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铜人十四经腧穴定位与功法练习的实验与分析
1
作者 郭娅静 程相琨 +1 位作者 周巧 吴亚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6期112-114,共3页
为解决传统针灸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定穴不准确的问题,本实验研究通过观察组学生在等大的没有标注穴位的铜人上,对十四经各个腧穴的位置进行摸索从而练习定位,同时配合功法练习,提高临床能力。对照组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基本课程... 为解决传统针灸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定穴不准确的问题,本实验研究通过观察组学生在等大的没有标注穴位的铜人上,对十四经各个腧穴的位置进行摸索从而练习定位,同时配合功法练习,提高临床能力。对照组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基本课程学习,学期结束后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绩为36.36±1.73,对照组成绩为34.67±2.34,P<0.05),总成绩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绩为84.79±7.48,对照组成绩为78.64±7.56,P<0.05)。针灸铜人十四经腧穴定位与功法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其今后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铜人 腧穴 定位 功法练习 临床技能
下载PDF
论王惟一针灸学术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林艳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3期44-45,共2页
被称为北宋针灸大家的王惟一,将宋之前的针灸知识归纳整理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下简称《图经》),后依据《图经》铸造2座针灸铜人,并将经中内容篆刻在一个石碑上,让文献更利于留存下去,他所铸造的针灸铜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无法... 被称为北宋针灸大家的王惟一,将宋之前的针灸知识归纳整理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下简称《图经》),后依据《图经》铸造2座针灸铜人,并将经中内容篆刻在一个石碑上,让文献更利于留存下去,他所铸造的针灸铜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也为针灸临床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文章论述王惟一的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他的历史成就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铜人 石碑
下载PDF
北宋东京的针灸学成就 被引量:5
3
作者 熊冠宇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2-83,共2页
北宋东京的针灸学较之前代有了重大发展 ,王唯一的《针灸图经》、针灸铜人与针经石刻以及医学中的针科教育 ,在针灸史上都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当时针灸书籍的大量刊印和针灸名医的医疗实践 。
关键词 北宋 东京(开封) 《针灸图经》 针灸铜人 针经石刻 针灸专科教育 王唯一 许希
下载PDF
西夏文《明堂灸经》版本新考——英藏、俄藏本的启示
4
作者 刘景云 汤晓龙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6期568-578,共11页
对英藏《明堂灸经》残片进行释读,并与俄藏《明堂灸经》对译比较,加之与传世文献《太平圣惠方》卷一百《明堂灸经》及元窦桂芳《新刊〈黄帝明堂灸经〉》比对,可以判断英藏、俄藏本《明堂灸经》属同一版本的不同抄本,与《太平圣惠方》、... 对英藏《明堂灸经》残片进行释读,并与俄藏《明堂灸经》对译比较,加之与传世文献《太平圣惠方》卷一百《明堂灸经》及元窦桂芳《新刊〈黄帝明堂灸经〉》比对,可以判断英藏、俄藏本《明堂灸经》属同一版本的不同抄本,与《太平圣惠方》、元窦桂芳本一脉相承,而其真正价值则可能是佚失的王惟一《新铸铜人针灸图经》的西夏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藏《明堂灸经》 版本 王惟一 《新铸铜人针灸图经》
下载PDF
国礼《针灸铜人》青铜雕塑的制作
5
作者 胡春良 《铸造工程》 2020年第2期69-72,共4页
2017年瑞士当地时间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针灸铜人雕塑。针灸铜人雕塑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艺术铸造的典范制作。介绍了这尊青铜国礼的历史渊源、形象设计以及铸造等制... 2017年瑞士当地时间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针灸铜人雕塑。针灸铜人雕塑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艺术铸造的典范制作。介绍了这尊青铜国礼的历史渊源、形象设计以及铸造等制作过程。针灸铜人雕塑历经三维扫描古代针灸铜人文物、数据处理、3D打印、模型组装、穴位校对标刻、雕刻穴名、翻制模具、修整蜡壳、制壳、型壳焙烧、冶炼浇注、焊接加工等18道工序制作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礼 针灸铜人青铜雕塑 艺术铸造 3D打印 水玻璃型壳
下载PDF
王惟一针灸学术特色及其学术成就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孟丹 张永臣 贾红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5-1128,共4页
北宋著名医家王惟一,集宋以前针灸之大成编纂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下简称"《图经》"),后依据《图经》铸成针灸铜人两座,并将书中全部文字刻于石碑。三者形式不一,但均体现王惟一的针灸学术特色,即确立腧穴数目增补与... 北宋著名医家王惟一,集宋以前针灸之大成编纂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下简称"《图经》"),后依据《图经》铸成针灸铜人两座,并将书中全部文字刻于石碑。三者形式不一,但均体现王惟一的针灸学术特色,即确立腧穴数目增补与分类、详述经脉主治与腧穴施治、强调施治禁忌与预后调摄、修订针灸图谱与骨度分寸4个方面。《图经》、铜人、石经代表了宋代针灸的重要学术成就,已成为我国针灸史上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铜人 石碑 学术特色与成就
原文传递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脉理论演变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金涛 陈子杰 +5 位作者 王维广 王慧如 李梦琳 陈敬文 梁艳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16-820,共5页
明确宋及宋以前经脉理论的概念及历史沿革。通过考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经脉理论篇文,并与《黄帝内经》《难经》等记载经脉理论的著作进行对比研究,《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脉理论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从经脉运行"营气"转变为... 明确宋及宋以前经脉理论的概念及历史沿革。通过考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经脉理论篇文,并与《黄帝内经》《难经》等记载经脉理论的著作进行对比研究,《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脉理论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从经脉运行"营气"转变为"血气",并濡养全身;经脉命名方式由"脏(腑)手(足)某某之脉"逐步转变为"手(足)某某脏(腑)经";继承并发展了《难经》"是动""所生病"理论;发展《黄帝内经》"人迎气口脉法";提出"任脉为阴脉之海"的概念。本文厘清了经脉理论的相关概念,澄清了宋以前经脉理论一些问题的源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经脉理论的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经脉理论 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