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EBV-DNA与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IP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易昆 双跃荣 涂瑾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9期3608-3609,共2页
本次研究将210例初次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均给以检测血浆中EBV-DNA,随机分成B细胞性淋巴瘤(剔除伯基特淋巴瘤)(70例),T细胞淋巴瘤(70例),NK/T细胞淋巴瘤(70例)三组,分别统计各组中血浆中EBV-DNA的阳性率。比较运用卡方检验,比... 本次研究将210例初次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均给以检测血浆中EBV-DNA,随机分成B细胞性淋巴瘤(剔除伯基特淋巴瘤)(70例),T细胞淋巴瘤(70例),NK/T细胞淋巴瘤(70例)三组,分别统计各组中血浆中EBV-DNA的阳性率。比较运用卡方检验,比较这三组EBV感染率。B细胞淋巴瘤EBV-DNA阳性率达21.4%(15/70),T细胞淋巴瘤40.0%(28/70),NK/T细胞淋巴瘤47.4%(33/70)。三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将210例初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分别按IPI评分系统,依次完成IPI评分,并按低危组(0-1分),中危组(2-3分),高危组(4-5分),并分别统计这三组的血浆中的EBV-DNA的感染率,比较发现低危组EBV-DNA阳性率10.2%(8/78),中危组阳性率19.1%(13/70),高危组阳性率48.4%(31/64),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病毒 淋巴瘤 病理类型 ipi评分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和生存预后分析
2
作者 丁佳音 夏亚勤 +4 位作者 毛菁华 丁师琦 南飞飞 孙振昌 付晓瑞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PT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PT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5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3、5、10 a的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3.70%、36.60%和20.60%,3、5和、10 a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56.60%、49.20%和30.00%。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回示,Ann Arbor分期(HR=3.600,95%CI=1.277~10.145,P=0.015)是PF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分期(HR=4.812,95%CI=1.389~16.679,P=0.013)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HR=0.308,95%CI=0.109~0.870,P=0.026)是O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GDPT方案组患者的总反应率、PFS率和OS率明显高于CHOP方案组(P=0.033、0.011、0.042)。结论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是影响PFS和OS的预后因素,GDPT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新方案,有望成为PTCL的一线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 ipi评分
下载PDF
复发难治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岩 黄慧强 +4 位作者 林旭滨 蔡清清 潘战和 王步飞 卜庆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09-91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复发难治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Oslymphoma,NHL)患者预后差,尚无确定的预后因素,目前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探讨复发难治T细胞NHL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 背景与目的:复发难治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Oslymphoma,NHL)患者预后差,尚无确定的预后因素,目前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探讨复发难治T细胞NHL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复发难治T细胞NHL45例。回顾性分析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结果:截止2006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2~70个月),5例仍生存,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2个月(2~62个月)。全组患者中,42例(93.3%)接受挽救化疗,有效率为61.9%(26/42),其中接受二线化疗方案有效率为52.4%(22/42)。1年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75.6%,3年OS17.8%,5年OS4.4%。将二线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0~1分和2分合并为低危组,3分和4~5分合并为高危组,进行生存比较,两者MST均未达到,低危组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82.1%、25.0%、5.8%,高危组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64.7%、6.5%、6.5%,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10)、二线AnnArbor分期(P=0.009)、二线IPI评分(P=0.01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P=0.026)、PS状态(P=0.002)和接受IMVP-16方案化疗(P=0.026)与复发难治T细胞NHL患者复发后OS密切相关。结论:二线IPI评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是复发难治T细胞NHL独立预后因素;复发难治T细胞NHL预后不佳,常规化疗缓解后应考虑加用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学疗法 ipi评分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CD30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笋 张明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85-489,共5页
目的:分析CD30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lymphoma T cell lymphoma,unspecified,PTCL-U)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D30与临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56例PTCL-U患者的病例... 目的:分析CD30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lymphoma T cell lymphoma,unspecified,PTCL-U)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D30与临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56例PTCL-U患者的病例资料,男女比例为1.7:1,中位年龄60(16~76)岁。分类变量行Chi-square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进行生存资料分析。结果:56例患者3、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42.2%和20.4%,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32.1%和17.8%,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S,mOS)为3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FS,mPFS)为11个月。CD30在PTCL-U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CD30阳性表达在晚期患者、LDH水平升高、结外病变数目≥2个部位、中-高危患者中更为多见,阳性患者初治效果不佳(P<0.05)。56例患者化疗采用CHOP与GDPT方案,两种方案对OS及PFS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0阳性组与阴性组的3年OS分别为16.5%与54.9%(P=0.001);3年PFS分别为11.2%与44.5%(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CD30阳性晚期患者、CD30阳性、IPI/aaIPI评分中-高危及PIT中-高危为预后不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PIT评分与生存期相关。结论:CD30在PTCL-U中的表达率偏低,阳性表达组生存预后差;CD30阳性在晚期患者、LDH水平升高、中-高危组表达更多,阳性组更易累及结外、客观缓解率较低;分期、CD30、IPI/aaIPI评分和PIT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 淋巴瘤 PIT评分 ipi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细胞质胸苷激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宝花 梁双吟 郭熙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HL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比较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HL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比较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患者治疗前后的TK1表达水平及其变化幅度。分析患者治疗后TK1水平与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结果:CR、PR及SD患者治疗后TK1水平明显下降(P<0.05)。CR患者治疗前TK1表达水平为1.49±0.34,治疗后为0.45±0.17,变化幅度为(68.12±5.41)%;PR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TK1表达水平分别是2.89±0.58,1.43±0.29及(50.27±4.82)%;P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TK1表达水平分别是3.98±0.78,3.71±0.85和(5.04±0.31)%;S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49±0.92,2.45±0.57及(28.65±3.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K1水平与OS及PFS显著相关(r=0.457,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患者TK1水平对患者的肿瘤负荷、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胸苷激酶1(TK1) 国际预后评分(ipi)
下载PDF
DLBCL患者采取RCHOP联合IFRT治疗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刘挺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9期57-61,65,共6页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采取单独RCHOP(retuximab,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and prednisone)方案化疗或RCHOP方案化疗后联合累及野放疗(involved field radiotherapy,IF...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采取单独RCHOP(retuximab,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and prednisone)方案化疗或RCHOP方案化疗后联合累及野放疗(involved field radiotherapy,IFRT)治疗的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12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DLBCL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RCHO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IF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变化情况。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61.2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最大径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减小,而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45例,预后不良组17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60岁、未合并基础疾病、IPI评分≤1、血清LDH≤250的患者预后较好。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IPI评分、血清LDH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RCHOP方案联合累及野放疗治疗预后更佳,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疗效,缩小肿块。患者IPI评分、血清LDH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因此治疗时应注意进行观察,以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RCHOP方案 累及野放疗 ipi评分 血清LDH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早期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姚宛芝 冯薇臻 +8 位作者 欧阳楚桐 彭晓琴 魏雯 任苑蓉 余思思 李仁琴 李力 吴萍 张智慧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第5期402-408,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早期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征、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9月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早期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征、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早期PB-DLBCL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初诊时全血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计算治疗前NLR值。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45例PB-DLBCL患者中,多为女性(97.8%),中位发病年龄45岁(28岁~77岁)。所有患者均以单侧无痛性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其中右侧乳腺包块29例,左侧乳腺包块16例;伴有B组症状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31例,接受局部放疗12例,接受预防性鞘内化疗14例。病理亚型(按Hans分型法则)示生化中心B细胞型(GCB)10例,非生化中心B细胞型(non-GCB)35例。中位随访时间9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38个月(12~78个月),3年总生存率(OS)68.9%。通过ROC曲线得到NLR的截断值(cut off值)3.211,分为低NLR组(≤3.211)、高NLR组(>3.211)。NLR与PB-DLBCL的Hans分型(P=0.020)、病变部位(P=0.015)及IPI评分(P=0.002)明显相关。单因生存分析显示,non-GCB(P=0.011)、Ⅱ期(P=0.038)、ECOG评分≥2分(P=0.002)、IPI评分≥2分(P=0.002)、NLR值>3.211(P=0.007)以及未行预防性鞘内化疗(P=0.002)是影响PB-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显示,ECOG评分、IPI评分、NLR及预防性鞘内化疗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NLR与PB-DLBCL的临床特征有相关性,是影响PB-DLBCL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NLR 临床特征 预后ipi评分 预防性鞘内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