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 bone transport combined with the Masquelet technique for bone defects of various etiologies (preliminary results) 被引量:6
1
作者 Dmitry Y Borzunov Sergey N Kolchin +1 位作者 Denis S Mokhovikov Tatiana A Malkov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BACKGROUND The Ilizarov bone transport(IBT)and the Masquele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IMT)have specific merits and shortcomings,bu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ir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long-bone... BACKGROUND The Ilizarov bone transport(IBT)and the Masquele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IMT)have specific merits and shortcomings,bu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ir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long-bone defects of various etiologies,including congenital deficiencies.Combining their strong benefits seem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enhance bone regenerat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refract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traumatic and congenital defects and nonunion that failed to respond to other treatments.AIM To combine IBT and IMT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ibial defects and pseudarthrosis,and present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is technological solution.METHODS Seven adults with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s(subgroup A)and nine children(subgroup B)with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MT and IBT after the failure of previous treatments.The mean number of previous surgeries was 2.0±0.2 in subgroup A and 3.3±0.7 in subgroup B.Step 1 included Ilizarov frame placement and spacer introduction into the defect to generate the induced membrane which remained in the interfragmental gap after spacer removal.Step 2 was an osteotomy and bone transport of the fragment through the tunnel in the induced membrane,its compression and docking for consolidation without grafting.The outcom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20.8±2.7 mo in subgroup A and 25.3±2.3 mo in subgroup B.RESULTS The“true defect”after resection was 13.3±1.7%in subgroup A and 31.0±3.0%in subgroup B relative to the contralateral limb.Upon completion of treatment,defects were filled by 75.4±10.6%and 34.6±4.2%,respectively.Total duration of external fixation was 397±9.2 and 270.1±16.3 d,including spacer retention time of 42.4±4.5 and 55.8±6.6 d,in sub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Bone infection was not observed.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several cases of pin-tract infection and regenerate deformity in both subgroups.Ischemic regeneration was observed in two cases of subgroup B.Complications were correc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Bone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of subgroup A and in seven patients of subgroup B.One non-united CPT case was further treated with the Ilizarov compression method only and achieved union.After a follow-up period of two to three years,refractures occurred in four cases of united CPT.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IMT and IBT provides good outcomes in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s after previous treatment failure but external fixation is longer due to spacer retention.Refractures may occur in severe C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bone transport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 Post-traumatic tibial defect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对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邱华骥 王清玉 +3 位作者 余兰伟 韩大为 陈妍 刘子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Wagner 2-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于术后12周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和术后12周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患肢踝肱指数(ABI)、患足皮温、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价两组对象生活质量状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5/35),与对照组[88.57%(31/35)]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12周,两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以及患肢ABI、患足皮温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血清MMP-9水平和患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VEGF、EGF、bFGF水平以及患肢ABI、患足皮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9水平和患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DSQL中各维度(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影响)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针道感染、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与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Wagner 2-4级糖尿病足能有效调节血清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水平,促进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修复因子
下载PDF
Bone Transport in Tibial Gap Non-Union—A Series of 25 Cases 被引量:1
3
作者 Manish Kiran Rabi Jee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2年第4期144-149,共6页
Gap non-union of the tibia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deformity, infection and shortening. Ilizarov’s method of bone transport was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wenty-five cases of gap non-union of the tibia. The mea... Gap non-union of the tibia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deformity, infection and shortening. Ilizarov’s method of bone transport was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wenty-five cases of gap non-union of the tibia. The mean bone gap was 6.53 cm (range 4 to 12 cm).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cases within a mean period of 11.12 months. The mean time taken for union, per centimeter of bone gap was found to be 1.7 months/cm. Pin tract infection was the commonest complication, seen in 9 cases (36%). The other complications encountered were neuropraxia (n = 3) deviation of the transported bone segment (n = 7), buckling of skin at the advancing side of bone (n = 4), traumatic corticotomy (n = 3), incomplete corticotomy (n = 1), equinus deformity (n = 4), knee stiffness (n = 4) and curling of toes (n = 4). The bone healing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92% of cases and good in 8% of cases. The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84% of cases, good in 12% and fair in 4% of cases. Thus bone transport by Ilizarov’s method manages the bone loss and the associated conditions with good bone healing and function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L GAP NON-UNION bone transport ilizarov’s Method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婷 闫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胫骨横...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的足部皮温、经皮氧分压及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下载PDF
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华清 章耀华 +6 位作者 李强 张鸿悦 赵殿钊 韩庆海 杨云 杨启昌 曲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1~55(41.36±9.69)岁,采用NRD辅助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4~53(38.61±8.76)岁,采用传统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针道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骨搬移时间、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2~62(33.0±7.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骨髓炎 骨缺损 骨不连 NRD
下载PDF
自拟骨九汤配合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卓伟 王朝辉 +1 位作者 何斌 杨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骨九汤配合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局... 目的观察自拟骨九汤配合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局部感染控制后行Ilizarov技术骨搬移,观察组在术后给予自拟骨九汤内服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的疼痛程度,统计2组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骨延长区域的矿化时间、带架时间和骨搬移时间,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评分标准评价2组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的骨愈合及肢体功能情况,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水平及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2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拆除外固定架后骨延长区域的矿化时间、带架时间和骨搬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骨愈合和肢体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2个月时2组血清ALP、BMP-2、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TRACP5b水平及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骨九汤可以提高患者血清中的骨合成因子含量,降低骨分解因子含量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提高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九汤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骨折 骨代谢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Ilizarov骨搬移技术轴向偏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景双 胡思斌 +6 位作者 孙宏辉 郑继会 赵均福 刘道阔 林亮 邓海峰 张永波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Iliaz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骨不连出现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0例骨不连患者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30.3±10.6)岁。骨缺损部位... 目的 :探讨Iliaz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骨不连出现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0例骨不连患者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30.3±10.6)岁。骨缺损部位:胫骨上段2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5例,股骨上段1例。根据Paley骨缺损分型:B1型6例,B3型4例。观察术后患者发生轴向偏移角度、发生率,并采用Paley评价标准对其骨性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9-32个月,平均(22.0±5.6)个月。3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余7例经植骨相应处理后愈合。佩戴外固定架时间16-28个月,末次随访时发生冠状位成角3例,成角度数5°-11°,平均(8.7±3.2)°;矢状位成角4例,成角6°-9°,平均(8.5±2.1)°。发生轴向偏移共4例。末次随访时Paley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7例,良3例;功能结果:优6例,良4例。结论:轴向偏移在Ilizarov骨搬移术后较常见,造成骨愈合延迟及患肢力线不良,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其发生以提高骨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轴向偏移 外固定器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晓云 李丹 +3 位作者 张永灵 王群 何培培 刘娟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5例行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评价效...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5例行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评价效果。结果 35例均获得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创面修复,骨缺损愈合,均按治疗计划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未因护理不当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全面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骨搬运 胫骨感染 感染性骨缺损 护理
下载PDF
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9
9
作者 朱安礼 潘童 +2 位作者 刘德强 范孟坡 李邦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采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10例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28个月。9例手术感染得到一期控制,1例术后进行1次清... 目的探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采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10例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28个月。9例手术感染得到一期控制,1例术后进行1次清创术后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延长停止后,8例患肢长度比对侧缩短<2.5cm,2例患肢长度比对侧缩短2.5cm和3.0cm。结论 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在控制感染和改善患肢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骨延长 骨搬移 慢性骨髓炎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17
10
作者 辛晓林 张林峰 +1 位作者 王顺利 史迎宾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患者依据Ilizarov技术标准进行治疗。术后定期摄X线片复查,评估牵张成骨情况。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 目的探讨应用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患者依据Ilizarov技术标准进行治疗。术后定期摄X线片复查,评估牵张成骨情况。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骨搬运完成时间2~7个月,骨搬运长度6~18 cm。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6例出现钉道反应,1例切口皮缘水肿,均经治疗后愈合;17例搬运后期出现对线不良,经调整骨搬运方向、少量植骨,均获对位对线骨性愈合。骨搬运完成后9个月,按Paley et al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5例,良6例,可8例,差1例。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软组织创面愈合满意,所有患肢长度恢复良好,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进行感染扩创、炎性病变切除、骨段搬运修复骨缺损,对胫骨术后感染的控制、肢体功能的重建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胫骨感染 骨缺损 骨搬运 功能重建
下载PDF
择期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建明 周亚净 +2 位作者 朱巧辉 王双 王福川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980-984,共5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择期Ilizarov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择期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0~5... 目的探讨和总结择期Ilizarov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择期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受伤原因:9例交通事故,5例高处跌落,3例砸伤,均系开放性骨折,其中GustiloⅡ型1例,GustiloⅢA型5例,GustiloⅢB型7例,GustiloⅢC型4例;左侧5例,右侧12例;骨缺损部位在胫骨上段7例,中段6例,下段4例。骨延长-骨搬移前骨缺损长度6~10cm。感染创面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约3cm×4cm^7cm×9cm。一期手术清理创面:去除感染骨段、植入骨水泥链珠或以VSD及皮瓣覆盖创面控制感染;择期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骨搬移技术通过骨段输送或加压使骨缺损修复、重建。分析各项指标如骨缺损长度、携带外固定架时间等,并对患肢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3.5个月。其中12例应用皮瓣患者术后均成活,余5例经游离植皮或换药愈合。胫骨骨段搬移或延长6~10cm,平均7cm;外固定架携带时间7~16个月,胫骨缺损均获得重建,平均11个月。根据Paley标准评价骨延长-骨搬移结果及功能,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择期Ilizarov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具有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同时重建肢体及矫正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辅助下 骨搬移技术 胫骨 感染性骨缺损
下载PDF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真 凌建生 +4 位作者 王鹏儒 牛俊克 栗启迪 贺喜顺 陈宏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1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分析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9~2019-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1例。应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 目的分析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9~2019-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1例。应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下肢血管直径及血流速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周,患者的溃疡面均开始缩小,术后4周时均达到植皮或皮瓣移植术条件,所有创面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溃疡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57.76±12.3)d。术后2个月超声复查结果显示患肢外周新生血管网丰富,患肢功能达到日常生活需要。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到患足踝肱指数增大,血管超声检测到患足胫前及胫骨后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内径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对于下肢膝关节以上大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糖尿病足患者,可先采用介入方法打通大血管,再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改善微循环,加快创面修复,降低小截肢及大截肢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治疗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许奥 王斌 +5 位作者 方均 白崔魏 吕梓宸 程康 郑永鑫 王红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1930,共6页
背景:周围神经在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临床上神经损伤对骨搬移技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胫骨骨缺损患者32例,根... 背景:周围神经在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临床上神经损伤对骨搬移技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胫骨骨缺损患者32例,根据是否合并胫神经损伤分为胫神经损伤组(n=16)与无胫神经损伤组(n=16),两组均接受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矿化区愈合指数、外固定指数、对接点愈合及针道感染等情况;拆除外固定后,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标准评价骨愈合和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①32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28±4.79)个月,两组骨性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愈合指数与外固定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胫神经损伤组2例、无胫神经损伤组1例出现针道感染,均为PALEYⅠ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胫神经损伤组对接点不愈合率为31%,无胫神经损伤组为1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ASAMI骨愈合评分的优良率均为100%,肢体评分优良率胫神经损伤组为81%、无胫神经损伤组为9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结果表明,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的矿化速度、外固定时间、对接点愈合、针道感染、矿化区成骨质量等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缺损 骨搬移 ilizarov 牵拉成骨 胫神经损伤 神经轴索断裂
下载PDF
Ilizarov骨搬移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华清 曲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03-907,共5页
前苏联Ilizarov教授发明的以张力-应力法则为理论基础的Ilizarov骨外固定技术体系,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里程碑之一[1]。骨搬移(bone transport)技术则是Ilizarov外固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Ilizarov技术面世之前,临床大量无菌... 前苏联Ilizarov教授发明的以张力-应力法则为理论基础的Ilizarov骨外固定技术体系,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里程碑之一[1]。骨搬移(bone transport)技术则是Ilizarov外固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Ilizarov技术面世之前,临床大量无菌性或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直到Ilizarov骨搬移技术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外固定 骨搬移 骨缺损 骨不连 骨髓炎
下载PDF
Hybrid骨外固定结合Ilizarov骨段延长术治疗股骨开放性骨折
15
作者 王宝奎 郑永发 +2 位作者 孙振辉 王沛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Hybrid骨外固定结合Hizarov自体骨延长治疗股骨开放骨折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9~2003年本院共收治股骨开放骨折伴大段骨缺损患者12 例,根据Gustilo Andersen开放骨折分型,其中ⅢA型5 例,ⅢB型7 例;MESS评分在7分或者7... 目的探讨Hybrid骨外固定结合Hizarov自体骨延长治疗股骨开放骨折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9~2003年本院共收治股骨开放骨折伴大段骨缺损患者12 例,根据Gustilo Andersen开放骨折分型,其中ⅢA型5 例,ⅢB型7 例;MESS评分在7分或者7分以下伴骨缺损的患者被选择,骨缺损均在4 cm以上.12 例患者均采用Hybrid骨外固定结合Ilizarov自体骨延长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4 a(平均20个月),12 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6周(18~30周),平均外固定时间34周(32~44周).其中针道感染8 例,皮肤过敏1 例,骨折畸形愈合2 例;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病例,术后膝关节僵直3 例.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优8 例,良1 例,可2 例,差1 例,优良率为7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优7 例,良3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 Hybrid骨外固定结合自体Ilizarov骨延长是治疗大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股骨开放骨折 Hybrid骨外固定 ilizarov技术 骨段延长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娄盛涵 张里程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308-1311,共4页
骨不连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创伤骨科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不连,尤其是软组织缺损或严重感染骨不连的有效方法。随着Ilizarov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Ilizarov技术的联合治疗方式在骨不连治... 骨不连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创伤骨科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不连,尤其是软组织缺损或严重感染骨不连的有效方法。随着Ilizarov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Ilizarov技术的联合治疗方式在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正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Ilizarov技术在治疗骨不连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不连 骨折 骨搬运
下载PDF
诱导膜技术与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亢哲 邓宇 +3 位作者 屈文强 付攀峰 商炜 祝少博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25-31,共7页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诱导膜与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文献,比较二者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诱导膜技术和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文献,利用RevMan 5.3软...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诱导膜与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文献,比较二者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诱导膜技术和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Meta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次数、愈合时间、并发症、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患肢膝关节Iowa及踝关节Iowa评分。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4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次数[(MD=-0.61,95%CI(-0.89,-0.33),P<0.0001)]、愈合时间[(MD=-6.66,95%CI(-11.35,-1.97),P=0.005)]、并发症发生率[(OR=0.22,95%CI(0.14,0.3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MD=51.60,95%CI(-57.34,160.55),P=0.35)]、临床疗效{骨性结局[(OR=1.18,95%CI(0.51,2.69),P=0.70)]、功能结局[(OR=1.78,95%CI(0.89,3.55),P=0.10)]},患膝[(MD=0.09,95%CI(-2.95,3.12),P=0.95)]及踝[(MD=1.14,95%CI(-1.37,3.64),P=0.37)]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导膜技术和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均取得较好疗效;诱导膜技术手术次数、愈合时间、并发症等较Ilizarov骨搬运技术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技术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骨缺损 感染 META分析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优势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贺国宇 张永红 王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870-3876,共7页
背景: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方面优势明显,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胫骨骨缺损,但该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急待解决。目的:就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优势、不足及改进策略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71至2019年Pub... 背景: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方面优势明显,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胫骨骨缺损,但该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急待解决。目的:就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优势、不足及改进策略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71至2019年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以"bone defect,bone transport,accordion maneuver,ultrasonography,energy spectrum CT,pin site in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胫骨骨缺损,骨搬移技术,手风琴技术,超声,能谱CT,针道感染"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7篇,并以此对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优势、不足及改进策略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①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损伤、感染及畸形的胫骨骨缺损方面优势明显;②对于骨搬移技术的并发症,如针道感染、搬移区新骨矿化不良、对合端愈合困难等问题,可采用新的消毒剂、手风琴技术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能谱CT等辅助检查来解决,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③仍需改善现有的治疗技术或选择新的方法来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骨缺损 骨搬移技术 手风琴技术 超声 能谱CT 针道感染 对合端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富强 谢康麒 +3 位作者 李载永 周海东 罗昌泰 韦积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36例通过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记录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视...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36例通过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记录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面积、踝肱指数(ABI)及患足皮温等。结果术后创面愈合率为94.44%(34/36);36例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创面面积与术前情况相比较明显减小,ABI和患足皮温高与术前情况相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有助于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溃疡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中华 林杨 方文广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其中对照组采用Ilizarov骨搬运治疗,观察组行Iliz... 目的: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其中对照组采用Ilizarov骨搬运治疗,观察组行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分析2组病人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及创面闭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骨缺损愈合时间较短,有助于病人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软组织缺损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 ilizarov骨搬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