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 Population—Changes in Epidemiology,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Addi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被引量:2
1
作者 Theresia Edgar Lutufyo Weidong Qin Xiaomei Chen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年第2期252-280,共29页
Background: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 due to the prevalence of invasive procedures, devices, immunosuppression, comorbidity, frailty, ... Background: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 due to the prevalence of invasive procedures, devices, immunosuppression, comorbidity, frailty, and elderly patients. We have seen a successful reduction in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related the past decade. In spite of this, Intensive care unit-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remain high. The emergence of new pathogens further complicates treatment and threatens patient outcomes in this context. In addition, the SARS-CoV-2 (COVID-19) pandemic served as a reminder that an emerging pathogen poses a challenge for adjusting prevention measures regarding both the risk of exposure to caregivers and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of care. ICU n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LABSI as they are involved in basic hygienic care,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microbiological sampling, and aspects of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 that are more sensitive and our increased knowledg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their microbiota are forcing us to rethink how we define CLABSIs and how we can diagnose, treat, and prevent them in the ICU. The objective of this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 review, focused on the ICU setting, is to summarize the recently observed occurrence of CLABSI in ICU, to consider the role of modern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 in their diagnosis, to examine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definitions, and to redefine several controversial preventive measures including antimicrobial-impregnated catheters, chlorhexidine-gluconate impregnated sponge, and catheter dress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ARS-COV-2 icu bloodstream infection Catheter Colonization Catheter Insertion
下载PDF
Five-Year Surveillance of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Population—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
作者 Theresia Lutufyo Yuan Li +3 位作者 Hui Han Weidong Qin Geofrey Mahiki Mranda Xiaomei Chen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年第2期281-297,共17页
Backgrou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s) are essential to current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practices as a tool for treati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wever, the use of CVCs i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risk of ... Backgrou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s) are essential to current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practices as a tool for treati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wever, the use of CVCs i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risk of infection.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 is increasing in prevalence each year and is among the major cause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the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CLABSI in ICU patients is importan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s, causative pathogens and risk factors of CLABSI in an ICU popul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in an ICU at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in China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20. Patients with at least one CVC were enrolled, and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CVC use was recorded. The prevalence was calculated,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1920 catheters were identified, 507 of which were eligible for analysis. For each of the years 2016-2020,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LABSI were 1.91, 3.18, 1.69, 2.97 and 1.27 per 1000 catheter days, respectively. The yeast Candida albicans was the most prevalent pathogen (16 [(3.2%]), followed by Gram-positiv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11 [2.2%]) and the Gram-negative 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 Acinetobacter baumanii.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ABSI development were age, (p = 0.05),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 5 (p Conclusion: Candida albicans was the most common causative microorganism, which was followed by Gram positive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DR K. pneumoniae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sertion Site bloodstream infection icu Catheter Days
下载PDF
无盆化擦浴模式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王蒙蒙 冷夏华 +1 位作者 谌欢 吴洁华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93-95,99,共4页
目的分析ICU患者采用无盆化擦浴模式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传统组(n=50,传统盆式擦浴),新型组(... 目的分析ICU患者采用无盆化擦浴模式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传统组(n=50,传统盆式擦浴),新型组(n=50,无盆化擦浴)。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新型组导管感染率低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患者皮肤均菌落数更少,治疗成本更低,擦浴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采用无盆化擦浴模式预防CLABSI效果明显,同时还可降低皮肤菌落数量,缩短擦浴时间,节省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无盆化擦浴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CLABSI) 护理 病原菌
下载PDF
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梁钱钱 徐璐 周海燕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我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我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行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比较两组CLABSI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及ICU护理人员感染控制能力。结果观察组CLABSI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应用可降低CLABSI发生率,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提高护理人员感染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警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下载PDF
ICU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基于FMEA护理管理预防CLABSI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冯灿 丁根 +1 位作者 杨咏梅 梅俊杰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管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1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的21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CVC)...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管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1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的21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日我院EICU住院的209例行CVC的病人为观察组,采用ICU信息化平台下基于FMEA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士CVC知识掌握情况、CVC相关情况以及环境、物体表面样本监测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知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使用总日数少于对照组,CLA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LABSI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境、物体表面样本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实施基于FMEA护理管理效果明显,其用于CVC管理中可提高护士CV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样本监测合格率,有效预防病人CLA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信息化平台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环境监测
下载PDF
ICU血流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温妙云 孙诚 +1 位作者 曾红科 朱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31-2333,共3页
目的:监测我院ICU血流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送检病原学标本,其中包括全血和导管血标本。所有标本先用BDBACTEC9120/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出现阳性报警... 目的:监测我院ICU血流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送检病原学标本,其中包括全血和导管血标本。所有标本先用BDBACTEC9120/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出现阳性报警后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巧克力板、沙保弱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其中真菌鉴定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2-compact鉴定仪的YST卡进行菌种的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结果:22653份血培养共分离出真菌60株,分离率0.26%,其中白念珠菌20株(33.33%),近平滑念珠菌12株(20.00%),热带念珠菌10株(16.67%),光滑念珠菌6株(10.0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1%、2.3%、8.7%和56.8%,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均较敏感。结论:ICU血流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尚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耐药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icu 菌群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ICU发热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思超 钟劲松 +3 位作者 徐芳 钟吉文 潘莹 张彦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4508-4511,共4页
目的:探讨与评价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监护病区(ICU)发热患者血流感染(BSI)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ICU 233例发热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血培养结果、不同病原菌类型和不同细菌种类感染患者血清PCT... 目的:探讨与评价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监护病区(ICU)发热患者血流感染(BSI)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ICU 233例发热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血培养结果、不同病原菌类型和不同细菌种类感染患者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和比较PCT、CRP对BSI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233例发热患者中,血培养阳性患者有74例,阳性率为31.76%;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PCR、CRP水平均高于血培养阴性和污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血培养阴性患者与污染患者血清PC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4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45例,占60.81%;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18例,占24.32%;真菌感染患者11例,占14.86%;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也显著高于真菌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种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患者感染的主要细菌包括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和CRP对区分血培养阳性与阴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89[95%置信区间(CI)(0.732,0.845)]和0.629[95%CI(0.568,0.690)],截断值分别为1.2 ng/ml和81.4 mg/L;PCT和CRP对区分血培养阳性与血培养污染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UROC分别为0.805[95%CI(0.711,0.899)]和0.673[95%CI(0.540,0.805)],截断值分别为0.5 ng/ml和73.4 mg/L。结论:PCT有助于ICU发热患者BSI的诊断及血培养结果的判定,且其预测效能优于CRP;监测患者血清PCT水平可指导BSI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重症监护病区 发热患者 血流感染
下载PDF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明榕 成守珍 +2 位作者 王越秀 何丽仪 白利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SICU病区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7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83例患者为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SICU病区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7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83例患者为观察组,由预防CRBSI护理专科小组利用风险评估表对观察组进行质量控制和干预,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CRBSI的发生率为6.79/千导管留置日,而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34/千导管留置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CRBSI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CRBS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玉平 鲁玫 +5 位作者 李星 甘华秀 高丽娟 李萍 邓慧杰 杨欢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的价值。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手卫生、无菌技术及CRBSI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感染率变化的原因,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结果 CRBSI感染率从4月10.14‰下降至5~6月为0,中心静脉导...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的价值。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手卫生、无菌技术及CRBSI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感染率变化的原因,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结果 CRBSI感染率从4月10.14‰下降至5~6月为0,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2月80.22%降至5月49.90%。结论过程和结果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有效控制CRB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监测 预防 医院感染 管理
下载PDF
ICU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江玲芝 孙仁华 +4 位作者 张美齐 吕火烊 胡庆丰 李茜 韩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3期85-87,90,共4页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院ICU内18 831份临床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探讨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分离获得菌株560株,血培养...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院ICU内18 831份临床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探讨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分离获得菌株560株,血培养标本分离率为10.81%,革兰阳性菌占61.1%,革兰阴性菌占31.1%,真菌占7.8%,居前五位的菌株依次为溶血葡萄球菌(20.0%),鲍氏不动杆菌(12.7%),表皮葡萄球菌(11.1%),肺炎克雷伯菌(6.4%),肠球菌属(8.0%)。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9.5%和97.2%,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耐药现象普遍。结论革兰阳性菌是ICU内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血培养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血流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ICU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霞 杨勇文 +1 位作者 李艳明 陈嘉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9-724,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ICU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相关指标及...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ICU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念珠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在80例血流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白念珠菌感染率(36.3%)最高。药敏结果表明各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为野生型,相对敏感。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相对敏感(均≥96.6%),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有一定程度的耐药。80例患者中29例(36.3%)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20、糖尿病及机械通气与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 Ⅱ评分≥20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20,95%CI:0.078~0.619,P=0.004)。结论:白念珠菌是ICU患者念珠菌血流感染最常见的菌种。APACHE Ⅱ评分≥20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念珠菌血流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飞 陆军 +5 位作者 赵滋苗 丁月平 马丹女 叶肖琳 宋希玲 曾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6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CVC) 血流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icu)
下载PDF
深圳市属综合医院成人ICU护士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和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19
13
作者 宋意 刘雪琴 毛惠娜 《护理学报》 2015年第18期26-31,共6页
目的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内容为依据,调查深圳市属6所综合医院成人ICU护士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和行为的现状,发现区域内综合医院ICU护士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和行为的不足之处,以寻... 目的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内容为依据,调查深圳市属6所综合医院成人ICU护士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和行为的现状,发现区域内综合医院ICU护士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和行为的不足之处,以寻找解决对策,为下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编制ICU护士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知识与行为问卷,并在进行Delphi专家咨询和信效度检测后,采用便利抽样法,整群抽取深圳市属6所三级综合医院成人ICU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6名护士参与了本次调查,职称、是否接受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相关知识教育和科室是否有教育后的跟进措施和考核是影响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因素(P<0.05)。护士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行为得分为(3.83±0.92)分,是否接受过更换敷料的考核、科室是否有教育后的跟进措施和考核是行为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护士的手卫生知识和行为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49(P<0.05)。结论 ICU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掌握不佳,行为水平有待加强,建议相关专业团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标准操作流程和教育后的持续跟进措施。建议ICU管理者制定长效培训和跟进机制,加强行为依从性监控,提高护士的知识和行为水平,保障危重患者的静脉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成人icu护士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知识 行为
下载PDF
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灶妹 李志波 +1 位作者 丘丽华 张永波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2628-2629,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45例和集束化干预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血流感染发生时间情况。...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45例和集束化干预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血流感染发生时间情况。结果:集束化干预组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血流感染发生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χ2=4.50,1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干预策略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血流感染
下载PDF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测与持续质量改进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艳琴 宋秀婵 +2 位作者 杨文 张春环 钟喻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2期1710-1713,共4页
目的开展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目标性监测与持续质量改进,降低CRBSI发生率。方法按分层抽样方法选择4家医院ICU为样本进行CRBSI目标性监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深静脉导管(CVC、PICC)CRBSI防控... 目的开展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目标性监测与持续质量改进,降低CRBSI发生率。方法按分层抽样方法选择4家医院ICU为样本进行CRBSI目标性监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深静脉导管(CVC、PICC)CRBSI防控流程,比较CQI前后CRBSI发生率。结果CQI后4家医院平均CRBSI率由4.52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2.39例次/1000导管日垆〈0.051不同置管部位CRBSI率均有所下降,股静脉置管CRBSI率由7.52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2.15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结合CQI能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目标性监测 持续质量改进(CQI)
下载PDF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特征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娜 余剑华 +1 位作者 胡昌妹 张民伟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7期110-112,共3页
目的为有效减少ICU患者血流感染,临床对感染致病菌分布、种类等情况以及感染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ICU血液感染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抽取静脉血并行病菌培养、细菌... 目的为有效减少ICU患者血流感染,临床对感染致病菌分布、种类等情况以及感染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ICU血液感染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抽取静脉血并行病菌培养、细菌鉴定,探究其耐药性,同时对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菌种分布情况其中多数菌种分布情况肠球菌14.3%、鲍氏不动杆菌17.3%、大肠埃希菌10.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2.2%,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菌种分布较少;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对多数革兰阴性菌种敏感性较高,庆大霉素、对多数阴性菌种有较高耐药性,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高;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种有较高耐药性,万古霉素对阳性菌种敏感性较高;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侵入操作、糖尿病史均是引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致病菌多数为鲍氏不动杆菌、肠球菌,且对于有糖尿病史、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年纪较大、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icu
下载PDF
ICU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防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如洁 尹小生 吴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0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ICU内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活动,强化护理人员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护意识与执行力,建立健全ICU护理质量标准,不定...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ICU内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活动,强化护理人员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护意识与执行力,建立健全ICU护理质量标准,不定期考核、评价,并在护理改进活动结束后,与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未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活动进行对比,主要对比活动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置管时间、以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结果在预防CLABSI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预防行为执行率上,活动后达标率明显提升;在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上,活动后较活动前有明显缩短;在CLABSI发生率上,由活动前的20%下降至2.5%,前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积极落实并强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防护措施 效果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狄捷 《系统医学》 2016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ICU病房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ICU病房开展常规护理的4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ICU病房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ICU病房开展常规护理的4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6.12±0.32)d,短于对照组(9.28±0.76)d;观察组住院时间(6.68±0.52)d,短于对照组(8.68±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4.65%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同时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中心静脉导管 集束化护理 血流感染
下载PDF
ICU患者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肖婷婷 喻玮 +4 位作者 牛天水 黄晨 施清怡 吴珍珠 肖永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0-1096,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nSKP)的临床特征,探讨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一所三级教学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110例肺... 目的回顾性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nSKP)的临床特征,探讨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一所三级教学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110例肺炎克雷伯菌(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KP血流感染者30d死亡率45.3%,其中CnSKP(65例)和CSKP(45例)的死亡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0%vs 33.3%,P=0.030)。感染前导尿以及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是CnS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时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及经验性用药耐药是KP-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CnSKP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感染前抗生素应用增加CnSKP血流感染的风险,感染后经验性用药合理是KP-BSI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不敏感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icu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65
20
作者 乔莉 曹洋 +1 位作者 袁宏勋 王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回...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CRBSI的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本研究调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总例数674例,置管总天数6197 d,发生CRBSI者28例,感染率4.52‰。28名患者共培养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18株(50%);革兰阴性(G-)菌16株(44.4%),真菌2株(5.6%)。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内罹患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中CRBSI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大量使用抗生素、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重症医学科 病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