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1 downregulation combined with interleukin-24 inhibits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被引量:9
1
作者 Bing Han Shi-Hai Liu +4 位作者 Wei-Dong Guo Bin Zhang Jian-Ping Wang Yu-Kun Cao Jun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3期9727-9735,共9页
AIM: To confirm the anti-invasion and anti-migration effects of down-regulation of Notch1 combined with interleukin(IL)-24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cells.METHODS: γ-secretase inhibitors(GSIs) were used to dow... AIM: To confirm the anti-invasion and anti-migration effects of down-regulation of Notch1 combined with interleukin(IL)-24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cells.METHODS: γ-secretase inhibitors(GSIs) were used to down-regulate Notch1.Hep G2 and SMMC7721 cells were seeded in 96-well plates and treated with GSI-I or/and IL-24 for 48 h.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The cellular and nuclear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under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To further verify the apoptotic phenotype,cell cultures were also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with 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 staining.The expression of Notch1,SNAIL1,SNAIL2,E-cadherin,IL-24,XIAP and VEGF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capacities of HCC cells were detected by wound healing assays.Notch1 and Snail were downregulated by RNA interference,and the target proteins were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apoptosis,we analyzed Hep G2 cells treated with si Notch1 or si CON plus IL-24 or not for 48h by caspase-3/7 activity luminescent assay.RESULTS: GSI-I at a dose of 2.5 μmol/L for 24 h caused a reduction in cell viability of about 38% in Hep G2 cells.The addition of 50 ng/m L IL-24 in combination with 1 or 2.5 μmol/L GSI-I reduced cell viability of about 30% and 15%,respectively.Treatment with IL-24 alone did not induce any cytotoxic effect.In SMMC7721 cells with the addition of IL-24 to GSI-I(2.5 μmol/L),the reduction of cell viability was only about 25%.Following GSI-I/IL-24 combined treatment for 6 h,the apoptotic rate of Hep G2 cells was 47.2%,while no significant effect was observed in cells treated with the compounds employed separately.Decreased expression of Notch1 and its associated proteins SNAIL1 and SNAIL2 was detected in Hep G2 cells.Increased E-cadherin protein expression was noted in the presence of IL-24 and GSI-I.Furthermore,the increased GSI-I and IL-24 in Hep G2 cell was associ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MMP-2,XIAP and VEGF.In the absence of treatment,Hep G2 cells could migrate into the scratched space in 24 h.With IL-24 or GSI-I treatment,the wound was still open after 24 h.And the distance of the wound closu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24 and GSI-I.Treatment of Notch-1 silenced Hep G2 cells with 50 ng/m L IL-24 alone for 48 h induced cytotoxic effects very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non-silenced cells treated with GSI-I/IL-24 combination.Caspase-3/7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si Notch1 plus IL-24 treatment.CONCLUSION: Down-regulation of Notch1 by GSI-I or si RNA combined with IL-24 can sensitize apoptosis and decrease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capabilities of Hep G2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nterleukin-24 Γ-SECRETASE
下载PDF
Interleukin-24 is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tiation and lymph node numbers in rectal cancer 被引量:3
2
作者 Youngmin Choi Mee-Sook Roh +2 位作者 Young-Seoub Hong Hyung-Sik Lee Won-Joo Hu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167-1173,共7页
AIM:To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leukin(IL)-24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xpression in lymph-node-positive rectal cancer. METHODS:Between 1998 and 2005,90 rectal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with ly... AIM:To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leukin(IL)-24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xpression in lymph-node-positive rectal cancer. METHODS:Between 1998 and 2005,90 rectal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involvement were enrolled.All patients received radical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pelvic chemoradiotherapy of 50.4-54.0 Gy.Chemotherapy of 5-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or levamisole was given intravenously during the first and last week of radiotherapy,and then monthly for about 6 mo.Expression of IL-24 and VEGF was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surgical specimen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were analyzed.The median follow-up of surviving patients was 73 mo(range:52-122 mo). RESULTS:IL-24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81 out of 90 patients;31 showed weak intensity and 50 showedstrong intensity.VEGF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64 out of 90 patients.Negative and weak intensities of IL-24 expression were classified as negative expression for analysis.IL-24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in comparison with well or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tumors(P=0.004),N2b to earlier N stages(P=0.016),and stageⅢc to stageⅢ a orⅢb(P=0.028).The number of involved lymph node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IL-24-positive patients in comparison with IL-24-negative one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VEGF expression an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Expression of IL-24 and VEGF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survival,but N stage and stag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urvival. CONCLUSION:IL-24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and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lymph node involvement in stageⅢ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分化程度 淋巴结 直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免疫组化染色 手术切除
下载PDF
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杨浩 熊雄 +1 位作者 刘长江 金小越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24 h曲线下面积(AUC_(0~24h))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分析AUC_(0~24h)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骨科手术并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24 h曲线下面积(AUC_(0~24h))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分析AUC_(0~24h)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骨科手术并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分析影响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的因素。采用一级药代动力学公式、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和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计算AUC_(0~24h)。结果最终纳入91例患者,结果发现胱抑素C(OR=189.168,P=0.005)和单次剂量(OR=19.160,P<0.001)是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的独立保护因素,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万古霉素AUC_(0~24h)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0,P<0.05)。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模型预测分析,JPKD软件和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的绝对权重偏差均低于30%,JPKD软件和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的AUC_(0~24h)与一级药代动力学公式的AUC_(0~24h)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81和0.524。结论胱抑素C是影响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的重要因素,JPKD软件较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方法更适用于预测骨科术后万古霉素AUC_(0~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术后 万古霉素 24 h曲线下面积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性及其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4
作者 祝捷 尚博睿 +3 位作者 周林 刘华煊 洪晓彬 梁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完成两个时间点的数据收集,包含基线的自评24小时活动行为(身体活动、久坐及睡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间隔2个月后的自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在24小时活动指南方面,男性、低年级以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活动指南方面的依从情况更好。女性以及高年级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更高。此外,活动指南依从反向显著预测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压力、焦虑及抑郁水平。特质自我控制对24小时活动依从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应制定相关健康政策,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提高身体活动量、降低久坐、确保充足睡眠,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活动行为 心理健康 大学生 肥胖 自我控制
下载PDF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邓正超 李兴明 陈德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探究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HD患者7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测;比较入组时两组被检者及观察组患者治... 目的探究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HD患者7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测;比较入组时两组被检者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计百分比(FEVl%)];随访6个月,根据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PHD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入院后SDNN、SDANN、FEV1/FVC、FEVl%低于对照组(P<0.05),73例PHD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时的SDNN、SDANN、FEV1/FVC、FEVl%较治疗前升高(P<0.05);随访6个月,73例PHD患者中有32例出现不良事件,预后不良组急性加重期占比、平均病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FEV1/FVC、FEVl%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均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时FEV1/FVC、FEVl%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HD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的cut-off值分别为72 ms、55 ms、92 ms、91ms,AUC范围在0.702~0.813(P<0.05)。结论PH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SDNN、SDANN与肺功能呈正相关,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PHD不良事件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24 h动态心电图 肺功能 不良事件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
6
作者 张雷 何流 杨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超声检查显示,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122存在肾结石(肾结石阳性组)...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超声检查显示,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122存在肾结石(肾结石阳性组),78例无肾结石(肾结石阴性组);160例存在下肢关节尿酸盐晶体沉积;DECT确诊68例尿酸盐结石(DECT阳性组),132例无肾结石(DECT阴性组)。比较肾结石阳性组与肾结石阴性组,DECT阳性组与DECT阴性组的临床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对尿液离子含量与肾结石之间的相关性及肾结石形成危险因素予以分析;同时,将双能CT(DECT)影像结果作为肾尿酸盐结石诊断金标准,分析尿液离子含量对痛风伴发肾尿酸盐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肾结石阳性组的痛风病程为(83.91±30.53)个月,明显长于肾结石阴性组[(48.64±26.52)个月],24 h尿草酸总量为(28.54±20.63) mg/24 h,明显高于肾结石阴性组[(20.09±9.74) mg/24 h],24 h尿枸橼酸总量为(355.63±219.52)mg/24 h,明显低于肾结石阴性组[(506.24±315.32) 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CT阳性组患者痛风病程为(108.23±72.14)个月,明显长于DECT阴性组[(49.05±28.31)个月],血尿酸、24 h尿草酸总量、24 h尿尿酸总量分别为(522.98±109.14)μmol/L、(28.47±10.71) mg/24 h、(1 684.11±811.08) mmol/24 h,均明显高于DECT阴性组[(479.36±103.32)μmol/L、(23.54±10.82) mg/24 h、(1 517.81±886.53) mmol/24 h],24 h尿枸橼酸总量为(391.63±261.14) mg/24 h,明显低于DECT无阴性组[(555.91±316.24) 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伴发肾尿酸盐结石诊断中24 h尿尿酸总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202,无预测价值;24 h尿枸橼酸总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2(95%CI:0.558~0.782),最佳预测值为272.5 mg(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518);24 h尿草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1(95%CI:0.512~0.730),最佳预测值为13.2 mg(敏感度为0.98,特异度为0.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痛风患者超声检查发现肾结石危险因素主要有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高血尿酸及长痛风病程(P<0.05);原发性痛风患者肾尿酸盐结石危险因素主要有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高血肌酐及长痛风病程(P<0.05)。结论 原发性痛风患者伴发肾尿酸盐结石时具有24 h尿草酸总量高、24 h尿枸橼酸总量低的特点;24 h尿草酸总量、24 h尿枸橼酸总量对痛风伴发肾尿酸盐结石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长痛风病程是原发性痛风患者发生肾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风 24 h尿液离子含量 肾结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焦酚红法检测24 h尿液总蛋白的干扰分析
7
作者 杨帆 董丹风 +1 位作者 苏同轩 陆怡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对于焦酚红法检测24 h尿液总蛋白的干扰效应,并评估维生素C纠正干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7-A3文件,选取24 h尿液总蛋白定量结果为150 mg/L、500 mg/L和1000 mg/L的新鲜尿液标本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对于焦酚红法检测24 h尿液总蛋白的干扰效应,并评估维生素C纠正干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7-A3文件,选取24 h尿液总蛋白定量结果为150 mg/L、500 mg/L和1000 mg/L的新鲜尿液标本作为对照样本,并配制含不同浓度亚硝酸钠的干扰物样本。利用配对差异实验确认亚硝酸盐的干扰作用,并通过剂量效应实验明确亚硝酸盐浓度与干扰程度的关系。在终浓度为200μg/mL亚硝酸钠存在的情况下,评估不同浓度维生素C纠正干扰的效果。同时收集61例亚硝酸盐阳性和40例亚硝酸盐阴性的临床标本,比较两组标本维生素C纠正前后的相对差值,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配对差异实验中200μg/mL亚硝酸钠对150 mg/L和500 mg/L两个浓度的尿总蛋白测定分别存在-157.8%和-36.2%的相对干扰,显著大于1/2TEa(22%),而对于高浓度1000 mg/L的尿总蛋白虽存在-20.5%的负干扰,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剂量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尿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尿总蛋白检测所受负干扰作用亦逐渐增大。在终浓度为200μg/mL亚硝酸钠存在的情况下,添加0.2 mg/mL的维生素C可分别将150 mg/L和500 mg/L的尿总蛋白纠正至148 mg/L(-1.1%)和402 mg/L(-19.5%),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临床标本中亚硝酸盐阳性组通过维生素C纠正产生的相对差值显著高于亚硝酸盐阴性组(P<0.01)。结论亚硝酸盐对于焦酚红法检测尿液总蛋白存在负干扰,尤其是在尿总蛋白150 mg/L情况下,需引起临床实验室的关注。添加0.2 mg/mL维生素C可有效纠正低浓度尿总蛋白标本中亚硝酸盐的干扰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尿总蛋白 亚硝酸盐 干扰分析 维生素C 纠正试验
下载PDF
血清lncRNA DUXAP8及miR-24-3p在子痫前期诊断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
8
作者 高海侠 高京京 +3 位作者 张晓月 司凡 刘晓铮 刘双双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长非编码RNA双同源盒A伪基因8(lncRNA DUXAP8),微小RNA(miR)-24-3p在子痫前期(PE诊断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9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妇儿院区产科124例PE患者为PE组,同期健康孕妇124例为对照组。根... 目的分析血清长非编码RNA双同源盒A伪基因8(lncRNA DUXAP8),微小RNA(miR)-24-3p在子痫前期(PE诊断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9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妇儿院区产科124例PE患者为PE组,同期健康孕妇124例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27例和良好组97例。均采用qRT-PCR法测定血清lncRNA DUXAP8、miR-24-3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孕妇妊娠结局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DUXAP8、miR-24-3p水平诊断PE及预后的价值。结果PE组血清lncRNA DUXAP8水平低于对照组,miR-24-3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argetScanHuman网站预测显示,lncRNA DUXAP8与miR-24-3p间可能存在靶向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lncRNA DUXAP8与miR-24-3p呈负相关(r=-0.471,P<0.001)。血清lncRNA DUXAP8、miR-24-3p联合诊断PE的AUC显著高于单独诊断(Z_(lncRNA DUXAP8-联合)=3.285,P=0.001;Z_(miR-24-3p-联合)=3.020,P=0.003),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2.74%,特异性为72.31%。良好组孕妇血清lncRNA DUXAP8水平高于不良组,miR-24-3p水平低于不良组(P<0.05)。良好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产前血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白细胞计数、LDH低于不良组,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高于不良组(P<0.05)。lncRNA DUXAP8是PE孕妇妊娠结局不良保护因素,miR-24-3p是危险因素(P<0.05)。血清lncRNA DUXAP8、miR-24-3p联合诊断PE孕妇妊娠结局的AUC显著高于单独诊断(Z_(lncRNA DUXAP8-联合)=2.113,P=0.035,Z_(miR-24-3p-联合)=3.033,P=0.002),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80.41%。结论PE孕妇lncRNA DUXAP8水平降低,miR-24-3p水平升高,可能与PE的发生和孕妇妊娠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非编码RNA双同源盒A伪基因8 微小RNA-24-3p 子痫前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D44 mRNA和CD2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研究
9
作者 滕玲玲 马广贞 +2 位作者 石可 吕颖欣 徐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患者胎盘中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cell surface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molecules,CD)44 mRNA,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CD2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患者胎盘中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cell surface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molecules,CD)44 mRNA,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CD2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SPE患者,根据发病孕龄的不同,进一步将其分为早发型SPE组(孕龄≤34周,n=45)和晚发型SPE组(孕龄>34周,n=55)。选取同期产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E患者胎盘中CD44和CD24表达,Pearson法分析其表达水平差异以及与SPE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PE的影响因素。结果相较于对照组,SPE胎盘组织中CD44 mRNA(0.55±0.12 vs 1.02±0.33),CD24 mRNA的表达水平(0.68±0.19vs 1.05±0.11)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85,16.853,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CD24在SPE组胎盘组织中多呈阴性表达或弱阳性表达,而在对照组中多呈阳性表达,且SPE胎盘组织中CD44,CD24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96,14.346,P<0.05)。相较于早发型SPE组,晚发型SPE胎盘组织中CD44(0.65±0.17 vs 0.42±0.11),CD24(0.77±0.23 vs 0.58±0.13)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30,4.932,P<0.05)。相较于对照组,SPE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Cr,LDH和BUN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0~30.241,均P<0.05);SPE组分娩孕周较早、MPV,ALB较低、新生儿出生身长较短和体质量较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2~11.109,均P<0.05)。且SPE胎盘组织中CD44与CD24表达呈正相关(r=0.698,P<0.05),SPE胎盘组织中CD44的表达分别与CD24,分娩孕周、MPV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正相关(r=0.611,0.639,0.612,0.465,均P<0.05);与收缩压、尿蛋白和LDH呈负相关(r=-0.604,-0.569,-0.593,均P<0.05)。CD24的表达分别与分娩孕周、MPV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正相关(r=0.605,0.584,0.640,均P<0.05);与收缩压、尿蛋白和LDH呈负相关(r=-0.637,-0.593,-0.561,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95%CI:1.429~4.350),尿蛋白(95%CI:1.529~2.709),LDH(95%CI:1.425~3.932)均是发生S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水平CD44(95%CI:0.561~0.940),CD24(95%CI:0.495~0.814)是发生SPE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SPE患者胎盘中CD44,CD24表达水平较低,高水平CD44,CD24均是SP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可为后续SPE的治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44 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S24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丽霞 王春霞 +5 位作者 张迪 张洪来 陈一锋 张维胜 杨熊飞 王涛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4期422-426,432,共6页
核糖体蛋白S24(RPS24)作为核糖体40S亚基的组成单位,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组装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反应。此外,RPS24还具有转录、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影响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等核糖体外功能。RPS24与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 核糖体蛋白S24(RPS24)作为核糖体40S亚基的组成单位,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组装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反应。此外,RPS24还具有转录、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影响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等核糖体外功能。RPS24与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RPS24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多是通过发挥其核糖体外功能实现的,其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分子机制,但近年来研究多集中于调控p53信号通路的活性,尚缺乏理论研究。因此,了解RPS24在肿瘤中的作用并探究相关的分子机制,可为其作为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核糖体蛋白S24 核糖体蛋白 P53
下载PDF
老年人群24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相关性
11
作者 李蕴 宋云红 梁玉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98-1702,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300例老年受试者,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58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的高...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300例老年受试者,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58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男88例,女70例,年龄(66.02±4.35)岁;B组74例为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男41例,女33例,年龄(65.42±4.42)岁;C组68例为血压正常者,男37例,女31例,年龄(65.77±4.38)岁。以两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减低,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正常,将300例受试者分为CVR降低组(52例)和CVR正常组(248例)。比较A、B、C 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VR指标;比较CVR降低组、CVR正常组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00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受试者,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58例,占52.67%;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74例,占24.67%;血压正常者68例,占22.67%。3组收缩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晨峰指数:A组>B组>C组(均P<0.05);舒张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A组>B组、C组(均P<0.05),B组、C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R:A组[(21.37±7.89)%]<B组[(25.58±8.14)%]<C组[(28.56±8.10)%](均P<0.05);屏气指数:A组[(0.89±0.23)%]<B组[(1.13±0.21)%]、C组[(1.20±0.24)%](均P<0.05),B组、C组屏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动指数:A组[(1.49±0.36)]>B组[(1.15±0.31)]、C组[(1.06±0.29)](均P<0.05),B组、C组脉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R降低组年龄[(73.14±3.21)岁]、清晨收缩压[(132.42±9.64)mmHg](1 mmHg=0.133 kPa)、清晨舒张压[(68.85±6.59)mmHg]均高于CVR正常组[(64.28±4.36)岁、(121.58±7.26)mmHg、(65.36±7.23)mmHg](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为CVR降低的影响因素(均P<0.05)。清晨收缩压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清晨舒张压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患者占比较大,清晨高血压患者CVR、屏气指数较低,脉动指数较高,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清晨高血压 脑血管储备功能 屏气指数 脉动指数 清晨收缩压 清晨舒张压
下载PDF
采用STAMP-24Model的多组织事故分析
12
作者 曾明荣 秦永莹 +2 位作者 刘小航 栗婧 尚长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1-2750,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往往由多组织交互、多因素耦合造成,事故原因涉及多个组织。为预防和遏制多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模型(Systems-Theory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24Model,构建一种用于多组织事... 安全生产事故往往由多组织交互、多因素耦合造成,事故原因涉及多个组织。为预防和遏制多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模型(Systems-Theory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24Model,构建一种用于多组织事故分析的方法,并以青岛石油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显示:STAMP-24Model可以分组织,分层次且有效、全面、详细地分析涉及多个组织的事故原因,探究多组织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事故进行动态演化分析,可得到各组织不安全动作耦合关系与形成的事故失效链及管控失效路径,进而为预防多组织事故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模型(STAMP) 24Model 多组织事故 原因分析
下载PDF
Gabra3通过AKT/mTOR途径促进膀胱癌T24细胞侵袭和迁移
13
作者 李明明 韩利忠 +2 位作者 王亚楠 卢冠军 吕志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subunit alpha-3,Gabra3)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和生存的相关性。建立Gab...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subunit alpha-3,Gabra3)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和生存的相关性。建立Gabra3过表达和Gabra3突变的T24细胞株,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为空白T24细胞(Control)、空pDONR223载体转染T24细胞(NC)、野生型Gabra3过表达T24细胞株(wt-Gabra3)、突变型Gabra3 T24细胞株(mut-Gabra3)。在回补实验中,分为转染突变型Gabra3 T24组(mut-Gabra3)、转染空pDONR223载体mut-Gabra3组(mut-Gabra3-NC)、转染野生型Gabra3过表达组(mut-Gabra3+wt-Gabra3)。用TUNEL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分别检测T24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生物表达水平。结果: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显著高表达(P<0.05),生存曲线证实远处转移存在的患者生存期明显较短(P<0.05)。成功构建Gabra3过表达和突变的T24细胞株。与Control组相比,wt-Gabra3组细胞凋亡能力显著降低,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而mut-Gabra3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wt-Gabra3组细胞p-AKT、p-mTOR、p-4E-BP1、p-S6K蛋白表达均显示上凋(P<0.05),而mut-Gabra3组细胞上述蛋白无差异。在回补实验中,过表达wt-Gabra3的mut-Gabra3突变T24细胞凋亡能力受到抑制(P<0.05),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并且该组细胞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显著激活(P<0.05)。结论:外源性的未编辑的Gabra3可以促进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并且可能与激活AKT/mTOR途径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 膀胱癌 T24细胞 凋亡 迁移 侵袭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改进24Model-ISM-SNA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关联路径研究
14
作者 赵平 刘钰 +1 位作者 靳丽艳 王佳慧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7期37-40,共4页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为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发生,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对360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提取出22个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GRA)改进的集成ISM-SNA模型,将不安全行为风险...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为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发生,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对360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提取出22个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GRA)改进的集成ISM-SNA模型,将不安全行为风险因素划分为表层、过渡层与深层,然后对风险因素进行可视化分析、中心度分析及凝聚子群分析,揭示了各致因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可划分成7级3阶的多级递阶结构,安全意识、现场监管、外部环境是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现场监管和隐患排查到位能有效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人 不安全行为 24Model 解释结构模型(ISM) 社会网络分析(SNA)
下载PDF
miR-24-3p对猪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时胜洁 王立光 +3 位作者 高磊 蔡传江 何伟先 褚瑰燕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旨在探究miR-24-3p对猪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影响。本试验收集180日龄健康母猪的卵巢组织,每次试验取20对卵巢进行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将miR-24-3p的mimics及inhibitor转染进颗粒细胞,通过ELISA、RT-qPCR、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 旨在探究miR-24-3p对猪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影响。本试验收集180日龄健康母猪的卵巢组织,每次试验取20对卵巢进行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将miR-24-3p的mimics及inhibitor转染进颗粒细胞,通过ELISA、RT-qPCR、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等技术探究miR-24-3p对猪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作用。结果表明,过表达miR-24-3p可显著促进雌二醇的合成(P<0.01),并加快StAR、CYP19A1和CYP11A1的转录和翻译(P<0.05);而干扰miR-24-3p则显著抑制雌二醇的合成(P<0.05),并显著下调CYP11A1、CYP19A1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TOP 1是miR-24-3p的直接靶基因,过表达miR-24-3p可显著抑制TOP1的表达(P<0.05),干扰miR-24-3p可显著上调TOP1的表达(P<0.05)。而过表达TOP 1则可减弱miR-24-3p对颗粒细胞雌二醇合成的促进作用(P<0.05)。综上所述,miR-24-3p通过靶向TOP 1抑制其mRNA和蛋白水平,促进雌二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颗粒细胞的雌二醇合成。鉴于颗粒细胞的雌二醇合成能力直接影响卵巢卵泡的发育状态,因此本研究为筛选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miRNA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4-3p 颗粒细胞 雌二醇
下载PDF
醛缩酶A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16
作者 李建伟 王芳 蔡芳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索醛缩酶A(ALDOA)过表达和基因敲减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为探讨泌尿系统肿瘤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表达的ALDOA过表达和基因敲减膀胱癌T24细胞重组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 目的探索醛缩酶A(ALDOA)过表达和基因敲减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为探讨泌尿系统肿瘤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表达的ALDOA过表达和基因敲减膀胱癌T24细胞重组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重组细胞ALDOA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重组T24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组重组T24细胞ALDOA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更高,基因敲减组较对照组更低,证实膀胱癌T24细胞重组细胞株构建成功;CCK-8法检测重组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在培养72、96 h时,过表达组重组T24细胞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更高;在培养96 h时,基因敲减组T24细胞生存率较对照组更低;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24 h时,过表达组重组T24细胞划痕愈合率较对照组更高;Transwell小室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48 h时,过表达组重组T24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更多,过表达组重组T24细胞侵袭数较对照组更多(均P<0.05);培养24 h时,基因敲减组重组T24细胞划痕愈合率较对照组更低;在培养48 h时,基因敲减组重组T24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更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DOA过表达可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ALDOA基因敲减可减少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缩酶A 基因敲减 基因过表达 膀胱癌T24细胞
下载PDF
24h动态心电图在CHF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7
作者 陈冰心 王晓 范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798-2800,共3页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6例,均接受24h DCG检查,统计MVA的发生情况,并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2...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6例,均接受24h DCG检查,统计MVA的发生情况,并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24h DCG的诊断价值。结果:86例CHF患者中,共有35例(40.70%)发生MVA;MVA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合并低血钾症患者占比相较于非MVA组更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 QT间期变异性(24h-QTV)、24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QTV(OR=0.696)、SDNN(OR=0.873)、SDANN-index(OR=0.835)是CHF患者MV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24h-QTV、SDNN、SDANN-index、三者联合诊断CHF患者MV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41、0.866、0.955,三者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24h-QTV、SDNN、SDANN-index等24h DCG参数可用于诊断CHF患者MVA,且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心电图 慢性心力衰竭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下载PDF
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赫娟 巴图尔·吐尔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就诊。将200例受试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24h食管pH监测,研究组在24h食管pH监测的基础上行X线定时吞钡检查。比较两组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和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胃食管酸反流93例,食道裂孔疝18例,贲门失弛缓症23例,弥漫性食管痉挛66例。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以及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贲门失弛缓症,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监测对于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酸反流有较好的诊断作用,X线定时吞钡检查联合24h食管pH监测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有较好的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定时吞钡检查 24H食管PH监测 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 临床诊断
下载PDF
24h pH-阻抗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培雯 王琼 +3 位作者 孙恺蒂 刘丽 龙彦婵 林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24 h pH-阻抗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86例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24 h pH-阻抗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86例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治疗,2个月后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高分辨率测压结果、24 h pH-阻抗监测结果、症状及量表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治疗反应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有效组纳入184例,无效组纳入102例。有效组治疗前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以及LES静息压均低于无效组(P<0.10),远端潜伏期(distal latency,DL)及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均高于无效组(P<0.10),有效组患者治疗前的酸暴露时间(acid exposure time,AET)≥6%、总反流发作次数、DeMeester评分均低于无效组(P<0.10);有效组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post-reflux swallow-induced peristaltic wave,PSPW)指数≥61%比例、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ean nocturnal baseline impedance,MNBI)值≥2292Ω比例高于无效组(P<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S静息压(OR=0.738)、DL(OR=3.643)、DCI(OR=1.124)及24 h pH-阻抗监测综合预测(OR=1.940)水平均可影响GERD治疗反应性(P<0.10)。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 pH-阻抗监测的综合预测水平(AUC=0.969,特异度=90.2%,敏感度=91.3%)高于其他影响因素。结论24 h pH-阻抗监测的相关参数可高度预测典型的GERD患者对采用PPI后的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 24h pH-阻抗监测 预测价值 治疗效果
下载PDF
24小时活动行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新方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美倩 肖进 +2 位作者 李斐斐 胡镕镕 刘彩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11-1916,共6页
24 h活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及睡眠,国内外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活动少、久坐、睡眠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合理分配24 h活动行为是改善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老年人24 h活动行为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 24 h活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及睡眠,国内外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活动少、久坐、睡眠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合理分配24 h活动行为是改善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老年人24 h活动行为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从24 h活动行为的概念、理论发展、分析方法以及其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关系进行综述。未来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并量化24 h活动行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的影响,形成能够发挥老年人最大健康效益的24 h活动行为组合,开发准确的评估工具,以促进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4小时活动行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