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拓云理论的泥炭质土场地沉降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阮永芬 陈赵慧 +2 位作者 吴龙 谭桂平 李飞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更好地研究泥炭质土场地地铁车站基坑周边沉降问题,预测和评估施工时及施工后的沉降风险,在分析了泥炭质土的特点后,选择土层厚度、有机质质量分数、重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土层埋深和压缩模量7个指标,建立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为更好地研究泥炭质土场地地铁车站基坑周边沉降问题,预测和评估施工时及施工后的沉降风险,在分析了泥炭质土的特点后,选择土层厚度、有机质质量分数、重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土层埋深和压缩模量7个指标,建立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求出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最后用理想点法耦合主客观权重求出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沉降等级分类标准,生成每个评价指标的云滴图,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的可拓云矩阵,进而将综合权重向量与可拓云矩阵相乘得到综合确定度,根据综合确定度最大原则确定样本沉降风险等级。以昆明某地铁车站施工监测数据为例,用建立的可拓云模型对泥炭质土场地的沉降风险进行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该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影响,明确了沉降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为泥炭土场地上建(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及应急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可拓云理论 泥炭质土 理想点法 沉降风险评价
下载PDF
重庆地域传统人居形态及文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纪武 《规划师》 2007年第5期67-70,共4页
地域性作为人居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聚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地域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重庆在簇群格局、建筑形态、建筑结构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 地域性作为人居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聚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地域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重庆在簇群格局、建筑形态、建筑结构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征。设计师应充分发掘城市的地域特征,创造出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富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地域文化 理想人居环境
下载PDF
论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牧川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6-87,共2页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理想的人居生活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做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应在建设中遵循五个原则,它们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地域性、合理利用资源、运用高科技。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理想人居环境 环境 生态 资源
下载PDF
知行合一:在现实世界践行城市规划理想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岚 崔曙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7,共6页
面对新的发展背景和多部门竞相推动"多规融合"的社会现实,需要重新思考城市规划的社会定位和城市规划的现实问题。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人类追求更好人居环境的理想,并在及时回应发展变化的城市问题的社会实践中不... 面对新的发展背景和多部门竞相推动"多规融合"的社会现实,需要重新思考城市规划的社会定位和城市规划的现实问题。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人类追求更好人居环境的理想,并在及时回应发展变化的城市问题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进步。而这种进步,需要一代代具有理想精神的城市规划者,通过"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不断推动。规划师需要结合实践,不断发展完善专业的"六能","心、手、眼、口、脑、足"并用,在"理想—实践—理想—实践"的过程中,持续渐进地推动规划引导下的人居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理想 现实改善 规划师 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下载PDF
再回理想聚落--宁波北仑紫石粮库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灏 《时代建筑》 2022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紫石粮库是“家乡建筑”学从实验住宅到公共建筑的一个衍射。文章首先追忆了地扪村的独立吊脚风土粮仓、村里火塘,以及开放的梯田水系。进而阐述建筑师将“八”字形聚落布局的开放院落系统重新纳入大型水系系统,通过重新整理江南水乡粮... 紫石粮库是“家乡建筑”学从实验住宅到公共建筑的一个衍射。文章首先追忆了地扪村的独立吊脚风土粮仓、村里火塘,以及开放的梯田水系。进而阐述建筑师将“八”字形聚落布局的开放院落系统重新纳入大型水系系统,通过重新整理江南水乡粮仓与水系的渊源关系,新的组合以及类型空间——理想水乡,得以形成。同时,建筑师引入了火塘水面、转角风雨桥以及各种桥式结构的探索——以剪力墙承重的“八”字桥式现代木构系统。这些共同形成了理想的聚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水乡 新火塘与桥仓 理想聚落
下载PDF
生存理性视角下的山地聚落选址及其空间格局研究——以河北省没口峪村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文斌 王雯悦 +1 位作者 刘莉 焦学佳 《华中建筑》 202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山地聚落是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阐述了山地传统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的基本构成和相应特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是实际的社会行为,主要依靠社会行为理... 山地聚落是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阐述了山地传统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的基本构成和相应特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是实际的社会行为,主要依靠社会行为理论指导实现。在此基础上,以河北省山地聚落没口峪村为例,借助"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理念,将影响因素分为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推导出其深层次蕴含的"生存理性"原则,进而分析选址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并构建相应的概念模型。通过上述研究,总结没口峪村聚落特点,以便村落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传承和体现当地地域文化,为没口峪村的传统延续和日常生活运转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聚落 行为理论 生存理性 理想空间格局
下载PDF
黄河沿岸风土聚落空间形态的“理想图式”——以解家村的人类学调查个案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晓丹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03,共8页
借助族谱的历史信息,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及形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韩城解家村家谱中的村落信息释读,还原村落从选址到空间建构的完整历程,深入分析家谱的叙事逻辑以及村图的绘制方式,发掘聚落物质空间与社会形态之间的深层关系,总结出... 借助族谱的历史信息,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及形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韩城解家村家谱中的村落信息释读,还原村落从选址到空间建构的完整历程,深入分析家谱的叙事逻辑以及村图的绘制方式,发掘聚落物质空间与社会形态之间的深层关系,总结出两种不同阶段的聚落“理想图式”:家谱叙事中建构的“井”字形原型与宗族发展到鼎盛的聚落理想形态。在此基础上解析黄河沿岸传统村落实存,进一步论证此“理想图式”地域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土聚落 理想图式 黄河沿岸 空间形态 宗族结构
原文传递
非线性粘弹性土中单桩沉降时间效应分析新方法(英文)
8
作者 Zhen-ya LI Kui-hua WANG +1 位作者 Shu-hui LV Wen-bing W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30-643,共14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简便方法,计算非线性土中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以及沉降稳定之后桩身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的分布情况,为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创新点:1.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包括桩侧土和桩端土),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2.采用基于行波分...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简便方法,计算非线性土中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以及沉降稳定之后桩身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的分布情况,为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创新点:1.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包括桩侧土和桩端土),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2.采用基于行波分解的波动分析程序,计算桩身任意位置处的沉降,并据此计算任意位置处的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3.该方法既可以用于分析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也可以计算不同加载等级下桩的最终沉降量,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线性阻尼器模拟土体的粘性,双曲线模型和理想弹塑性模型分别模拟桩侧土和桩端土的非线性,采用基于行波分解的波动分析程序得到桩身不同位置处的沉降、侧摩阻力及轴力计算公式(式(15)、(25)、(31)、(33)、(35)和(36));2.分析在不同桩土参数情况下,桩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6、8、10和12)及桩身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分布情况(图7、9、11和13);3.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图14和15)。结论:1.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非常显著,并受到桩土参数的影响;2.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工程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时间效应 双曲线模型 理想弹塑性模型 波动分析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