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阻滞用于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丽艳 康定坤 +4 位作者 于国军 陈可新 王艳 袁哲 孙芳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在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F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在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F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n=30)和常规全麻组(G组,n=29)。T组行超声引导下术侧TFP阻滞,G组不进行TFP阻滞。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手术开始后1、10、30、6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HR、MAP和呼出气七氟醚浓度(C_(ET)Sev)、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4、8、12、24、48 h髂骨供区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补救镇痛和患者对髂骨供区镇痛的满意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手术开始后1、10、30 min T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手术开始后1 min至手术结束时T组C_(ET)Sev明显降低(P<0.05);T组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T组术后4、8、1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髂骨供区镇痛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FP阻滞用于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麻醉和镇痛效果较好,有利于减少围术期麻醉镇痛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恢复快速,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筋膜平面阻滞 髂嵴前部 骨移植 全身麻醉 镇痛
下载PDF
重建前交叉韧带失败后分期翻修的疗效
2
作者 周鹏 赵茂胜 +4 位作者 邵宏斌 栗宝鹏 杨小杰 陈钊 李慎松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失败后分期行翻修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例骨隧道明显扩大的重建ACL失败患者采用一期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隧道+二期ACL翻修术治疗。记录术后膝关节的稳定及活动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 目的探讨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失败后分期行翻修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例骨隧道明显扩大的重建ACL失败患者采用一期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隧道+二期ACL翻修术治疗。记录术后膝关节的稳定及活动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TDPM)试验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125°~135°,伸直-5°~0°;患者均可扶双拐部分负重下地行走。术后3个月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年,MRI复查显示ACL均信号良好,连续性完整。Lysholm评分、IKDC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TTDPM试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隧道明显扩大的重建ACL失败患者采用一期植骨+二期ACL翻修术可恢复膝关节功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骨隧道扩大 髂骨植骨 翻修重建
下载PDF
脊柱前路手术髂前嵴取骨并发症相关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邱勇 刘臻 +5 位作者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钱邦平 朱锋 马薇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前路手术髂前嵴取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9月取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154例患者,取骨部位均为髂前嵴,统计供骨区并发症,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28例(18.2%)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脊柱前路手术髂前嵴取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9月取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154例患者,取骨部位均为髂前嵴,统计供骨区并发症,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28例(18.2%)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14例(9.1%)出现轻度并发症,12例(7.8%)出现中度并发症,2例(1.3%)出现重度并发症。127例(82.5%)患者接受了问卷调查,其中17例(13.4%)患者诉取骨处疼痛,疼痛自我感觉评分为1-6分(平均2分),其中3例(2.4%)患者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减轻疼痛;7例(5.5%)患者诉取骨处有麻木感;无患者诉取骨处的疼痛及麻木感影响其日常活动;122例(96.1%)患者对供骨区切口外观满意。结论:髂前嵴取骨并发症中供骨区疼痛及麻木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疼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并发症 髂嵴
下载PDF
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显文 李运峰 +1 位作者 刘尧 祝颂松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8期501-505,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5月11例下颌发育不足患者接受了口内或口外入路的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结果通过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 目的评价应用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5月11例下颌发育不足患者接受了口内或口外入路的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结果通过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使得所有患者的下颌升支高度和宽度得到有效扩展,面型及咬合明显改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是临床上值得考虑和选择的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合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L形截骨术 下颌发育不足畸形 正颌外科 髂骨移植术 下颌升支
下载PDF
自体植骨髂嵴前部取骨的几种方式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小龙 王平均 +2 位作者 连文文 王成润 欧华西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植骨时不同用途自髂嵴前部取骨的方式。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住院应用自体髂骨植骨患者625例,分别采用髂骨三皮质取骨、单皮质髂骨板、环钻骨柱取骨、合页式开窗取骨、髂骨骺下开窗取骨5种取骨方式,比较各种方... 目的探讨自体植骨时不同用途自髂嵴前部取骨的方式。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住院应用自体髂骨植骨患者625例,分别采用髂骨三皮质取骨、单皮质髂骨板、环钻骨柱取骨、合页式开窗取骨、髂骨骺下开窗取骨5种取骨方式,比较各种方式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60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6年,平均12.5月,所发生并发症依次为供骨区疼痛、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血肿、感染,总发生率为14.9%。环钻骨柱取骨法并发症发生率最小,为7.4%。结论髂骨取骨方式应根据需要合理采用,可以避免浪费骨源,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髂骨 髂嵴 植骨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切取髂骨植骨术几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宵光 王淙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10-311,共2页
目的 探讨实用、简便、并发症少的切取髂骨方法。方法 :依据临床切取髂骨块的要求 ,将 86例切取髂骨植骨术分成三组 :环锯切取髂骨术组 (2 8例 ) ,开窗式切取髂骨术取髂骨术组 (2 6例 ) ,传统的直接骨刀切取髂骨术组 (32例 )。将手术... 目的 探讨实用、简便、并发症少的切取髂骨方法。方法 :依据临床切取髂骨块的要求 ,将 86例切取髂骨植骨术分成三组 :环锯切取髂骨术组 (2 8例 ) ,开窗式切取髂骨术取髂骨术组 (2 6例 ) ,传统的直接骨刀切取髂骨术组 (32例 )。将手术占用时间 ,切取髂骨时 ,术中出血量 ,术后并发症 (包括供骨区的疼痛 ,麻木 ,感染 )等指标作为临床评价。结果 :三组的手术占用时间 ,切取髂骨量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有明显差异 ,环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结论 :在无需大块髂骨作植骨材料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术 环锯切取髂骨术 开窗式切取髂骨术 直接骨刀切取髂骨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髂棘处取骨植骨并发症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晓东 刘铁龙 +1 位作者 李明 石志才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70-271,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髂棘处取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 1999~ 2 0 0 2年 2 0 1例后路取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 85例患者获得随访 ,最短随访时间为 2年。结果 住...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髂棘处取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 1999~ 2 0 0 2年 2 0 1例后路取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 85例患者获得随访 ,最短随访时间为 2年。结果 住院期间有 2例发生局部感染 ,通过灌洗引流和清创得到恢复。 1例发生髂骨内板穿透 ,未引起临床症状。 3例发生持续性疼痛 ,1例发生麻木。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3.5 %。在随访的 85例患者中 ,2 1例 (2 4 .7% )有髂棘取骨处疼痛 ,其中 13例 (15 .3% )影响日常生活。 7例 (8.2 % )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取骨部位疼痛。 6例 (7.1% )瘢痕周围的皮肤感觉过敏 ,15例 (17.6 % )有瘢痕周围皮肤麻木。结论 尽管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住院期间髂棘取骨处并发症较低 ,但经过长期随访 ,疼痛及麻木的并发症明显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患者 后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麻木 疼痛 住院期间 髂骨 瘢痕 随访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钛网和髂骨植骨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发云 陈建中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9期49-49,51,共2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使用钛网与髂骨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7日-2012年1月5日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分为两组。钛网植骨组填塞自体肋骨骨粒或同种异体骨,髂骨植骨组取三面皮质骨块,行Z-plate钢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目的:比较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使用钛网与髂骨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7日-2012年1月5日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分为两组。钛网植骨组填塞自体肋骨骨粒或同种异体骨,髂骨植骨组取三面皮质骨块,行Z-plate钢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规律抗结核方案化疗12~18个月。结果:随访1~4年,两组均无结核病灶复发。畸形矫正无明显差异。植骨融合成功率、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控制方面,髂骨植骨组优于钛网植骨组。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较钛网植骨更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 钛网植骨 髂骨植骨
下载PDF
RhBMP-2复合体促进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9
作者 王峰 石美荣 +6 位作者 孙强 苏云 于晓光 于海波 禹铭杨 吴迪 杨小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hBMP-2复合体与自体髂骨块(ICBG)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2月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以及人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文...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hBMP-2复合体与自体髂骨块(ICBG)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2月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以及人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文献中的关于rhBMP-2复合体与ICBG施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比较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融合失败率、ODI较术前恢复情况、二次手术数,应用RevMan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6篇文献共计577例患者。6篇文献方法学质量较高(≥6分)。Meta分析表明,rhBMP-2复合体能够显著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二次手术风险。术后24个月rhBMP-2复合体组融合失败率显著低于ICBG组。术后24个月ODI评分提高不明显病例的比例rhBMP-2复合体组少于ICB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手术入路不同进行亚组分析,除住院时间异质性较大,其余指标均得到相同结果。结论:rhBMP-2用于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其中远期椎间融合率明显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并且前者可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二次手术风险。初步证明rhBMP-2复合体在进行腰椎椎间融合时的有效性以及对自体髂骨的替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自体髂骨块 腰椎椎间融合术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复合微创植骨在四肢闭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汝宾 孙永丽 +2 位作者 张春妍 马嘉嘉 王长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0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微创植骨在四肢闭合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120 例四肢骨干闭合粉碎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植骨治疗的患者,其中作为研究组应用复合微... 目的探讨复合微创植骨在四肢闭合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120 例四肢骨干闭合粉碎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植骨治疗的患者,其中作为研究组应用复合微创植骨治疗的患者60 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取髂骨植骨术治疗的患者60 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上的差异。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复合微创植骨术与传统取髂骨植骨术相比,在四肢粉碎性骨折植骨治疗过程中,具有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存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可为临床四肢骨干闭合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植骨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植骨 四肢闭合粉碎性骨折 临床应用 髂骨植骨 疗效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应用髂嵴游离骨组织修复下颌骨缺损
11
作者 巫家晓 周诺 +1 位作者 林毅 蒙宁 《广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1068-1069,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髂嵴游离骨组织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21例应用游离髂嵴骨组织即时修复下颌骨缺损,对手术方法、术中、术后处理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用髂嵴游离骨组织修复下颌骨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87.5%),... 目的:总结应用髂嵴游离骨组织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21例应用游离髂嵴骨组织即时修复下颌骨缺损,对手术方法、术中、术后处理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用髂嵴游离骨组织修复下颌骨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87.5%),能进行即刻种植体植入。结论:对不能开展显微外科的医院,下颌骨缺损患者用游离髂嵴骨组织修复仍可作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下颌骨缺损 修复 游离 植入 即刻种植 显微外科
全文增补中
两种血管化骨移植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重建中的选择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黎蕾 徐荣盛 +4 位作者 先德彬 甘升远 邵学磊 张磊 夏德林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皮瓣与髂骨肌瓣在不同类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选择。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对38例腓骨肌皮瓣和髂骨肌瓣移植修复的下颌骨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修复后的功能和外形、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参照Schu... 目的:探讨腓骨肌皮瓣与髂骨肌瓣在不同类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选择。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对38例腓骨肌皮瓣和髂骨肌瓣移植修复的下颌骨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修复后的功能和外形、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参照Schultz分类方法:Ⅰ类缺损:10例;Ⅱ类缺损:18例;Ⅲ类缺损:6例;Ⅳ类缺损:4例。其中腓骨肌皮瓣26例,髂骨肌瓣12例。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 :12例髂骨肌瓣和24例腓骨肌瓣完全存活。1例腓骨肌皮瓣静脉栓塞坏死,1例腓骨肌皮瓣皮瓣坏死。Ⅰ、Ⅱ缺损髂骨肌瓣外形和功能优于腓骨肌皮瓣。供、受区并发症发生率髂骨肌瓣(16.7%)小于腓骨肌皮瓣组(19.2%),供区均未出现明显功能障碍。结论:Ⅰ、Ⅱ类不伴口外皮肤缺损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可优先选用髂骨肌瓣,伴口外皮肤缺损者选择腓骨肌皮瓣重建;Ⅲ、Ⅳ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选择腓骨肌皮瓣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腓骨肌皮瓣 髂骨肌瓣 下颌骨缺损 显微外科
下载PDF
两种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剑 廖明新 +1 位作者 林伟明 吴冯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比较混合植骨与颗粒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无菌性骨不连病例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混合植骨治疗,20例采用颗粒植... [目的]比较混合植骨与颗粒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无菌性骨不连病例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混合植骨治疗,20例采用颗粒植骨治疗。比较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混合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长于颗粒植骨组(P<0.05),但混合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程度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5.9±2.6)个月,混合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AOFAS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跖屈ROM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混合组的AOFAS评分及踝关节背伸-跖屈ROM显著优于颗粒组(P<0.05)。末次随访时,混合组的AOFAS评分显著大于颗粒组(P<0.05),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混合组的Johner-Wruh评分显著优于颗粒组(P<0.05)。影像学方面,混合组骨折影像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结论]两种植骨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相比之下,混合植骨的临床疗效优于颗粒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不愈合 髂骨 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