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的“伊斯兰恐惧症”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新丽 罗国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近些年来,保守主义思潮在欧洲再次盛行。《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对穆斯林群体的忧虑和排斥在整个欧洲弥散。欧洲的伊斯兰忧虑既有对穆斯林族群"人"的因素的忧虑,也包括对伊斯兰文化冲击的忧虑。欧洲的"伊斯... 近些年来,保守主义思潮在欧洲再次盛行。《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对穆斯林群体的忧虑和排斥在整个欧洲弥散。欧洲的伊斯兰忧虑既有对穆斯林族群"人"的因素的忧虑,也包括对伊斯兰文化冲击的忧虑。欧洲的"伊斯兰恐惧症"固然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恐怖主义行为有直接关联,但是泛化的伊斯兰恐惧更多是欧洲人的集体癔症。在社会危机、经济衰落的现实与残留的欧洲文明优越感剧烈冲突的背景下,其本身是欧洲保守势力的政治建构与舆论操纵的一个结果。倘若欧洲鼓动所谓"去伊斯兰化",受害者无疑是居住在欧洲的静默的穆斯林普通居民。"去伊斯兰化"亦是对欧洲文化多元主义的否定,最终很可能会激起更大的对欧洲社会的反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伊斯兰恐惧症 集体癔症 文化多元主义
下载PDF
Wide Angle:Middle Eastern Geo-politics&Its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The Neo-engagement Rule
2
作者 Mohammed Saef Ul Arifeen Tasneem Tarannum 《Management Studies》 2020年第6期485-491,共7页
Middle Eastern Geopolitics has been evolving with its contemporary counterparts for last five to eight hundred years of world history while its substantial impacts have been practically dominant on global trade and bu... Middle Eastern Geopolitics has been evolving with its contemporary counterparts for last five to eight hundred years of world history while its substantial impacts have been practically dominant on global trade and business since World War II.The descriptive article however narrates the neo-engagement rule via which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have been being dictated by the mighty geo-politician players across the globe for last seven decades or so.The study conducted exclusive research and gathered evidences about the influences of geopolitic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pecially the fluctuating dynamics of oil and arms tradeoff between the allies of United Kingdom(UK)and United States(US)across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raternity through various disrupting periods of recent history,which ultimately transformed the patterns of world trade and the connotation of“Islamophobia”across continents.The study further emphasized the trade mindsets for selling war in the name of keeping peace across the most vulnerable corners of the Mediterranean.The result of the study unearthed the truths and realities behind the lately designed deceptive label of“world peace”,in the name of profit-generating business goals through war-games among key imperialists of the post Nazi German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engagement rule GEOPOLITICS world peace islamophobia Middle Eastern Cris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下载PDF
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伊斯兰恐惧症”升级现象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宁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6年第1期233-249,共17页
2015年欧洲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在应对和处理难民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与主导作用,但伴随着德国"敞开大门"欢迎难民,国内的反对声音也日益高涨,特别是反对接收穆斯林的声音。为何"欢迎文化"... 2015年欧洲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在应对和处理难民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与主导作用,但伴随着德国"敞开大门"欢迎难民,国内的反对声音也日益高涨,特别是反对接收穆斯林的声音。为何"欢迎文化"背后弥漫着不断升级的"伊斯兰恐惧症"?本文从德国社会潜在的催生"伊斯兰恐惧症"的各种问题出发,分析了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伊斯兰恐惧症"升级的真正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民危机 德国 伊斯兰恐惧症 穆斯林
下载PDF
无处安放的文化共同体:美国西亚裔戏剧中的后现实主义书写
4
作者 郭英剑 张成文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7,共16页
“9·11”恐怖袭击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棕色人种在美国影视和文学界的刻板印象,使得“棕色”一度成为“恐怖”的颜色,同时也使得“伊斯兰恐惧症”在现实生活中大肆蔓延,美国西亚裔文化共同体因此陷入种种困境。为了积极应对这些困境,... “9·11”恐怖袭击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棕色人种在美国影视和文学界的刻板印象,使得“棕色”一度成为“恐怖”的颜色,同时也使得“伊斯兰恐惧症”在现实生活中大肆蔓延,美国西亚裔文化共同体因此陷入种种困境。为了积极应对这些困境,美国黎巴嫩裔剧作家萨姆·尤尼斯和美国叙利亚裔剧作家贾米尔·库里分别在各自的代表作《棕色小镇》和《清真寺警报》中,通过戏剧这种表达方式,尝试打破强加在阿拉伯裔和穆斯林身上的刻板印象,积极探索如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呈现这些“他者”群体,并反思美国西亚裔戏剧的发展和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后现实主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人种 “穆斯林恐惧症” 刻板印象 戏剧 后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美国霸权的演进与“伊斯兰恐惧症”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健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42,160,共18页
"伊斯兰恐惧症"(简称"恐伊症")是一种将各种涉及穆斯林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归结为"伊斯兰威胁"的思维定势。这种意识形态根源于西方"东方主义"传统中的文化偏见。在美国借"大萧条"... "伊斯兰恐惧症"(简称"恐伊症")是一种将各种涉及穆斯林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归结为"伊斯兰威胁"的思维定势。这种意识形态根源于西方"东方主义"传统中的文化偏见。在美国借"大萧条"和二战的契机构筑世界霸权的过程中,这种文化偏见与冷战意识形态相结合,使美国人对穆斯林的态度日益僵化。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霸权危机的爆发,恐伊症在美国初现。其中,由外交危机造成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冲击促使了恐伊症的萌动,由内政危机造成的右翼崛起促使了恐伊症的扩散。恐伊症在美国霸权的重整过程中得到强化。而在冷战结束后,由于"伊斯兰威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因苏联解体而产生的"威胁的空缺",恐伊症趋于膨胀。逐渐嵌入美国霸权意识形态之中的恐伊症,在九一一事件后间接为"帝国迷思"的再造、美国霸权的扩张提供支持,并由于其深厚的文化根基、保守派的极力鼓吹而产生"后坐效应",不仅对美国人甚至全世界认知伊斯兰教的方式造成影响,更增添了美国对伊斯兰国家外交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美国霸权政策调整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恐惧症 美国霸权 东方主义 帝国迷思 后坐效应
原文传递
穆斯林移民与西欧国家的融合模式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虞卫东 《国际关系研究》 2016年第3期96-105,156,共10页
随着进入西欧国家穆斯林人数的增加,穆斯林移民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一个重要社会议题。西欧国家为了促进穆斯林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分别推出"同化"、"多元文化"和"客籍工人"等三种融合模式。不过,由于伊... 随着进入西欧国家穆斯林人数的增加,穆斯林移民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一个重要社会议题。西欧国家为了促进穆斯林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分别推出"同化"、"多元文化"和"客籍工人"等三种融合模式。不过,由于伊斯兰文化与欧洲基督教文化之间存在不小差异,加上穆斯林移民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穆斯林移民无法适应西欧国家的教育和就业体制,陷入社会底层。"9.11"事件之后,尤其在法国、荷兰、英国和德国等国相继发生穆斯林青年制造的袭击刺杀事件,西方社会产生了"伊斯兰恐惧症"。西欧各国政府和社会认为穆斯林移民的融合是失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穆斯林移民 伊斯兰恐惧症
原文传递
作为种族政治操演的“旅游”凝视:《耻辱》中的伊斯兰恐惧症书写
7
作者 郭英剑 刘向辉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阿亚德·阿赫塔尔的戏剧《耻辱》以隐喻的旅游凝视框架不仅揭露了后"9·11"时代美国主流社会作为东道主的种族形象定性思维和霸权政治行径,而且清晰呈现了美国穆斯林移民作为游客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无论是以... 阿亚德·阿赫塔尔的戏剧《耻辱》以隐喻的旅游凝视框架不仅揭露了后"9·11"时代美国主流社会作为东道主的种族形象定性思维和霸权政治行径,而且清晰呈现了美国穆斯林移民作为游客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无论是以画为媒的东道主凝视,还是进退维谷的游客凝视,都是基于伊斯兰恐惧症的种族政治操演。这种政治操演并非只是对穆斯林身份危机的简单呈现,也是对美国伊斯兰恐惧症的揭露批判,更是对美国反恐困境的暗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政治操演 旅游凝视 《耻辱》 伊斯兰恐惧症
原文传递
Voice and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Political Responses to Islamism in the U. K.
8
作者 Chris Weedon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17年第1期49-61,共13页
The impact of 9/11,the 2001 riots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and the London bombings of July 2005 led to shifts in how British Muslims feature in debates,policy,and representational practice in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 The impact of 9/11,the 2001 riots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and the London bombings of July 2005 led to shifts in how British Muslims feature in debates,policy,and representational practice in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he U.K.Within this broader context,this article looks at how examples of film and life writing between 2001 and 2011 have attempted to make sense of the turn to fundamentalism,Islamism,and violent forms of Jihadism by some young British Muslims.It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questions of voice,political discourse,and the on-going debates about Britishness and its relation to and appropriation by British Muslims as they search for empowering forms of ide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MISM islamophobia REPRESENTATION VOICE IDENTITY Britishness
原文传递
解构“我们”的神话——《屈服》对后“9·11”美国国家特性的再思考
9
作者 聂祝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3期75-84,共10页
艾米·沃德曼的处女作《屈服》是美国后"9·11"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虚构"9·11""归零地"纪念馆匿名竞稿风波,通过聚焦创伤阴影下纪念馆评审团的内部争议,背离美国信念的遇难者家属等级划... 艾米·沃德曼的处女作《屈服》是美国后"9·11"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虚构"9·11""归零地"纪念馆匿名竞稿风波,通过聚焦创伤阴影下纪念馆评审团的内部争议,背离美国信念的遇难者家属等级划分,以及美国穆斯林主人公在"恐伊症"症候下的身份认同困境,解构了后"9·11"时代"我们"的神话,对主流话语阐释的美国国家特性的霸权性、虚伪性与排外性展开了批判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 美国国家特性 创伤 美国信念 恐伊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