对提高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编码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抽取的病案首页950份出院病案,通过核对、检查、总结等描述性统计,在2019年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对病案首页出院病案正确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目标(编码正确率需达到100.00%),讨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整改方案,最后评价管理方法实施前后的实际效果。结果在2019年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后,病案首页出院病案ICD编码正确率明显提高,且基本与目标值持平,正确率由2018年52.84%(251/475)提高到95.16%(452/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D编码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病案首页病案编码正确率,有利于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性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对疾病进行标准分类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并研究适当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正规的编码流程并加以核对,分析导致编码错误的具体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结果73份病案编码错误中主要诊断选择错误12份,疑难诊断编码错误14份,未按病理报告编码18份,未按照合并编码原则10份,合并症未编码19份。73名病案编码错误科室分布中骨科15份,心血管内科18份,神经内科20份,泌尿外科10份,儿科8份,产科2份。73份病案编码错误原因中病历书写不规范25份(34.25%),主导词错误22份(30.14%),编码员业务水平不佳11份(15.07%),特殊疾病特殊编码6份(8.22%),其他9份(12.33%)。结论医院病案疾病诊断ICD编码准确性受到病历书写不规范、主导词错误、编码员业务水平不佳的影响,需提升编码员专业技术水平,减少工作中的差错,不断改进编码质量。
文摘目的研究开展病案首页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编码质量控制工作对提高医院编码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用于病案内涵质量评价的病历样本,由专人对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手术、操作、编码质量等进行评价,在科内质量安全会议中公示总结的质控结果,根据问题进行培训。分析1年内,每2个月各类编码错误率的变化趋势,以评价改善效果。结果总体编码错误率在编码质控开展前与开展后差异不大,主要错误各指标变化比较,P>0.05;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的类型为肿瘤部位编码和病理结果不相符。结论本院编码质量向来保持较高水准,通过每月开展编码质控工作很难提高,需结合专题质控及其他编码提升编码质量。
文摘目的分析戴明环(plan do check action,PDCA)循环法对提高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编码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抽取的病案首页950份出院病案,通过核对、检查、总结等描述性统计,在2019年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对病案首页出院病案正确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目标(编码正确率需达到100.00%),讨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整改方案,最后评价管理方法实施前后的实际效果。结果在2019年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后,病案首页出院病案ICD编码正确率明显提高,且基本与目标值持平,正确率由2018年52.84%(251/475)提高到95.16%(452/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D编码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病案首页病案编码正确率,有利于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性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