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北一辉法西斯主义国际战略的演变与五四运动的关联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靓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6,共5页
北一辉是二战前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他的代表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圣经"。北一辉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中国革命领导人相交莫逆,他所撰写的《支那革命外史》在二... 北一辉是二战前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他的代表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圣经"。北一辉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中国革命领导人相交莫逆,他所撰写的《支那革命外史》在二战后被誉为描绘日本人参与辛亥革命的最佳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北一辉的两部著作——《支那革命外史》和《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五四运动对北一辉有关亚洲国际战略构想的影响,以期揭示五四运动期间北一辉思想的变化在他的法西斯主义国家改造论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国际战略
下载PDF
北一辉的中国认知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景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4-48,共5页
北一辉作为近代日本法西斯主义思想家、超国家主义的提倡者备受关注。他通晓儒学,主张纯粹社会主义,在《支那革命外史》《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等著作中,清晰表达了由日本一国单独保全中国,进而完成"中国统一",实现日本亚洲盟... 北一辉作为近代日本法西斯主义思想家、超国家主义的提倡者备受关注。他通晓儒学,主张纯粹社会主义,在《支那革命外史》《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等著作中,清晰表达了由日本一国单独保全中国,进而完成"中国统一",实现日本亚洲盟主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这也是北一辉中国认知的最终体现与主要论说的归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中国 "支那"革命外史 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下载PDF
国家改造·世界帝国·领导中国——北一辉侵略扩张思想述略
3
作者 渠长根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6期16-19,共4页
 北一辉是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家,他崇尚暴力,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是合理的,极力为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理论根据。他还宣称,日本应当打败英、美、俄、中等国,缔建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北一辉的法西斯思想理...  北一辉是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家,他崇尚暴力,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是合理的,极力为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理论根据。他还宣称,日本应当打败英、美、俄、中等国,缔建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北一辉的法西斯思想理论是日本对外扩张,特别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直接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法西斯主义 侵略扩张 日本
下载PDF
论北一辉与吉野作造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态度——兼析北一辉中国观的转变
4
作者 徐智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92-94,共3页
五四运动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儒教的权威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西方思想则大受推崇。在旧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被唾弃,新的价值观念被期待由西方引进之际,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先驱北一辉和日本大正民主运动... 五四运动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儒教的权威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西方思想则大受推崇。在旧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被唾弃,新的价值观念被期待由西方引进之际,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先驱北一辉和日本大正民主运动的理论先驱吉野作造均在此时发表了对五四运动的不同看法。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认知间的对比,可以对北一辉中国观的转变过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吉野作造 五四运动 中国观
下载PDF
近卫文麿与北一辉的法西斯思想比较
5
作者 程文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近卫文麿出身公家,其一生先后三次出任日本首相,是来自社会上层的法西斯主义分子;北一辉出身小商人家庭,是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的鼻祖。两者在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且代表着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通过... 近卫文麿出身公家,其一生先后三次出任日本首相,是来自社会上层的法西斯主义分子;北一辉出身小商人家庭,是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的鼻祖。两者在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且代表着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通过对两者的生涯与思想的比较分析,无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认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卫文麿 北一辉 法西斯思想 比较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北一辉的对华观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美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7,共8页
北一辉作为深度参与过辛亥革命的日本浪人,其对华观可谓别具一格。他就辛亥革命的性质,力排众议坚持"国家民族主义"的近代革命说;就中国统一问题,批驳"中国分裂论"力持"中国统一论"。而在对华政策上,却... 北一辉作为深度参与过辛亥革命的日本浪人,其对华观可谓别具一格。他就辛亥革命的性质,力排众议坚持"国家民族主义"的近代革命说;就中国统一问题,批驳"中国分裂论"力持"中国统一论"。而在对华政策上,却在痛斥日本联合英、俄蚕食中国的同时,主张建立日本"指导"下的"中日军事同盟",并联合美、德重新瓜分世界,以称霸亚洲。其独具匠心的对华观未能改变既有之帝国主义国际观,亦未能带来符合中国意愿的对华政策,其中的原因与教训值得深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国家民族主义革命说” “中国统一论” “中日军事同盟论”
原文传递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大陆浪人的对华认知与行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栋梁 王美平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2年第3期3-9,共7页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大陆浪人对革命派的支持,客观上推进了中国革命。但是这些浪人的对华认知与行为动机不尽相同,宫崎滔天是能够抛开国家观念、无私援助中国革命的国际主义者,而且表里如一且善始善终;内田良平和北一辉是国权主义者和机会...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大陆浪人对革命派的支持,客观上推进了中国革命。但是这些浪人的对华认知与行为动机不尽相同,宫崎滔天是能够抛开国家观念、无私援助中国革命的国际主义者,而且表里如一且善始善终;内田良平和北一辉是国权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在"援革"浪人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他们是带着扩大在华权益或把中国拉入日本主导的反欧美列强阵营的思想动机去"支持"中国革命的,因此在革命遭遇挫折后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浪人 对华认知 宫崎滔天 内田良平 北一辉
原文传递
一战后日本国家体制转型挫败——以北一辉“国家改造”思想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靓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142,160,共12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和国内矛盾加深,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又一次站在了选择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博弈中,北一辉提出"国家改造"思想,主张以"总体战体制"准备下一场世界大战,从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和国内矛盾加深,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又一次站在了选择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博弈中,北一辉提出"国家改造"思想,主张以"总体战体制"准备下一场世界大战,从而实现日本在东亚的霸权。这一思想被民间右翼和军部皇道派势力奉为圭臬,指导了昭和初期"自下而上"的"国家改造"运动,为军部法西斯夺取政权扫清了障碍,将日本引上对内实行极权主义总体战体制、对外侵略扩张直至战败的不归路,在国家体制转型上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国家改造” 总体战体制 转型失败
原文传递
近代日本国家构想中的“民本主义”
9
作者 赵晓靓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81,共9页
在近代日本建构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儒学的"民本主义"理论为北一辉、吉野作造等思想家在其宪政构想中论证权力的人民性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东方理论资源。这一事实表明,民主主义价值观绝非近代欧洲文明所独有,它是人类文明的... 在近代日本建构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儒学的"民本主义"理论为北一辉、吉野作造等思想家在其宪政构想中论证权力的人民性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东方理论资源。这一事实表明,民主主义价值观绝非近代欧洲文明所独有,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同时,"民本主义"在近代日本遭遇挫折的教训则揭示出平衡"民主"与"自由"、正确认识民主价值的普遍性与民主实践的复杂性,是现代国家健康发展之不可缺少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主义” 近代日本 国家构想 北一辉 吉野作造
原文传递
北一辉的天皇观:从“神道式国体”到“现代国体”
10
作者 黄世军 《日本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北一辉的天皇观是建立在宪法解读基础上的,他吸收了“国体论即主权论”及“天皇机关说”等主张,提出明治宪法,确立了国家主权,从而完成了对于“神道式国体”的批判,并指明“现代国体”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论包含着确立国家主体能动性... 北一辉的天皇观是建立在宪法解读基础上的,他吸收了“国体论即主权论”及“天皇机关说”等主张,提出明治宪法,确立了国家主权,从而完成了对于“神道式国体”的批判,并指明“现代国体”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论包含着确立国家主体能动性的诉求,这就意味着组成国家的“特权者”天皇及国民的能动性被消解乃至剥夺,个体沦为国家的工具。以“帝国主义二重性”为代表,北一辉的民主社会主义学说最终演变为对外扩张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天皇观 “神道式国体(论)” “现代国体” 明治宪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