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分散剂对ITO浆料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协彬 段学臣 陈海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165,共5页
选用3种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三铵、β-丙氨酸),通过球磨分散法制备ITO浆料,通过考察球磨分散时间和分散剂量对ITO浆料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分散剂对浆料稳定性作用,并探究其分散机理。结果表明:3种分散剂分散机制均为... 选用3种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三铵、β-丙氨酸),通过球磨分散法制备ITO浆料,通过考察球磨分散时间和分散剂量对ITO浆料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分散剂对浆料稳定性作用,并探究其分散机理。结果表明:3种分散剂分散机制均为静电和空间位阻稳定作用;在相对ITO粉体质量比为5%、最佳球磨分散时间为48 h时,在15 d内ITO浆料的RSH可维持在10%以内;3种分散剂对ITO浆料稳定性的影响由强至弱的顺序为:聚乙烯吡咯烷酮>β-丙氨酸>柠檬酸三铵,与其在溶液中酸碱性强弱顺序一致,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浆料 分散剂 稳定性 球磨分散
下载PDF
分散剂对ITO前驱物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楠 刘家祥 吴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3-1037,共5页
以金属铟和结晶四氯化锡为原料,通过加入各种添加剂制备了稳定的ITO前驱物浆料。利用沉降实验、Zeta电位、透射电镜研究了分散剂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ITO浆料稳定性的作用,探究其分散机... 以金属铟和结晶四氯化锡为原料,通过加入各种添加剂制备了稳定的ITO前驱物浆料。利用沉降实验、Zeta电位、透射电镜研究了分散剂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ITO浆料稳定性的作用,探究其分散机理。结果表明,在ITO前驱物浆料中加入离子型分散剂乙醇胺,通过乙酸调节pH值,可使颗粒间具有较高静电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EG、PVP),使得颗粒间又具有空间位阻效应。从而防止了颗粒间的团聚,可得到高度分散的浆料。前驱物浆料颗粒粒度主要分布在10~20nm之间。结果表明,最优的分散剂用量为:PEG10%(质量分数,下同),PVP10%和乙醇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前驱物 分散剂 稳定性 ZETA电位 PH值
下载PDF
分散剂PEG对ITO前驱物浆料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朴圣洁 刘家祥 曾胜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65-1468,共4页
以金属铟和结晶四氯化锡为原料,加入各种添加剂制备了稳定的ITO前驱物浆料。利用Zeta电位、扫描电镜、沉降试验研究了分散剂PEG对浆料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PEG与ITO前驱物氢氧化物胶粒表面建立了较强的氢键,通过空间位阻稳... 以金属铟和结晶四氯化锡为原料,加入各种添加剂制备了稳定的ITO前驱物浆料。利用Zeta电位、扫描电镜、沉降试验研究了分散剂PEG对浆料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PEG与ITO前驱物氢氧化物胶粒表面建立了较强的氢键,通过空间位阻稳定作用提高了浆料的稳定性;PEG的加入可使浆料中固体颗粒分散均匀,颗粒粒度主要分布在50~100nm之间;沉降试验和粘度的测定表明,浆料pH值在8.0,分散剂PEG用量在1.0%~2.0%(质量分数,下同),粘度在2.1~2.6mPa.s时,在沉降120h后的浆料中,固体颗粒沉降体积百分比在10%以内,能够保证浆料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前驱物 分散剂 粘度 性能
下载PDF
纳米ITO粉体的制浆工艺 被引量:1
4
作者 韦美琴 张光胜 +1 位作者 秦艳 朱协彬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9,共4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ITO粉体,通过剪切分散法制备ITO浆料,采用XRD、TEM和SEM等对粉体、浆料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工艺参数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TO粉体晶体呈立方铁锰矿型结构,平均晶粒尺寸分布在20nm左右,由此粉体制取无水乙醇...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ITO粉体,通过剪切分散法制备ITO浆料,采用XRD、TEM和SEM等对粉体、浆料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工艺参数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TO粉体晶体呈立方铁锰矿型结构,平均晶粒尺寸分布在20nm左右,由此粉体制取无水乙醇浆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3左右,剪切时间为30h,剪切速度为6000r/min,分散剂曲通X-100用量为0.12mL/g-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与加工工艺 ito浆料 剪切分散法 稳定性
下载PDF
ITO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胜男 刘家祥 张楠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61-1864,共4页
以金属铟和结晶四氯化锡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用浸渍提拉法在石英玻璃基体上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RD,AFM,四探针电阻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晶型结构,表面形貌,方电阻和透光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提拉... 以金属铟和结晶四氯化锡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用浸渍提拉法在石英玻璃基体上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RD,AFM,四探针电阻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晶型结构,表面形貌,方电阻和透光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提拉层数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方电阻显著降低,透光率也不断增大,但是当后处理温度大于750℃时,透光率略有降低,方电阻仍然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前驱物 溶胶-凝胶法 微观组织结构 光电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