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线牵引与IT刀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角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1
作者 王晨 殷双双 +4 位作者 王建坤 何可心 王敏 范志宁 刘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研究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与末端绝缘(insulated-tip,IT)刀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治疗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早期胃角黏膜... 目的:研究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与末端绝缘(insulated-tip,IT)刀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治疗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早期胃角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牙线牵引组(n=73)与IT刀组(n=73),对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剥离时间、肌层损伤、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牙线牵引组肌层损伤及止血夹的使用数量相比IT刀组显著减少(P<0.05)。牙线牵引组的病灶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切缘阳性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穿孔)与IT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能够有效减少肌层损伤(OR=0.37,95%CI:0.18~0.74,P=0.006)。结论:对于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采用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够有效减少肌层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角早癌 癌前病变 牙线牵引 it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联合止血夹治疗大肠宽蒂大息肉56例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何金财 黄跃 +2 位作者 林国伟 吴联晖 宋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912-914,共3页
目的评价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用圈套器或IT刀切除宽蒂大息肉前后使用止血夹钳夹蒂柄治疗大肠宽蒂息肉56例,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本组56例大肠宽蒂息肉均一次... 目的评价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用圈套器或IT刀切除宽蒂大息肉前后使用止血夹钳夹蒂柄治疗大肠宽蒂息肉56例,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本组56例大肠宽蒂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术后未出现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止血夹能有效防止切除宽蒂大息肉后并发的出血和穿孔。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大息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宽蒂 止血夹 圈套器 it刀
下载PDF
IT刀联合钛夹和透明帽治疗结直肠带蒂大息肉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帅 刘将 +4 位作者 万红 龚友明 李仙丽 温春虹 张鸣青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IT刀联合钛夹和透明帽治疗结直肠带蒂大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透明帽辅助下,用钛夹夹闭大息肉蒂部阻断其血供,后用IT刀电切蒂部以切除息肉。通过回顾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消化内...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IT刀联合钛夹和透明帽治疗结直肠带蒂大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透明帽辅助下,用钛夹夹闭大息肉蒂部阻断其血供,后用IT刀电切蒂部以切除息肉。通过回顾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消化内科运用此方法治疗结直肠带蒂大息肉(息肉直径≥2.0 cm)的45例临床资料,统计治疗操作时间、所用钛夹数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分析应用此方法切除大息肉的治疗效果。结果 45枚大息肉均一次切除,其中有3例患者创面出现少量渗血,其余术中无出血、穿孔;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发生。平均使用钛夹2.7枚,操作时间3~12 min,平均(5.7±1.2)min。结论联合应用IT刀、钛夹、透明帽治疗结直肠带蒂大息肉安全、有效,操作较为便捷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带蒂大息肉 钛夹 it刀 透明帽
下载PDF
IT刀在内镜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寒 李兆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4-86,共3页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因其完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及复发率极低,目前在许多国家已被作为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标准方法。然而,应用传统的EMR技术,很难将肿瘤组织整块切除。近年来在日本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手术刀,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全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因其完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及复发率极低,目前在许多国家已被作为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标准方法。然而,应用传统的EMR技术,很难将肿瘤组织整块切除。近年来在日本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手术刀,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全文主要介绍末端绝缘手术刀(IT刀)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包括适应证、操作方法、切除效果的判定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 it刀 早期胃癌
下载PDF
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与常规切开刀导丝插管对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效果比较(含视频)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永华 贺奇彬 +7 位作者 王轶 郑汝桦 李雯 姚玉玲 曹俊 张以洋 王雷 邹晓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估小IT刀预切开辅助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 目的评估小IT刀预切开辅助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52例行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小IT刀组),另外38例行常规切开刀导丝插管(常规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小IT刀组与常规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9,P=0.017),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IT刀组中位插管时间141.5 s,常规组270.0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0,P=0.022)。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51/52)比94.7%(36/38),χ^2=0.760,P=0.571]。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15.4%(8/52)比7.9%(3/38),χ^2=1.148,P=0.345]、术后胰腺炎发生率[5.8%(3/52)比7.9%(3/38),χ^2=0.159,P=0.694]和胆管炎发生率[1.9%(1/52)比5.3%(2/38),χ^2=0.760,P=0.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术后穿孔。根据操作者熟练程度分层后比较,小IT刀专家组与常规插管专家组间的中位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0 s比258.0 s,Z=276.0,P=0.038),其余各组间插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安全、有效,并可能缩短ERCP插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插管 it刀 预切开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