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unusual case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with isolated lateral pelvic side wall lymph node metast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Rishaan Pawaskar James Wei Tatt Toh 《Laparoscopic, Endoscopic and Robotic Surgery》 2022年第3期121-123,共3页
Lymphatic drainage is typic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arterial supply,and lymphatic drainage for right-sided colon cancers typically travels to ileocolic lymph nodes.It is rare for right-sided colon cancers to metastasi... Lymphatic drainage is typic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arterial supply,and lymphatic drainage for right-sided colon cancers typically travels to ileocolic lymph nodes.It is rare for right-sided colon cancers to metastasize to the lateral pelvic side wall lymph nodes in the absence of local invasion or other distant metastases.In this report,we present an unusual case of a young female with pT4a right-sided ascending colon cancer with isolated metastases to the pelvic iliac lymph nodes.The patient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an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with curative intent.She recovered well with no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was referred for urgent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External iliac lymph node disease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Tumour staging
下载PDF
IB~IIB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龙 郑敏 +4 位作者 刘继红 熊樱 丁慧 唐莉 王辉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48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但目前单独对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系统研究少见。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但目前单独对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系统研究少见。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根治术治疗的960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髂总淋巴结转移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288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0.0%,其中45例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7%。合并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6.1%,而合并其它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7.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前SCC-Ag>4μg/L、宫颈浸润深度>2/3、宫旁切缘阳性与髂总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盆腔淋巴结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3组、术后复发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差(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SCC-Ag>4μg/L(P=0.026,OR=2.303)、宫旁切缘阳性(P=0.045,OR=2.634)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合并其它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治疗前SCC-Ag>4μg/L、宫旁切缘阳性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盆腔淋巴结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3组、术后复发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淋巴结 转移 宫颈肿瘤 高危因素 预后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髂内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郑薇薇 杨静 +1 位作者 张秀芳 王新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髂内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记录超声常规特征与超声血流分型,判定超声诊断的...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髂内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记录超声常规特征与超声血流分型,判定超声诊断的效果。结果在56例患者中,超声判断为髂内淋巴转移38例,转移阳性率为67.9%。髂内淋巴转移阳性患者(n=38)的病灶形态多为圆形、多合并存在包膜外侵、中心有坏死,病灶大小明显高于髂内淋巴转移阴性患者(n=18)(P<0.05)。髂内淋巴转移炎性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分别为30、6、2、0例,髂内淋巴转移阴性患者分别为0、2、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判断为髂内淋巴转移阳性36例,阴性20例,为此经阴道超声对宫颈癌髂内淋巴转移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2%和85.0%。结论髂内淋巴转移在宫颈癌中比较常见,经阴道常规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可有效显示病灶特征与血流状况,提高髂内淋巴转移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宫颈癌 经阴道超声 髂内淋巴转移 超声血流
下载PDF
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洁明 刘贵 李雪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子宫颈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广泛性宫颈或子宫癌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623例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子宫颈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广泛性宫颈或子宫癌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623例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组和髂外末端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623例患者中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者158例(25.4%),其中15例(2.4%)患者发生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均为ⅠB和ⅡA期,且有13例(86.7%)合并其他盆腔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患者发生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对ⅠA期和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显示无其他盆腔淋巴结者可考虑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若合并其他盆腔淋巴结者则应行系统清扫包括髂外末端淋巴结的所有盆腔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髂外末端淋巴结 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及其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毛 张宇 +3 位作者 杨越波 方莉 王英祥 叶辉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03月至2017年06月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88例,对淋巴结切除数目、淋巴结阳性数量、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03月至2017年06月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88例,对淋巴结切除数目、淋巴结阳性数量、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18~52枚,平均为26枚,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数量1~16枚,平均为5枚。盆腔淋巴结阳性11例,占总数的12.5%;髂总深部淋巴结阳性3例,占盆腔淋巴结转移总数的27.3%,其中单独髂总深部淋巴结阳性1例,占盆腔淋巴结转移总数的9.0%。单侧盆腔淋巴清扫平均手术时间为43 min,单侧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10 min。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27%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髂总深部淋巴结阳性,我们认为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的推广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髂总深部淋巴结 妇科肿瘤 盆腔淋巴结切除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在盆腔肿瘤髂内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怡红 赵志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盆腔肿瘤髂内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将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42例,术前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髂内淋巴结情况,记录所发现淋巴结数量和大小,术中对切除髂内区组织内的...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盆腔肿瘤髂内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将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42例,术前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髂内淋巴结情况,记录所发现淋巴结数量和大小,术中对切除髂内区组织内的淋巴结进行分离并测量记录送病理检查,与术前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39例患者髂内淋巴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准确率为92.8%(39/42),漏诊2例,误诊1例,其中11例患者存在髂内淋巴结转移,超声准确诊断9例;无转移患者31例,超声准确诊断30例。结论经阴道超声可有效诊断盆腔肿瘤髂内淋巴结转移,对肿瘤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阴道 盆腔肿瘤 转移 髂内淋巴结
下载PDF
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联合盆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对早期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曲 毛玉荣 +5 位作者 林亚英 熊畅 董若凡 张振宇 庄永菊 许希中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盆腔淋巴结切除方式联合盆腔内注射铜绿假单胞注射液对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Ⅱa期(术前)宫颈癌患者,均行经腹根治性全子宫切除+... 目的探讨不同盆腔淋巴结切除方式联合盆腔内注射铜绿假单胞注射液对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Ⅱa期(术前)宫颈癌患者,均行经腹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将患者分为四组观察组1(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对照组1(系统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组2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对照组2(PA-MSHA+系统盆腔淋巴清扫术)。分别比较四组术后1~7天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7天拔管率;术后4周、8周行超声或CT检查,评价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形成情况。结果除术后第一天外,各观察组术后第2~7天盆腔引流量明显减少,引流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天拔管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形成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术后引流时间较观察组1缩短,术后7天拔管率高于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2与观察组1比较,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率及下肢水肿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联合盆腔内注射PA-MSHA,可明显减少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引流量,并缩短置管时间,还可减少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外末端淋巴结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宫颈癌 淋巴液引流量 引流时间 淋巴囊肿 下肢水肿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预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慧芹 尹月菊 +3 位作者 盛修贵 李兴兰 杜雪莲 韩晓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ⅠB1~ⅡA2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06-12-2013-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284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284... 目的探讨ⅠB1~ⅡA2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06-12-2013-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284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284例患者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82例,转移率为28.9%。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5.3%(15/28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8/284)。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1,P=0.001。髂总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1.2%。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OR=2.6,P=0.01)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OR=9.3,P〈0.01)均为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其独立高危因素,而且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若术后病理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补充放化疗时,建议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同时建议其靶区勾画的范围上界达到腹主动脉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髂总淋巴结 转移
原文传递
小鼠阴道黏膜接种布鲁菌S_2疫苗株树突状细胞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董炳梅 何媛娜 +5 位作者 王蓓 韩丽滨 耿彦生 付景丽 曹志然 王家鑫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4,59,共5页
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1~4组经阴道接种布鲁菌,第5组阴道滴注PBS(对照组),分别在处理后12、24、48、72h摘取髂内淋巴结,用S-100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淋巴结的分布变化;同... 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1~4组经阴道接种布鲁菌,第5组阴道滴注PBS(对照组),分别在处理后12、24、48、72h摘取髂内淋巴结,用S-100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淋巴结的分布变化;同时收集外周血用ELISA法进行IFN-γ检测。用布鲁菌负载DCs,分别在2、4、6、8、10、12h收集细胞悬液制备涂片,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12~48h髂内淋巴结中Dcs的数量明显增多,成群分布,呈现由浅层皮质向副皮质区迁移的趋势;72h后大量DCS呈单在分布,分布范围增大;接种疫苗后血清中IFN-γ含量逐渐升高,至48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2h后,血清中IFN-γ含量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布鲁菌负载DCs后,在4h仅有少量DCs吞噬布鲁菌,至12h吞噬布鲁菌的DCs数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DCs具有较强捕获布鲁菌的能力,并在抗原刺激下向引流淋巴结迁移,刺激淋巴结免疫细胞产生IFN-γ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树突状细胞 动力学 髂内淋巴结 迁移
原文传递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与切除旋髂淋巴结对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健理 卢艳 +1 位作者 李菲 姚德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切除旋髂淋巴结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以及观察旋髂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方法纳入2017-06-01-2018-12-3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372...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切除旋髂淋巴结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以及观察旋髂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方法纳入2017-06-01-2018-12-3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3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按1∶1随机分为2个治疗组:保留组为保留旋髂淋巴结的盆腔淋巴结清除组186例,切除组为切除旋髂淋巴结的盆腔淋巴结清除组186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水肿问卷和周径测量法随访2组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保留组总生存率为97.85%,高于切除组的95.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5,P=0.215。切除组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23.03%)高于保留组(6.15%),χ^(2)=20.456,P<0.001;且发生时间更早[(11.64±6.20)与(8.12±4.48)个月],t′=2.122,P=0.039;但2组下肢淋巴水肿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0,P>0.05。切除组186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有旋髂淋巴结转移,分别为子宫高级别浆液性腺癌ⅢC期、卵巢透明细胞癌ⅢC2期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Ⅳ期各1例。旋髂淋巴结转移率为1.61%(3/186)。其余入组的110例ⅠA2~ⅡA期宫颈癌及3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均无旋髂淋巴结转移。结论旋髂淋巴结与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关联,保留旋髂淋巴结有助于降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妇科恶性肿瘤旋髂淋巴结转移率低,术中保留旋髂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旋髂淋巴结 淋巴水肿 下肢 盆腔淋巴结清除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飞 吴俊伸 +3 位作者 刘仕杰 岳俊涛 孙慧敏 邵晨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均为下肢原发灶切除术后、IFN-β治疗期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髂血管旁...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均为下肢原发灶切除术后、IFN-β治疗期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髂血管旁和(或)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自髂血管分叉逆行清扫髂血管旁淋巴结,开放手术清扫腹股沟区淋巴结。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50.9±41.0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5±21.51)ml、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11±1.67)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57±2.19)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髂血管旁淋巴结和(或)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下肢黑色素瘤转移的新术式探索,该术式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清扫彻底,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转移 淋巴结 腹腔镜联合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尹月菊 盛修贵 +4 位作者 李兴兰 李大鹏 韩晓运 张小玲 张婷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的5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ⅠA期27例,ⅠB期191例,ⅡA期306例。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的5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ⅠA期27例,ⅠB期191例,ⅡA期306例。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124例,转移率为23.7%。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率为16.2%(85/524),髂内、髂外淋巴结转移率为12.2%(64/524),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2.9%(15/524),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为2.1%(11/52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7%(9/524)。孤立性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为0.2%(1/524)。27例ⅠA期患者中,仅发现1例闭孔淋巴结转移患者,未发现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和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低,对TA期或术中快速病理显示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切除髂外血管淋巴结时,下界至旋髂深静脉水平,可以考虑保留旋髂深静脉水平以下的髂外末端淋巴结。但若术中快速病理明确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应行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也包括切除髂外末端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盆腔 髂外末端淋巴结 转移
原文传递
射波刀治疗22例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华明 李丰彤 +4 位作者 王境生 董洋 宋勇春 庄洪卿 袁智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受射波刀治疗的22例(27个靶点)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患者资料.肿瘤体积为0.88 ~ 125.66 cm3(中位数18.87 cm3),处方剂量为21 ~5...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受射波刀治疗的22例(27个靶点)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患者资料.肿瘤体积为0.88 ~ 125.66 cm3(中位数18.87 cm3),处方剂量为21 ~51Gy(中位数39 Gy),分割次数为3~8次(中位数5次),生物等效剂量为35.7 ~100 Gy(中位数72.6 Gy),64% ~82%(中位数72%)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采用CT为基础评价有无进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为8~ 97个月(中位33个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疾病进展率分别为37%(10/27)、48%(13/27)、7.5%(2/27)、7.5%(2/27),有效率为92.5% (25/27).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 68个月(中位21个月).1、2、3年局部控制率均为90.6%,总生存率分别为78.8%、60.6%、43.4%.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乏力等胃肠道反应.射波刀治疗前接受过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所有伴有腰痛或下肢水肿的患者在治疗后均能使症状得到迅速缓解.结论 射波刀是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能够诱导症状迅速缓解,而不良反应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血管旁淋巴结 转移性病变 射波刀 疗效
原文传递
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保留的时机及必要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瑞娟 边爱平 +3 位作者 张艳艳 蔡玉洁 杨苗苗 边静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2期14-18,共5页
目的总结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和髂外末端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早期宫颈癌手术中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的时机及其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537例ⅠA~Ⅱ... 目的总结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和髂外末端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早期宫颈癌手术中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的时机及其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537例ⅠA~ⅡA期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A期100例(18.6%),ⅠB期患者197例(36.6%),ⅡA期患者240例(44.7%)。结果537例患者中,123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22.9%),其中90例(16.8%)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65例(12.1%)发生髂内、髂外淋巴结转移,15例(2.8%)发生髂总淋巴结转移,6例(1.1%)发生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10例(1.9%)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阳性的6例患者均为ⅠB和ⅡA期,且均同时合并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患者发生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极低,为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探查无异常肿大淋巴结的IA期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为阴性的患者,术中可以考虑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 髂外末端淋巴结 转移规律
原文传递
髂总动脉淋巴结冰冻活检对预测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5
作者 穆彦敏 卢东方 +1 位作者 李娟 刘杏巧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7期37-41,56,I0004,共7页
目的 探讨术中髂总动脉淋巴结冰冻活检对预测IB2-IIA2期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 P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388例IB2-IIA2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术中髂总动脉淋巴结冰冻活检对预测IB2-IIA2期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 P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388例IB2-IIA2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n=200)接受术中髂总动脉淋巴结冰冻活检,并根据活检结果决定是否进行PALN清扫;对照组(n=188)则均行PALN清扫,不接受冰冻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局、生活质量和生存结局。结果 观察组中9例患者(4.5%)活检结果阳性并行PALN清扫,其中5例(55.6%)存在PALN转移。对照组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率、PALN转移率均为5.3%,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预测PALN转移的特异度为97.2%、阴性预测值为97.2%。多因素分析证实,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是P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更低,术后生活质量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结局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髂总动脉淋巴结冰冻活检结果可以有效预测IB2-IIA2期宫颈癌患者的PALN转移情况;根据活检结果决定PALN的清扫指征可以在不影响预后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结局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中髂总动脉淋巴结冰冻活检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近远期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