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 bone transport combined with the Masquelet technique for bone defects of various etiologies (preliminary results) 被引量:6
1
作者 Dmitry Y Borzunov Sergey N Kolchin +1 位作者 Denis S Mokhovikov Tatiana A Malkov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BACKGROUND The Ilizarov bone transport(IBT)and the Masquele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IMT)have specific merits and shortcomings,bu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ir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long-bone... BACKGROUND The Ilizarov bone transport(IBT)and the Masquele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IMT)have specific merits and shortcomings,bu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ir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long-bone defects of various etiologies,including congenital deficiencies.Combining their strong benefits seem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enhance bone regenerat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refract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traumatic and congenital defects and nonunion that failed to respond to other treatments.AIM To combine IBT and IMT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ibial defects and pseudarthrosis,and present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is technological solution.METHODS Seven adults with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s(subgroup A)and nine children(subgroup B)with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MT and IBT after the failure of previous treatments.The mean number of previous surgeries was 2.0±0.2 in subgroup A and 3.3±0.7 in subgroup B.Step 1 included Ilizarov frame placement and spacer introduction into the defect to generate the induced membrane which remained in the interfragmental gap after spacer removal.Step 2 was an osteotomy and bone transport of the fragment through the tunnel in the induced membrane,its compression and docking for consolidation without grafting.The outcom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20.8±2.7 mo in subgroup A and 25.3±2.3 mo in subgroup B.RESULTS The“true defect”after resection was 13.3±1.7%in subgroup A and 31.0±3.0%in subgroup B relative to the contralateral limb.Upon completion of treatment,defects were filled by 75.4±10.6%and 34.6±4.2%,respectively.Total duration of external fixation was 397±9.2 and 270.1±16.3 d,including spacer retention time of 42.4±4.5 and 55.8±6.6 d,in sub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Bone infection was not observed.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several cases of pin-tract infection and regenerate deformity in both subgroups.Ischemic regeneration was observed in two cases of subgroup B.Complications were correc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Bone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of subgroup A and in seven patients of subgroup B.One non-united CPT case was further treated with the Ilizarov compression method only and achieved union.After a follow-up period of two to three years,refractures occurred in four cases of united CPT.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IMT and IBT provides good outcomes in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s after previous treatment failure but external fixation is longer due to spacer retention.Refractures may occur in severe C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bone transpor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Regeneration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tibial transverse bone transfer on wound healing of diabetic rabbit leg ulcer
2
作者 Lin-hai CHEN Zhi-wu CHEN +5 位作者 Zhuan YANG Jun-shui ZHENG Ming-jun GUO Zhao-hui YE Yang XIANG Peng WEI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9年第4期1-10,共10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tibial transverse bone transfer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ulcer wounds in diabetic rabbits.Methods Animal models of diabetic foot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w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tibial transverse bone transfer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ulcer wounds in diabetic rabbits.Methods Animal models of diabetic foot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were made,and grouped Animal models of diabetic foot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were made,and grouped control studies were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and epidermal cell growth factor(EGF)in the woun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Results In animal experiments,transverse tibial bone transfer can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of diabetic ulcer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wound growth factor(VEGF,PDGF,EGF).Conclusion In animal experiments,diabetes can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growth factors(VEGF,PDGF,EGF)in ulcer wounds,and tibial transverse bone transfer can promote wound healing.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EGF,PDGF and EGF in the wound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l transverse bone transfer Animal experiment Diabetic ulcer wound Growth factor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对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邱华骥 王清玉 +3 位作者 余兰伟 韩大为 陈妍 刘子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于术后12周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和术后12周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患肢踝肱指数(ABI)、患足皮温、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价两组对象生活质量状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5/35),与对照组[88.57%(31/35)]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12周,两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以及患肢ABI、患足皮温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血清MMP-9水平和患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以及患肢ABI、患足皮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9水平和患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DSQL中各维度(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影响)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针道感染、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与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能有效调节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促进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修复因子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婷 闫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胫骨横...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的足部皮温、经皮氧分压及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下载PDF
Ilizarov骨转运与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前瞻性比较
5
作者 赵晓亮 章莹 +2 位作者 赵力 徐凯 谢宁灵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1期2583-2586,共4页
目的:比较Ilizarov骨转运和Masquelet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 目的:比较Ilizarov骨转运和Masquelet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组1(13例)和组2(12例)。组1采用Ilizarov骨转运技术治疗,组2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固定时间、外固定器指数、骨愈合结果、功能结果。结果:组1固定时间较组2固定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外固定器指数[(2.48±0.56)月/cm]较组2外固定器指数[(4.71±1.71)月/c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骨愈合优秀9例,良好3例,一般1例;组2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6例,两组患者骨愈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功能结果优秀8例,良好4例,一般1例;组2优秀2例,良好6例,一般1例,两组患者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丢失<6 cm的感染性胫骨不愈合,Ilizarov骨转移技术相比Masqulet技术在骨愈合方面与功能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感染 ilizarov骨转运技术 Masquelet技术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复杂畸形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其常 张志刚 +1 位作者 卞传华 苗旭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064-1065,共2页
目的 :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大段骨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的复杂畸形的体会。方法 :应用骨段皮质截骨延长输送或楔形截骨压缩迟延延长等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缺损伴骨髓炎 4例 ;股骨或胫骨肿瘤瘤段切除 3例 ;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 ... 目的 :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大段骨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的复杂畸形的体会。方法 :应用骨段皮质截骨延长输送或楔形截骨压缩迟延延长等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缺损伴骨髓炎 4例 ;股骨或胫骨肿瘤瘤段切除 3例 ;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 3例。结果 :10例均恢复了肢体长度和持重功能。 2例股骨延长者发生膝关节屈曲受限 ,1年后恢复。 1例儿童出现胫骨过生长。结论 :Ilizarov技术是治疗短肢 ,修复创伤、炎症、肿瘤等所致骨缺损的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治疗 下肢复杂畸形 骨段输送 肢体延长
下载PDF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真 凌建生 +4 位作者 王鹏儒 牛俊克 栗启迪 贺喜顺 陈宏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1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分析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9~2019-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1例。应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 目的分析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9~2019-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1例。应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下肢血管直径及血流速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周,患者的溃疡面均开始缩小,术后4周时均达到植皮或皮瓣移植术条件,所有创面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溃疡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57.76±12.3)d。术后2个月超声复查结果显示患肢外周新生血管网丰富,患肢功能达到日常生活需要。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到患足踝肱指数增大,血管超声检测到患足胫前及胫骨后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内径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对于下肢膝关节以上大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糖尿病足患者,可先采用介入方法打通大血管,再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改善微循环,加快创面修复,降低小截肢及大截肢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高剑波 张峰 +2 位作者 李飞 董立潮 王静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2512-2516,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T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置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术,TTBT组接受TTB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半年患肢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素B2(TXB2)等内皮损伤因子,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等疼痛因子水平。结果TTBT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分别为(10.36±1.32)、(5.07±0.53)d,短于对照组的(12.45±1.50)、(6.28±0.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患肢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为0.86±0.11、(2546.52±258.28)m,大于对照组的0.77±0.09、(2103.06±226.23)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VEGF、HIF-1α、vWF、TXB2水平分别为(36.87±3.98)ng/L、(2.64±0.29)ng/L、(149.97±17.62)%、(140.38±17.62)ng/L,低于对照组的(44.09±4.82)ng/L、(3.17±0.34)ng/L、(186.50±21.08)%、(178.95±2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5-HT、SP、NE水平分别为(0.24±0.03)μmol/mL、(1.51±0.17)pg/mL、(60.37±6.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0.31±0.05)μmol/mL、(1.87±0.21)pg/mL、(75.25±9.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BT治疗下肢TAO可重建下肢远端侧支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局部缺血状况,促进患者皮肤恢复,增强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疼痛因子、内皮损伤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皮损伤因子 疼痛因子 术后恢复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5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永强 李福兵 +2 位作者 林玮 姚玲 李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技术最佳适应症.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缺损长度4~7 cm,平均5.6 cm.均行一期清创、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截...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技术最佳适应症.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缺损长度4~7 cm,平均5.6 cm.均行一期清创、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截骨、骨搬运.记录患肢术后愈合率、并发症及功能等情况,并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1~42个月随访,平均28.4个月.术后定期行X线摄片检查评估骨愈合情况,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8.6个月.无胫骨感染复发.7例出现针道感染,2例延长过程中出现骨端对位不良.肢体长度恢复良好,邻近关节功能良好.Paley评分,优7例,良6例,优良率86.7%.结论采取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该技术较适于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骨髓炎及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izarov技术 胫骨 骨缺损 感染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振华 卜秀丽 +2 位作者 房经武 李静 辛超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应用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15例大段胫骨骨缺损患者为对象,均采用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在治疗后,骨缺损与软组织缺损均重建... 目的:探究应用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15例大段胫骨骨缺损患者为对象,均采用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在治疗后,骨缺损与软组织缺损均重建,无神经损伤、马蹄内翻足畸形、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感染有效控制。15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14例(93.33%),优患者共9例(60.00%),良患者共5例(33.33%),中.患者共1例(6.67%),差患者共0例(0)。治疗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4.54±4.34)分、膝关节屈曲度为.142.56°±8.76°,优于治疗前,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段胫骨骨缺损患者使用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治疗,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优良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 大段胫骨骨缺损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长段胫骨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进 冯磊 +2 位作者 刘伟东 秦冕 宋立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结合局部转移或游离皮瓣对创伤患者的胫腓骨骨缺损和软组织缺损进行治疗研究,探讨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大段胫骨骨缺损伴软... 目的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结合局部转移或游离皮瓣对创伤患者的胫腓骨骨缺损和软组织缺损进行治疗研究,探讨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大段胫骨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大段髂骨植骨或腓骨植骨治疗。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疗效和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治疗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活动、步态、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可提高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 皮瓣移植 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在DF患者行TTT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徐瑞瑞 石秀峰 蒋宏俨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在糖尿病足(DF)病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医院治疗的80例DF病患者行TTT术,并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在糖尿病足(DF)病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医院治疗的80例DF病患者行TTT术,并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SC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条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能改善行TTT术的DF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病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康复护理 动机行为转化 应用效果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富强 谢康麒 +3 位作者 李载永 周海东 罗昌泰 韦积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36例通过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记录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视...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36例通过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记录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面积、踝肱指数(ABI)及患足皮温等。结果术后创面愈合率为94.44%(34/36);36例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创面面积与术前情况相比较明显减小,ABI和患足皮温高与术前情况相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有助于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溃疡
下载PDF
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孔圳 孙永建 +3 位作者 陈鸿奋 常思灵 黄丰 王安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8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采用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58.4±5.32)岁。右侧9例,左侧15例。糖...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采用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58.4±5.32)岁。右侧9例,左侧15例。糖尿病足患者Wagner 3级19例,Wagner 4级5例。手术前后测量患肢皮温,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踝肱指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胫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2个月,平均16.5个月。患足均获保肢并愈合,术后患足皮温为(34.21±1.32)℃,与术前(31.34±2.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足VAS评分(0.46±1.13)分,与术前(4.41±3.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踝肱指数(0.91±0.18),与术前(0.53±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胫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37.12±4.21)cm/s,与术前(28.84±3.27)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izarov横向骨搬移术对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简单,改善循环及保肢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保肢
下载PDF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崇州二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2例接受手术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然后... 目的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崇州二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2例接受手术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42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住院的时间、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时间、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时间、治疗的优良率、患肢的膝关节HHS评分及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结果 :接受治疗后,这42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0%,均未发生并发症,其使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的平均时间为(8.00±1.58)d,其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平均时间为(13.21±1.85)个月,其治疗的优良率为100.00%。与接受治疗前相比,这4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肢的膝关节HHS评分及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ilizarov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王金华 陈卫红 +1 位作者 何永胜 沈祥 《当代医学》 2023年第7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清创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清创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肢溃疡面积、皮肤温度、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肢溃疡面积均小于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皮肤温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肢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皮肤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缩小患肢溃疡面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双平面截骨骨搬运联合髓内钉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康 王斌 +3 位作者 涂振兴 吕梓宸 王子鑫 许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58-2063,共6页
背景:传统的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虽然疗效较好,但由于佩戴外固定时间长、骨弯曲畸形、延长区的回缩、再骨折等因素,影响了骨搬移的临床效果。而双平面截骨骨搬运联合髓内钉有诸多优势。目的:对双平面截骨骨搬运联合髓... 背景:传统的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虽然疗效较好,但由于佩戴外固定时间长、骨弯曲畸形、延长区的回缩、再骨折等因素,影响了骨搬移的临床效果。而双平面截骨骨搬运联合髓内钉有诸多优势。目的:对双平面截骨骨搬运联合髓内钉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胫骨大段骨缺损8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3-50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3例;清创后皮肤缺损6.5 cm×1.3 cm-23.1 cm×9.7 cm,平均10.01 cm×5.51 cm;胫骨缺损长度6.8-12.1 cm,平均9.2cm。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平面截骨骨搬运联合髓内钉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2例患者骨缺损部位位于胫骨中段,在胫骨近端及远端进行双平面截骨后置入髓内钉并在其远近端用锁钉固定,两端骨块向中间进行搬运;6例患者骨缺损部位位于胫骨远端,在胫骨近端进行双平面截骨,随后置入髓内钉并在其远近端用锁钉固定,近端两骨块顺行搬运。记录患者的骨搬移时间、牵拉区固化时间、愈合指数、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及并发症;应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评分标准评价骨愈合和肢体功能。结果与结论:①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3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治疗期间未发生感染及复发;②骨搬移时间36-62d,平均50.2d;牵拉区固化时间267-512d,平均366.9d;愈合指数1.18-1.41个月/cm,平均1.31个月/cm;外固定时间5.5-12.5个月,平均8.3个月;外固定指数0.73-0.99个月/cm,平均0.86个月/cm;③对接点不愈合患者有3例;④依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评分标准评价骨愈合:优5例(62%),差3例(38%);功能结果:优6例(75%),良2例(25%);⑤提示双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髓内钉可明显缩短外固定时间,降低针道感染、对位对线不良、延长区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髓内钉 环式外固定架 胫骨骨缺损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患肢血流动力学状态、血管血运情况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志昌 蒋桂勇 莫捷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74例重度(3~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n=40)...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74例重度(3~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n=40)与传统组(传统清创负压引流术,n=34),记录两组患者双侧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潜伏期(LAT)。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患侧血流量高于传统组,血管阻力指数低于传统组,胫神经、腓神经MCV、SCV高于传统组,LAT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较传统清创负压引流更能改善糖尿病足患肢血流动力学,重建患肢血运,更利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重度 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 血流动力学 运动传导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宝阳 冯港 +1 位作者 孙嘉兴 胡长青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6期194-198,共5页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糖尿足溃疡是最严重且最普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治疗困难,保肢率低,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患者满意。加之治疗费用高昂,患者经济压力大,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糖尿足溃疡是最严重且最普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治疗困难,保肢率低,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患者满意。加之治疗费用高昂,患者经济压力大,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常规方式有清创、抗感染、高压氧、干细胞治疗等。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了目前TTT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生物学机制 微循环
下载PDF
胫骨横向搬移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周海东 罗昌泰 +10 位作者 谢康麒 周俊秀 韦积华 梁吉运 韦凤旭 赵瑞良 罗富强 李载永 王玮 罗东 陈禄昌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47-954,共8页
目的观察Ilizarov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的作用。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急性组和实验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急性组做全层足背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常规消毒、换药处理;实验组静脉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制作糖... 目的观察Ilizarov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的作用。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急性组和实验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急性组做全层足背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常规消毒、换药处理;实验组静脉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制作糖尿病兔模型。将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VEGF组和横搬组。急性组和模型组只作换药处理;VEGF组予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凝胶涂擦;横搬组每天外搬移0.5 mm,7 d后反方向搬移回位。分别于10、14 d取材检测,计算创面愈合率,对比各组间创面愈合情况。HE、Masson染色检测实验兔创面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第10天,与模型组相比,急性组愈合较快;与急性组相比,横搬组、VEGF组愈合明显加快。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急性组愈合较快;与急性组相比,横搬组、VEGF组愈合明显加快。HE、Masson染色发现模型组皮肤组织紊乱、炎细胞浸润明显,胶原蛋白沉积少;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组织结构较规则、炎细胞浸润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增多,以横搬组最明显。结论此研究表明,Ilizarov术可抑制炎细胞浸润、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胫骨横搬术 慢性创面 糖尿病足 瘢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