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淀素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肖金凤 李晓通 +6 位作者 赵新 贺秉军 商学良 韩丽鑫 吴广彦 丁雪梅 朱铁虹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694-697,共4页
目的观察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对高糖刺激的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ATP敏感性钾通道fK。通道)的影响。方法以Ins-1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6.7mmol/L葡萄糖处理组及0.1、1、10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 目的观察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对高糖刺激的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ATP敏感性钾通道fK。通道)的影响。方法以Ins-1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6.7mmol/L葡萄糖处理组及0.1、1、10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对高糖刺激下Ins-1细胞KKIP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孵育液中的胰岛素含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16.7mmol/L葡萄糖组相比,0.1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胰岛索释放量及KNTP通道半数激活电压(V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7±0.93)比(4.95±0.49)μg/L和(9.4±1.4)比(13.0±2.4)mV,t=1.022、-2.244,均P〉0、05];而1μmol/L及10μmol/L胰淀素预处理组胰岛素释放量分别显著下降为(3.44+0.32)和(2.23±0.55)gg/L(t=3.751、5.354,均P〈0.05),而V。则分别显著提高到(28.2±2.7)和(33.3±2.1)mV(t=-5.053、-10.707,均P〈0.05)。结论高浓度咦淀素短时间作用可通过抑制高糖对K。,通道的关闭作用进而抑制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淀素 大鼠胰岛细胞细胞系ins-1 ATP敏感性钾通道
原文传递
间歇性高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损伤作用及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同源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晨 王晓黎 +3 位作者 王涤非 李国姣 郭妍 董玉梅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损伤作用及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同源性磷酸酶(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组(CG组,11.1mmol/L葡萄糖培养)、持续高糖组(SHG组,33.3mmol/L葡萄糖培养)...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的损伤作用及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同源性磷酸酶(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组(CG组,11.1mmol/L葡萄糖培养)、持续高糖组(SHG组,33.3mmol/L葡萄糖培养)、间歇性高糖组(IHG组,11.1mmol/L及33-3mmol/L葡萄糖交替培养12h),3组细胞均培养3d。欧文比色法(MTS)~定细胞增殖活性,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染细胞后,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放免法测各组细胞胰岛素分泌,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测定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钙离子荧光探针法(Fluo3-AM)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blotting法测定各组细胞PTEN蛋白表达。各组内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HG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水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PTEN表达均较CG组显著增加(t=8.310、10.261、17.890、5.123,均P〈0.05),细胞增殖活性、胰岛素分泌均较CG组显著降低(t=-19.630、-2.053,均P〈0.05)。IHG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水平以及钙离子浓度及PTEN表达均较CG组及SHG显著增加(t=6.200~18.227,均P〈0.05),细胞增殖活性、胰岛素分泌均较CG组及SHG组均显著降低(t=-27.800、-2.790、-8.167、-1.503,均P〈0.05)。IHG组较SHG组及CG组Ins-1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且排列紊乱。结论氧化应激参与高糖对Ins.1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与PTEN表达增高有关,间歇性高糖对INS.1细胞的损伤作用较持续性高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高糖 大鼠胰岛细胞细胞系ins-1 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同源性磷酸酶
原文传递
大鼠胰岛素瘤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3
作者 彭亮 刘虹麟 +5 位作者 成兰云 房青 许世清 门秀丽 娄晋宁 张文健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通过移植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至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使之形成胰岛素瘤,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建立可用于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将5×106INS-1细胞接种于链脲霉素(STZ)造模的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监测动物空腹血... 目的通过移植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至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使之形成胰岛素瘤,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建立可用于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将5×106INS-1细胞接种于链脲霉素(STZ)造模的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监测动物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当血糖趋近正常后摘取动物左侧肾脏并检测其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固定包埋摘取的肾脏,进行HE染色以及胰岛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胰岛素瘤模型的建立。在胰岛素瘤动物模型中,腹腔给予毒胡萝卜素(TG)或软脂酸钠(PA),监测给药后动物空腹血糖的变化,当血糖浓度出现逆转时,摘取动物左侧肾脏,通过TUNEL原位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结果将INS-1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后,从第9天开始,动物空腹血糖进行性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当动物血糖接近至正常时,摘取动物左肾导致动物血糖显著升高,在摘取的左肾可见明显的移植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瘤细胞为胰岛素阳性。在胰岛素瘤动物模型给予TG或PA刺激后,动物空腹血糖出现逆转,显著升高,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明显降低,摘取动物左侧肾脏后,TUNEL原位染色发现移植瘤内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肾包膜下移植可以建立胰岛素瘤动物模型,应用此动物模型可以在体内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模型 动物 肾包膜下测定 胰岛素分泌细胞 ins-1细胞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