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5.8S rRNA-ITS2序列的克隆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闫文朝 韩利方 +3 位作者 张龙现 索勋 薛帮群 王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rRNA和28S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rRNA 3′端和28S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rRNA-ITS2序...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rRNA和28S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rRNA 3′端和28S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rRNA-ITS2序列,其大小为1 178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423bp,5.8SrRNA为155bp,ITS2为600bp,斯氏艾美耳球虫LY株ITS1/2序列高度变异,与鸡球虫、啮齿动物球虫的序列相似性低于60%。然后在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2序列超变区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结果将为兔球虫强致病种的临床诊断和揭示兔球虫种群遗传特征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艾美耳球虫 its1-5.8S rRNA-its2序列 PCR检测
下载PDF
蓝氏贾第鞭毛虫C2株rRNA基因ITS1-5.8SrDNA-ITS2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温少芳 卢思奇 王凤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69-770,共2页
关键词 蓝氏贾第鞭毛虫 RRNA基因 its1-5.8SrDNA-its2 序列测定 内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基于核糖体R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十二指肠钩虫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3
作者 汪家旭 苏成豪 +2 位作者 黄建炜 叶曦 李国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通过克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初步分析钩口属的系统发育,构建基于ITS1、ITS2的圆线目线虫的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从厦门海沧东孚镇收集标本,分离,形态鉴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分别克隆了供试... 目的通过克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初步分析钩口属的系统发育,构建基于ITS1、ITS2的圆线目线虫的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从厦门海沧东孚镇收集标本,分离,形态鉴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分别克隆了供试钩虫的ITS1-5.8S-ITS2序列,经NCBI网站的BLAST比对以及基于ITS1和ITS2序列的钩口属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供试钩虫的ITS1、5.8S和ITS2序列,它们的长度分别为366bp、153bp和221bp,登陆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在数据库中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序列,将获得的序列作为新的序列上传至GenBank中进行注册,各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5.8SrRNA基因:EU344796、ITS1-5.8S-ITS2:EU344797。结论从系统进化树中,本实验的供试十二指肠钩虫均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十二指肠钩口线虫自然聚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钩虫 its1-5.8S-its2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基于ITS1-5.8S rRNA-ITS2序列兔肝球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闫文朝 索勋 薛帮群 《中国养兔》 2012年第4期4-8,共5页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 rRNA和28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 rRNA 3'端和28S 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 ...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 rRNA和28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 rRNA 3'端和28S 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 rRNA-ITS2序列,其大小为1178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423bp,5.8S rRNA为155 bp,ITS2为600 bp,斯氏艾美耳球虫LY株ITS1/2序列高度变异,与鸡球虫、啮齿动物球虫的序列同源性低于60%。然后在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2序列超变区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结果将为兔球虫强致病种的临床诊断和揭示兔球虫种群遗传特征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斯氏艾美耳球虫 its1-5.8S rRNA-its2序列 PCR检测
下载PDF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Fragmented Populations of Atriplex halimus L. Using Start Codon Targeted (SCoT) and ITS1-5.8S-ITS2 Region Markers
5
作者 Asmaa Elframawy Hisham Deif Ranya El-Bakatoushi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6年第2期101-115,共15页
Two forms of A. halimus shrubs: erect habit (A. halimus) and bushy habit shrub (A. schweinfurthii) are used naturally isolated by a considerable distance from each other and occupy the same area. To explore the effect... Two forms of A. halimus shrubs: erect habit (A. halimus) and bushy habit shrub (A. schweinfurthii) are used naturally isolated by a considerable distance from each other and occupy the same area.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atural isolation on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 two forms, Start Codon Targeted (SCoT) 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A. halimus by sequencing ITS1-5.8S-ITS2 regions of the ribosomal DNA are used. Significant isolation-by-distanc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r = 0.62, P = 0.001). Soil factors did not influence molecular variations. The natural isolation of A. halimus habitats restricts gene flow among the populations and the observed high within-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74.19%) in this species is best explained by its outcrossing behaviour, long-lived individuals an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The UPGMA analysis of the SCoT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studied popul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discrete genetic groups with significant separation of the two forms in Burg El-Arab area (Populations 1 and 2) and insignificant separation between two forms in El-Hammam area (population 5 and 6). The sequencing of the ITS1-5.8S-ITS2 rDNA regions also showed the insignificant separation of the two A. halimus forms. We conclude that gene flow depending on habitat fragment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popula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two forms do not merit specific rank in presence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two forms and absence of a breeding barrier fail to separate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s when they become sympat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plex halimus SCoT its1-5.8S-its2 rDNA Regions Atriplex schweinfurthii
下载PDF
基于rDNA ITS1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玉娣 林克剑 +1 位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66-1272,共7页
本研究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的rDNA ITS1和ITS2的序列,以探讨这3种稻飞虱的分子鉴定方法。3种飞虱的ITS1和ITS2侧翼区(18S,5.8S和28S)序列相对稳定,但ITS1和ITS2... 本研究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的rDNA ITS1和ITS2的序列,以探讨这3种稻飞虱的分子鉴定方法。3种飞虱的ITS1和ITS2侧翼区(18S,5.8S和28S)序列相对稳定,但ITS1和ITS2序列在3种飞虱中变异较大。ITS1在所分析的438个位点中可变位点达294个,ITS2在分析的403个位点中可变位点为177个。根据3种飞虱rDNA的ITS1和ITS2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分析发现3种飞虱ITS1区的特异性引物扩增效果不理想,而ITS2区的特异性引物可以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因此,采用ITS2区的特异性引物可以对3种飞虱进行快速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灰飞虱 rDNA its1 ITS2 特异引物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普通小麦基因组最可能的4个供体的ITS1和ITS2序列及其亲缘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文驹 瞿礼嘉 +3 位作者 高巍 顾红雅 陈家宽 陈章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11期994-1000,共7页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基因组(AABBDD)最可能的供体———T.urartuThum.(AA)、T.monococumvar.boeoticum(Bois.)MK(AA)、Aegilop...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基因组(AABBDD)最可能的供体———T.urartuThum.(AA)、T.monococumvar.boeoticum(Bois.)MK(AA)、AegilopsspeltoidesTausch.和Ae.tauschiCos.(DD)的核糖体RNA基因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并测定了ITS1和ITS2的DNA序列,讨论和纠正了前人的结论。四个种中,ITS1长221~223bp,ITS2长216~217bp。ITS1序列的种间分化距离范围为0.0290~0.0640,ITS2的为0.0093~0.0580。根据ITS1、ITS2以及ITS1+ITS2序列都得出相同的一个最大简约树,所揭示的亲缘关系与这些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相一致。在每一个分支树中,T.urartu和T.monococumvar.boeoticum构成一个单系类群,Ae.speltoides和Ae.tauschi构成另一个单系类群,前一分支的bootstrap值高于后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小麦 基因组 its1序列 ITS2序列
下载PDF
台湾蠛蠓rDNA-ITS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敏 肖颖 +1 位作者 林妙端 黄恩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rDNA-ITS基因序列在吸血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取台湾蠛蠓rDNAITS基因,测定分析ITS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台湾蠛蠓ITS1和ITS2片段长度分别为310bp与360bp,与汤斯维尔铗蠓的同源性最大,分别... 目的探讨rDNA-ITS基因序列在吸血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取台湾蠛蠓rDNAITS基因,测定分析ITS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台湾蠛蠓ITS1和ITS2片段长度分别为310bp与360bp,与汤斯维尔铗蠓的同源性最大,分别为71%和9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基于ITS1、ITS2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结果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rDNA-ITS基因序列可作为蠓科昆虫分子鉴定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蠛蠓 RDNA its1 ITS2
下载PDF
rDNA-ITS序列在吸血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崇财 陈敏 +3 位作者 杨美琼 潘林奇 云小云 黄恩炯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2-100,共9页
以海南、福建等省常见库蠓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ITS的吸血库蠓成虫分子鉴定体系。共24种库蠓的72条序列用于比较分析、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24种库蠓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 05~0. 39,平均遗传距离0. 25;种内遗传距离为0~0. 13,平... 以海南、福建等省常见库蠓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ITS的吸血库蠓成虫分子鉴定体系。共24种库蠓的72条序列用于比较分析、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24种库蠓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 05~0. 39,平均遗传距离0. 25;种内遗传距离为0~0. 13,平均遗传距离0. 07。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3. 57倍,表明ITS基因具有较大的种间甚至种内变异性,是理想的靶标基因,可作为库蠓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鉴定 its1 ITS2 库蠓
下载PDF
11种鲈形目鱼类的核糖体基因GC含量及其与硬骨鱼类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司李真 武宝生 +3 位作者 孔晓瑜 杨敏 龚理 时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核糖体基因为串联重复多拷贝的基因,包括3个编码基因(18S,5.8S,28S)和两个间隔区ITS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和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目前,对核糖体基因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个体内不同拷贝间的多态特征,以及... 核糖体基因为串联重复多拷贝的基因,包括3个编码基因(18S,5.8S,28S)和两个间隔区ITS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和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目前,对核糖体基因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个体内不同拷贝间的多态特征,以及其作为分子标记在系统演化关系中的应用,GC含量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核苷酸序列指标,而鲜有报道。为了探讨鱼类的核糖体基因GC含量特征以及间隔区是否也存在GC平衡现象,本研究选择了鲈形目(Perciformes)5科11种鱼类5个片段的核糖体基因进行研究,包括尖吻鲈科(Latidae)、射水鱼科(Toxotidae)、军曹鱼科(Rachycentridae)、剑鱼科(Xiphiidae)、鲹科(Carangidae)。获得了1651个单克隆序列,通过分析并比较已有的其他硬骨鱼序列片段的GC含量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本研究鱼类的18S的GC含量为52.6%~57.1%(平均54.6%),5.8S为55.6%~58.9%(平均57.4%),28S为64.2%~65.8%(平均64.6%),ITS1为56.5%~73.0%(平均65.0%),ITS2为62.3%~77.5%(平均69.1%)。编码区的GC含量相对较保守,变异范围较小,18S和5.8S变化范围明显小于间隔区,28S则位于间隔区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因此,我们发现硬骨鱼核糖体ITS高于60%的GC含量是该类群的一个特征,并且高GC含量的ITS1和ITS2序列中不存在明显的高GC富集区,其含量高低的变化与序列长度也没有相关性。本研究11种鱼类的ITS1和ITS2的GC含量在种内的相似性既有大于也有小于种间相同片段的相似性,因此GC平衡现象只存在部分种类中。本研究结果可为鱼类核糖体基因序列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基因 间隔区 18S 5.8S its1 ITS2
下载PDF
2种分子标记应用于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鹏 牛文涛 +2 位作者 林荣澄 陈彬 Suharsono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利用PCR技术对澄黄滨珊瑚的2种分子标记(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基因COI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TS)进行测序,探讨COI序列和ITS序列在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群体研究中的适用性,并从中选出最适合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 利用PCR技术对澄黄滨珊瑚的2种分子标记(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基因COI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TS)进行测序,探讨COI序列和ITS序列在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群体研究中的适用性,并从中选出最适合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COI序列变异位点少,成对序列差异在群体内、群体间都很小,不适于澄黄滨珊瑚的群体研究;而ITS区序列个体内成对的序列差异仅为0.35%,可以作为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通过对ITS1、ITS2、5.8S rRNA、ITS1+ITS2及ITS区序列的比较,认为ITS1+ITS2序列是最适合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以后研究我国沿岸造礁石珊瑚澄黄滨珊瑚的群体遗传结构提供方法依据,从而为保护管理和恢复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遗传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物学 澄黄滨珊瑚 群体遗传 分子标记 COI its1+ITS2
下载PDF
Taxonomic Clarification of A Well-Known Pathogenic Scuticociliate,Miamiensis avidus Thompson&Moewus,1964(Ciliophora,Scuticociliatia) 被引量:1
12
作者 MA Mingzhen LU Borong +2 位作者 FAN Xinpeng SHI Yuhong CHEN Xiangm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231-1242,共12页
Miamiensis avidus Thompson & Moewus,1964,is a cosmopolitan and well-known marine pathogenic ciliated protist.However,the taxonomy of this species up to now has remained controversial,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Miamiensis avidus Thompson & Moewus,1964,is a cosmopolitan and well-known marine pathogenic ciliated protist.However,the taxonomy of this species up to now has remained controversial,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validity of th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species,Philasterides dicentrarchi,which was considered as a junior synonym of M.avidus.In this study,a population of M.avidus was collected from the skin of pharaoh cuttlefish(Sepia pharaonis) cultured near the East China Sea,Ningbo,China and its morphology and phylogeny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ased on living characters,infraciliature,small subunit(SSU) r DNA and ITS1-5.8 S-ITS2 region sequences.In addition,the morphometrics of a previously reported free-living population,collected from the Bohai Sea,were rechecked and analyzed.We compared the present two isolates with all historic populations of M.avidus and P.dicentrarchi,and found that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either highly similar or exactly identical,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the same morphospecies.However,the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SSU r DNA or ITS1-5.8 S-ITS2 region sequences revealed that most M.avidus and P.dicentrarchi populations formed one clade,and the two isolates of M.avidus from Weifang and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clustered in another clade,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might be cryptic species in Miamiensis avi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 分类 澄清 rDNA 原生生物 区域序列 种系发生 人口
下载PDF
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的山东梨园新成灾害螨柑橘全爪螨的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涛 刘永杰 +2 位作者 李波 门兴元 尹淑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准确鉴定山东梨园一种新成灾害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直接观察雌成螨的形态特征,制作雄成螨的侧面观玻片标本,观察其阳茎形态特征,进行形态鉴定。从单头雌成螨中提取基因组总D... 【目的】本研究旨在准确鉴定山东梨园一种新成灾害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直接观察雌成螨的形态特征,制作雄成螨的侧面观玻片标本,观察其阳茎形态特征,进行形态鉴定。从单头雌成螨中提取基因组总DNA,以螨类特异性引物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及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和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基因并测序,所得序列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n比对,下载与其一致性高的相关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计算遗传距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结果表明,梨树上害螨的雌成螨背部有粗大突起,可确定为全爪螨属Panonychus害螨。雄螨阳茎特征与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很相似,其COⅠ,ITS1和ITS2基因序列均与柑橘全爪螨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在99%以上),基于COⅠ,ITS1和ITS2基因序列计算的其与柑橘全爪螨间的遗传距离均远低于其与全爪螨属其他种间的遗传距离;在基于COⅠ,ITS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梨树上害螨均分别与柑橘全爪螨以很高的置信度(分别为99%,99%和100%)聚在同一分支。【结论】形态特征结合分子数据分析可以确定山东梨园中新暴发成灾的害螨为柑橘全爪螨,说明柑橘全爪螨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北移了,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全爪螨 梨园 害螨 鉴定 阳茎 COⅠ its1 ITS2
下载PDF
米尔顿姬小蜂rDNA ITS1和ITS2的序列分析及其分子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蓬英 廖富荣 +3 位作者 林玲玲 洪钦阳 李雯琳 林石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8-453,共6页
本研究测定了米尔顿姬小蜂Anselmella miltoni Girault的rDNA ITS1和ITS2序列,以探讨其分子鉴定方法。米尔顿姬小蜂的ITS1和ITS2侧翼区(18S和5.8S)序列相对稳定,ITS1和ITS2序列存在种间差异。根据18S rDNA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 ... 本研究测定了米尔顿姬小蜂Anselmella miltoni Girault的rDNA ITS1和ITS2序列,以探讨其分子鉴定方法。米尔顿姬小蜂的ITS1和ITS2侧翼区(18S和5.8S)序列相对稳定,ITS1和ITS2序列存在种间差异。根据18S rDNA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 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与膜翅目其它科的系统发育树。根据米尔顿姬小蜂ITS1和ITS2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了PCR扩增,扩增效果理想,采用上述特异性引物可从单头米尔顿姬小蜂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因此,可以采用ITS1和ITS2区的特异性对米尔顿姬小蜂进行快速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顿姬小蜂 RDNA its1 ITS2 特异引物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菌鉴定及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的核相变化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敬泽 徐同 何黎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56,共11页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近年来在浙江淳安地区严重发生,根据形态学特征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枝条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盘通常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顶端顶部钝圆,基部平截,分生孢子盘中的孢子包埋在基质中...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近年来在浙江淳安地区严重发生,根据形态学特征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枝条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盘通常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顶端顶部钝圆,基部平截,分生孢子盘中的孢子包埋在基质中,紧密结合在一起.分生孢子在自然寄主和人工培养条件下形态特征相似.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的rDNA ITS序列联配显示,其序列是相同的.用UPGMA方法分析ITS1-ITS2序列构建的炭疽菌系统发育树把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和其它寄主上的胶孢炭疽菌或其有性型围小丛壳菌菌系分入同一个组,与根据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在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用DAPI荧光染色观察到核相发生两次有丝分裂变化.第一次有丝分裂发生在分生孢子固着聚苯乙烯塑料培养皿3-4 h后,随后,分生孢子中部形成一个隔膜,把它分成两个细胞;6~7 h后,分生孢子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分裂后,一个核通过芽管移入附着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核糖体DNA序列 胶孢炭疽病菌
下载PDF
椰心叶甲ITS、5.8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华平 杨腊英 +1 位作者 程子路 黄俊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克隆了椰心叶甲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 rDNA序列,其全长为2 107 bp,并对这一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研究椰心叶甲地理种群的差异及其不同类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并重构椰心叶甲从原产地到各受灾地区的传播路线等... 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克隆了椰心叶甲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 rDNA序列,其全长为2 107 bp,并对这一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研究椰心叶甲地理种群的差异及其不同类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并重构椰心叶甲从原产地到各受灾地区的传播路线等方面奠定了分子基础,对制定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心叶甲 RDNA its1 ITS2
下载PDF
远志属7种药用植物ITS1和ITS2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樊杰 白妍 束明月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目的采用ITS序列进行远志属7种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测定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卵叶远志P.sibirica、瓜子金P.japonica、华南远志P.glomerata、蓼叶远志P.persicariifolia、肾果小扁豆P.furcata和小花远志P.arvensis的ITS1... 目的采用ITS序列进行远志属7种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测定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卵叶远志P.sibirica、瓜子金P.japonica、华南远志P.glomerata、蓼叶远志P.persicariifolia、肾果小扁豆P.furcata和小花远志P.arvensis的ITS1、ITS2序列,借助Clustal X、MEGA 3.1软件比较和分析ITS1、ITS2的序列特征。结果远志属7种药用植物ITS1长度为279~291 bp,ITS2的长度为211~219 bp,变异位点232个,信息位点53个;远志与卵叶远志的遗传距离最小,华南远志与肾果小扁豆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结论远志属7种药用植物的ITS1、ITS2序列可作为分子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属 ITS序列 DNA条形码 物种鉴别 its1 ITS2
原文传递
基于rDNA ITS序列探讨部分腐霉种的系统发育与其形态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楼兵干 张炳欣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20,共14页
基于对73株计58种腐霉和6种疫霉的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分析,以海生疫霉为外围群,按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腐霉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8种腐霉中,Pythium ostracodes,P.chamaehyphon,P.carbonicum,P.montanum和P.vexan... 基于对73株计58种腐霉和6种疫霉的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分析,以海生疫霉为外围群,按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腐霉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8种腐霉中,Pythium ostracodes,P.chamaehyphon,P.carbonicum,P.montanum和P.vexans归为同一组,介于其它腐霉和疫霉之间,这5种腐霉的孢子囊均为球形;现已归为疫霉属的P.undulatum 单独为一组,它与腐霉的亲缘关系比疫霉更近;其余52种腐霉聚成一大组,这52种腐霉基本上按孢子囊或菌丝膨大体形态分成Ⅰ、Ⅱ两组:第1组31种腐霉, 其中30种腐霉的孢子囊或菌丝膨大体为球形;第Ⅱ组21种腐霉,其中19种腐霉的孢子囊为丝状、瓣状或裂片状。基于ITS序列分析,腐霉属的其它性状如藏卵器壁是否光滑、卵孢子是否满器、雄器的着生方式和数量、异宗配合等呈多元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 形态特征 ITS序列分析 核糖体DNA 系统发育关系 系统发育树 孢子囊 亲缘关系 异宗配合 疫霉属 腐霉属 卵孢子 球形 膨大 菌丝
下载PDF
沙棘果酒专用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广财 朱丹 +2 位作者 王宪青 魏文毅 李志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4-218,共5页
目前工业上尚无酿造沙棘果酒的专用酵母菌,因此,筛选出适合酿造沙棘果酒的优良酵母菌尤为必要。利用ITS1-5.8S-ITS2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自选酵母菌Y23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克隆的自选酵母菌Y23的5.8S-ITS rDNA序列... 目前工业上尚无酿造沙棘果酒的专用酵母菌,因此,筛选出适合酿造沙棘果酒的优良酵母菌尤为必要。利用ITS1-5.8S-ITS2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自选酵母菌Y23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克隆的自选酵母菌Y23的5.8S-ITS rDNA序列(GenBank接受号:FJ793809)全长874bp。自选酵母菌Y23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B S423T(AM262829)的遗传距离最近,两者之间的同源性为100%,因此,鉴定酵母菌Y23为酵母属(Sacchar omyces)酿酒酵母(Sacchar omyces cerevisiae)。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初始糖度、发酵温度、接种量对自选酵母菌Y23酿造沙棘果酒品质的影响,得出沙棘果酒质量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对沙棘果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利用自选酵母菌Y23酿造沙棘果酒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初始糖度19.9%、发酵温度25.4℃、接种量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酒 酵母菌 its1-5.8S-its2 RDNA 鉴定 应用
下载PDF
猕猴桃白兰地专用酵母菌的选育及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殿梅 张良 +3 位作者 卢中明 秦辉 侯长军 霍丹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32,共5页
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显色、产气初筛及发酵复筛方法在猕猴桃自然发酵液中筛选出了2株酿造性能良好,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N5和N13,其酿造出的猕猴桃白兰地一次蒸馏产物香气纯正,浓郁,无异味,一次蒸馏液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8.6%... 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显色、产气初筛及发酵复筛方法在猕猴桃自然发酵液中筛选出了2株酿造性能良好,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N5和N13,其酿造出的猕猴桃白兰地一次蒸馏产物香气纯正,浓郁,无异味,一次蒸馏液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8.6%和9.1%,其中N5酵母酿造产物中丁酸乙酯的含量为0.122 g/L,N13酵母酿造产物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为0.150 g/L,其产酯能力均明显提高。经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N5和N13菌株均属于汉逊酵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白兰地 酵母选育 气象色谱-质谱法(GC—MS) its1—5 8S—ITS2 rDNA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