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 bone transport combined with the Masquelet technique for bone defects of various etiologies (preliminary results) 被引量:6
1
作者 Dmitry Y Borzunov Sergey N Kolchin +1 位作者 Denis S Mokhovikov Tatiana A Malkov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BACKGROUND The Ilizarov bone transport(IBT)and the Masquele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IMT)have specific merits and shortcomings,bu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ir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long-bone... BACKGROUND The Ilizarov bone transport(IBT)and the Masquele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IMT)have specific merits and shortcomings,bu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ir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long-bone defects of various etiologies,including congenital deficiencies.Combining their strong benefits seem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enhance bone regenerat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refract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traumatic and congenital defects and nonunion that failed to respond to other treatments.AIM To combine IBT and IMT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ibial defects and pseudarthrosis,and present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is technological solution.METHODS Seven adults with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s(subgroup A)and nine children(subgroup B)with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MT and IBT after the failure of previous treatments.The mean number of previous surgeries was 2.0±0.2 in subgroup A and 3.3±0.7 in subgroup B.Step 1 included Ilizarov frame placement and spacer introduction into the defect to generate the induced membrane which remained in the interfragmental gap after spacer removal.Step 2 was an osteotomy and bone transport of the fragment through the tunnel in the induced membrane,its compression and docking for consolidation without grafting.The outcom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20.8±2.7 mo in subgroup A and 25.3±2.3 mo in subgroup B.RESULTS The“true defect”after resection was 13.3±1.7%in subgroup A and 31.0±3.0%in subgroup B relative to the contralateral limb.Upon completion of treatment,defects were filled by 75.4±10.6%and 34.6±4.2%,respectively.Total duration of external fixation was 397±9.2 and 270.1±16.3 d,including spacer retention time of 42.4±4.5 and 55.8±6.6 d,in sub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Bone infection was not observed.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several cases of pin-tract infection and regenerate deformity in both subgroups.Ischemic regeneration was observed in two cases of subgroup B.Complications were correc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Bone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of subgroup A and in seven patients of subgroup B.One non-united CPT case was further treated with the Ilizarov compression method only and achieved union.After a follow-up period of two to three years,refractures occurred in four cases of united CPT.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IMT and IBT provides good outcomes in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s after previous treatment failure but external fixation is longer due to spacer retention.Refractures may occur in severe C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bone transpor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Regeneration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
2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折复位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观察组接受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下肢功能量表(LEFS)、Kofoed、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皮瓣血运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能够改善皮瓣血运状态,减轻疼痛,促进肢体功能与皮瓣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 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 胫腓骨骨折 踝周软组织缺损 下肢功能 皮瓣感觉
下载PDF
开放性植骨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李战锋 田高杰 左传永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73-3376,共4页
目的比较开放性植骨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 目的比较开放性植骨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肉芽组织覆盖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HS评分、Baird-Jackson评分、生活质量水平及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行开放性植骨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Ilizarov技术相较于开放性植骨术更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创伤性骨髓炎 开放性植骨术 ilizarov技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对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邱华骥 王清玉 +3 位作者 余兰伟 韩大为 陈妍 刘子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于术后12周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和术后12周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患肢踝肱指数(ABI)、患足皮温、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价两组对象生活质量状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5/35),与对照组[88.57%(31/35)]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12周,两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以及患肢ABI、患足皮温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血清MMP-9水平和患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以及患肢ABI、患足皮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9水平和患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DSQL中各维度(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影响)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针道感染、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与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能有效调节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促进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修复因子
下载PDF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联合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下肢骨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梅晓龙 张涛 +1 位作者 徐卫国 陆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缺损采取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缺损6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下肢骨缺损采取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缺损6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更短,骨愈合指数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下肢骨缺损,不仅可缩短康复时间,更好地改善炎症,而且安全性高,术后生活质量更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缺损 ilizarov骨搬移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治疗掌指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发祥 方有生 +3 位作者 艾克拜尔·亚森 谭玉忠 崔留超 田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外固定治疗掌指骨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0月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掌指骨大段骨缺损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行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外固定治疗掌指骨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0月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掌指骨大段骨缺损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行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外固定治疗。⑴创伤性骨缺损:一期急诊行“地毯式”清创及相应修复手术,抗生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yrlate,PMMA)填充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同时给予骨水泥覆盖;二期:行带蒂皮瓣或植皮修复皮肤缺损创面,伤口愈合6~8周后去除骨水泥行自体骨移植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外固定治疗;⑵感染性骨缺损:一期彻底清创、PMMA填充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或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者给予彻底清创修复创面;二期方案同创伤性骨缺损。术后均给予预防或控制感染、观察患指(肢)及皮瓣血运等对症处理,均早期(2周)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结果17例术后随访5~29个月,移植骨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9周(10.5~14.0周),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16例伤口均甲级愈合,1例延期愈合,移植骨愈合优良率为82.35%。根据随访结果,骨折愈合康复结束后手部功能评估:优5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70.47%。均实现保指(肢)的目的,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手功能。结论应用改良Masquelet技术联合Ilizarov Mini-Fixator治疗掌指骨创伤性及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方法疗效可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损伤小,且移植骨愈合率高、愈合快、并发症及风险小等优点。可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有助于恢复手的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Masquelet技术 大段 掌指骨骨缺损 ilizarov Mini-Fixator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7
作者 孙庆禄 高鸣 +1 位作者 田连国 胡志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皮瓣修复+Ilizarov骨搬运术,研究组采取Ilizarov骨短缩-延长+皮瓣修复术。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研究组围术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治疗优良率(89.80%)高于对照组(85.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表评分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4)两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可促进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及骨折愈合,恢复机体功能,且可减轻手术创伤所致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骨短缩-延长 皮瓣修复术 胫腓骨骨折 软组织缺损 功能康复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婷 闫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胫骨横...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的足部皮温、经皮氧分压及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下载PDF
Ilizarov骨转运与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前瞻性比较
9
作者 赵晓亮 章莹 +2 位作者 赵力 徐凯 谢宁灵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1期2583-2586,共4页
目的:比较Ilizarov骨转运和Masquelet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 目的:比较Ilizarov骨转运和Masquelet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组1(13例)和组2(12例)。组1采用Ilizarov骨转运技术治疗,组2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固定时间、外固定器指数、骨愈合结果、功能结果。结果:组1固定时间较组2固定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外固定器指数[(2.48±0.56)月/cm]较组2外固定器指数[(4.71±1.71)月/c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骨愈合优秀9例,良好3例,一般1例;组2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6例,两组患者骨愈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功能结果优秀8例,良好4例,一般1例;组2优秀2例,良好6例,一般1例,两组患者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丢失<6 cm的感染性胫骨不愈合,Ilizarov骨转移技术相比Masqulet技术在骨愈合方面与功能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感染 ilizarov骨转运技术 Masquelet技术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昇 叶佳 +2 位作者 刘洋 李成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9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金华文荣医院收治的112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Or... 目的 探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金华文荣医院收治的112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骨延长长度、延长期骨矿化时间、带架时间、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延长长度、延长期骨矿化时间、带架时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6,P=0.703),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568,P=0.033;χ^(2)=4.747,P=0.02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17,P<0.05)。结论 Ilizarov、Orthofix外固定架均可促进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概率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 胫骨大段骨缺损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锋卫 刘礼初 +5 位作者 秦泗河 马如风 王丽丽 孙勇 赵园园 杨海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下微创截骨,Ilizarov技术牵伸矫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采用Ilizarov技术牵伸治疗的34例患者,共计48个膝关节(14人双膝治疗)。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51到76...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下微创截骨,Ilizarov技术牵伸矫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采用Ilizarov技术牵伸治疗的34例患者,共计48个膝关节(14人双膝治疗)。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51到76岁,平均65.7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为5.1年,症状均以膝内侧间室疼痛为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均有2年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史。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142.0±9.3)°,并根据KSS评分评判患膝功能。34例患者术前均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双下肢力线移位程度及股胫夹角(FTA)。采用胫骨结节下2~3cm处截骨,安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术后第5天行牵伸成骨矫形,10~15d后,拍双下肢X线片,确定下肢力线及股胫夹角达到正常值后,锁定外固定支架。要求扶拐行走锻炼,待截骨端成骨完全钙化达到骨性愈合,约12~16w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 34例患者平均13.8w拆外固定支架;所有患者均获18~36个月随访,平均18.7个月,并行膝关节KSS评分。结论胫骨结节下微创截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牵伸矫正,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疼痛,具有矫正准确、疗效确切、微创伤、成骨矫形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骨关节炎 成骨矫形 ilizarov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复杂畸形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其常 张志刚 +1 位作者 卞传华 苗旭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064-1065,共2页
目的 :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大段骨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的复杂畸形的体会。方法 :应用骨段皮质截骨延长输送或楔形截骨压缩迟延延长等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缺损伴骨髓炎 4例 ;股骨或胫骨肿瘤瘤段切除 3例 ;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 ... 目的 :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大段骨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的复杂畸形的体会。方法 :应用骨段皮质截骨延长输送或楔形截骨压缩迟延延长等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缺损伴骨髓炎 4例 ;股骨或胫骨肿瘤瘤段切除 3例 ;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 3例。结果 :10例均恢复了肢体长度和持重功能。 2例股骨延长者发生膝关节屈曲受限 ,1年后恢复。 1例儿童出现胫骨过生长。结论 :Ilizarov技术是治疗短肢 ,修复创伤、炎症、肿瘤等所致骨缺损的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治疗 下肢复杂畸形 骨段输送 肢体延长
下载PDF
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安礼 潘童 +2 位作者 刘德强 范孟坡 李邦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采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10例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28个月。9例手术感染得到一期控制,1例术后进行1次清... 目的探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采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10例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28个月。9例手术感染得到一期控制,1例术后进行1次清创术后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延长停止后,8例患肢长度比对侧缩短<2.5cm,2例患肢长度比对侧缩短2.5cm和3.0cm。结论 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在控制感染和改善患肢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骨延长 骨搬移 慢性骨髓炎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祖彬 彭晓春 +1 位作者 唐明杰 孙玉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骨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相应的干骺端截骨术。术后10 d以0.25 mm/6 h速度延长,经8~25周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师,于骨缺损处两断...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骨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相应的干骺端截骨术。术后10 d以0.25 mm/6 h速度延长,经8~25周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师,于骨缺损处两断端加压并继续维持外固定支架至骨愈合。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延长6~18(9.5±4.5)cm,骨性感染全部治愈。带支架时间6.5~13个月。19例加压固定处及延长部位骨生长良好,达到了骨性愈合;3例断端骨接触后6个月无明显骨愈合,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1例拆除支架后行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截骨延长区及骨缺损对合处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术后感染控制良好,骨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不连 外固定支架 骨延长 ilizarov 植骨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与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效果及对Puno功能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永伟 刘真 +2 位作者 莫建文 孙小勇 林唐唐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331-2334,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与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在大段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Puno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大段胫骨骨缺损患者共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与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在大段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Puno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大段胫骨骨缺损患者共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术治疗,观察组行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闭合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完全负重指数、末次随访Puno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能有效改善患肢功能,缩短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 游离腓骨段移植术 胫骨骨缺损 Puno功能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在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贵春 郑润泉 +3 位作者 邹林 陈晨 郝光亮 曹学成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5-28,54,共5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应用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其...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应用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其中胫骨骨缺损1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7.2cm;股骨骨缺损7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8.5cm;肱骨骨缺损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6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采用单边或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预留截骨延长的外固定架长度,控制感染;二期感染消灭后,根据Ilizarov技术进行截骨延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21个月,平均17.2个月。外固定架指数(external fixation index,EFI)平均为2.38个月/cm。采用伊里扎洛夫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价标准评价,骨性结果:优13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0.5%;功能结果:优11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 ilizarov技术 长骨 感染 骨缺损
下载PDF
自拟骨九汤配合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卓伟 王朝辉 +1 位作者 何斌 杨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骨九汤配合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局... 目的观察自拟骨九汤配合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局部感染控制后行Ilizarov技术骨搬移,观察组在术后给予自拟骨九汤内服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的疼痛程度,统计2组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骨延长区域的矿化时间、带架时间和骨搬移时间,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评分标准评价2组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的骨愈合及肢体功能情况,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水平及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2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拆除外固定架后骨延长区域的矿化时间、带架时间和骨搬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骨愈合和肢体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2个月时2组血清ALP、BMP-2、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TRACP5b水平及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骨九汤可以提高患者血清中的骨合成因子含量,降低骨分解因子含量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提高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九汤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骨折 骨代谢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华清 章耀华 +6 位作者 李强 张鸿悦 赵殿钊 韩庆海 杨云 杨启昌 曲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1~55(41.36±9.69)岁,采用NRD辅助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4~53(38.61±8.76)岁,采用传统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针道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骨搬移时间、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2~62(33.0±7.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骨髓炎 骨缺损 骨不连 NRD
下载PDF
Ilizarov骨搬移技术轴向偏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景双 胡思斌 +6 位作者 孙宏辉 郑继会 赵均福 刘道阔 林亮 邓海峰 张永波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Iliaz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骨不连出现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0例骨不连患者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30.3±10.6)岁。骨缺损部位... 目的 :探讨Iliaz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骨不连出现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0例骨不连患者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30.3±10.6)岁。骨缺损部位:胫骨上段2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5例,股骨上段1例。根据Paley骨缺损分型:B1型6例,B3型4例。观察术后患者发生轴向偏移角度、发生率,并采用Paley评价标准对其骨性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9-32个月,平均(22.0±5.6)个月。3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余7例经植骨相应处理后愈合。佩戴外固定架时间16-28个月,末次随访时发生冠状位成角3例,成角度数5°-11°,平均(8.7±3.2)°;矢状位成角4例,成角6°-9°,平均(8.5±2.1)°。发生轴向偏移共4例。末次随访时Paley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7例,良3例;功能结果:优6例,良4例。结论:轴向偏移在Ilizarov骨搬移术后较常见,造成骨愈合延迟及患肢力线不良,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其发生以提高骨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轴向偏移 外固定器
下载PDF
液态羟基磷灰石胶原海藻酸钠(Alg/nHAC)人工骨促进Ilizarov骨延长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超 王华 +4 位作者 刘伟 王邵清 王斌 冯庆玲 刘新晖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9,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液态海藻酸钠/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Alg/nHAC)促进肢体延长过程中骨愈合的作用。方法制备液态可注射Alg/nHAC人工骨,建立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随机分两组,A组,骨延长区给予微创注射Alg/nHAC人工骨,B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 目的探讨应用液态海藻酸钠/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Alg/nHAC)促进肢体延长过程中骨愈合的作用。方法制备液态可注射Alg/nHAC人工骨,建立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随机分两组,A组,骨延长区给予微创注射Alg/nHAC人工骨,B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延长后2、4、8周进行组织学,X线检查、新生骨小梁百分比、骨密度以及生物力学的检测观察延长区骨愈合情况。结果延长后2、4、8周,A组在组织学、新生骨小梁百分比、骨密度以及生物力学的检测均明显优于B组,A组8周时间骨延长区已经愈合。结论液态羟基磷灰石胶原海藻酸钠(Alg/nHAC)人工骨可以通过微创注射的方式促进延长区骨愈合,为临床促进骨愈合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伊力扎洛夫 骨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