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and Human Factors to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Ili River Basin of China and Kazakhstan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Liang GUAN Jingyun +3 位作者 HAN Wanqiang JU Xifeng MU Chen ZHENG Jiang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1069-1082,共14页
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and human factors 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in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NPP and prevent desertification.This study inve... 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and human factors 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in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NPP and prevent desertification.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features of act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in the Ili River Basin,a transboundary river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as well as the proportional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and human causes to ANPP variation.Additionally,we analyzed the pixel-scal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PP and significant climatic parameters.ANPP in the Ili River Basin increased from 2001 to 2020 and was lower in the northeast and higher in the southwest;furthermore,it was distributed in a ring around the Tianshan Mountains.In the vegetation improvement zone,human activities were the dominant driving force,whereas in the degraded zone,climate change was the primary major driving forc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NPP with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0.322 and 0.098,respectively.In most areas,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change,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During 2001 to 2020,the basin’s climatic change trend was warm and humid,which promoted vegetation growth.One of the driving factors in the vegetation improvement area was moderate grazing by livest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act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ili river basin
下载PDF
2000—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李雅倩 杨建华 +1 位作者 夏皓斌 武建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1-752,共12页
伊犁河流域横跨中哈两国,生态环境脆弱,深化对全流域植被变化的认识对于该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深入研究了2000—2022年整个伊犁河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比了中国境内外伊犁河流... 伊犁河流域横跨中哈两国,生态环境脆弱,深化对全流域植被变化的认识对于该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深入研究了2000—2022年整个伊犁河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比了中国境内外伊犁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不同高程间植被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伊犁河流域植被总体呈现改善趋势,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植被,然而中国境内植被有退化趋势。植被退化区域的高程集中在1000~3000 m之间;草地和耕地以改善为主,林地则相反。(2)过去20 a间,伊犁河流域植被总体波动较小,但中国境内流域植被的波动性较大。与林地和耕地相比,草地的波动性更大。高程在2500~3000 m区域内的植被波动小。(3)未来伊犁河流域植被状况以持续改善为主,持续改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52%。草地持续改善的面积占比高于耕地和林地。高程低于1000 m和高于3000 m区域的植被以持续改善为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伊犁河流域植被变化特征的理解,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EVI 变化趋势 持续性 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牧村景观及其再造——新疆伊犁河流域琼库什台村的个案
3
作者 罗意 郭志静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新疆伊犁河流域的琼库什台村是一个传统牧村,也是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牧村的传统景观由聚落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构成并以牧道空间连接为一体,彰显了“人·畜·草”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近年来,旅游发展深刻改变了牧... 新疆伊犁河流域的琼库什台村是一个传统牧村,也是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牧村的传统景观由聚落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构成并以牧道空间连接为一体,彰显了“人·畜·草”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近年来,旅游发展深刻改变了牧村的聚落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创造了新的文化空间,传统生态智慧被创造性转化后融入旅游新业态之中,进而从整体上再造了牧村景观。生态人类学要积极介入景观研究,利用传统景观分析识别和把握地方人群的“生态智慧”,通过景观再造考察理解并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人类学 牧村景观 生态智慧 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近30a洪水灾害时空分布及孕灾环境特征研究
4
作者 古丽扎尔·莫明 杨莲梅 +1 位作者 刘艳 李新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4-1326,共13页
基于1990-2022年伊犁河流域洪水灾情数据集,结合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孕灾环境因子,研究伊犁河流域洪水灾害时空分布及孕灾环境特征,并分析洪水灾害发生规律和孕灾环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洪水灾害可分为3种:暴雨洪水、融... 基于1990-2022年伊犁河流域洪水灾情数据集,结合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孕灾环境因子,研究伊犁河流域洪水灾害时空分布及孕灾环境特征,并分析洪水灾害发生规律和孕灾环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洪水灾害可分为3种: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混合洪水(暴雨加融雪造成洪水),其中,暴雨洪水灾害最多(占80.0%)、融雪洪水灾害最少(占3.4%);洪水灾害呈流域北部多于南部、东段多于西段的空间分布,尼勒克县最多、霍尔果斯市最少。(2)近30 a来洪水灾害频次呈年际和年代际增多趋势,洪水灾害年均约11.6次·a^(-1),2010年最多(43次),2000-2011年最多(149次)。洪水灾害在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6月最多(年均3.3次·a^(-1)),10月最少(年均0.06次·a^(-1)),其中暴雨洪水灾害夏季最多,年均9.3次·a^(-1),6月最多(110次),10月最少(2次),混合洪水灾害春多夏少,3月最多(36次),7月最少(8次),年均1.9次·a^(-1),融雪洪水灾害3月最多(12次),只发生于春季,年均0.4次·a^(-1)。(3)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综合分布显示,灾害发生过程中,各孕灾因子共同起作用,影响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尼勒克县、特克斯县、新源县、昭苏县和霍尔果斯市境内的极高敏感区域分布较多。结合洪水灾害时空分布和孕灾环境等级综合分布可知,洪水灾害多发生在极高敏感区和高敏感区分布较多的流域东段和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洪水灾害 时空分布 孕灾环境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营养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迪 张燕 +2 位作者 李云峰 倪朝辉 茹辉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8,共9页
为探究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动态及层级变化,本研究于2019年湿季(5-6月)和2020年干季(11月)在新疆伊犁河流域13个站位进行鱼类调查。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 )C、δ^(15) N技术分析了伊犁河鱼类的营养级,并对不同支流以及不同摄食... 为探究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动态及层级变化,本研究于2019年湿季(5-6月)和2020年干季(11月)在新疆伊犁河流域13个站位进行鱼类调查。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 )C、δ^(15) N技术分析了伊犁河鱼类的营养级,并对不同支流以及不同摄食功能群鱼类营养级进行比较分析。伊犁河流域鱼类的δ^(13) C值范围为-33.70‰~-18.51‰,δ^(15) N值范围为5.13‰~17.33‰,营养级范围在1.27~4.07之间,平均为2.54±0.55。湿季鱼类的营养级高于干季,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营养级明显高于其它类群。鱼类营养结构特征指标(氮值范围NR、碳值范围CR、总面积TA、平均离心距离CD、平均最邻近距离、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显示,伊犁河与特克斯河的鱼类营养多样性较高,揭示种间竞争较少;喀什河营养冗余更高,表明鱼类群落抗外界干扰能力更强。本研究为后期准确全面的评估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伊犁河流域 营养级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仲涛 李漠岩 +2 位作者 李建豪 董芳 郑江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提供依据,利用全球地表水数据集研究2001~2020年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并结合降水、温度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伊... 为探究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提供依据,利用全球地表水数据集研究2001~2020年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并结合降水、温度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增加661 km^(2),主要增加在中国境外巴尔喀什湖南部和境内流域。②20 a间大于1 km^(2)的陆表水域增加41个,大于5 km^(2)的陆表水域增加14个,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卡普恰盖水库水体面积呈下降趋势。③中国境内陆表水域面积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境内陆表水域面积变化主导因素;耕地面积变化是影响境外陆表水域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成果可为伊犁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及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水域面积 时空特征 趋势分析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春季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胞外酶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刚 程艳 +2 位作者 胡海洋 邢月 别尔德别克·库布加沙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6-48,共13页
利用可培养法对新疆伊犁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初步阐明流域河流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采用5种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依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运用平板法对纯化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进... 利用可培养法对新疆伊犁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初步阐明流域河流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采用5种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依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运用平板法对纯化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进行检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25株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seudomonadota,56.44%)、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18.22%)、厚壁菌门(Firmicutes,14.22%)、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seudomonadota,4.89%)、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seudomonadota,4%)、拟杆菌门(Bacteroidota,0.44%)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ota,0.44%)等7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41个属84个种。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2.22%)、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9.33%)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9.33%)为优势菌属。菌种分布结果显示,伊犁河流域主要支流和干流中可培养细菌地域分布性强。分离菌株产胞外酶结果显示,225株细菌中含有2种及以上酶活性的菌株共113株(50.22%)。总体上,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丰富,细菌产胞外酶活性比例较高,分离菌株可为伊犁河流域菌种资源库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可培养法 系统发育分析 细菌多样性 胞外酶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6
8
作者 孙慧兰 李卫红 +1 位作者 陈亚鹏 徐长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7-894,共8页
以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手段和生态经济学方法,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伊犁河流域1985-2005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 以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手段和生态经济学方法,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伊犁河流域1985-2005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5年间伊犁河流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大趋势。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有所上升,从482.83×108元上升到506.44×108元,增加了23.61×108元:水域和耕地对研究区总体服务功能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而牧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对研究区总体生态服务功能的增加具有较大负贡献。研究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已处于协调水平的边缘,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度 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突变后伊犁河谷两熟制作物种植区的变化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牛海生 徐文修 +2 位作者 徐娇媚 只娟 唐江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6-521,共6页
利用伊犁河谷1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0℃和≥10℃积温、无霜期逐日气象数据指标,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及t-检验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伊犁河谷热量资源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当地两熟制种植方式即冬小麦-早熟玉米、冬小麦-早熟... 利用伊犁河谷1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0℃和≥10℃积温、无霜期逐日气象数据指标,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及t-检验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伊犁河谷热量资源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当地两熟制种植方式即冬小麦-早熟玉米、冬小麦-早熟大豆和冬小麦-牧草对热量条件的要求,分析了气候突变前后两熟制种植区的变化情况;利用突变后历年热量资料计算各地热量大于两熟制所需热量临界值的保证率,分析了两熟制种植区的气候风险。结果表明,(1)50a来伊犁河谷≥0℃和≥10℃积温、无霜期分别以89.9℃·d/10a、88.0℃·d/10a及5.4d/10a的倾向率上升(P<0.05),并均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2)突变后伊犁河谷热量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平原最多,丘陵次之,山区最少的特点。(3)伊犁河谷各区域突变前热量条件无法满足两熟制种植要求,突变后平原区域≥0℃和≥10℃积温、无霜期年平均分别达4217.7℃·d、3649.6℃·d和197d,均超过两熟制热量要求,且最低热量条件保证率85.7%,成为伊犁河谷两熟制最适宜种植区,若平原麦后复播大豆,其热量保证率可达93%以上,但复种早熟玉米仍有一定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乃至整个北疆地区发展多熟制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气候变化 t-检验 保证率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砂质薄土层苜蓿喷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丁峰 秦巧 +4 位作者 冯广平 杨国江 孟季蒙 蒲胜海 钟新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0-1995,共6页
【目的】针对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区域面临砂质薄土层的灌溉问题,通过苜蓿生产喷灌试验,确定伊犁河谷型砂质薄土层耕地苜蓿生产喷灌最佳灌溉制度和喷灌水肥调控技术。【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定额4 2004、8005、400和6 000 m3/hm2处理... 【目的】针对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区域面临砂质薄土层的灌溉问题,通过苜蓿生产喷灌试验,确定伊犁河谷型砂质薄土层耕地苜蓿生产喷灌最佳灌溉制度和喷灌水肥调控技术。【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定额4 2004、8005、400和6 000 m3/hm2处理,采取统一的灌溉周期4 d,并对苜蓿的生长速度、再生速度、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应用小水量多灌次的喷灌技术,灌溉定额对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成正相关,当灌溉定额在5 400 m3/hm2时,可获得最佳产量。【结论】在伊犁河流域砂质薄土层苜蓿喷灌生产,采用小水量多灌次和生育期内追肥的苜蓿喷灌水肥调控技术,可使该地区苜蓿生长达到较好水平,显著提高饲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砂质薄土层 苜蓿 喷灌
下载PDF
基于GIS的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53
11
作者 王宏伟 张小雷 +1 位作者 乔木 缪燕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工作,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借助GIS技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利用2002和2004年遥感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从生物...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工作,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借助GIS技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利用2002和2004年遥感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从生物丰度、植被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污染负荷5个方面,对伊犁河流域8县1市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县级行政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为均衡,均处于一般等级水平,其中流域上游的新源县、巩留县和特克斯县相对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干旱区的适用性,比较分析2年期间不同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土地覆盖变化,数据表明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局部有所改善、总体缓慢退化"的趋势,并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监测 GIS 评价
下载PDF
基于SSM的伊犁河流域主导产业选择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忠升 陈亚宁 +1 位作者 李卫红 陈亚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在梳理了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与偏离-份额分析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选取伊犁河流域1997年和2006年两个时间点的30个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以国家范围内的30个工业部门的情况为参照,对研究区30个工业部门进行了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 在梳理了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与偏离-份额分析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选取伊犁河流域1997年和2006年两个时间点的30个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以国家范围内的30个工业部门的情况为参照,对研究区30个工业部门进行了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同时,也说明研究方法具有基本客观性、有效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伊犁河流域 主导产业 选择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流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慧兰 李卫红 +2 位作者 徐远杰 木巴热克.阿尤普 陈亚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61,共7页
利用新疆伊犁河流域1961-2007年历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迈阿密模型、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计算新疆伊犁河流域近5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流域气候生产潜力为4083.75~8415.42kg/(hm2·... 利用新疆伊犁河流域1961-2007年历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迈阿密模型、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计算新疆伊犁河流域近5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流域气候生产潜力为4083.75~8415.42kg/(hm2·a),潜力较大,不同气候区有所差异。平原区气候生产潜力较小,且稳定性较差,丘陵区和山间盆地区气候生产潜力较大,山间盆地区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气温相比,降水量是限制流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主导因素。近50年来,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增加幅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变化 新疆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开发与土地管理模式——兼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与产业定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亚宁 贺西安 张小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5-600,共6页
通过对美国西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开发过程、前苏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开发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规模化的土地垦荒以及"十五"期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克拉玛依现代化综合农业开发模式的对比... 通过对美国西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开发过程、前苏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开发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规模化的土地垦荒以及"十五"期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克拉玛依现代化综合农业开发模式的对比和利弊分析,总结了在过去一个世纪人类规模化土地开发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并结合对伊犁河流域资源环境特点的分析,就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相关的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模式 开发政策 产业定位 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季节响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倩 杨太保 杨雪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6-474,共9页
基于影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量,以及2000-2013年16 d合成的MODIS NDVI与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4 a来,伊犁河流域绝大部分区域NDV... 基于影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量,以及2000-2013年16 d合成的MODIS NDVI与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4 a来,伊犁河流域绝大部分区域NDVI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植被覆盖呈退化趋势的面积远大于呈改善趋势的面积;春、夏、秋三季的植被覆盖均呈退化趋势,降水量与植被NDVI的季节相关性不显著;伊犁河流域4种主要植被类型在三个季节均呈退化趋势,其中草原植被的退化趋势最为显著,而草甸、灌丛、林地在夏季的退化趋势较春、秋两季更为显著.各季节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表明,春季和夏季NDVI与温度关系密切(P<0.05),秋季NDVI的变化是温度和降水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伊犁河流域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中国伊犁河流域生态建设战略与互动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乔木 田长彦 +2 位作者 朱自安 周生斌 卢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4-790,共7页
运用流域生态学和生态恢复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背景和利弊因素,划分伊犁河流域为河谷次生林封育治理区、伊犁河谷平原农业和农林牧综合生态建设区、沙漠防风固沙林建设区、逆温带生态经济林建设区、山地水源涵养林建设... 运用流域生态学和生态恢复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背景和利弊因素,划分伊犁河流域为河谷次生林封育治理区、伊犁河谷平原农业和农林牧综合生态建设区、沙漠防风固沙林建设区、逆温带生态经济林建设区、山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区、高山冰雪及高寒荒漠生态区等生态建设区,以及乌孙山北部山前平原生态建设重点区;通过对各建设区的分析评价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特点、资源配置结构、生态服务建设功能耦合关系的研究,提出流域垂直立体的生态建设格局、方向、重点等战略措施,以及流域生态与大农业"双赢"互动模式。为实现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与大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环境评价 生态建设
下载PDF
近50a伊犁河谷≥0℃和≥10℃期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娇媚 徐文修 +1 位作者 张富纬 阿依佐合热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06-1813,共8页
[目的]了解伊犁河谷降水量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犁河谷10个站1961 ~2010年≥0℃和≥10℃期间的降水量为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伊犁河谷近50 a≥0℃期... [目的]了解伊犁河谷降水量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犁河谷10个站1961 ~2010年≥0℃和≥10℃期间的降水量为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伊犁河谷近50 a≥0℃期间和≥10℃期间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近50 a伊犁河谷≥0℃期间和≥10℃期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14.7和11.2 mm/10 a,均在1998年发生了突变.在空间上,降水量呈现平原少,山区多的分布格局.从变化的倾向率来看,≥0℃期间降水量在丘陵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变化趋势比山间盆地明显,而≥10℃期间降水量表现为山间盆地和丘陵地区比平原地区的变化明显.[结论]伊犁河谷近50 a≥0℃期间,尤其是≥10℃期间降水量的增加无疑对伊犁河谷旱地农业的增产具有极大地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0℃降水量 ≥10℃降水量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绿洲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以伊宁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利华 张永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绿洲城市 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 生态风险 伊宁市 新疆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春季融雪型洪水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鑫 赵鲁强 +2 位作者 刘娜 惠建忠 唐千红 《气象科技进展》 2016年第6期35-41,共7页
将春季融雪型洪水发生最为频繁的伊犁河流域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与水系距离、土地利用/覆被、冬季积雪深度作为春季融雪型洪水的影响因子,利用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定量计算了春季融雪型洪水的危险性,并基于总信息... 将春季融雪型洪水发生最为频繁的伊犁河流域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与水系距离、土地利用/覆被、冬季积雪深度作为春季融雪型洪水的影响因子,利用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定量计算了春季融雪型洪水的危险性,并基于总信息量最终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极高度、高度、中度、低度和极低度等5个等级危险区。研究表明:春季融雪型洪水灾害主要沿河谷地带发生,并且与冬季积雪深度、农田等分布相一致,灾害点与危险性区划具有很好的空间相关性,运用信息量模型开展春季融雪型洪水危险性区划具有较好的科学客观性和业务应用价值,可为该区内的春季融雪型洪水精细化预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可为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融雪型洪水 危险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新垦区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与天然草地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玉平 张丽萍 +1 位作者 於建国 王新平 《草食家畜》 2012年第4期70-76,共7页
伊犁河流域新垦区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与天然草地优化配置方案研究,是以流域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为基础,根据草地类型牧草组成特点,研究天然草地合理的畜群配置,达到以草配畜。结合改造传统畜牧业,天然草地由常年放牧改为暖季放牧,核定天然草... 伊犁河流域新垦区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与天然草地优化配置方案研究,是以流域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为基础,根据草地类型牧草组成特点,研究天然草地合理的畜群配置,达到以草配畜。结合改造传统畜牧业,天然草地由常年放牧改为暖季放牧,核定天然草地合理的载畜量为2 895 345个绵羊单位,换算成自然牲畜头数为2 030 482头只,达到以草定畜。按混合畜出栏率75%计算,核定年底牲畜存栏1 654 400个羊单位,折合自然头数为1 158 907头只,按照牲畜半年舍饲草料需要量,同时优化饲草料地种植结构,设计苜蓿、青贮玉米、饲料玉米比例为2∶4∶4,根据测算,人工饲草料地总规模应达到35 017.16 ha,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与天然草地优化配置比例为1∶56,从而实现天然草地与人工饲草料地规模总体比例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人工饲草料地 天然草地 优化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