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ytb和ITS1基因的两种不同体型湘华鲮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符文 楚贤斌 +4 位作者 刘文彬 彭亮跃 梁志强 李传武 肖亚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3-808,共6页
研究采用Cytb和ITS1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平背型和高背型湘华鲮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ytb与ITS1基因序列,高背型和平背型湘华鲮在碱基组成上均表现出偏向性,且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征。遗传距... 研究采用Cytb和ITS1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平背型和高背型湘华鲮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ytb与ITS1基因序列,高背型和平背型湘华鲮在碱基组成上均表现出偏向性,且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征。遗传距离分析和NJ系统树构建的结果表明,两种不同体型湘华鲮遗传分化程度低,未达到种群分化的水平。综上所述,高背型和平背型属于同一个种群。研究结果丰富了湘华鲮分子生物学数据,为湘华鲮种质资源保护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B基因 its1基因 高背型 遗传多样性 湘华鲮
下载PDF
文蛤属(Meretrix)16S rRNA基因及ITS1序列的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潘宝平 吴琪 +2 位作者 张素萍 宋林生 卜文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2-347,共6页
利用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分析的方法,以近缘属的青蛤(Cyclinasinensis)为外群,对文蛤属的文蛤(M.meretrix)、丽文蛤(M.lusoria)、帘文蛤(M.lyrata)和斧文蛤(M.lamarckii)4种贝类进行了系统学研究。经Clu... 利用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分析的方法,以近缘属的青蛤(Cyclinasinensis)为外群,对文蛤属的文蛤(M.meretrix)、丽文蛤(M.lusoria)、帘文蛤(M.lyrata)和斧文蛤(M.lamarckii)4种贝类进行了系统学研究。经ClustalX多重比对及DNAsp软件分析后,用PAUP4.0分析软件,计算出种间序列的碱基转换/颠换频率,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帘文蛤与该属其他三种的分歧时间较早,两类序列与其他种类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在0.25866—0.28218和0.15644—0.20104之间。文蛤与丽文蛤间的16SrDNA及ITS1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4805和0.04201,拓扑结构图显示关系很近,并且二者的分布区大面积重叠,其序列间的转换/颠换频率接近种内单元型(haplotype)间的序列变化,鉴于它们的贝壳形态有一定差别,应归为同一个种内的不同地理亚种比较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属 文蛤 丽文蛤 16S RRNA基因 its1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基于ITS1基因分析亚东鲑(♂)、虹鳟(♀)及其F_1代遗传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孟玮 杨天燕 +1 位作者 阿地力 咸玉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376,共4页
虹鳟、棕鳟均为优质水产养殖品种,亚东鲑为棕鳟的同物异名,是19世纪西藏由欧洲引进。为探索杂种优势,对亚东鲑和虹鳟进行杂交试验,对其子一代幼鱼与虹鳟、棕鳟进行了体长和体质量测定。采用ITS1基因分析其遗传关系,并与巴基斯坦引进的... 虹鳟、棕鳟均为优质水产养殖品种,亚东鲑为棕鳟的同物异名,是19世纪西藏由欧洲引进。为探索杂种优势,对亚东鲑和虹鳟进行杂交试验,对其子一代幼鱼与虹鳟、棕鳟进行了体长和体质量测定。采用ITS1基因分析其遗传关系,并与巴基斯坦引进的棕鳟对比研究。结果发现F_1代体长、体质量增长快于虹鳟、棕鳟,其遗传多样性高于亚东鲑和虹鳟,略低于棕鳟,表明F1代具有一定杂种优势。此外,棕鳟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也反映出从巴基斯坦引进的发眼卵遗传背景较好,具有进一步养殖选育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1 基因 亚东鲑 棕鳟 虹鳟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凤鲚ITS1与Cyt b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超 刘洪波 +1 位作者 姜涛 杨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6-540,共5页
比较分析了分子标记核DNA ITS1序列和Cyt b基因序列在凤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凤鲚与其他鲚属鱼类(以刀鲚为例)间亲缘关系研究中的特征。研究发现凤鲚其ITS1序列的GC含量(71.19%)显著高于Cyt b基因序列(42.96%),ITS1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0.9... 比较分析了分子标记核DNA ITS1序列和Cyt b基因序列在凤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凤鲚与其他鲚属鱼类(以刀鲚为例)间亲缘关系研究中的特征。研究发现凤鲚其ITS1序列的GC含量(71.19%)显著高于Cyt b基因序列(42.96%),ITS1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0.900)和核苷酸多样性(0.00997±0.01116)也显著高于Cyt b基因序列(0.400/0.000369±0.000469)。基于ITS1序列所得的凤鲚与刀鲚间的MCL和K2P遗传距离可明确区两种鲚属鱼类,与Cyt b基因序列的结果相一致。通过ML和UPGMA系统树的构建发现,凤鲚和刀鲚分别形成独立的分支。本研究显示ITS1序列与Cyt b基因序列所得结果一致性较好,可考虑将ITS1序列作为凤鲚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与其他鲚属鱼类间亲缘关系研究中有效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1序列 CYT B基因序列 遗传多样性 凤鲚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蓝氏贾第鞭毛虫C2株rRNA基因ITS1-5.8SrDNA-ITS2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温少芳 卢思奇 王凤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69-770,共2页
关键词 蓝氏贾第鞭毛虫 RRNA基因 its1-5.8SrDNA-ITS2 序列测定 内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基于核糖体R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十二指肠钩虫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6
作者 汪家旭 苏成豪 +2 位作者 黄建炜 叶曦 李国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通过克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初步分析钩口属的系统发育,构建基于ITS1、ITS2的圆线目线虫的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从厦门海沧东孚镇收集标本,分离,形态鉴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分别克隆了供试... 目的通过克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初步分析钩口属的系统发育,构建基于ITS1、ITS2的圆线目线虫的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从厦门海沧东孚镇收集标本,分离,形态鉴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分别克隆了供试钩虫的ITS1-5.8S-ITS2序列,经NCBI网站的BLAST比对以及基于ITS1和ITS2序列的钩口属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供试钩虫的ITS1、5.8S和ITS2序列,它们的长度分别为366bp、153bp和221bp,登陆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在数据库中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序列,将获得的序列作为新的序列上传至GenBank中进行注册,各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5.8SrRNA基因:EU344796、ITS1-5.8S-ITS2:EU344797。结论从系统进化树中,本实验的供试十二指肠钩虫均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十二指肠钩口线虫自然聚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钩虫 its1-5.8S-ITS2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On four closely related hypotrichous ciliates(Protozoa,Ciliophora,Spirotrichea):molecular characters,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and phylogeny defined with multigene sequence information
7
作者 GAO Feng YI Zhenzhen +2 位作者 CHEN Zigui AL-RASHEID Khaled A S SONG Weib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90-96,共7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hylogeny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most confused hypotrichous ciliates,Holosticha-complex,four closely related holostichids(five populations),Holosticha bradburyae,H.diademata,Anteholosticha ...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hylogeny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most confused hypotrichous ciliates,Holosticha-complex,four closely related holostichids(five populations),Holosticha bradburyae,H.diademata,Anteholosticha sp.,and A.manca,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using ITS2 secondary structures,ITS1-5.8S-ITS2 region and SSrRNA gene sequences.The ITS1-5.8S-ITS2 region sequences of these four species were first sequenced,and they shared sequence identities ranging from 68.0% to 90.1%,while two populations of Anteholosticha sp.differed in three nucleotides(sequence identity 99.8%).There were several minor differences among ITS2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these species,while two populations of Anteholosticha sp.had the identical secondary structure.Phylogenetic trees inferred from the ITS1-5.8S-ITS2 region sequences of stichotrichs using multiple algorithms(Neighbor-Joining,Maximum Parsimony and Bayesian) revealed similar topologies.The results show that:(1) Holosticha bradburyae and H.diademata firmly clustered together with strong bootstrap supports,forming a sister clade with Anteholosticha sp.,(2) Anteholosticha appeared to be a paraphyletic assemblage,in which the morphotype A.manca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Diaxonella trimarginata than to its congener Anteholosticha sp.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the SSrRNA gene and the combined sequences of SSrRNA gene and ITS1-5.8S-ITS2 region revealed the simil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losticha and Anteholosticha,nevertheless their positions within the subclass Stichotrichia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inferred from different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OGENY gene sequencing marine ciliates SSRRNA its1-5.8S-ITS2
下载PDF
基于rDNA ITS 1基因序列的贵州山香圆平背粉虱遗传分化分析
8
作者 孟泽洪 王威锐 +5 位作者 罗林丽 李帅 张金峰 万圆虹 蒲运丹 周玉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59-65,共7页
【目的】探明茶树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掌握其遗传分化现状,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贵州茶园山香圆平背粉虱10个地理种群的rDNA ITS1基因序列片段,采用MEGA-X、DnaSP 5.10、Arlequin 3.5.2.2及SAMOV... 【目的】探明茶树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掌握其遗传分化现状,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贵州茶园山香圆平背粉虱10个地理种群的rDNA ITS1基因序列片段,采用MEGA-X、DnaSP 5.10、Arlequin 3.5.2.2及SAMOVA 2.0等研究其种群遗传分化、基因交流、分子变异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果】贵州茶园山香圆平背粉虱10个地理种群的rDNA ITS1基因序列共获得68条基因序列片段,其序列长度为434 bp,包含保守位点306个,变异位点78个,简约信息位点48个,其中9个位点发生转换,9个位点发生颠换,具有明显的G+C偏倚性;其共定义47个单倍型,包括5个共享单倍型和42个独享单倍型;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_(d)=0.968)和高核苷酸多样性(P_(i)=0.03628);总群体遗传分化程度高(F_(st)=0.72460),基因交流水平低(N_(m)=0.10);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F ct=0.64620);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聚为两分支,MT、YQ、FG与SY种群聚成一类,MT、DZ、RH、HX、QX、JS与HHG种群聚成一类。【结论】贵州茶园山香圆平背粉虱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基因交流水平较低,具有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香圆平背粉虱 its1基因序列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茶园 贵州
下载PDF
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牛庆丽 邱家祥 +11 位作者 关贵全 马米玲 刘志杰 党志胜 刘爱红 高金亮 任巧云 李有全 刘军龙 白启 罗建勋 殷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5-369,共5页
自试验感染吕氏泰勒虫(渭源株)和尤氏泰勒虫(隆德株)绵羊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 rRNA)基因,然后进行测序,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与GenBank中各种动物梨形虫的ITS1-5.8S-I... 自试验感染吕氏泰勒虫(渭源株)和尤氏泰勒虫(隆德株)绵羊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 rRNA)基因,然后进行测序,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与GenBank中各种动物梨形虫的ITS1-5.8S-ITS2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泰勒虫的ITS1-5.8S-ITS2 rRNA基因大小为817-842bp,同源性高达96.8%,分布在同一大枝上。通过比较ITS基因的同源性,尤其是ITS2基因的变异性,可以区别这两种泰勒虫与其他梨形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进化分析 吕氏泰勒虫 尤氏泰勒虫 内转录间隔区基因
下载PDF
中国特有果蝇Drosophila curviceps种亚组在Drosophila immigrans种组中的种系发生地位(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菊 郝莉 +3 位作者 刘愫 李林 张文霞 戴灼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7-423,共7页
果蝇immigrans种组中的curviceps种亚组是 1992年新建立的中国特有果蝇类群。该种亚组中的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除了形态学水平的研究外 ,还没有其他证据支持建立该种亚组的合理性及其起源和种系发生地位。为了在DNA分子... 果蝇immigrans种组中的curviceps种亚组是 1992年新建立的中国特有果蝇类群。该种亚组中的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除了形态学水平的研究外 ,还没有其他证据支持建立该种亚组的合理性及其起源和种系发生地位。为了在DNA分子水平上探讨果蝇curviceps种亚组在果蝇immigrans种组中的种系发生地位 ,从而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特有果蝇 ,甚至为果蝇亚属的进化遗传学提供理论依据 ,测定了immigrans种组 5个种亚组(nasuta、immigrans、hypocausta、quadrilineata、curviceps)中 12个代表物种的rDNA的ITS1和部分Adh基因的序列。其中ITS1序列的长度为 5 13~ 5 87bp ,共有 191个信息位点 ;Adh基因片段的长度在 714~ 74 7bp之间 ,共 99个信息位点。考虑到单个分子提供的信息较少 ,将两个分子的序列综合起来 ,组成一个较长的复合序列。分别根据ITS1,Adh和两个分子的复合序列排比 (Alignment)结果 ,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其中根据复合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与形态学研究结果最为一致。分子树显示curviceps种亚组的物种确实单独形成一个分枝 ,为种亚组级的分类阶元 ,支持了形态学将其建立为一个新种亚组。根据Kimura距离 ,估算了复合分子的替换速率约为每百万年1 4 8% ,进而计算出 5个种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curviceps种亚组 immigrans种组 种系发生 Adh基因
下载PDF
Chelex~100提取果蝇非新鲜标本核基因组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云梅 吕静 戴灼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1-843,共3页
引言从大量材料中提取DNA的经典方法包括分离和纯化的过程,繁琐的操作步骤会引起提取物的污染。Chelex○R100是一种弱的阳离子螯合树脂,可以螯合一些被认为在高温、低离子强度下催化DNA降解的金属离子[1],在提取... 引言从大量材料中提取DNA的经典方法包括分离和纯化的过程,繁琐的操作步骤会引起提取物的污染。Chelex○R100是一种弱的阳离子螯合树脂,可以螯合一些被认为在高温、低离子强度下催化DNA降解的金属离子[1],在提取DNA过程中防止DNA的降解。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非新鲜标本 its1 Chelex 基因组 提取
下载PDF
11种鲈形目鱼类的核糖体基因GC含量及其与硬骨鱼类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司李真 武宝生 +3 位作者 孔晓瑜 杨敏 龚理 时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核糖体基因为串联重复多拷贝的基因,包括3个编码基因(18S,5.8S,28S)和两个间隔区ITS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和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目前,对核糖体基因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个体内不同拷贝间的多态特征,以及... 核糖体基因为串联重复多拷贝的基因,包括3个编码基因(18S,5.8S,28S)和两个间隔区ITS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和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目前,对核糖体基因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个体内不同拷贝间的多态特征,以及其作为分子标记在系统演化关系中的应用,GC含量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核苷酸序列指标,而鲜有报道。为了探讨鱼类的核糖体基因GC含量特征以及间隔区是否也存在GC平衡现象,本研究选择了鲈形目(Perciformes)5科11种鱼类5个片段的核糖体基因进行研究,包括尖吻鲈科(Latidae)、射水鱼科(Toxotidae)、军曹鱼科(Rachycentridae)、剑鱼科(Xiphiidae)、鲹科(Carangidae)。获得了1651个单克隆序列,通过分析并比较已有的其他硬骨鱼序列片段的GC含量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本研究鱼类的18S的GC含量为52.6%~57.1%(平均54.6%),5.8S为55.6%~58.9%(平均57.4%),28S为64.2%~65.8%(平均64.6%),ITS1为56.5%~73.0%(平均65.0%),ITS2为62.3%~77.5%(平均69.1%)。编码区的GC含量相对较保守,变异范围较小,18S和5.8S变化范围明显小于间隔区,28S则位于间隔区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因此,我们发现硬骨鱼核糖体ITS高于60%的GC含量是该类群的一个特征,并且高GC含量的ITS1和ITS2序列中不存在明显的高GC富集区,其含量高低的变化与序列长度也没有相关性。本研究11种鱼类的ITS1和ITS2的GC含量在种内的相似性既有大于也有小于种间相同片段的相似性,因此GC平衡现象只存在部分种类中。本研究结果可为鱼类核糖体基因序列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基因 间隔区 18S 5.8S its1 ITS2
下载PDF
浒苔(Ulva prolifera)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伟杰 缪晓翔 +4 位作者 何渊 韩红宾 王宗灵 穆新武 沈颂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7-494,共8页
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对于藻类分子鉴定与分类具有重要意义,而浒苔(Ulvaprolifera)作为形成我国黄海绿潮的主要物种,其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的克隆还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扩增了浒苔的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 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对于藻类分子鉴定与分类具有重要意义,而浒苔(Ulvaprolifera)作为形成我国黄海绿潮的主要物种,其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的克隆还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扩增了浒苔的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浒苔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为8948bp,其中18SrDNA1760bp,28SrDNA3259bp,ITS1205bp,5.8SrDNA160bp,ITS2176bp和IGS3388bp。对各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ITS1,ITS2和IGS序列对胞嘧啶具有明显的偏好性,而18SrDNA和28SrDNA序列对鸟嘌呤具有明显的偏好性。浒苔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的GC含量为54.12%,其中ITS1、ITS2和IGS序列的GC含量比保守序列的GC含量高,这表明内转录单元间隔区序列和基因间间隔区序列比保守序列变异率更高,进化速率更快。另外,IGS序列中发现大量简单的直接重复序列、串联重复序列、短对称序列和回文序列。浒苔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可为其分类及分子鉴定提供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18SrDNA 28SrDNA its1 ITS2 5.8SrDNA IGS 核糖体基因簇
下载PDF
三种DNA条形码对卤虫分类和进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佳俊 徐倩 +3 位作者 邓元告 梁雪娇 韩学凯 隋丽英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28-36,共9页
DNA条形码已成为物种分类和进化研究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开发了3种DNA条形码用于卤虫物种鉴定和进化关系研究,并分析比较了其有效性.通过对中国亚洲区域卤虫参考中心储存的48份卤虫卵样本进行DNA条形码检测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进一步完成对... DNA条形码已成为物种分类和进化研究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开发了3种DNA条形码用于卤虫物种鉴定和进化关系研究,并分析比较了其有效性.通过对中国亚洲区域卤虫参考中心储存的48份卤虫卵样本进行DNA条形码检测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进一步完成对卤虫种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COI基因和16S-12S rRNA序列均可作为有效的卤虫DNA条形码,在物种水平上显示出7个与现有卤虫拓扑结构相似的群体.但是基于ITS1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与传统的卤虫分类并不一致.此外,COI和ITS1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Artemia persimilis位于进化树底部,表明A.persimilis可能是一个原始分支,该结果与前人基于16S-12S rRNA基因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COI和16S-12S rRNA基因可作为一种更有效的DNA条形码用于卤虫的分类学和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DNA条形码 COI基因 16S-12S rRNA基因 its1基因
下载PDF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光辉 李焱 +3 位作者 刘东 李凤姐 阿依努尔·阿卜杜艾尼 胡红英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目的】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为世界性分布仓储物害虫,食性极广,在我国多数省(区)均有分布。由于该虫与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形态极似,很难区别;目前唯一可靠的鉴别特征是雌、雄外生殖器,且要实现准确鉴... 【目的】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为世界性分布仓储物害虫,食性极广,在我国多数省(区)均有分布。由于该虫与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形态极似,很难区别;目前唯一可靠的鉴别特征是雌、雄外生殖器,且要实现准确鉴定必须要有成虫标本,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繁琐操作,鉴定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探索更加便捷高效的鉴定技术。【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提取玉米象的基因组DNA,使用通用引物PCR扩增ITS1、ITS2、Cytb、COⅠ、COⅡ基因并测序,通过基因序列相似性来实现快速鉴定,进而获得用于快速鉴定的DNA条形码。【结果】通过形态特征,初步确定玉米象所属大致类群;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了多个基因的碱基序列作为玉米象的DNA条形码。【结论】获得多条序列用来鉴定玉米象的DNA条形码,实现玉米象快速准确鉴定,为玉米象的识别鉴定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象 DNA条形码 快速鉴定 its1 ITS2 CYTB COⅠ COⅡ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