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及其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小毛 张宇 +3 位作者 杨越波 方莉 王英祥 叶辉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03月至2017年06月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88例,对淋巴结切除数目、淋巴结阳性数量、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03月至2017年06月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88例,对淋巴结切除数目、淋巴结阳性数量、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18~52枚,平均为26枚,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数量1~16枚,平均为5枚。盆腔淋巴结阳性11例,占总数的12.5%;髂总深部淋巴结阳性3例,占盆腔淋巴结转移总数的27.3%,其中单独髂总深部淋巴结阳性1例,占盆腔淋巴结转移总数的9.0%。单侧盆腔淋巴清扫平均手术时间为43 min,单侧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10 min。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27%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髂总深部淋巴结阳性,我们认为髂总深部淋巴结切除术的推广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髂总深部淋巴结 妇科肿瘤 盆腔淋巴结切除
下载PDF
经骶2髂骨螺钉内固定在腰骶段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孝宾 王冰 +3 位作者 李晶 吕国华 卢畅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2-398,共7页
目的 :评价徒手置入骶2髂骨(S2AI)螺钉的安全性,评估其在腰骶段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病灶清除、腰椎椎弓根-S2AI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16例,女9例,男7例,年龄38~73岁(63.... 目的 :评价徒手置入骶2髂骨(S2AI)螺钉的安全性,评估其在腰骶段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病灶清除、腰椎椎弓根-S2AI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16例,女9例,男7例,年龄38~73岁(63.5±14.3岁),其中11例大于60岁。10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T值<-3.5。术前、术后均规范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术后采用X线片和CT评价S2AI螺钉的位置,观察螺钉的相关并发症以及结核愈合情况。结果:10例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病灶清除术,6例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的手术方式。徒手置入30枚S2AI螺钉,冠状面螺钉的外展角(α)为50°~80°(65°±14°),矢状面螺钉与S1上终板的夹角(β)为-15°~16°(0°±12°),横断面上螺钉与中垂线的夹角(θ)为45°~57°(50°±9°)。术后CT检查发现1枚(3.3%)螺钉穿破髂骨内皮质,2枚(6.7%)螺钉穿破髂骨外皮质,穿破均小于5mm,没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情况发生。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例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2枚(6.7%)S2AI螺钉周围出现明显透光带(screw halo)。所有患者结核症状得到控制,术后6个月时血沉、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内固定断裂的情况发生,植骨均获得融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7±2.1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2±0.7分(P=0.03)。结论:徒手置入S2AI螺钉是可行且相对安全的,可用于腰骶段结核患者的稳定性重建,为结核病灶治愈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腰骶段 骶2髂骨螺钉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全直肠系膜切除和局部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建苗 王羽 +3 位作者 许毓敏 徐石岩 吴有军 蒲永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收治的178例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化疗的效果,其中观察组90例,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后行髂内动脉置泵,术...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收治的178例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化疗的效果,其中观察组90例,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后行髂内动脉置泵,术后行局部灌注化疗;对照组88例,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1、3、5年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1、3、5年局部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0%(0/90)、2.5%(2/79)、3.9%(3/77),对照组分别为1.1%(1/88)、3.9%(3/77)、8.1%(6/7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年远处转移率,观察组分别为1.1%(1/90)、5.1%(4/79)、10.4%(8/77),对照组分别为2.3%(2/88)、7.8%(6/77)、17.6%(13/7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0.9%(56/79),对照组为53.2%(41/77)。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65.0%(50/77),对照组为40.5%(3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全直肠系膜切除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 髂内动脉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下载PDF
腹膜前生物补片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练士贤 邓力 +5 位作者 杨华 王炯元 江颖 张勇 朱隽 陆维祺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普通外科收治的11例应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普通外科收治的11例应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7~21d(中位13d)。术后随访1~35个月,无切口疝形成及腹壁膨出。10例术后切口慢性疼痛,2~4周缓解。1例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安全可行,近期临床效果较理想,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补片 腹膜前修补术 髂窝 腹股沟 组织缺损
下载PDF
Ⅰ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椎结核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飞 石仕元 +3 位作者 郑琦 沈健 汪翼凡 曹天一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均采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病变范围为L4-S2,其中男18例,...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均采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病变范围为L4-S2,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8~77(45.9±9.1)岁。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B级2例,C级17例,D级12例。分析手术前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SIA分级、腰骶角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0~24(16.0±3.1)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感染、皮下积液,经换药治愈。余30例患者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及结核复发。所有患者获治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均成功,平均融合时间(4.7±1.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ESR、CRP均正常,VAS评分为(1.92±0.57)分,低于术前的(6.13±1.21)分;ASIA分级C级2例,D级6例,E级23例。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27.21±3.12)°,较术前的(21.42±3.75)°增大;椎间隙高度为(9.80±0.38)mm,高于术前的(7.84±0.41)mm。结论:Ⅰ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 腰髂固定 脊柱结核 腰骶段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创面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安堂 江华 章建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3月,设计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旋转180°后修复各种原因所致会阴部创面8例,供区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后闭合创面。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3月,设计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旋转180°后修复各种原因所致会阴部创面8例,供区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后闭合创面。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供瓣区愈合情况。结果 1例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蒂部的部分缝线后缓解;1例皮瓣掀起后远端血运欠佳,遂改行皮瓣延迟术,二期转移修复会阴缺损;其余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出现切口裂开、感染、皮瓣下血肿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移植皮瓣外观及形态良好,无明显臃肿、色素沉着;供瓣区无明显继发畸形。结论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血供可靠、供区易修复,可大范围转移,是修复会阴部原发或继发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岛状皮瓣 会阴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髂嵴上区动脉的应用解剖学
7
作者 司蕖元 卜强 +1 位作者 付海坤 侯守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39,63,共2页
本文观测了34侧成人标本的髂嵴上区的动脉支,共44支,平均每侧为1.3支,其中每侧1支者占52.9%,管径大于1mm 者38.8%.97.7%动脉支的穿出点集中在髂嵴上方8cm 以内.
关键词 髂嵴上区 穿动脉 腹外斜肌移位术
下载PDF
基于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下腰椎侧方髂血管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蒲清平 郭涛 +1 位作者 施向春 田晋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20-523,共4页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探究下腰椎侧方大血管的解剖,为下腰椎侧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大血管CT血管成像病人影像资料200例(男女各100例),进行相关观察、测量研究。(1)测...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探究下腰椎侧方大血管的解剖,为下腰椎侧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大血管CT血管成像病人影像资料200例(男女各100例),进行相关观察、测量研究。(1)测量下腰椎左侧方: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下缘后侧及L5-S1椎间隙上、下缘后侧之间的距离;(2)测量下腰椎右侧方:右髂总静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下缘后侧及L5-S1椎间隙上、下缘后侧之间的距离;(3)计算下腰椎侧方髂血管走行安全区“髂血管梯形”面积;(4)将测量、计算结果进行男性、女性差异性比较。结果(1)下腰椎左侧方: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38.17±3.49)mm、(35.39±3.92)mm,女性(34.53±2.84)mm、(31.60±3.32)mm;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24.97±5.96)mm、(18.86±5.91)mm,女性(20.67±4.88)mm、(14.97±4.40)mm。(2)下腰椎右侧方:右髂总静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31.86±3.50)mm、(29.26±3.77)mm,女性(27.71±3.45)mm、(25.10±3.26)mm;右髂总静脉后缘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21.92±4.63)mm、(17.59±4.81)mm,女性(18.17±4.90)mm、(14.62±3.43)mm。(3)下腰椎“髂血管梯形”(左髂总动脉、L4-L5椎间隙上缘、L5-S1椎间隙下缘、下腰椎后侧缘围成)面积左侧:男性(1146.95±206.34)mm^(2)、女性(956.63±143.79)mm^(2)。右侧:男性(955.38±188.50)mm^(2)、女性(816.25±135.48)mm^(2)。以上指标男女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腰椎左侧方“髂血管梯形”面积明显大于右侧方“髂血管梯形”面积,且下腰椎左侧方髂总动脉靠髂总静脉之后,血管损伤风险低于右侧方,因此,若左右侧方入路均满足手术需求时,建议选择下腰椎左侧方入路。下腰椎侧方入路手术术前完善下腰椎前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明确下腰椎左、右侧方髂血管走行,据此制定可靠规避血管损伤的手术入路方案,可有效避免血管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解剖学 局部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腹主动脉 髂总动脉 髂总静脉
下载PDF
单侧股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晚期妇科肿瘤34例分析
9
作者 汪和平 王革 +3 位作者 张锡龙 汪国祥 黄如兵 陈基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34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经一侧股动脉插管两侧髂内动脉脏支超选灌注加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少。笔者对插管技术、影响疗效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动脉灌注加栓塞的作用加以讨论,认为此法可作为术前治疗提高切... 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34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经一侧股动脉插管两侧髂内动脉脏支超选灌注加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少。笔者对插管技术、影响疗效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动脉灌注加栓塞的作用加以讨论,认为此法可作为术前治疗提高切除率、术后又可预防复发及巩固疗效.是综合治疗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局部灌注 髂内动脉 栓塞疗法
下载PDF
髂骨不同置钉方式在腰-髂重建结构中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滨生 庄新明 +1 位作者 李泽民 郑召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评价髂骨单枚短钉、单枚长钉和双枚短钉技术对腰一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7具成人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用于实验。于L3-5间行椎弓根钉固定,并将该结构定义为本研究的完整状态。完整状态测试后,制作骶骨全切的失稳模... 目的评价髂骨单枚短钉、单枚长钉和双枚短钉技术对腰一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7具成人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用于实验。于L3-5间行椎弓根钉固定,并将该结构定义为本研究的完整状态。完整状态测试后,制作骶骨全切的失稳模型,并进行三种髂骨钉技术的L3-髂骨间钉-棒稳定重建,A组:双侧单枚髂骨短钉;B组:双侧单枚髂骨长钉;C组:双侧双枚髂骨短钉。三种髂骨置钉技术均在同一标本上按随机顺序建立,短钉和长钉的长度分别为70mm和130mm。在MTS材料实验机上,给标本施加800N压缩和7N·m扭转载荷,记录L3-髂骨间的结构刚度并比较。结果A、B、C组的结构压缩刚度分别是完整状态的73%、76%和108%,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A和B组的结构压缩刚度低于完整状态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结构扭转刚度分别占初始状态的72%、79%和109%,A、B两组间、完整状态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B组的结构扭转刚度低于完整状态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骨完全切除后,单枚髂骨长钉难以恢复局部的初始稳定性,双侧双枚髂骨短钉在抗压缩和扭转方面均显著高于双侧单枚髂骨钉结构,并且可获得与初始状态同等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 关节不稳定性 腰-髂固定 骨钉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游离腹内斜肌─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彬 徐震纲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游离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腹内斜肌的游离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2例。游离髂骨塑形后重建上颌骨弓,腹内斜肌分隔口鼻腔或替代硬腭黏膜,并将供血的旋髂深动静脉血管与面动静脉血管吻... 目的评价游离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腹内斜肌的游离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2例。游离髂骨塑形后重建上颌骨弓,腹内斜肌分隔口鼻腔或替代硬腭黏膜,并将供血的旋髂深动静脉血管与面动静脉血管吻合。结果2例游离髂骨骨肌瓣均存活,无并发症发生。腹内斜肌肌肉修复硬腭黏膜厚度适中,能够很快上皮化。经口进食,发音及外形满意。结论游离髂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 外科皮瓣移植 上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局部及全身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何建苗 王羽 +3 位作者 崔科英 徐石岩 吴有军 蒲永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及全身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93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在TME术后应用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及全身化疗;对照组95例,在TME术后行全身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局...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及全身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93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在TME术后应用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及全身化疗;对照组95例,在TME术后行全身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术后1,3,5年局部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0%(0/98),2.5%(2/81),3.8%(3/79);对照组分别为1.1%(1/95),11.4%(9/79),16.2%(11/68)。术后1,3,5年远处转移率:观察组分别为1.1%(1/98),6.2%(5/81),12.7%(10/79);对照组分别为2.1%(2/95),24.1%(19/79),30.9%(21/68)。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9.0%(64/81),对照组为57.0%(45/79);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3.4%(58/79),对照组为52.9%(36/68)。除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外,两组3,5年术后局部复发率及3,5年远处转移率和术后3,5年生存率各相应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E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 灌注化疗 髂内动脉
原文传递
髂内动脉灌注联合膀胱灌注用于高级别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建森 李鸣 +12 位作者 武跃清 唐矛 艾克拜尔 唐泽天 郭新武 李金乾 秦克松 叶纪伟 马志远 深远径 陈晔 李园 张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9期583-586,后插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对于有保留膀胱意向的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膀胱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给予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病例共74例.根...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对于有保留膀胱意向的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膀胱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给予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病例共74例.根据化疗方法不同分为动脉灌注组(n=43):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双侧髂内动脉介入灌注化疗+膀胱灌注联合疗法;静脉化疗组(n=31):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静脉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膀胱灌注联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无瘤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方式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骨髓抑制(x2=4.956,P=0.029),胃肠道反应(x2=5.912,P=0.012),皮炎、黏膜炎(x2=4.276,P=0.013)方面,髂内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有优势.结论 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有效率与静脉化疗患者相近,对保留膀胱有一定价值,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化学疗法 局部灌注 病例对照研究 经髂内动脉灌注 高级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