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A Longitudinal Case-Control Double Blinded Study 被引量:8
1
作者 Michelle Cristina Ichida Mariana Zemuner +4 位作者 Jorge Hosomi Hong Jin Pai Manoel Jacobsen Teixeira JoséTadeu Tesseroli de Siqueira Silvia R D T de Siqueira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29-836,共8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 by case-control longitudinal blinded study. Methods: Sixty ITN patients and 30 healthy subjects were...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 by case-control longitudinal blinded study. Methods: Sixty ITN patients and 30 healthy subjects were included. The IT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cupuncture group(15 cases), sham-acupuncture group(15 cases) and carbamazepine group(30 cases), respectively. Clinical orofacial evaluation(including pain intensity and medication doses), 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RDC/TMD) and Helkimo indexes(for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masticatory system), and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for sensory thresholds(gustative, olfactory, cold, warm, touch, vibration and superficial and deep pain) were evaluated before treatment,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mean pain intensity by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only decreased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t the last evaluation(P=0.012). Patients in the sham-acupuncture group had an increase in carbamazepine doses according to the prescriptions(P〈0.01).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secondary myofascial pain and mandibular limitations at the acupuncture and sham-acupuncture groups, however only the acupuncture group kept the changes after 6 months(P〈0.01, P=0.023).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mechanical threshold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tactile, P〈0.01; vibration, P=0.027) and an increase in deep pain thresholds in both acupuncture and sham-acupuncture groups(P=0.013).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an be an o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TN due to its analgesic effect in both ITN and secondary myofascial pain associated with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orofacial pain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case-control study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不同疗效分析
2
作者 武通帅 何佳伟 +1 位作者 张良 王占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比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对2种分型患者的术后疗效予以分析。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术后5年疼痛缓...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比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对2种分型患者的术后疗效予以分析。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术后5年疼痛缓解率及治愈率更高,非典型患者术后复发率更高。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后,典型患者更容易获得疼痛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典型三叉神经痛 非典型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矩阵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来昌 张思影 +3 位作者 谭永明 熊文娟 李志 顾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38-941,共4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指有临床症状但无明显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ITN临床表现为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痛。国外统计发病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指有临床症状但无明显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ITN临床表现为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痛。国外统计发病率0.012%。本病被认为是"世界上人类最大的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三叉神经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neuralgia trigeminal 神经分布区 功能性病变 功能连接 脑活动 idiopathic
下载PDF
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娟 高翃 +4 位作者 罗裕辉 梁豪文 李卓伦 熊东林 蒋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第II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在X线下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至翼腭窝,穿刺圆孔并成功定位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40例病人均穿刺成功。其中38例病人术... 目的:探讨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第II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在X线下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至翼腭窝,穿刺圆孔并成功定位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40例病人均穿刺成功。其中38例病人术后第1天疼痛完全缓解伴颜面部第II支支配区麻木,无其他不良反应;2例术后疼痛有所减轻,发作频率及程度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1月随访所有病人疼痛均完全消失,优良率100%。随访1年无复发。术后VAS评分与术前评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线下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翼腭窝 圆孔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MRI特征与疼痛程度及射频热凝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睿林 冉娅 +5 位作者 胡鑫 周增华 许圣荣 耿泽阳 吴逸伦 蒋宗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2-34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病人的三叉神经MRI形态学特征,探讨其与疼痛程度以及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PR... 目的:回顾性分析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病人的三叉神经MRI形态学特征,探讨其与疼痛程度以及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PRT治疗的95例单侧ITN病人的一般资料及MRI影像。测量并比较其MRI形态学指标包括双侧三叉神经根(trigeminal nerve root,TR)长度及截面积、神经脑桥夹角、神经跨岩尖转角、血管神经位置关系,计算三叉神经萎缩程度。评估三叉神经MRI形态学特征与NRS评分的相关性。通过电话随访获取病人PRT术后疗效信息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PR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TN病人症状侧三叉神经根截面积、神经脑桥夹角小于非症状侧(P<0.05);神经脑桥夹角与NRS评分呈负相关(r=-0.206,P<0.05);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病人病程、TR长度和萎缩程度与PRT的预后有关(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影响PRT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34,P<0.05)。结论:症状侧三叉神经萎缩以及较小的神经脑桥夹角对ITN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神经脑桥夹角与病人的疼痛程度有关;病程的长短是影响PR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形态学 射频热凝术 预后
下载PDF
伽玛刀和射波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立强 王明席 +6 位作者 吴承远 谭锋 张岳松 李玉庆 朴京虎 赵耀巍 邵雷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价伽玛刀及射波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和随访观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伽玛刀治疗10例,经射波刀治疗17例。靶点选择在三叉神经根入... 目的:评价伽玛刀及射波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和随访观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伽玛刀治疗10例,经射波刀治疗17例。靶点选择在三叉神经根入桥脑段前3.0mm处,依据Bris-man疗效判定标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伽玛刀组10例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治愈和疗效显著9例,1例无效;射波刀组17例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治愈和疗效显著15例,无效2例。结论:伽玛刀、射波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可靠疗效。射波刀与伽玛刀相比较,前者无创、无框架、非等中心、非共面、非聚焦照射为其优点,后者精度较高,定位更为准确。靶点选择和精确定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射波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凌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手术疗效,总结不同类型责任血管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MVD的ITN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操作的要点进行介绍。结果术中见124例三叉神经根部有接触或压迫的血管,占99.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手术疗效,总结不同类型责任血管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MVD的ITN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操作的要点进行介绍。结果术中见124例三叉神经根部有接触或压迫的血管,占99.2%,最常见的责任血管是小脑上动脉(SCA,占68%)其次为小脑前下动脉(AICA,占30.4%)。动脉性责任血管占96.8%,岩上静脉作为责任血管占8.8%。所有病例均有效(100%),总治愈率为96.8%。结论微血管减压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提高显微外科操作技巧,不遗漏责任血管,是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外科 责任血管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9
8
作者 江力 俞文华 +2 位作者 王清 鲁晓杰 苗增利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三叉神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科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共72人,其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的患者38人,其余采用常规显微镜下MVD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三叉神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科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共72人,其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的患者38人,其余采用常规显微镜下MVD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用时(165.26±22.62)min,与常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年后随访完全缓解36例(94.7%),疼痛减轻2例,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例(15.79%),于2周内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患者死亡。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神经内镜可以更广泛清晰地显示桥小脑角区间解剖结构,全程观察三叉神经从REZ区至Meckel囊,有助于精确定位责任血管压迫点,并可了解置入Teflon棉后的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回顾 被引量:46
9
作者 朱晋 仲骏 李世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复习微血管减压手术458例,对手术技术及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手术早期的总有效率为98.2%,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听力丧失、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复习微血管减压手术458例,对手术技术及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手术早期的总有效率为98.2%,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听力丧失、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因术后严重后颅窝水肿及脑干移位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应尽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静脉暂时阻断试验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保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静脉暂时阻断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CT引导下半月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海丽 杨立强 +6 位作者 宋胜文 郭玉娜 王琦 何亮亮 岳剑宁 王小平 曹国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8例,分别记录患者术... 目的研究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8例,分别记录患者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1周(T2),术后1个月(T3)及术后3个月(T4)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48例患者T1、T2、T3、T4时刻VAS评分均较T0时刻VAS评分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T1、T2、T3、T4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麻木,均为轻、中度麻木,且随时间推后明显好转,不影响日常生活;主要并发症包括咀嚼肌力下降27例(56.25%),角膜感觉减退1例(2.08%),耳鸣3例(6.25%),流清鼻涕1例(2.08%)。术后各时间点,患者均未出现视力障碍、颅内感染、低颅压头痛、晕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疗效好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半月节 CT引导
下载PDF
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俊杰 赵洪洋 杨卫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评价使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双靶点治疗,以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和近半月节处为照射靶点,中心剂量84~90Gy,周边剂量42~45Gy,桥脑临界剂量<20Gy。结果本组32例... 目的评价使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双靶点治疗,以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和近半月节处为照射靶点,中心剂量84~90Gy,周边剂量42~45Gy,桥脑临界剂量<20Gy。结果本组32例获随访,均有疼痛缓解,按BNI评分,有效率为96.9%。起效时间平均4.2个月(1d~26个月)。8例(25%)复发,8例(25%)出现并发症。结论双靶点治疗能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双靶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fMRI技术在探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曼曼 王霁蕾 +8 位作者 肖芳莉 吴川 任少毓 丁思勰 曹志慧 宋阳 王海宝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评估三叉神经痛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组26例,健康对照组22例,受试者静息态下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利用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评估三叉神经痛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组26例,健康对照组22例,受试者静息态下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利用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两组人员的全脑平均低频振幅率(mf ALFF)值。使用SPM12和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两组受试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男女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N患者组部分脑区mf ALFF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是:左侧枕中回(BA18)、枕下回(BA19)、三角部额下回(BA47)、梭状回(BA37)、小脑脚1区、距状裂周围皮层、中央旁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BA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N患者多个相关脑区的mf ALFF值增高,提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的活动改变可能与疼痛的调节或感觉的整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静息态 功能性核磁共振 脑功能
下载PDF
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鄢毅 蒋小凤 +4 位作者 邱觅真 曹雪中 王萌 顾伟国 张达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ITNⅡ+Ⅲ支患者,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疼痛评价表(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ITNⅡ+Ⅲ支患者,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疼痛评价表(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评估疗效,观察术后第1天有效率及并发症,随访2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术后2年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总有效率为96.7%,术后2年总复发率为41.8%;Ⅱ、Ⅲ支分组进行疗效曲线比较Ⅱ支疗效优于Ⅲ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颜面肿胀16例(28.07%),Ⅱ支麻木48例(84.21%)、Ⅲ支麻木34例(59.64%)。结论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是一种高安全性、高选择性、高精确性的治疗Ⅱ+Ⅲ支ITN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 圆孔 卵圆孔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正巍 曲艺 +1 位作者 蒋传路 杨东波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神经外科医师及2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参与,盲法分析8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图像,对照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神经外科医师及2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参与,盲法分析8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图像,对照应用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术前行MR检查,在3D-TOF序列图像上显示血管神经压迫症状侧阳性率86.4%(76/88),非症状侧阳性率12.5%(11/88),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所见周围血管压迫神经者83例(94.3%),未压迫神经者5例(5.7%),3D-TOF诊断符合率97.6%(81/83)。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81例(92.0%)。结论 MR可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7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1 位作者 邹咏文 陈广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 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MRI定位 ,以患侧三叉神经根为靶点 ,选用 4mm准直器治疗 ,中心剂量为 70~ 90Gy伽玛刀治疗。结果 随访 6~ 67个月 ,疼痛完全缓解 66例 ( 75...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 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MRI定位 ,以患侧三叉神经根为靶点 ,选用 4mm准直器治疗 ,中心剂量为 70~ 90Gy伽玛刀治疗。结果 随访 6~ 67个月 ,疼痛完全缓解 66例 ( 75 9% ) ,疼痛大部分缓解 18例 ( 2 0 7% ) ,疼痛部分缓解 2例 ( 2 3 % ) ,疼痛无缓解 1例 ( 1 1% ) ,其中 2例 ( 2 3 % )疼痛完全缓解后复发 ,再次经伽玛刀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 2例 ( 2 3 % )发生患侧面部麻木。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复发后再次行伽玛刀治疗疼痛可缓解。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悬吊法”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附43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德宝 王之敏 +5 位作者 蒋栋毅 张全斌 陈寒春 沈李奎 周强 万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1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悬吊法"对43例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无伤残及死亡病例,术后总有效率达100%,随访2~42月,平均24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发生脑... 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悬吊法"对43例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无伤残及死亡病例,术后总有效率达100%,随访2~42月,平均24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面部麻木1例,出院时均治愈。结论利用"悬吊法"对三叉神经进行减压,减压充分,能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悬吊 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附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韩宏彦 栾国明 +3 位作者 凌至培 梁继军 李云林 王鹏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人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人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访3~48个月(平均32个月),疼痛消失86例(94.5%),明显缓解、服得理多能够控制满意者5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人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病因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干预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国荣 王宏伟 +2 位作者 朱利峰 祁艺 杨华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S1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前、后的心理特点,为临床治疗和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对45例三叉神经痛病...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前、后的心理特点,为临床治疗和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对4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入院后第1d及伽玛刀治疗后第5d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入院时SAS为39.26±7.34,SDS为42.72±6.95,入院时与伽玛刀治疗后SAS、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三叉神经痛病人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及伽玛刀治疗,可降低病人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治疗 心理分析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若平 肖泉 +1 位作者 庞刚 徐柯贝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该科微血管减压术治疗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8例患者术中发现有责任血管压迫84例,无血管压迫...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该科微血管减压术治疗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8例患者术中发现有责任血管压迫84例,无血管压迫而仅见蛛网膜粘连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80例,疼痛减轻7例,无效1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一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恶心、呕吐及眩晕8例,面部感觉麻木8例,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皮下积液5例,脑脊液耳漏1例。无死亡及致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经卵圆孔与经翼腭窝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宁 张瑛瑛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与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运用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B组采用经翼腭窝...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与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运用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B组采用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SS)、不良反应以及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组内VSA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内PSS均明显增高(P<0.05),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疗效相似,但A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组。结论相比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而言,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更安全及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卵圆孔 翼腭窝 射频温控热凝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