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萘甲酸/1,10-菲啰啉共同构筑Mn(II)配合物的合成及固态发光
1
作者 任娜娜 江旭滢 +3 位作者 宋合兴 史福林 王雅茹 孙赞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6-1783,共8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萘甲酸(HL)与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碳酸锰为金属源合成了一例双核锰配合物[Mn_(2)(L)_(4)(phen)_(2)(H_(2)O)_(2)](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萘甲酸(HL)与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碳酸锰为金属源合成了一例双核锰配合物[Mn_(2)(L)_(4)(phen)_(2)(H_(2)O)_(2)](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6989(5)nm,b=1.17586(5)nm,c=1.66830(9)nm,α=107.074(5)°,β=96.167(5)°,γ=106.901(5)°。不对称单元由一个锰离子、两个2-萘甲酸根、一个1,10-菲啰啉和一个水分子组成,Mn(II)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两个不对称单元之间通过羧基氧原子桥接形成双核分子,双核结构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2D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最大发射波长为416 nm(λ_(ex)=302 nm)。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能够稳定到117℃,之后开始失水(失水量为3.18%),脱水之后的结构能稳定到223℃,之后有机骨架开始坍塌。Hirshfeld表面分析研究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Mn(ii)配合 溶剂热合成 晶体结构 2-萘甲酸 荧光性质 表面分析
下载PDF
8-羟基喹啉衍生物锌(I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抗肿瘤活性
2
作者 张树琳 覃荣祝 +2 位作者 黄燕珊 林啟福 韦祖壮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12期1049-1055,共7页
锌是生物体内必需的第二大微量元素,参与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以锌元素合成的金属配合物展示了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对机体的维持和运转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以8-羟基喹啉-2-甲醛(8-HQ)和2-肼基-4,6-二甲基嘧啶(H_... 锌是生物体内必需的第二大微量元素,参与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以锌元素合成的金属配合物展示了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对机体的维持和运转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以8-羟基喹啉-2-甲醛(8-HQ)和2-肼基-4,6-二甲基嘧啶(H_(2)L)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反应获得配体8-羟基喹啉衍生物希夫碱(8HQL)。以8HQL为活性配体,与ZnCl_(2)通过水热法合成8-羟基喹啉衍生物希夫碱-锌(II)配合物(8HQL-Zn)。X-单晶衍射结果表明:8HQL-Zn属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bca。运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配合物8HQL-Zn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得到8HQL-Zn的前线轨道能量分布及能带间隙。运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8HQL-Zn对肿瘤细胞SW480和SY5Y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SY5Y的抑制作用最强,IC_(50)=6.38±0.28μmol/L;对正常细胞LO2增殖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IC_(50)=14.35±0.39μmol/L。肿瘤细胞选择性指数(SI)分析表明:配合物8HQL-Zn对癌细胞具有较好的选择性(SI=1.57~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锌(ii)配合 希夫碱 抗肿瘤活性 合成
下载PDF
含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7
3
作者 孙秀欣 刘艳 +3 位作者 赵海波 孙世玲 刘春光 仇永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5-32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含有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RuII(NH3)5L]2+(L为含噻吩环的有机基团)中,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但存在较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含有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RuII(NH3)5L]2+(L为含噻吩环的有机基团)中,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但存在较强的供体-受体(D-A)相互作用;NH3被羰基(CO)取代后,Ru-C间形成了稳定的σ-π配键,降低了受体的空轨道能级.噻吩环的增加增大了体系的共轭程度,有利于分子内电荷转移,使配合物的极化率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明显增加.结合配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分析发现,电荷转移过程中,对体系二阶NLO系数贡献较大的是配体内电荷转移(ILCT)和配体间电荷转移(LLCT)跃迁,羰基引入后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使配合物[RuII(CO)5L]2+比对应的配合物[RuII(NH3)5L]2+的β值增大约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吡啶Ru(ii)配合 电子结构 非线性光学性质
下载PDF
羟基乙酸-钴(II)-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DNA结合属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德论 余章龙 +5 位作者 高彩 丁应涛 林海彬 倪建聪 王庆华 汪庆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8-666,共9页
以羟基乙酸(GA)和1,10-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单核钴(II)配合物,Co(GA)2(phen)·2H2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分析结果表明... 以羟基乙酸(GA)和1,10-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单核钴(II)配合物,Co(GA)2(phen)·2H2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8.122(3)nm,b=24.214(7)nm,c=9.085(3)nm,α=105.290(14)°,β=109.843(5)°,γ=90.00°,晶胞体积:V=680.7(9)nm3,晶胞内结构分子数Z=4,最终的偏差因子:R1,wR2分别为0.0463,0.1294[I>2σ(I)]。中心钴离子分别与两个羟基乙酸及一个邻菲咯啉配体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通过经典的嵌插方式与DNA结合,二者的结合常数Kb为3.8×104L·mol-1。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表明,在过氧化氢(H2O2)的存在条件下,配合物能对质粒体超螺旋DNA产生切割作用,具有化学核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 ii)配合 晶体结构 嵌插作用 化学核酸酶
下载PDF
双核锌(II)大杂环配合物的超声催化合成和结构表征
5
作者 李良学 刘继德 +4 位作者 吴爱斌 秦少雄 李琴 邓立志 黄筱玲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用超声辐射催化方法 ,合成了C2 3 H19N2 SF3 O2 Zn(1) Zn(2 )C8H5SF3 O2 双核锌大杂环配合物 ,经IR ,1HNMR ,13 CNMR ,MS和元素分析表征 .通过波谱分析表明 ,Zn(1)采取dsp3 杂化与 1,2 二氮 5 ,8 二氧 3 ,4,10 ,11 双 (苯并 )环十四... 用超声辐射催化方法 ,合成了C2 3 H19N2 SF3 O2 Zn(1) Zn(2 )C8H5SF3 O2 双核锌大杂环配合物 ,经IR ,1HNMR ,13 CNMR ,MS和元素分析表征 .通过波谱分析表明 ,Zn(1)采取dsp3 杂化与 1,2 二氮 5 ,8 二氧 3 ,4,10 ,11 双 (苯并 )环十四 13 三氟甲基 1 噻吩配位 ,Zn(2 )采取sp2 杂化与 1′ 噻吩 3′ 三氟甲基 1′ ,3′ 二丙酮配位 ,形成双核锌 (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锌(ii)配合 大杂环 超声催化 合成 结构表征
下载PDF
辅助配体对酰腙类金属Mn(II)配合物晶体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范辉 胡奇林 +1 位作者 刘怀贤 宋伟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91-1697,共7页
选择N3-苯甲酰吡啶基-2-甲酰胺腙(Hbpad)作为有机配体,以Mn(Ⅱ)离子为金属中心,构筑了一例金属配合物[Mn(bpad)2](1)。在此基础上,引入间硝基苯甲酸(Hmnb)作为辅助配体获得了第二例配合物[Mn(Hbpad)(mnb)2·(H2O)](2)。利用红外光谱... 选择N3-苯甲酰吡啶基-2-甲酰胺腙(Hbpad)作为有机配体,以Mn(Ⅱ)离子为金属中心,构筑了一例金属配合物[Mn(bpad)2](1)。在此基础上,引入间硝基苯甲酸(Hmnb)作为辅助配体获得了第二例配合物[Mn(Hbpad)(mnb)2·(H2O)](2)。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两例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研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n空间群,最小不对称单元中的两个bpad-配体采用三齿螯合的配位模式与Mn(Ⅱ)离子结合,导致中心离子形成了一个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最小不对称单元由一个Mn(Ⅱ)离子、bpad-配体、配位水分子和两个mnb-离子组成。尽管Mn(Ⅱ)离子也呈现了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但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明显不同。两例配合物中单核分子间各异的氢键相互作用堆积形成了二者的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腙类希夫碱 辅助配体 MN(ii)配合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基于对苯二甲酸构筑的钴(II)配合物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7
作者 李秀梅 刘文娟 +3 位作者 王伟 孟玲英 李雪鑫 李韦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8-40,共3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Co(BDC)_(0.5)(mbix)_2]_(2n)·7nH_2O·2nCl^-的配位聚合物(H_2BDC=对苯二甲酸,mbix=1,3-双(咪唑基-1-甲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定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结构解析.该配合物(C_...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Co(BDC)_(0.5)(mbix)_2]_(2n)·7nH_2O·2nCl^-的配位聚合物(H_2BDC=对苯二甲酸,mbix=1,3-双(咪唑基-1-甲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定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结构解析.该配合物(C_(64)H_(73)Co_2N_(16)O_(1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数据:a=1.0198(6)nm,b=1.1773(7)nm,c=1.4750(9)nm,α=79.591(12)°,β=84.564(10)°,γ=74.661(10)°,V=1.6777(18)nm^3,M_r=1360.23,D_c=1.417g/cm^3,μ(MoKα)=0.645mm^(-1),F(000)=745,Z=1.直接法解析原子位置的结果显示:R=0.0553,wR=0.0928.该配合物具有二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ii)配合 晶体结构 水热合成
下载PDF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新型铂(II)金属配合物及其光激发的自敏化氧化反应(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士昭 李维军 +2 位作者 俞越 刘进 张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6-1281,共6页
现如今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应用前景很好,但实际应用中浓度淬灭严重影响其性能。聚集诱导发射(AIE)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措施,但基于金属配合物方面的报道还相对较少。本论文中报道了一个种具有AIE效应的咪唑类金属P... 现如今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应用前景很好,但实际应用中浓度淬灭严重影响其性能。聚集诱导发射(AIE)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措施,但基于金属配合物方面的报道还相对较少。本论文中报道了一个种具有AIE效应的咪唑类金属Pt(II)配合物PtP2IM,通过单晶解析了其结构。在可见光下,该金属配合物可以发生光氧化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咪唑/苯酰胺基类配合物PtPIMO。通过单晶解析、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电子顺磁共振(EPR)测量结果显示PtP2IM的光氧化反应属于单态氧氧化反应。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显示单线态氧是由配合物MLCT的能量转移激发产生的。去除氧后,PtP2IM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和明显的AIE特性。从晶体堆积中,我们发现PtP2IM的AIE特性可以归因于RIR效应即分子内旋转受限效应。聚集状态下,PtP2IM仍可以发生单线态氧的光氧化反应。综上所述,我们报道了一种具有AIE特性的新型铂(II)金属络合物PtP2IM,光激发下可以发生自敏化反应。本工作旨在研究具有AIE性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基本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铂(ii)配合 光氧化反应 单线态氧 金属-配体电荷跃迁 聚集诱导发光
下载PDF
一个由原位反应制备的三维Pb(II)配合物及其在抗生素传感识别领域的应用
9
作者 孙阳宇 张超 +3 位作者 汪兴淳 郝小瑄 罗万江 袁刚 《材料化学前沿》 2023年第4期77-86,共10页
在水热条件下使用半刚性的咪唑-4,5-二甲酸衍生物配体(H3L-1)和金属Pb(II)离子通过自组装反应成功获得一种无色的针状晶体。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分子式为[Pb(L)]n (1),其中初始的H3L-1配体在高温条件下脱去了一个羧基形成了... 在水热条件下使用半刚性的咪唑-4,5-二甲酸衍生物配体(H3L-1)和金属Pb(II)离子通过自组装反应成功获得一种无色的针状晶体。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分子式为[Pb(L)]n (1),其中初始的H3L-1配体在高温条件下脱去了一个羧基形成了L2‒形式,L2‒阴离子μ3-链接金属Pb(II)离子而形成了三维框架结构。拓扑分析显示配合物1的骨架是一个单节点的(3,3)-连接网络。配合物的晶相纯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1的固态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配合物1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蓝光材料。此外,还对配合物1荧光传感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测试多种常见的抗生素分子对配合物1荧光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物1的荧光能够被以呋喃妥因(NFT)为代表的几种抗生素所猝灭,可作为检测这些抗生素分子的探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ii)配合 咪唑羧酸 原位反应 晶体结构 荧光传感 抗生素
下载PDF
新型双核铜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硫氰酸根离子高选择性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归国风 柴雅琴 +2 位作者 袁若 孙爱丽 王福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85-2189,共5页
研制了基于N,N'-亚乙基(μ-5,5-亚甲基-二水杨醛根)(乙酰丙酮根)合二铜(II)[Cu2(II)-MDSBAE]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试验表明,以Cu2(II)-MDSBAE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电极对SCN-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且呈现反H... 研制了基于N,N'-亚乙基(μ-5,5-亚甲基-二水杨醛根)(乙酰丙酮根)合二铜(II)[Cu2(II)-MDSBAE]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试验表明,以Cu2(II)-MDSBAE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电极对SCN-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且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SCN->Sal->I->ClO-4>NO-3>Br->NO2->Cl-≈SO23->2SO4-.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0×10-1mol/L,斜率为-53.6mV/dec(25℃),检测下限为8.1×10-7mol/L.用交流阻抗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测定了电极载体与SCN-,Sal-,I-,ClO-4和NO-3离子间的配位数及缔合常数.将该电极用于实验室废水和工业废水中硫氰酸根的检测,其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ii)配合 中性载体 硫氰酸根 离子选择性电极
下载PDF
钴(Ⅱ)三元配合物[Co(pht)_2(MeOH)_2(H_2O)_2]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喜兰 施鹏飞 +2 位作者 许兴友 刘海风 王大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4-1068,共5页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钴(II)配合物[Co(pht)2(MeOH)2(H2O)2](Hpht:苯妥英,即5,5-二苯基-2,2咪唑烷酮),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钴(II)配合物[Co(pht)2(MeOH)2(H2O)2](Hpht:苯妥英,即5,5-二苯基-2,2咪唑烷酮),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24(2)nm,b=1.09996(19)nm,c=1.1574(2)nm,β=92.555(2)°,V=1.5419(5)nm3,Dc=1.425 mg/m3,Z=2,F(000)=690,μ=0.615 mm-1,R1=0.0467,wR2=0.1116[I>2σ(I)],GOF=1.026。Co(II)离子位于八面体的中心,与六个配位原子配位(4O+2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钴(ii)配合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以Schiff碱N-丁酰基水杨酰肼为配体的三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明星 林深 +1 位作者 陈丽娟 刘世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The trinuclear nickel? complex Ni3(C11H11N2O3)2(C5H5N)4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Ni(OAc)2· 4H2O with N butylsalicylhydrazide Schiff base ligand and characteriz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The crystal belon... The trinuclear nickel? complex Ni3(C11H11N2O3)2(C5H5N)4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Ni(OAc)2· 4H2O with N butylsalicylhydrazide Schiff base ligand and characteriz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Mr=930.91, space group with cell parameters a=9.8489(2)? , b=12.3110(2)? , c=18.4035(3)? , α =71.353(2)° , β =76.638(2)° ,γ =84.815(2)° ,V=2056.72(6)? 3,Z=2,Dc=1.503g· cm- 3, μ (MoKα ) =1.417mm- 1, F(000)=964, R=0.0317, wR=0.0868. A total of 5393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4448 reflections with I ≥ 2σ (I) were observed. There are two centrosymmetrical trinuclear molecules in a unit cell, each molecule exhibits a linear trinuclear metal arrangement with the Ni... Ni... Ni angle of 180° . The interatomic distances between the nickel atoms on the two sides are 9.2030(8)? and 9.1876(9)? for the two molecules, respectively. The central nickel atom adopts an axially elongated octahedral geometry whereas the nickel atoms on the two sides have square planar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CCDC: 194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配合 晶体结构 N-丁酰基水杨酰肼 配体 三核镍(ii)配合 合成
下载PDF
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2,共4页
采用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了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中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式量电位正移;席夫碱Cu(Ⅱ)配合物使DNA的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强,DNA使... 采用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了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中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式量电位正移;席夫碱Cu(Ⅱ)配合物使DNA的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强,DNA使席夫碱Cu(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表明席夫碱Cu(Ⅱ)配合物以嵌插模式与DN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Cu( ii)配合 鲱鱼精DNA 作用
下载PDF
一个新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抗微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喜兰 许兴友 +2 位作者 尹福军 王大奇 许同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62-1566,共5页
利用苯妥英,二(3-氨基丙基)胺与醋酸铜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铜三元配合物[Cu(pht)2(bapa)](CH3OH)[Hpht:苯妥英(5, 5-Diphenylhydantion); bapa:二(3-氨基丙基)胺(bis(3-aminopropyl)amine)]。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利用苯妥英,二(3-氨基丙基)胺与醋酸铜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铜三元配合物[Cu(pht)2(bapa)](CH3OH)[Hpht:苯妥英(5, 5-Diphenylhydantion); bapa:二(3-氨基丙基)胺(bis(3-aminopropyl)amine)]。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胞参数:a=0. 84190(10)nm,b=1. 37540(15) nm,c=1. 5622(2) nm,α=86. 038(3)°,β=82. 542(2)°,γ=83. 904(2)°;V=1. 7807(4)nm3,Mr=729. 32,Z=2,F(000)=766,Dc=1. 360 g/cm3,μ=0. 666 mm-1,R1=0. 0692,wR2=0. 1430。配合物中铜离子配位数为5,处于变形三角双锥配位环境中。测试了配合物、配体和铜盐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4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i)配合 苯妥英 晶体结构 抗微生活性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的双核铬(Ⅲ)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景志红 李延团 廖代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以对苯二甲酸根 ( TPHA)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4 ,4 -二甲基 -2 ,2 -联吡啶 ( Me2 bpy)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 啉 ( Me2 phen)和 5-氯 -1 ,1 0 -邻菲 啉 ( Cl-phen) ,合成了 3种新的双核铬 ( )配合物 [Cr2 -( TPHA) ( Me2 bp... 以对苯二甲酸根 ( TPHA)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4 ,4 -二甲基 -2 ,2 -联吡啶 ( Me2 bpy)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 啉 ( Me2 phen)和 5-氯 -1 ,1 0 -邻菲 啉 ( Cl-phen) ,合成了 3种新的双核铬 ( )配合物 [Cr2 -( TPHA) ( Me2 bpy) 4]( NO3) 4( 1 ) ,[Cr2 ( TPHA) ( Me2 phen) 4]( NO3) 4( 2 )和 [Cr2 ( TPHA) ( Clphen) 4]( NO3) 4( 3) .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性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手段 ,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 TPHA桥联双核铬( )结构 ,其中 ,每个铬 ( )离子处于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 .测定了配合物 ( 1 )的变温磁化率 ( 4~ 30 0 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 Hamiltonian算符 ( H=-2 JS1 S2 )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积分为-2 .98cm- 1 ,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双核铬(ii)配合 合成 磁性 桥联配体
下载PDF
Ni(Ⅱ)-3,5-二氯水杨醛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邻菲咯林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秀英 李光照 +1 位作者 张淑华 刘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48-1452,共5页
采用Ni(Ⅱ)盐和氨基甲磺酸缩3,5-二氯水杨醛席夫碱(H2L)以及1,10-邻菲咯林(phen)在甲醇和水溶液中合成了三元配合物[Ni(Ⅱ)(C8H7O4NCl2S)(Phen)(H2O)]3(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结构。结... 采用Ni(Ⅱ)盐和氨基甲磺酸缩3,5-二氯水杨醛席夫碱(H2L)以及1,10-邻菲咯林(phen)在甲醇和水溶液中合成了三元配合物[Ni(Ⅱ)(C8H7O4NCl2S)(Phen)(H2O)]3(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墿,晶胞参数为:a=1.5640(3)nm,b=1.5650(3)nm,c=1.5650(3)nm;α=94.84(3)°,β=94.73(3)°,γ=94.80(3)°,V=3.7881(13)nm3,Z=6,Dc=1.420g.cm-3,F(000)=1602,μ=1.100mm-1,最终偏差因子(对I>2σ(I)的衍射点),R1=0.0769,ωR2=0.1306,对全部衍射点R1=0.1323,ωR2=0.1468,ω-1=[σ2(Fo)2+(0.1977P)2],P=(Fo2+2Fc2)/3。配合物1通过卤卤作用(Cl-Cl0.3574(8)nm)堆积成3D无限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磺酸3 5-二氯水杨醛 席夫碱 晶体结构 镍(ii)配合
下载PDF
配合物[Cu(abpa)(pht)]pht·CH3OH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抗微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喜兰 施鹏飞 +2 位作者 许兴友 尹福军 王大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7-802,共6页
利用加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abpa)(pht)]pht.CH3OH(Hpht:苯妥英,即5,5-二苯基-2,2咪唑烷酮;abpa:(2-氨基乙基)-二(氨基丙基)胺),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墿... 利用加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abpa)(pht)]pht.CH3OH(Hpht:苯妥英,即5,5-二苯基-2,2咪唑烷酮;abpa:(2-氨基乙基)-二(氨基丙基)胺),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胞参数:a=0.8497(2)nm,b=1.4120(3)nm,c=1.7150(3)nm,α=67.544(2)°,β=87.434(3)°,γ=76.842(3)°;V=1.8496(6)nm3,Dc=1.387 mg/m3,Z=2,F(000)=814,μ=0.646mm-1,R1=0.0980,wR2=0.2180[I>2σ(I)]。每个配合物分子由一个(2-氨基乙基)-二(氨基丙基)胺苯妥英合Cu(II)阳离子、一个苯妥英阴离子及一个溶剂化甲醇分子构成;配合物中每个Cu(II)离子与来自一个苯妥英的1个N原子和一个(2-氨基乙基)-二(氨基丙基)胺的4个N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利用琼脂扩散法和单片滤纸法测试了配合物、配体和铜盐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4种植物致病真菌和3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ii)配合 苯妥英 合成 晶体结构 抗微生活性
下载PDF
枝状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苯乙烯环氧化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小丽 陈星 +2 位作者 杨刚 邢卫红 徐南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7,46,共6页
将合成的配体4-(2-吡啶甲醛亚氨基)苯酚与醋酸钴反应得到钴(Ⅱ)配合物(CoL),再将CoL负载到碳硅烷枝状分子上,制备成枝状钴(Ⅱ)配合物催化剂(CS-CoL),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氢谱(1H NMR)等对相关化合物进行表征。以分... 将合成的配体4-(2-吡啶甲醛亚氨基)苯酚与醋酸钴反应得到钴(Ⅱ)配合物(CoL),再将CoL负载到碳硅烷枝状分子上,制备成枝状钴(Ⅱ)配合物催化剂(CS-CoL),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氢谱(1H NMR)等对相关化合物进行表征。以分子氧为氧源,将催化剂用于催化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同时考察催化剂的种类、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后的枝状催化剂CS-CoL比单体催化剂CoL的催化活性高,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9.9%,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59.5%,同时也说明枝状载体具有正向的"枝状分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状分子 钴(ii)配合 环氧化 分子氧 苯乙烯
下载PDF
基于2-吲哚甲酸的铁(Ⅱ)和镉(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云霞 张秋霞 +1 位作者 吴昌盛 张必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5,共8页
采用水热方法,以2-吲哚甲酸(2-HINDF)为主配体,2,2’-联吡啶(2,2’-bpy)、1,10-邻菲罗啉(phen)为辅配体分别与碳酸铁和碳酸镉反应,合成了2个配合物[Fe(phen)_3](2-INDF)_2·8H_2O(1)和[Cd_4(2,2’-bpy)_8(2-INDF)_8]·7H_2O(2)... 采用水热方法,以2-吲哚甲酸(2-HINDF)为主配体,2,2’-联吡啶(2,2’-bpy)、1,10-邻菲罗啉(phen)为辅配体分别与碳酸铁和碳酸镉反应,合成了2个配合物[Fe(phen)_3](2-INDF)_2·8H_2O(1)和[Cd_4(2,2’-bpy)_8(2-INDF)_8]·7H_2O(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晶体为单斜晶系,属于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995(3)?,b=31.842(6)?,c=13.073(3)?,β=110.23(3)?,V=5075.6(18)?~3,Mr=1060.89,Dc=1.388 g/cm^3,F(000)=2216,μ=3.70 mm^(-1),Z=4,最终偏离因子[I>σ(I)]R_1=0.0601,wR_1=0.1649。配合物2晶体为三斜晶系,属于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276(3)?,b=13.591(3)?,c=21.764(4)?,α=78.77(3)?,β=80.87(3)?,γ=67.99(3)°,V=3555.2(13)?~3,Mr=3106.41,Dc=1.451 g/cm^3,F(000)=1582,μ=6.68 mm^(-1),Z=1,最终偏离因子[I>2σ(I)]R_1=0.0629,wR_1=0.1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ii)配合 镉(ii)配合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两种含氨基吡啶衍生物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冰 陈振锋 +2 位作者 胡瑞祥 梁宏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7-390,共4页
Copper(Ⅱ) complexes Cu(C6H6N2)2(ClO4)2 (1) and Cu2(OAc)4(C5H5ClN2)2 (2) with amino pyridine derivatives liga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um.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 Copper(Ⅱ) complexes Cu(C6H6N2)2(ClO4)2 (1) and Cu2(OAc)4(C5H5ClN2)2 (2) with amino pyridine derivatives liga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um.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are determined by X ray diffraction method. Compound 1, C12H16Cl2CuN4O8, Mr=478.73, triclinic, space <IMG SRC="IMAGE/04170000.JPG" HEIGHT=14 WIDTH=16>group , a=0.7641(1)nm, b=0.7987(1)nm, c=0.7990(1)nm, α =106.78(1)° ,β =95.71(1)° , γ =108.85(1)° , V=0.4317(1)nm3, Z=1, Dc=1.841g· cm- 3, μ =1.627mm- 1, F(000) =243,R1=0.0264, ω R2=0.0641 (I >2σ (I)). In 1, the center metal ion Cu? possesses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Compound 2, C18H22C12Cu2N4O8, Mr=620.38,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a=1.9888(3), b=0.9158(1), c=1.4241(2)nm, β =115.89(1)° , V=2.3336(5)nm3, Z=4, Dc=1.766mg· cm- 3, μ =2.104mm- 1, F(000)=1256, R1=0.0263, wR2=0.0676 (I >2σ (I)). Compound 2 is dinuclear structure, in which each Cu? adopts five coordinated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 geometry. CCDC: 193109; 193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ii)配合 合成 晶体结构 X射线衍射法 含基吡啶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