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矫正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度屈膝畸形1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秦泗河 王振军 +1 位作者 郑学建 陈建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15-715,共1页
关键词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矫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重度屈膝畸形 并发症
下载PDF
从Wolff定律和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到骨科自然重建理念 被引量:66
2
作者 臧建成 秦泗河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Wolff定律是骨的适应性原理,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即牵拉成骨技术或牵拉组织再生技术,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是秦泗河教授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肢体畸形后综合思考提出的矫形外科新观点。关于三者关系的思考源于对"寻找地铁出口"... Wolff定律是骨的适应性原理,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即牵拉成骨技术或牵拉组织再生技术,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是秦泗河教授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肢体畸形后综合思考提出的矫形外科新观点。关于三者关系的思考源于对"寻找地铁出口"这个社会现象的观察。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和Wolff定律同为力学概念,前者完全符合后者,Ilizarov技术是Wolff定律的延伸,是现代工程科学造就骨微创伤与修复的反复过程,只是骨小梁沿着张力-应力方向形成,医生通过机械力的合理调整,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骨的发生、成骨与塑造过程。而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是"Wolff定律中力的作用范围"明显扩大,不仅指导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选题,还涉及社会学中对医患关系的辩证思考。认识和发现Wolff定律、Ilizarov技术和骨科自然重建理念之间关系的过程是不断交融、不断实践、思考升华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夫定律 伊利扎罗夫技术 张力-应力法则 骨科自然重建理念
下载PDF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53
3
作者 秦泗河 陈建文 +3 位作者 郑学建 夏和桃 彭爱民 王振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术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3年2月,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一期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12例13个足,男9例,女3例;年龄20...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术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3年2月,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一期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12例13个足,男9例,女3例;年龄20~36岁,平均26岁;左足4例,右足7例,双足1例。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例,小儿麻痹后遗足畸形6例,外伤1例,脑性瘫痪后遗足畸形1例,小腿海绵状血管瘤施行放射治疗后遗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根据病情,术前组装Ilizarov踝足关节牵伸器,术中先实施足的后内侧软组织有限松解和三关节切骨术,依照Ilizarov的穿针固定原则,安装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踝足关节牵伸器。术后7d旋转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前足下垂畸形,在牵伸矫形过程中患足可负重行走。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4年,平均15个月,畸形未复发,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术后平均牵伸71d。10例11个足达到0°位全足持重,2例保留15°~20°足下垂角(因合并下肢短缩)。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和针道感染、皮瓣坏死、血管神经损伤、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 成年人 马蹄内翻足 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春枝 秦泗河 +2 位作者 母心灵 郭小伟 王贞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器械改良、术后管理方法的改进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秦泗河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共手术治疗马...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器械改良、术后管理方法的改进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秦泗河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共手术治疗马蹄内翻足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0~25岁,平均17岁。病因:腓总神经损伤2例,腰椎管内肿瘤1例,硬脊膜膨出5例,小儿麻痹后遗症11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3例。术前用足掌的前外缘负重行走者11例,用足的外缘或足背外侧负重者21例。根据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性质和患者年龄,确定实施有限矫形手术的方法和外固定矫形器治疗。本组7例同期实施有限的软组织松解术,25例同期实施了有限的截骨术和跗骨间关节融合术,9例合并踝关节内外翻肌力明显失衡者,同期行足部肌腱转移的肌力平衡术。然后安装外固定矫形器。术后按作者制定的管理程序,7d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拉杆,对器械进行三维空间的缓慢调整,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下垂畸形,直至达到矫形要求的标准。在矫形的过程中定期进行X线检测,以防止发生踝关节前后移位,治疗期间允许患足负重行走。术后平均牵伸42d,拆外固定器后患足再上石膏固定适当时间。[结论]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26例为来院复查。随访时间1年~3年1个月,平均1年5个月。畸形均获满意矫正,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患者满意。本组无1例发生严重针道感染和切口感染,未并发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手术创伤小、安全,治疗效果提高,配合有限矫形手术,能够矫正传统矫形手术难以治疗的严重足畸形,缩短治疗周期,避免了严重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张力-应力法则 外固定器 马蹄内翻足 矫形手术
下载PDF
Ponseti手法矫形程序对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的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骆苏红 栾波 +4 位作者 王积辉 杨晓秋 葛兵 陈艺新 刘伟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523-525,共3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是运动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畸形之一.对于畸形较轻 ,且柔软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应用传统的矫形方法和外科技术 ,多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但对于长期延误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畸形 ,应用传统的治疗手段是... 各种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是运动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畸形之一.对于畸形较轻 ,且柔软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应用传统的矫形方法和外科技术 ,多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但对于长期延误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畸形 ,应用传统的治疗手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 张力-应力法则 外固定器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矫治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被引量:2
6
作者 栾波 骆苏红 +3 位作者 陈艺新 张云强 王积辉 刘伟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11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4足。本组5例同期实施足跗骨的有限截骨术;6例实施跖腱...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11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4足。本组5例同期实施足跗骨的有限截骨术;6例实施跖腱膜松解术;2例实施足部肌腱转移的肌力平衡术:所有病例均实施跟腱延长术。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安装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踝足关节矫形器。术后7 d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下垂畸形并适当过牵,使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畸形足均获得满意的矫正和足底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Ilizarov技术矫治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并能早期活动的优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张力-应力法则 马蹄内翻足 外固定矫形器
下载PDF
外固定架加压-牵开-再加压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段建伟 魏俊强 +1 位作者 张猛 闫石 《新医学》 2016年第5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加压-牵开-再加压技术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干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将造模成功的87只兔按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29只。将实验组...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加压-牵开-再加压技术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干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将造模成功的87只兔按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29只。将实验组骨折不愈合端复位后用外固定架进行加压-牵开-再加压治疗;将对照组的骨折不愈合断端复位后用外固定架加压,但不牵开;将空白对照组的骨折不愈合断端复位后用外固定架固定,保证骨折端接触,既不加压也不牵开。于处理后的第2、4、6、8、12周对3组进行X线片骨痂评定,对截取的骨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骨痂中VEGF的表达情况(着色细胞个数)。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率高于其他2组(P均〈0.017)。处理后第8、12周时,实验组可见大量新骨形成,成骨细胞贴附于骨的边缘,且成骨过程基本完成;对照组未见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增生,骨痂量也未见明显的增多;空白对照组断端为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有少量的软骨痂及骨痂。有关VEGF的表达情况,处理后2~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着色细胞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较空白对照组多(P均〈0.05);6~12周时实验组着色细胞个数均较对照组多(P均〈0.05)。结论外固定架加压-牵开-再加压技术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有效,该法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大白兔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架 加压-牵开-再加压 张力-应力法则 骨折 不愈合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 被引量:1
8
作者 骆苏红 栾波 +3 位作者 陈艺新 张云强 王积辉 刘伟 《西部医学》 2011年第8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外固定矫形器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6例8足。术中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将组装好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的相...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外固定矫形器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6例8足。术中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将组装好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的相应位置。术后7天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下垂畸形并适当过牵,使畸形得到良好矫正。在牵伸矫形过程中行患足负重行走。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11个月。畸形足均获得满意矫正和足底持重、行走功能良好,畸形未复发。按Garceau标准评定疗效,优6足,良2足。结论 Ilizarov技术矫正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并能早期活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 张力-应力法则 外固定矫形器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兵 何忠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72-75,共4页
骨不连是骨折常见并发症,治疗棘手。Ilizarov技术生物学理论是张力-应力法则,是治疗骨不连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类骨不连,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具有突出的优越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方法的创新,Ilizarov... 骨不连是骨折常见并发症,治疗棘手。Ilizarov技术生物学理论是张力-应力法则,是治疗骨不连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类骨不连,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具有突出的优越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方法的创新,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研究进展也备受到关注。本文就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不连 张力-应力法则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与骨科自然重建理念的哲学视野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培亭 王振军 臧建成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8期14-16,共3页
前苏联骨科医生Gavrril A Ilizarov发明的环式穿针外固定及发现的牵拉成骨现象称为Ilizarov技术,对既往治疗困难的复杂骨创伤、骨髓炎、肢体残缺畸形等疾病有着神奇的疗效。秦泗河医生在数万例各类复杂骨科畸形矫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倡... 前苏联骨科医生Gavrril A Ilizarov发明的环式穿针外固定及发现的牵拉成骨现象称为Ilizarov技术,对既往治疗困难的复杂骨创伤、骨髓炎、肢体残缺畸形等疾病有着神奇的疗效。秦泗河医生在数万例各类复杂骨科畸形矫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应用Ilizarov技术,并受达尔文进化论以及中国"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启示,提出Ilizarov技术的实质是"骨科自然重建",通过缓慢组织牵伸充分利用时间变量及机体生物学再生修复潜能,调动人体组织自然修复,符合当代替代外科向再生医学发展的方向。本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考查Ilizarov技术与骨科自然重建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加深对组织修复与再生控制医学本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张力-应力法则 骨科自然重建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在外伤性膝内翻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岩松 任龙喜 +1 位作者 吴鸿飞 尹建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利用Ilizarov技术微创截骨治疗外伤性膝内翻畸形病例,评价此技术在外伤畸形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资料完整、与外伤有关的膝内翻畸形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28岁(13~45岁),采... 目的利用Ilizarov技术微创截骨治疗外伤性膝内翻畸形病例,评价此技术在外伤畸形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资料完整、与外伤有关的膝内翻畸形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28岁(13~45岁),采用胫骨结节下微创截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进行矫形术。结果23例患者截骨面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胫股角、胫骨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别在2cm以内。疗效评定优良率91.3%。疗效评定标准采用膝关节损伤与骨性关节炎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结论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内翻畸形安全、有效,对于膝关节周围皮肤条件差的患者,尤其体现了此项技术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张力应力法则 微创截骨 膝内翻畸形
下载PDF
浅谈Ilizarov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兰平 刘延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6年第S2期248-250,共3页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张力应力法则 外固定器 牵引速度 截骨术
下载PDF
微创截骨联合改良Ilizarov技术治疗重度先天性“O”型腿畸形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周玉成 夏和桃 +4 位作者 胡军 聂邦旭 吴睿 王飞 张云峰 《骨科》 CAS 2021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评估股骨、胫骨微创截骨联合改良Ilizarov技术治疗重度先天性“O”型腿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例重度先天性“O”型腿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 目的评估股骨、胫骨微创截骨联合改良Ilizarov技术治疗重度先天性“O”型腿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例重度先天性“O”型腿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9.23±0.36)岁(4~26岁)。病人均采用股骨、胫骨微创截骨,股骨使用单侧三维外固定器固定,胫骨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进行固定。术后测量病人的机械轴偏距(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anatomic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a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膝关节屈曲活动度。采用Paley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记录骨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3例病人截骨面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6周。病人术后下肢力线恢复较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根据Paley功能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92.3%,术后末次随访测量的MAD、aLDFA、MPTA、LDTA、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度先天性“O”型腿采用股骨、胫骨微创截骨联合改良Ilizarov外固定技术可准确矫正畸形,获得相对理想的疗效,是临床上治疗重度先天性“O”型腿畸形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外固定器 张力-应力法则 微创截骨 “O”型腿畸形
下载PDF
Ilizarov的发明、发现与技术传播过程对临床医生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泗河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4期69-71,共3页
对俄罗斯骨科医生Ilizarov的生平、理论发现、器械发明、技术创新与该技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进行了介绍,期望能对临床医生的工作与创新有所启示。
关键词 ilizarov 张力-应力法则 骨科技术 传播过程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在骨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旭平 李兴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临床上骨折多用内固定进行治疗。随着交通业的快速发展,肢体创伤的复杂性也日益突出。由于高能量所致软组织损伤严重,且内固定应用日益增多,因此,由其导致发生感染的相关风险也在增加,另一方面,内固定技术的缺陷也日益凸显。随着生物学... 临床上骨折多用内固定进行治疗。随着交通业的快速发展,肢体创伤的复杂性也日益突出。由于高能量所致软组织损伤严重,且内固定应用日益增多,因此,由其导致发生感染的相关风险也在增加,另一方面,内固定技术的缺陷也日益凸显。随着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理念和外固定支架技术的不断普及,在开放性骨折、骨缺损、骨科相关性感染及骨骼畸形等方面,外固定支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现将骨科外固定支架的衍生发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理念 外固定支架 张力-应力法则 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重建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建波 贾中伟 魏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重建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21例糖尿病足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3±9)岁,左足12例,右足9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重建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21例糖尿病足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3±9)岁,左足12例,右足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抗感染、监控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支持治疗;术中于患侧胫骨中段内侧面上做一范围约1.5 cm×8.0 cm骨窗,安置专用横向外固定牵引架,酌情行患足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第5天开始缓慢横向搬移骨窗;术前、术后测量踝肱指数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评价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随访12.4个月,20例患足创面均得到愈合;术后踝肱指数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功能达到正常运动和日常生活需要。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可以重建患足微循环网,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有利于患肢周围血管及周围神经恢复,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确切、保肢成功率高的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骨搬移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血管再生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震 王涛 张启福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6期39-41,共3页
胫骨横向骨搬移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时间并不长,且胫骨横向骨搬移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标准缺乏共识。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生物学机制可概括为两方面:利用Ilizarov技术的张力-应力"法则促... 胫骨横向骨搬移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时间并不长,且胫骨横向骨搬移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标准缺乏共识。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生物学机制可概括为两方面:利用Ilizarov技术的张力-应力"法则促进血管循坏再建及组织重生;刺激骨髓干细胞及在SDF-1-CXCR4轴介导下诱导SDF-1a的表达及EMT使创面再生修复。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在临床上已获得广泛青睐,但国内骨科医生对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适应征、系统治疗方案仍不熟悉。目前研究认为,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应遵循内外科联合治疗,但是骨窗大小及搬移时长仍需大量动物及临床实验探索。本文就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原理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尉志刚 贾中伟 +2 位作者 于瀚 蔚晋斌 魏杰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12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8月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1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足Wagner分级及Texas分类法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于患侧胫骨中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8月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1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足Wagner分级及Texas分类法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于患侧胫骨中段内侧面上做一范围约2 cm×10 cm骨窗,安置专用横向骨搬移外固定牵引架,酌情行患足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术后第5天开始缓慢横向搬移骨窗(每日1 mm);术前、术后检查触觉、痛觉及温度觉。测量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神经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及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个月。13例患足创面得到愈合。术后患肢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BI及MNS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可以重建患肢小腿以下微血管网,促进周围神经恢复,促进创面愈合,手术操作简便,保肢成功率高,是治疗糖尿病足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骨搬移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血管再生
下载PDF
肢体自然重建理念——一种人文关怀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成伟 齐玲 《医学与哲学(B)》 2014年第10期19-20,共2页
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Hippocrates在公元前4世纪就指出:医生的责任仅在于促进疾病的自然康复过程,而非阻拦这个过程。患者得以治愈的根据是患者自身存在的康复能力;医生首先必须清楚:自己所治疗的对象是人,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活在... 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Hippocrates在公元前4世纪就指出:医生的责任仅在于促进疾病的自然康复过程,而非阻拦这个过程。患者得以治愈的根据是患者自身存在的康复能力;医生首先必须清楚:自己所治疗的对象是人,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活在社会上的人,而不是被修理的物件。医生能够做到的只是为患者创造或提供一定的有利于康复的条件。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骨科专家Ilizarov发现了张力-应力法则,并因此创造出的牵拉再生、自然重建技术,正是很好地诠释了Hippocrates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张力-应力法则 自然重建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繁秀 贾中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1月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1月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6~23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26例患足创面均得到愈合;术后患肢的触觉、痛觉、温度觉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踝肱指数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功能达到正常运动和日常生活需要。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可以重建患肢小腿以下微血管网,促进创面愈合,促进周围血管及周围神经恢复,具有手术简便、疗效确切、保肢成功率高的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骨搬移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血管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