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检测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丘创华 钟丽红 +2 位作者 李卓成 佘吉佳 虎子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6期2313-2315,共3页
目的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E(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于该院的过敏性疾病患者179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IgE及细胞结合IgE水平进行... 目的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E(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于该院的过敏性疾病患者179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IgE及细胞结合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细胞结合IgE检测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浆IgE,细胞结合IgE鉴别过敏性疾病的最佳临界值为360 ng/mL,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82.1%。室温放置对细胞结合IgE水平的影响小于血浆IgE。结论与血浆IgE相比,细胞结合IgE水平更稳定,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结合igE 血浆igE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稳定性
下载PDF
尘螨剌激对特应质母亲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特异性IgE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龙山 余保平 +3 位作者 余秀兰 谢桂珍 张章 范联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 探讨尘螨剌激对特应质母亲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特异性IgE(sIgE)的影响。方法 选择2 1例有过敏病史并Dpt/Df试验阳性妊娠母亲的新生儿(AD组) ,2 0例无过敏病史并Dpt/Df试验阴性妊娠母亲的新生儿(对照组)。分离新生儿脐血... 目的 探讨尘螨剌激对特应质母亲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特异性IgE(sIgE)的影响。方法 选择2 1例有过敏病史并Dpt/Df试验阳性妊娠母亲的新生儿(AD组) ,2 0例无过敏病史并Dpt/Df试验阴性妊娠母亲的新生儿(对照组)。分离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 ,葡萄球菌A蛋白(Sac)进行诱导,经Dpt/Df刺激后,以MTT测定细胞增殖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sIgE及IL - 4含量。结果 ①未加Dpt/Df刺激前,AD组和对照组的CMBC增殖反应及培养上清中sIgE ,IL - 4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 0 5 )。②加Dpt/Df刺激后,AD组细胞增殖反应、sIgE及IL - 4明显增高,与刺激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0 0 1)。③对照组中,细胞增殖反应、sIgE及IL - 4在Dpt/Df剌激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均>0 0 5 )。结论 尘螨剌激对特应质母亲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及生成特异性IgE能力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提示胎儿免疫细胞在宫内可能已暴露于变应原并致敏,产生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记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 特应质母亲 新生儿 脐血 单个核细胞分泌特异性igE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缺陷Ig分泌细胞功能研究
3
作者 耿排力 近藤直实 靳国恩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SAC及rIL-2对CVIDB细胞的影响、选择性IgA缺陷患儿Ig分泌细胞功能及若干PIDIg分泌细胞功能及其与血清I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提示:(1)通过SAC及rIL-2对CVIDB细胞的影响,阐明了CVIDB细胞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为区别对待B... 本研究探讨了SAC及rIL-2对CVIDB细胞的影响、选择性IgA缺陷患儿Ig分泌细胞功能及若干PIDIg分泌细胞功能及其与血清I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提示:(1)通过SAC及rIL-2对CVIDB细胞的影响,阐明了CVIDB细胞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为区别对待B细胞分化不同阶段发生障碍提供了理论基础。(2)在对其他类型PID研究中我们证明,Ig分泌细胞数与血清Ig水平呈平衡关系。(3)我们首次建立了以测定未培养PBMCs中的Ig分泌细胞对免疫缺陷及健康人的体内Ig生成能力进行评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 ig分泌细胞 功能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T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反应类型及Ig的观察
4
作者 王纯耀 宋国英 +2 位作者 刘运卿 宋志宇 王志铭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3年第4期13-14,137,共3页
用酸性a醋酸萘酯酶染色法(简称ANAE)及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ANAE总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其反应类型的变化:圆点状颗粒型淋巴细胞... 用酸性a醋酸萘酯酶染色法(简称ANAE)及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ANAE总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其反应类型的变化:圆点状颗粒型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散在颗粒型淋巴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免疫球蛋白(简称Ig)及C3补体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酸性非特异性酯酶 细胞免疫ig
下载PDF
共刺激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英文)
5
作者 黄赤兵 李健 +2 位作者 张艮甫 范明齐 王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6161-6164,共4页
背景:前期的研究表明,通过受体全身注射T细胞活化所需的B7/CD28共刺激信号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但所需剂量大、影响范围广、特异性差,可能造成全身性不良反应。目的:为了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 背景:前期的研究表明,通过受体全身注射T细胞活化所需的B7/CD28共刺激信号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但所需剂量大、影响范围广、特异性差,可能造成全身性不良反应。目的:为了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治疗的靶向性,采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对肾移植供、受体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修饰,观察两种树突状细胞单独以及联合应用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4/2004-07在解放军全军肾病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肾移植供体为近交系Brown-Norway(BN)大鼠,受体为近交系Lewis大鼠,Wistar大鼠作为无关淋巴细胞供体。方法:分离培养供、受体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供、受体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构建大鼠肾移植模型,将单独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混合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于肾移植前24h经股静脉注入受体,以未注射树突状细胞的受体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肾存活时间。②术后20d应用MTT法检测受体脾细胞对供体及无关抗原刺激反应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体树突状细胞未能延长移植肾存活,但与供体树突状细胞联合应用时可使移植肾存活时间较单独应用供体树突状细胞时明显延长(P<0.01)。注入供体树突状细胞与混合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大鼠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无关抗原刺激的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受体树突状细胞无此作用,但两种树突状细胞联合应用可以使移植肾获得更长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阻断剂 树突状细胞 肾移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
下载PDF
生长和分化因子15及未成熟粒细胞在老年血流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丹 陆岑琳 庄鑫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和分化因子15(GDF15)和未成熟粒细胞(IG)在老年血流感染(BSI)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107例,根据血培养结果中有无发生BSI分为BSI组和非BSI组,其中...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和分化因子15(GDF15)和未成熟粒细胞(IG)在老年血流感染(BSI)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107例,根据血培养结果中有无发生BSI分为BSI组和非BSI组,其中BSI组66例,非BSI组4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清IG、GDF15、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血培养结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BSI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各炎症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炎症标志物对BSI的预测价值。结果BSI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PCT、IG、GDF15均明显高于非B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OR 1.681,95%CI 1.147~2.212,P=0.006),IG(OR 1.474,95%CI 1.054~1.893,P=0.008)、GDF15(OR 1.572,95%CI 1.046~2.097,P=0.032)均是预测BSI的危险因素。血清GDF15、IG与PCT均有相关性(r=0.880,0.801,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IG和GDF15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864和0.847,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76,与血清DF15、IG和PCT单独检测的AUC相比无增幅效果。结论血清GDF15、IG和PCT均可以作为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BSI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和分化因子15(GDF15) 未成熟粒细胞(ig) 血流感染(BSI)
下载PDF
异位性皮炎病人皮肤含有异质性携带IgE细胞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秉鹤 Wolf.,K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71-174,共4页
关键词 皮炎 异位性 igE细胞
下载PDF
红细胞相关Ig检测的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昌富 杨国元 张国明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1年第1期52-54,共3页
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红细胞相关Ig(Erythrocyte Associated Immunoglobin,EAIg)检测方法的进展,并简述其在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诊断中的意义,
关键词 细胞相关ig 检测
下载PDF
IgE、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翔 拓红晓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6期906-907,共2页
目的观察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正常受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对两组人员进行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统计两组人员... 目的观察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正常受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对两组人员进行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统计两组人员的血清IgE含量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总量。结果观察组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含量为(541.47±131.78),对照组的血清IgE含量为(81.51±24.79);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嗜酸性粒细胞总量为(335.97±92.14)×10~6/L,对照组人员的平均嗜酸性粒细胞总量为(95.81±51.27)×10~6/L;临床指标判断: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嗜酸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人。结论通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含量高于正常人,且阳性率以及平均嗜酸性粒细胞总量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荨麻疹 检测价值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金菇儿童口服液对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及IgE的影响
10
作者 梁倩玲 李凤芝 郑迎东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0年第9期39-43,共5页
为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病 ,观察了金菇儿童口服液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口服液能使哮喘儿童T细胞亚群发生变化 ,提高IL - 2的活性 ,降低血清IgE水平 ,有效率达 80
关键词 金菇口服液 哮喘 儿童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IL-2 igE
下载PDF
YD383和YD439对IL-4诱导的BJAB细胞CD2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笪宇蓉 邢军 +3 位作者 董学易 宋春华 段宏泉 杨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2种化合物YD383、YD439对JAK/STAT6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的化合物YD383和YD439加入对数生长期的BJAB细胞作用30min,终浓度为20μg/L的白细胞介素(IL)-4共同孵育3h后,收集细胞并加入PE标记的鼠抗人CD23... 目的:初步探讨2种化合物YD383、YD439对JAK/STAT6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的化合物YD383和YD439加入对数生长期的BJAB细胞作用30min,终浓度为20μg/L的白细胞介素(IL)-4共同孵育3h后,收集细胞并加入PE标记的鼠抗人CD23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群体CD23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化合物YD383和YD439均能降低由IL-4诱导的BJAB细胞CD23分子的表达,且随着化合物剂量的增大,CD23分子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2种化合物各自不同的剂量组间CD23分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合物YD383和YD439对IL-4诱导的CD23分子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转录因子类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信号传导 细胞介素4 受体 igE流式细胞 细胞 肿瘤
下载PDF
VISTA作为免疫治疗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倩 王娟 +2 位作者 李冉 高爱琴 党琦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79-82,共4页
T细胞活化V结构域Ig抑制因子(VISTA)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结合其伴侣及介导免疫抑制的信号通路来削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而促进肿瘤进展。VISTA在不同瘤种中的预后价值仍存在争议,然而,大多数研究... T细胞活化V结构域Ig抑制因子(VISTA)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结合其伴侣及介导免疫抑制的信号通路来削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而促进肿瘤进展。VISTA在不同瘤种中的预后价值仍存在争议,然而,大多数研究更倾向于其作为负性预后指标。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阻断VISTA可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和增强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从而抑制小鼠肿瘤生长,这为探索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克服免疫耐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已有多个VISTA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取得阳性结果。因此VISTA是颇具潜力的免疫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化V结构域ig抑制因子 肿瘤免疫微环境 信号通路 免疫治疗靶点
下载PDF
大菱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守明 战文斌 +5 位作者 绳秀珍 韩进刚 王菁 杨凯 李军 张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用制备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和主要外膜蛋白(OMP)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及肛门灌注免疫,以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为指标,评价和比较大菱鲆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注射2种抗原后,外周血中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 用制备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和主要外膜蛋白(OMP)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及肛门灌注免疫,以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为指标,评价和比较大菱鲆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注射2种抗原后,外周血中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注射OMP大菱鲆的外周血Ig+细胞数量及血清抗体效价不显著低于注射灭活全菌大菱鲆(外周血Ig+细胞:P=0.390;抗体效价:P=0.300);肛门灌注2种抗原后,大菱鲆外周血和后肠中Ig+细胞数量及血清凝集效价亦均呈增加趋势,灌注OMP大菱鲆后肠、外周血中Ig+细胞数量和血清抗体效价均不显著高于灌注灭活全菌大菱鲆(外周血Ig+细胞:P=0.056;后肠Ig+细胞:P=0.163;抗体效价:P=0.195)。结果表明,注射和肛门灌注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和OMP均能够诱导大菱鲆产生针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结果对鱼类疫苗的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ig+细胞 血清抗体效价 免疫应答
下载PDF
IgE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887-2888,共2页
目的:探讨IgE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高依据。方法:本研究患者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进行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256例。另外,选取4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IgE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高依据。方法:本研究患者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进行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256例。另外,选取4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IgE嗜酸性粒细胞。结果:荨麻疹患者的平均血清总IgE含量为582.1±134.62;而对照组的平均水平为89.36±32.10。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IgE总阳性率达到73.83%(189/25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2.5%(5/40)。两组的IgE阳性率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荨麻疹患者的平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323.28±87.13)*106/L,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19.36±86.37)*106/L。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IgE嗜酸性粒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IgE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igE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益气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宏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运用益气养血祛风法以慢荨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慢荨汤,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2... 目的运用益气养血祛风法以慢荨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慢荨汤,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2组均治疗28 d。观察风团控制、瘙痒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停药1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在控制风团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瘙痒的控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6.7%,高于对照组的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粒性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23.33%,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养血祛风法以慢荨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可以降低患者血清总I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血祛风 慢性荨麻疹 igE及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VIST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黄莉莉 李勇 +2 位作者 詹升华 曹磊 吕心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T细胞活化的V结构域Ig抑制因子(V-domain immunoglobulin suppressor of T cell activation,VIST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胃癌手... 目的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T细胞活化的V结构域Ig抑制因子(V-domain immunoglobulin suppressor of T cell activation,VIST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胃癌手术的26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并制作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芯片VISTA、浸润细胞标志物、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胃癌和胃炎组织中VISTA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VISTA与IFN-γ、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VISTA主要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122/268,45.5%)和间质细胞(148/268,55.2%)中表达,较少在肿瘤细胞(14/268,5.2%)中表达。VISTA与IFN-γ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VISTA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胃炎组织(P均<0.05),且其高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均<0.05)。VISTA低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35)。结论VISTA具有作为胃癌与胃炎鉴别诊断指标的潜能,可作为胃癌患者风险因素的预后标志物,但需联合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指标分析以精准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化的V结构域ig抑制因子 胃癌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下载PDF
芩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先红 顾政一 +6 位作者 黄华 姚华 刘燕 王雪 杨巧丽 史玉柱 王林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考察芩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以0.1%卵清蛋白(OVA)和氢氧化铝佐剂混悬液腹腔注射进行全身致敏,用2%卵清蛋白溶液进行鼻部抗原攻击,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滴... 目的考察芩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以0.1%卵清蛋白(OVA)和氢氧化铝佐剂混悬液腹腔注射进行全身致敏,用2%卵清蛋白溶液进行鼻部抗原攻击,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滴通鼻炎水组、芩蒿滴鼻剂低剂量组[0.1g浸膏(相当于生药量2.12g)/mL]、芩蒿滴鼻剂高剂量组[0.5g浸膏(相当于生药量10.58g)/mL)]4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将芩蒿滴鼻剂滴鼻给药6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卵清蛋白特异性IgE(OVA-sIgE)含量,取鼻黏膜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血清OVA-sIg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芩蒿滴鼻剂高、低剂量组血清OVA-sIgE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芩蒿滴鼻剂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鼻黏膜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血管不同程度的扩张、充血,伴有大量嗜酸粒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的浸润;芩蒿滴鼻剂高、低剂量可明显减轻搔鼻、打喷嚏、流鼻涕及鼻塞等典型的鼻部过敏症状,改善鼻黏膜毛细血管的扩张、充血,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芩蒿滴鼻剂能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OVA-sIgE含量并改善鼻黏膜病理改变,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蒿滴鼻剂 变应性鼻炎 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李莉 王利利 周菊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6-401,共6页
目的探讨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对C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6例CSCC、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3例... 目的探讨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对C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6例CSCC、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3例CINⅡ~Ⅲ级和2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ISTA的表达。通过随访获取CSCC患者的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CSCC组VISTA表达阳性率为32.8%(38/116),CINⅡ~Ⅲ级组阳性率为17.4%(4/23),CINⅠ级组和慢性宫颈炎组VISTA表达均为阴性。CSCC组与CINⅡ~Ⅲ级组、CINⅠ级组及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116例CSCC患者中,VISTA表达与CSCC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VISTA阳性表达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0.7个月,3年生存率为44.7%(17/38);而VISTA阴性表达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9.1个月,3年生存率为87.2%(68/7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VISTA表达(P=0.001)和FIGO分期(P=0.047)为C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VISTA阳性表达患者的死亡风险是VISTA阴性表达患者的4.130倍。结论VISTA蛋白在CSC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C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ISTA表达可作为CSC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为CSC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 T细胞激活抑制物ig可变区结构域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新型免疫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坤 吴锦 +1 位作者 方梦莹 刘文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0-1054,共5页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免疫检查点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已在肿瘤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成果。此外,一些新型检查点,如腺苷酸A2A受体(A2AR),B7同源物3(B7-H3)...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免疫检查点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已在肿瘤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成果。此外,一些新型检查点,如腺苷酸A2A受体(A2AR),B7同源物3(B7-H3),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CD366和T细胞活化的Ig可变区结构域抑制物(VISTA)等正处于研究中。其中,LAG-3、TIM-3和VISTA这三个检查点的抗瘤研究较多,阻断它们也可以取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免疫细胞活化和提高生存率等效果。另外,这三个检查点阻滞剂可以和PD-1阻滞剂等联合使用,并且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好疗效。我们主要总结了各新型免疫检查点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HAVCR2/CD366 T细胞活化的ig可变区结构域抑制物(VISTA) 免疫检查点阻滞剂 综述
下载PDF
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军莉 段效明 +2 位作者 陈会海 付轩疑 闫玉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80-282,28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总IgE、特异性IgE及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 目的通过对大鼠总IgE、特异性IgE及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动态检测总IgE、特异性IgE,以直接法进行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然后采用体外CO2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存在下肥大细胞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结果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感染鼠和正常鼠肥大细胞对旋毛虫幼虫均有杀伤作用,48 h时杀虫数分别为31.5和17.5条(χ2=13.146,P<0.01);χ2=28.543,P<0.01),以感染鼠肥大细胞杀伤作用更强。结论在IgE类抗体依赖肥大细胞介导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ADCC中,肥大细胞的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igE肥大细胞 ADCC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