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中IL-7、PGLYRP-1、SOST的表达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卫华 刘才桢 +4 位作者 田俊容 熊思颖 王婷婷 王东梅 吴建红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7(interleukin 7,IL-7)、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硬骨素(sclerostin,SOST)的表达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7(interleukin 7,IL-7)、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硬骨素(sclerostin,SOST)的表达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2例为类风湿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2例为非类风湿组、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人员血清中IL-7, PGLYRP-1, SOST的表达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IL-7, PGLYRP-1, SOST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结果类风湿组患者血清中的IL-7和SOST均低于非类风湿组和对照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血清中的PGLYRP-1高于非类风湿组患者和对照组(P<0.05)。IL-7、PGLYRP-1、SOST单向诊断类风湿性组患者与非类风湿组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0%、86%、98%,特异度分别为72%、89%、61%。血清中IL-7,PGLYRP-1, SOST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1.46%,特异度为75.61%,准确度为80.89%。此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IL-7, PGLYRP-1, SOST的表达水平均是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IL-7、PGLYRP-1、SOST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7 肽聚糖识别蛋白1 硬骨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下载PDF
运动性免疫抑制中胸腺IL-7和TGF-β1应答性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琳 郝选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40,共4页
通过胸腺细胞因子IL-7和TGF-β1及其mRNA进行研究,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发生发展过程中胸腺细胞发育的调节机制。将12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6周,每周6次,周日休息,每次30 min。第1周负荷为... 通过胸腺细胞因子IL-7和TGF-β1及其mRNA进行研究,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发生发展过程中胸腺细胞发育的调节机制。将12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6周,每周6次,周日休息,每次30 min。第1周负荷为10 m.min-1,第2周负荷为20 m.min-1,此后每周增加5 m.min-1,至6周时达40 m.min-1。分别于第0、2、4、6周利用ELISA和FQ-RT-PCR技术测相对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 IL-7和TGF-β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过程中,IL-7和TGF-β1呈现几乎相反的应答性变化:IL-7及mRNA第0周、第2周末运动后明显降低,恢复3 h后升高,呈"V"型应答曲线;第4周末,运动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第6周末,在运动后持续下降。TGF-β1在各周呈现倒"V"型变化,TGF-β1 mRNA对负荷初次应答时运动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其它各周呈倒"V"型变化。以上结果说明运动性免疫抑制发生发展中胸腺IL-7下降和TGF-β1升高可能导致胸腺微环境紊乱,从而影响胸腺细胞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性免疫抑制 白介素-7 转化生长因子-Β 胸腺 应答性特征
下载PDF
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那日苏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4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肾癌患者80例作为肾癌组,同期入院接受血液检查的健康人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取肾癌患者瘤体边缘无坏死的肿瘤组织... 目的探究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肾癌患者80例作为肾癌组,同期入院接受血液检查的健康人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取肾癌患者瘤体边缘无坏死的肿瘤组织作为病理标本,取瘤旁正常组织作为正常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将标本进行染色,统计HDAC-1及p73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率;抽取肾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静脉血,ELISA法对两组血液进行IL-17含量检测。结果肾癌患者的肾癌组织中HDAC-1及p73的阳性率高达81.25%和77.50%,显著高于正常肾旁组织(P<0.001);且随着临床分型的提高,HDAC-1及p73的阳性率随之提高(P<0.05);Ⅲ期和Ⅳ期肾癌患者的HDAC-1及p73的阳性率高达100.00%;Ⅰ期和Ⅱ期肾癌患者HDAC-1及p73的阳性率分别为69.56%,86.11%和56.63%,77.78%;肾癌患者血清IL-17含量随着临床分型的升高而升高,Ⅱ期、Ⅲ期、Ⅳ期肾癌患者血清IL-17含量分别高达(173.27±39.74)、(186.88±42.55)pg/m L和(189.45±15.84)pg/m L,与Ⅰ期患者相比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肾癌组织HDAC-1和p73的表达显著高于肾旁正常组织,且随着临床分型的增高而增加;肾癌患者外周血中IL-17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临床分型的增高而增加。提示HDAC-1、p73及IL-17可能是促进肾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C-1 P73 il-7 肾癌
下载PDF
IL-17、MMP-9在汉族和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鲁昌 阿迪力.萨来 +3 位作者 张国庆 韩峰 房新志 张银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8-801,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汉族、维吾尔族NSCLC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在两民族中是否有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诊资料完整的术后NSCLC患者组织标本60例,其中汉族、维吾尔族各30例,采用PV9000二...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汉族、维吾尔族NSCLC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在两民族中是否有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诊资料完整的术后NSCLC患者组织标本60例,其中汉族、维吾尔族各30例,采用PV9000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7和MMP-9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L-17、MMP-9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8.3%、80.0%,在癌旁组织中分别为48.3%、35.0%,癌组织中IL-17与MMP-9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IL-17的表达与肿瘤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9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和MMP-9的表达与患者的民族、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的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7和MMP-9的阴性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较阳性表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不是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在本院构成比差异的主要原因;IL-17和MMP-9的高表达对NSCLC的侵袭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IL-17和MMP-9的高表达与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非小细胞肺癌 民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IL-17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及预后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卫锐 蒲传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10期1638-1641,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浆凝血因子(F)、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相关性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灶大小将其分为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cm3,共纳入17例患者)、中梗死组(病灶体积为...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浆凝血因子(F)、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相关性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灶大小将其分为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cm3,共纳入17例患者)、中梗死组(病灶体积为4-10cm3,共纳入28例患者)和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cm3,共纳入55例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发病24h内和发病第14天时对ACI患者进行脑卒中NIHSS量表评分评定,并根据NIHSS评分变化评估其近期预后。检测三组ACI患者在发病后24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对照组的血浆F、IL-17水平。结果三组ACI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F、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F、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组或小梗死组(P<0.05),而中梗死组患者与小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F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组患者(P<0.05);大梗死组患者发病24h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中近期预后为"显著进步"的比例显著低于中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患者中近期预后为"显著进步"的比例显著低于小梗死组(P<0.05),ACI患者的血浆F水平(r=0.348)和IL-17水平(r=0.37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F、IL-17水平的升高可能是ACI发病的相关因素,且与患者梗死病灶的大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近期预后情况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病情和预测近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凝血因子ⅩⅢ il-17 预后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星 符琴 +1 位作者 王钰 刘红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2期939-94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 [Ang-(1-7)]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CT组和Ang-(1-7)组.MCT组和Ang-(1-7)组一次性颈部注射MCT 60 mg/kg,24 h后经微泵持续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 [Ang-(1-7)]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CT组和Ang-(1-7)组.MCT组和Ang-(1-7)组一次性颈部注射MCT 60 mg/kg,24 h后经微泵持续泵入生理盐水或Ang-(1-7) (24 ?滋g·kg-1·h-1).对照组一次性颈部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泵入生理盐水.4周后,测定大鼠的右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肥厚指数(RVHI),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占动脉外径(ED) 的百分比(WT%)及管壁面积(WA)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酶联反应(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l)的浓度.结果 野百合碱诱导4周后,MCT组与对照组相比,RVSP、RVHI、WT%、WA%明显升高,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重构,同时IL-6、TNF-α和MCP-l的含量也明显升高.Ang-(1-7)组与MCT组相比上述指标明显降低.结论 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中,Ang-(1-7)可能通过降低IL-6、TNF-α和MCP-l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野百合碱 肺动脉高压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清热通络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P2X7R/NALP3/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嘉艳 杨琦 +2 位作者 张晓宇 谢招虎 李兆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1-2066,共6页
目的:研究清热通络方通过P2X7R/NALP3/IL-1β炎症信号通路干预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清热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1.63、8.14、16.3 g·kg^(-1)·d~(-1))... 目的:研究清热通络方通过P2X7R/NALP3/IL-1β炎症信号通路干预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清热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1.63、8.14、16.3 g·kg^(-1)·d~(-1))。除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外,各组大鼠预灌胃给药4 d。除空白对照组外,第4天灌胃后复制GA模型,造模后各时间段(4、6、12、24、48、72 h)检测大鼠踝关节肿胀率和热痛阈。给药7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踝关节滑膜病理情况,生化法检测血清ATP水平,ELISA法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37、IL-1β水平,免疫组化法测滑膜组织P2X7R、NF-κB(P50、P65)、NALP3、IL-1β蛋白表达,RT-qPCR检测PBMCs P2X7R、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BMCs P2X7R、IL-1β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4 h,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率升高,24 h达高峰后下降;热痛阈下降,24 h达最低后上升。造模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清热通络方高剂量组肿胀率和热痛阈显著改善(P<0.05)。秋水仙碱及清热通络方各剂量组踝关节滑膜细胞炎症均有所改善;秋水仙碱组和清热通络方高剂量组血清ATP、IL-8、IL-37、IL-1β水平,PBMCs中P2X7R、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滑膜组织P2X7R、NALP3、NF-κB(P50、P65)、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热通络方可能通过抑制GA大鼠P2X7R/NALP3/IL-1β信号通路缓解炎症,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清热通络方 P2X7R/NALP3/il-1β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微生物来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Ⅱ.链霉菌660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杜康平 姜蓉 +2 位作者 李宝义 吴剑波 李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0-413,共4页
从活性链霉菌 6 6 0的发酵液中 ,经溶媒萃取 ,硅胶制备薄层层析及 ODS等分离得到化合物 4和化合物 6 ,通过理化性质研究和 UV、IR、MS、1 H- NMR、1 3 C- NMR、DEPT、1 H- 1 H COSY、1 H- 1 3 C COSY、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 4为 N-... 从活性链霉菌 6 6 0的发酵液中 ,经溶媒萃取 ,硅胶制备薄层层析及 ODS等分离得到化合物 4和化合物 6 ,通过理化性质研究和 UV、IR、MS、1 H- NMR、1 3 C- NMR、DEPT、1 H- 1 H COSY、1 H- 1 3 C COSY、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 4为 N-乙酰基酪胺 (N- acetyltyramine) ,化合物 6为 3-丙基 - 7-甲基 -六氢吡咯 [1,2 - a]并吡嗪 - 1,4-二酮 (3- propyl- 7- methyl- hexahydropyrrolo[1,2 - a]pyrazine- 1,4- di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链霉菌660 N-乙酰基酪胺 3-丙基-7-甲基-六氢吡咯[1 2-a]并吡嗪-1 4-二酮 微生物来源抗菌素
下载PDF
德都红花-7味散对猪血清诱导慢性肝纤维化大鼠IL-1、IL-6、TNF-α及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巴图德力根 徐艳华 +1 位作者 韩志强 娜日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蒙药德都红花-7味散对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IL-1、IL-6、TNF-α和对小鼠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分为秋水仙碱组、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蒙药德都红花-7味散对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IL-1、IL-6、TNF-α和对小鼠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分为秋水仙碱组、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给药,2次/日,连续9周,观察对血清IL-1、IL-6、TNF-α的影响;选用ICR小鼠,采用吞噬鸡红细胞法,分为香菇菌多糖组、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给药连续1周,观察对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的影响;选用ICR小鼠,采用MTT法,分为香菇菌多糖组和德都红花-7味散组,灌胃给药连续1周,观察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猪血清致慢性肝纤维化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0.2mg/kg)明显降低IL-1,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量组(0.31g/kg)、德都红花-7味散高剂量组(0.52g/kg)明显降低IL-1、IL-6;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量组(0.50g/kg)、德都红花-7味散高剂量组(0.83g/kg)、香菇菌多糖组(6.67mg/kg)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升高,与香菇菌多糖组比较徳都红花-7味散高剂量组(0.83g/kg)吞噬率明显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徳都红花-7味散组(0.50g/kg)脾淋巴细胞培养液吸光度OD值明显升高。结论:蒙药德都红花-7味散具有显著降低猪血清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IL-1、IL-6的作用和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都红花-7味散 慢性肝纤维化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IL-37免疫学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翠平 高闻达 沈际佳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1-43,共3页
IL-37属于IL-1家族,拥有IL-1家族特有的β-barrel结构,又被称为IL-1F7。IL-3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炎症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该文主要介绍IL-37的结构、细胞来源和免疫学功能,并就IL-37的免疫学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il-37 il-1F7 抗炎因子 免疫调节 炎症
原文传递
IL-7对中国HIV/AIDS患者病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琪 尚红 +4 位作者 姜拥军 王亚男 韩晓旭 张子宁 刘静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7-671,共5页
目的了解IL7对中国HIVAIDS患者病程的影响。方法应用超敏感酶免法对66例中国HIVAIDS感染者及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7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与CD4+T细胞绝对值、血浆病毒载量及HIV表型的相关性;并且在体外研究rhIL7对人PBMC中T淋巴细胞... 目的了解IL7对中国HIVAIDS患者病程的影响。方法应用超敏感酶免法对66例中国HIVAIDS感染者及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7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与CD4+T细胞绝对值、血浆病毒载量及HIV表型的相关性;并且在体外研究rhIL7对人PBMC中T淋巴细胞增殖及CXCR4表达的影响。结果中国HIVAIDS患者血浆IL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P<0.05),与CD4+T细胞绝对值负相关(P<0.01),与血浆病毒载量正相关(P<0.05)。rhIL7可在体外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XCR4表达。结论中国HIVAIDS患者血浆IL7水平升高,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进展的相关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白细胞介素-7(il-7) HIV/AIDS患者 il-7 中国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病程 血浆病毒载量 CD4^+T细胞 CD^+T细胞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大鼠肺脏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杰 吴先正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血必净组,每组25只大鼠,每组分为5个亚组。CLP组及血必净组大鼠...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血必净组,每组25只大鼠,每组分为5个亚组。CLP组及血必净组大鼠均使用CLP建立脓毒血症大鼠模型。血必净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12、24、36、48、60 h经阴茎背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4 ml/kg,其余各组大鼠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kg。术后6、12、24、48、72 h,分别收集各组实验大鼠的双肺。取大鼠左全肺,测定肺湿干重比(W/D);取大鼠右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及IL-6浓度。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肺湿干重比、IL-17浓度在术后6 h开始出现上升,至术后12 h达到高峰,在术后12~72 h维持在较高水平。肺湿干重比、IL-17浓度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大鼠IL-17浓度在各个时间节点均低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脓毒血症大鼠肺脏组织IL-17浓度,对脓毒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白介素17 血必净注射液 大鼠
下载PDF
尼古丁对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
13
作者 崔小芬 李鑫鑫 +2 位作者 张丽丽 王娜 关艳中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7,4,共4页
目的观察尼古丁在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系(BV-2)分为6组:对照组、谷氨酸组、尼古丁组、谷氨酸+尼古丁组、谷氨酸+高浓度尼古丁组、谷氨酸+尼古丁+α-银环蛇毒素组,培养24h、48h,用ELISA法检测外源性尼古... 目的观察尼古丁在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系(BV-2)分为6组:对照组、谷氨酸组、尼古丁组、谷氨酸+尼古丁组、谷氨酸+高浓度尼古丁组、谷氨酸+尼古丁+α-银环蛇毒素组,培养24h、48h,用ELISA法检测外源性尼古丁对TNF-α及IL-1β的作用。结果 (1)谷氨酸(浓度500μmol/L)使小胶质细胞表达TNF-α及IL-1β增多;(2)尼古丁(浓度10μmol/L)抑制小胶质细胞表达TNF-α及IL-1β;(3)加入α-银环蛇毒素后,α7-n AChR被阻断,尼古丁(浓度10μmol/L)使小胶质细胞表达TNF-α及IL-1β增多。结论 (1)谷氨酸可引发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TNF-α及IL-1β);(2)尼古丁抑制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TNF-α及IL-1β;(3)尼古丁抑制作用是通过小胶质细胞膜上的α7-n AChR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小胶质细胞 TNF-Α il-1Β α7-nAChR
下载PDF
儿童哮喘持续状态和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性
14
作者 易绘 梁亚勇 +4 位作者 肖奕青 蒋卡丽 温勇晖 王晴 汤建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持续状态和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例儿童哮喘持续状态合并ILD患儿(A组),20例单纯哮喘持续状态患儿(B组),20例单纯ILD患儿(C组)和于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D组)。采...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持续状态和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例儿童哮喘持续状态合并ILD患儿(A组),20例单纯哮喘持续状态患儿(B组),20例单纯ILD患儿(C组)和于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四组外周血Th1/Th2,ELISA法检测四组外周血hs-CRP、IL-7样细胞因子(TSL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抗Jo-1抗体水平。结果:A、B组Th1和Th1/Th2均明显低于C、D组,且Th2均高于C、D组(P<0.05)。A组Th1和Th1/Th2均明显低于B组,且Th2明显高于B组(P<0.05)。C组Th1和Th1/Th2均明显高于D组,且Th2明显低于D组(P<0.05)。A、B、C组hs-CRP和TSLP水平均高于D组,其中A组>B组>C组(P<0.05)。A、B、C组MCP-1与抗Jo-1抗体均高于D组,其中A组>C组>B组(P<0.05)。结论:儿童哮喘持续状态和ILD关系密切,Th1/Th2平衡调节可能是两者关联的重要机制,可作为两种疾病的内在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持续状态 间质性肺疾病 TH1/TH2 hs-CRP il-7 样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 白-1 抗Jo-1 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