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循环利用及结构变化
1
作者 刘小如 颜佳 +2 位作者 谭登峰 邓泽元 李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在循环利用中结构的变化。方法:以sn-2高棕榈酸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底物,在Lipozyme RM IM催化下同步合成主要成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 目的:研究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在循环利用中结构的变化。方法:以sn-2高棕榈酸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底物,在Lipozyme RM IM催化下同步合成主要成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和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dioleoyl-2-palmitoyl-3-linoleoylglycerol,OPL)的人乳替代脂,考察合成过程中OPO与OPL含量、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总棕榈酸含量、sn-2棕榈酸含量、酶活力、脂肪酶二级结构信息和内源荧光强度等指标,研究LipozymeRMIM在合成人乳替代脂中的应用及其循环利用特性。结果:以中国母乳脂质数据库为依据评判所合成人乳替代脂指标,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第1次时,人乳替代脂中OPO相对含量为19.41%,OPL相对含量为17.04%,总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为35.63%,亚油酸相对含量为22.30%,总棕榈酸相对含量为28.80%,sn-2棕榈酸相对含量为52.40%;当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至第17次时,母乳结构脂中OPO相对含量为8.50%,OPL相对含量为7.62%,总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为28.62%,亚油酸相对含量为13.38%,总棕榈酸相对含量为38.26%,sn-2棕榈酸相对含量为58.40%,均与中国母乳脂质范围一致。但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超过17次后,酶法合成产物脂质组成与中国母乳脂质范围相差甚远。结论:Lipozyme RM IM作为一种酯交换能力优异的脂肪酶,在合成人乳替代脂的过程中可以累计使用17次,证明了固定化脂肪酶在合成人乳替代脂中有较好的循环使用特性。该研究为脂肪酶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连续性反应器合成人乳替代脂过程中脂肪酶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zyme RM im 人乳替代脂 酶的循环利用 酶的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乐 魏依馨 +5 位作者 史冠莹 蒋鹏飞 赵丽丽 王继红 张少南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234,共13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香椿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GC-IMS检测到78个峰,鉴定出59种化合物。通过GC-MS鉴定出94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硫化物、烯烃类和醛类。经过干燥后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通过ROAV法确定了(E,Z)-二-1-丙烯基二硫化物、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正己醛、2-己烯醛、丁香酚等为香椿样品中关键香气化合物。PCA和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有明显的分离,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鲜样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为一组,其他3个干燥香椿样品为一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共筛选出10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干燥方式对香椿风味特性影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组与鲜样最为接近,考虑实际应用热泵干燥为香椿最适宜的脱水方式。本研究为热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厂家水基胶挥发性物质的GC-IMS差异分析
3
作者 魏敏 褚玮 +3 位作者 司辉 程占刚 何昀潞 王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9-168,共10页
目的快速分析不同厂家水基胶中的挥发物特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各种水基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生物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法以及欧式距离分析法对不同水基胶样品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快速分析不同厂家水基胶中的挥发物特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各种水基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生物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法以及欧式距离分析法对不同水基胶样品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水基胶中共识别出88种挥发性化学物质,涵盖酯类、酮类、醇类、醛类、杂环类、酸类、芳香类、醚类、萜类、酰胺类和腈类等11大类别,其中酯类物质占据显著比例,达26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38%~46%。结论采用GC-IMS技术结合生物指纹图谱、PCA以及欧式距离分析,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厂家水基胶样品,同时同一厂家不同规格样品之间显示出较高的相似性;GC-IMS技术为不同厂家水基胶的快速溯源鉴别及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差异分析
下载PDF
BIM技术在产业园建设项目厂房机电安装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董娟 王麒麟 《大众科学》 202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能够优化工程流程,减少返工和浪费,降低错误率和成本,提升项目的整体性能。同时,BIM技术还促进各方协同合作,提高沟通协调效率,减少信息丢失和误解。介绍BIM技术在厂房机电安装中...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能够优化工程流程,减少返工和浪费,降低错误率和成本,提升项目的整体性能。同时,BIM技术还促进各方协同合作,提高沟通协调效率,减少信息丢失和误解。介绍BIM技术在厂房机电安装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BIM技术在产业园建设项目厂房机电安装方面的优势和问题,给出了扬州新能源产业园东区建设项目中应用BIM的具体案例和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im技术 产业园建设 项目厂房 机电安装
下载PDF
基于HS-GC-IMS分析爆珠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强 孙学锋 +4 位作者 唐伟 胡玉轩 罗亮 陆飞 廖惠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4-581,共8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中的香精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感官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等多元统计方法识别判定不同样品的主要风...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中的香精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感官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等多元统计方法识别判定不同样品的主要风味成分差异。结果表明:①感官评价显示该爆珠样品风格特征主要以花香、果香、木香为主,并辅以青香、甜香与酒香香韵,不同样品在花香、果香属性上呈显著差异(p<0.05);②GC-IMS非靶向定性出样品中22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其中醇类8种、酯类3种、酮类3种、醛类3种、烯烃类3种、酸类1种、吡嗪类1种,且指纹图谱直观显示出挥发性较强的醇类、酯类等香气化合物在样品间差异明显;③PCA、PLS-DA能对不同样品进行有效区别,并筛选出10个特征差异组分(VIP>1),PLSR得出样品感官差异主要与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环己酮、苯乙酮、辛醛、正丙醇和芳樟醇有关。该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其判定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具有准确可靠、可视化强等特点,能够为烟用爆珠产品感官质量快速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爆珠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 分析
下载PDF
基于HS-GC-IMS分析陇南主栽品种初榨橄榄油的风味特征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白万明 王菊花 +4 位作者 马赛买 白小勇 孔维宝 马君义 张继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旨在为我国甘肃陇南产区初榨橄榄油(VOO)的快速鉴别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HS-GC-IMS技术对甘肃陇南主栽品种莱星(LX)、佛奥(FO)、科拉蒂(KLD)、皮削利(PXL)、鄂植8号(EZ8)以及LX与KLD的混合品种(... 旨在为我国甘肃陇南产区初榨橄榄油(VOO)的快速鉴别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HS-GC-IMS技术对甘肃陇南主栽品种莱星(LX)、佛奥(FO)、科拉蒂(KLD)、皮削利(PXL)、鄂植8号(EZ8)以及LX与KLD的混合品种(HH)6种VOO中的风味特征成分进行定性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6种VOO中共检测出39种风味特征物质,定性出22种,其中醛类(9种)、酮类(5种)化合物为主要的风味特征成分,此外还包括酯类(3种)、醇类(3种)、萜烯类(1种)和呋喃类(1种)等物质;6种VOO中含有的风味特征物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LX、KLD和HH中的风味特征物质较为相似,其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E)-2-戊烯醛、辛醛和2-正戊基呋喃含量较高,FO中的正戊醇、正己醛和3-戊酮含量较高,PXL中的(Z)-3-己烯乙酸酯、α-松油烯、2-己酮的含量较高,EZ8中的乙酸乙酯含量最高,HH中的2-丁酮、丙酮、(E)-2-庚烯醛的含量较高。综上,采用HS-GC-IMS可以有效检测VOO中的风味特征物质,定性出的风味特征物质可作为区分6种VOO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橄榄油 风味特征成分 HS-GC-imS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五种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差异 被引量:4
7
作者 牛志雅 王亚杰 +3 位作者 张高虔 万一来 刘文玉 魏长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性。GC-IMS结果显示,不同工艺油莎豆油中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酯类12种、醇类16种、醛类29种、酮类9种、酸类5种、呋喃类3种、吡嗪类1种、硫类1种。热榨组醛类、酯类和呋喃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53.54%,13.06%,5.41%)。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四种关键风味物质:1-烯-3-辛醇、壬醛、(E)-2-辛烯醛和己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PC1和PC2分别为48.7%和30.1%,累计差异贡献率为78.8%,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物质差异显著,能够对不同工艺油莎豆油良好区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油莎豆油b*值与酸价、过氧化值、p-丙二醛值和1-烯-3-辛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57<r<0.88,P<0.05)。本研究结对市售油莎豆油生产加工、理论研究和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油莎豆油 不同工艺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新疆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3
8
作者 彭旭阳 陈君然 +4 位作者 崔瀚元 胡立武 张子迪 朱星宇 陈存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2-279,共8页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8种、醇类5种、酯类4种、酮类1种,以醛、醇类物质为主。‘红柳’肉苁蓉和‘梭梭’肉苁蓉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二者主要差异物质为2-苯基乙醛、苯甲醛、(E)-2-庚烯醛、3-甲硫基丙醛、1-己醛、庚醛、3-甲基-2-丁烯醛、乙酸甲酯、乙酸己酯、1-己醇、乙酰妥英、异丁醇、乙酸乙酯。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PC1和PC2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同时,通过构建挥发性物质聚类热图和指纹图谱等手段,为不同寄主肉苁蓉的鉴定和挥发性物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IMS技术分析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贺子豪 王玉荣 +4 位作者 田龙新 周加平 刘菊珍 叶明波 郭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90-195,共6页
该研究以第四轮次新酿、储藏1年和3年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解析,探讨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该研究以第四轮次新酿、储藏1年和3年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解析,探讨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电子鼻结果表明,传感器W3C(对氨气、芳香类物质灵敏)、W5C(对烷烃、芳香类物质灵敏)、W1W(对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灵敏)和W2S(对乙醇灵敏)对不同储藏时间的酱香型白酒响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对储藏3年的酱香型白酒响应值最高。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ale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GC-IMS结果表明,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乙酸戊酯和异丁醛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贡献较为突出的关键化合物,异戊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对不同储藏时间酱香型白酒之间风味贡献差异显著(P<0.05),且对储藏3年酱香型白酒香气贡献更大。3-甲基-1-丁醇、糠醛、异戊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是不同储藏时间酱酒中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且在储藏3年酱酒中相对含量更高。由此可知,储藏对酱酒风味品质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且储藏3年的酱香型白酒整体风味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酱香型白酒 储藏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IMS技术分析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风味差异
10
作者 史亚兴 董会 +8 位作者 徐丽 樊艳丽 刘辉 史亚民 俞嫒年 高宁 赵久然 卢柏山 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56,共14页
风味是评价鲜食玉米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的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农科糯323等6个玉米品种鲜果穗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 风味是评价鲜食玉米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的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农科糯323等6个玉米品种鲜果穗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鲜食玉米整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6个参试鲜食玉米品种中共鉴定到3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含10种酯类化合物(34.68%~26.74%)、8种醛类化合物(28.46%~21.22%)、6种醇类化合物(10.33%~6.04%)、5种酮类化合物(14.74%~9.87%)、2种醚类化合物(10.05%~6.94%)和3种其他类化合物。GC-IMS指纹图谱显示,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特征风味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ROAV确定了5个鲜食玉米共有的关键香气成分和23个差异性特征风味物质。农科糯323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体释放量最多,其次是京科甜608。异戊醛对农科糯336、京紫糯219、京科糯768和京科甜608籽粒的总体风味贡献值最大,3-辛酮对农科糯323和京科糯2000的总体风味贡献值最大。研究结果为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评价及特征风味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GC-imS ROAV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利用GC-IMS分析两个槟榔种质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11
作者 刘帆 阚金涛 +3 位作者 张玉锋 齐兰 周焕起 黄丽云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为研究不同种质槟榔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集白花和黄花两个槟榔种质雌花,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构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种质雌花共... 为研究不同种质槟榔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集白花和黄花两个槟榔种质雌花,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构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种质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黄花种质雌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高于白花种质3倍以上。白花种质雌花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是黄花的2.3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白花种质雌花的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相对含量也高于黄花种质。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可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GC-imS
下载PDF
基于GC-IMS对不同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椰肉中挥发性物质分析
12
作者 王媛媛 沈晓君 +3 位作者 宋菲 阚金涛 张建国 张玉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1-2212,共12页
椰肉是椰子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获取方式以集装箱进口毛椰子果为主,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坏果率高。为了探寻快速区分和鉴别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 椰肉是椰子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获取方式以集装箱进口毛椰子果为主,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坏果率高。为了探寻快速区分和鉴别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对未贮藏正常毛椰子果椰肉(FCM)和25℃/70%、35℃/80%、45℃/90%3种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椰肉(DCM-25、DCM-35和DCM-45)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椰肉中均定性出4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3种,酸类5种,酮类8种,酯类10种,醛类4种,吡嗪类化合物2种,未定性的化合物3种。醇类最多(包括乙醇、丁醇和丙醇等),其次是酸类(包括乙酸和2-甲基丙酸等)、酮类(包括丙酮、3-羟基-2-丁酮和环戊酮等)、酯类(包括己酸丁酯、乙酸乙酯、丁酸丁酯和丁酸乙酯等)、醛类(包括3-甲基丁醛、戊醛和庚醛等)和吡嗪类(2-乙基-3-甲基吡嗪)物质。变质后醇、酸、酮类挥发性物质增多。利用OPLS-DA分析出3-甲基丁醛、环戊酮、3-甲基丁醇单体、丁醇单体、庚醛、丙酮、2-甲基丙醇单体、2-庚酮单体、庚酸、丁酸丁酯单体、乙酸乙酯、乙醇二聚体和2-乙基-3-甲基吡嗪单体13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大于1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利用差异热图确定了在FCM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环戊酮和丁醇单体;DCM-2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2-庚酮单体、丁酸丁酯单体、乙酸乙酯、乙醇二聚体和2-乙基-3-甲基吡嗪单体(以酯、醇、酮类为主);DCM-3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是庚酸(主要是酸类);DCM-4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是3-甲基丁醛、庚醛和丙酮(以醛、酮类为主)。该研究结果为变质果的筛选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毛椰子果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结合GC-IMS分析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的风味变化
13
作者 岳伟 王丹 +4 位作者 王盼 赵爽 赵煜炜 赵文婷 赵晓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4-263,共10页
为研究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浅渍黄瓜的挥发性化合物。电子鼻和GC-IMS分析表明,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风味特征发生了显... 为研究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浅渍黄瓜的挥发性化合物。电子鼻和GC-IMS分析表明,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风味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GC-IMS共定性分析出56种挥发性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包括醇类10种、醛类30种、酮类8种、酯类5种、呋喃1种、酸类1种、烷烃类1种。随着贮藏期的延长,醛类、醇类和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酯类物质显著增加(P<0.05)。经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计算,筛选出9种ROAV≥1的化合物,被认为是浅渍黄瓜的关键风味化合物。进一步对不同贮藏期样品的关键风味化合物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6种变量重要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大于1的差异标志物,分别是顺-6-壬烯醛、壬醛、1-戊烯-3-酮、异丁醛、反,顺-2,6-壬二烯醛、反-2-辛烯醛。其中反-2-辛烯醛的相对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可能是导致后期风味劣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浅渍黄瓜贮藏期间风味变化规律的分析,可为浅渍黄瓜贮藏过程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渍 黄瓜 GC-im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ROAV
下载PDF
基于复合索引的MM-OFDM-SFCIM系统设计与检测算法
14
作者 张莹莹 袁伟娜 朱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49,共8页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 SM)技术和OFDM多模子载波索引调制(OFDMMulti-Mode Index Modulation, MM-OFDM-IM)技术分别在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EE)和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多维度索引调制技术...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 SM)技术和OFDM多模子载波索引调制(OFDMMulti-Mode Index Modulation, MM-OFDM-IM)技术分别在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EE)和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多维度索引调制技术相结合能够应用多种物理资源,应对无线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和系统容量的高需求,由此将SM与MMOFDM-IM系统灵活结合,构建基于空频结合的多模复合索引调制(OFDM-Multiple-Mode Space Frequency Composite Index Modulation,MM-OFDM-SFCIM)系统,保留传统子载波索引调制技术中的静默子载波,拓展新的复合系数维度,提高系统的SE和EE。针对系统的复杂特性,提出了基于符号能量及对数似然的联合检测算法(REML based on symbolic Energy and LLR,EL-REML)。仿真结果表明,MM-OFDM-SFCIM系统比传统的空频结合系统在SE上提高了约30%,并且MM-DFDM-SPCIM系统中提出的EL-REML算法比LLR算法在误码率上提高了3~4 dB,相比传统的ML算法,其计算复杂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 MM-OFDM-im 频谱效率 计算复杂度 误码率
下载PDF
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的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催化合成及纯化
15
作者 方明暄 陈洋 +2 位作者 金俊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3,共7页
为促进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在合成甘油二酯(DAG)中的应用,采用固定化脂肪酶RIM-03催化月桂酸/豆蔻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并采用分子蒸馏对其进行纯化。对酯化反应和分子蒸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纯化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果... 为促进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在合成甘油二酯(DAG)中的应用,采用固定化脂肪酶RIM-03催化月桂酸/豆蔻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并采用分子蒸馏对其进行纯化。对酯化反应和分子蒸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纯化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催化甘油和月桂酸/豆蔻酸合成甘油二酯的最优条件为底物(脂肪酸与甘油)物质的量比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h、酶添加量6%(以底物质量计),在此条件下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粗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分别为43.87%和30.00%,甘油三酯(TAG)含量分别为8.71%和6.87%,催化剂可重复利用至少10次;月桂酸甘油二酯粗产物纯化的最优条件为一级分子蒸馏温度170℃、二级分子蒸馏温度180℃,豆蔻酸甘油二酯粗产物纯化的最优条件为一级分子蒸馏温度170℃、二级分子蒸馏温度190℃,在最优条件下纯化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中甘油二酯含量分别达81.29%和80.08%,1,3-甘油二酯含量分别为53.16%和54.27%,DAG/(DAG+TAG)约为80%;纯化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的滑动熔点分别为48.9℃和57.0℃,在30~40℃区间的固体脂肪含量呈陡然下降趋势,在两者复配的体系中,当豆蔻酸甘油二酯占60%以上时,相容性理想。综上,固定化脂肪酶RIM-03具有在甘油二酯合成中应用的潜力,DAG/(DAG+TAG)可作为关键控制指标,异酸甘油二酯复配可改变产物的熔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固定化脂肪酶R im-03 酶法合成 DAG/(DAG+TAG) 熔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技术分析桑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16
作者 李学震 孙庆泽 +4 位作者 刘光鹏 马艳蕊 吕绪强 崔艳平 和法涛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酮类8种、醚、烯和酸类各2种、烷烃和噻唑各1种。金花菌发酵后能使桑叶中苯甲醛甘油缩醛、硫丙醇、1-辛烯-3-醇、1-戊稀-3-酮和己醇等具有不良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同时,增加异丙基乙酸酯、3-羟基丁酸乙酯、甲酸丁酯、2-庚酮、γ-丁内酯、3-羟基-2-丁酮(乙偶姻)和4-甲基噻唑等具有水果和脂肪香气的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发酵桑叶风味改善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金花菌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电子感官系统和GC-IMS技术的大黄饮片基原辨识研究
17
作者 杨硕 徐中利 +4 位作者 赵新芝 石典花 戴衍朋 毕钰 辛义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寻不同基原大黄饮片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对大黄饮片进行基原辨识。方法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不同基原大黄饮片间的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对比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 目的探寻不同基原大黄饮片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对大黄饮片进行基原辨识。方法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不同基原大黄饮片间的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对比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Fisher判别等方法对大黄饮片基原进行辨识研究并建立基原判别标准。结果3种基原大黄饮片的滋味差异主要表现在苦味、涩味以及苦和涩的回味,气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无机硫化物、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甲烷等短链烷烃、醇醚醛酮类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差异性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醇醛酮酸类成分,并且8批样品均能很好地聚集为3类。根据差异性挥发物质之间的峰强度比值可有效辨识3种大黄饮片,如当2-乙酰基呋喃峰强度是异丁酸[二聚体]峰强度的3~19倍时为药用大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判别模型以及特征挥发性物质峰强度判别标准可用于大黄饮片基原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饮片 电子舌 电子鼻 气相-离子迁移谱 基原鉴别 特征挥发物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IMS及软交换网络主动防御安全策略
18
作者 卜宪德 刘世栋 +1 位作者 位祺 张立杨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面对调度交换网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组网技术向IP语音技术演进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核心网络和软交换网络2种IP语音电话网络的安全风险和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分析... 面对调度交换网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组网技术向IP语音技术演进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核心网络和软交换网络2种IP语音电话网络的安全风险和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分析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的薄弱之处,在入侵响应系统架构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IMS及软交换网络主动防御安全策略。该策略指导网络中设备根据运行状态,主动采取对应动作以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决策过程由强化学习机制完成。经计算验证,基于强化学习的IMS及软交换网络主动防御安全策略在网络遭受不同类型的攻击时,可以达到灵活的主动防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S核心网络 软交换网络 强化学习 安全策略
下载PDF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 and Resilience among Im/Migrant Families: Child Mental Health Outcomes and Psychosocial Mechanisms of Transmission
19
作者 Maggie Gillen Annekathryn Goodman +3 位作者 Fiona Danaher Rahel Bosson Mary Greenwald Rashmi Jasrasaria 《Health》 2024年第10期888-920,共33页
Research Background: Psychological stressors leading to poor mental health outcomes accumulate throughout the migration process. The impact of a parent or caregiver’s posttraumatic stress on non-traumatized children ... Research Background: Psychological stressors leading to poor mental health outcomes accumulate throughout the migration process. The impact of a parent or caregiver’s posttraumatic stress on non-traumatized children is significant and may lead to adverse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outcomes. Research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explore both the consequences of parental trauma transmission on descendant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well-being, and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rauma has been transmitted among im/migrant populations. Methods: Criteria outlined in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PRISMA) statement guided this systemic review. The questions guiding this review are: (a) 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parental trauma transmiss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well-being of im/migrant offspring? And (b) What are the psychosocial mechanisms of trauma and resilience transmission among im/migrant populations? Each potential study was assessed based on relevance to the review question(s). Results: Parental trauma can lead to adverse mental health outcomes among descendants including increased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the adoption of coping behaviors and worldviews, and worsening school performance. Mechanisms that influence trauma transmission include parental trauma symptom severity, the parent-child dyad, social learning, and family stressors. Pathways of resilience exist across socioecological levels to include individual resilience such as coping skills and meaning making, family resilience, structural protective factor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protective factors. Conclusions: Despite the prevalence of traumatic events throughout the migration process, im/migrant families display strong levels of resilienc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providers should incorporate a strength-based approach in designing interventions that are culturally responsive and take into accounts the broader ecological contexts in which im/migrant families l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 im/Migrants Families RESILIENCE Mental Health
下载PDF
基于GC-IMS指纹图谱分析云南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
20
作者 李为兰 徐柠檬 +2 位作者 杨晶晶 资璐熙 郭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1-356,共16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特征及差异,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云南9个产地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酯类、醇类、酸类、烃... 为探究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特征及差异,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云南9个产地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酯类、醇类、酸类、烃类、醚类等,而不同产地的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表明,通海(TH)和易门(YM)、昆明(KM)和嵩明(SM)的风味物质在统计学分析中表现出的差异最小,可能是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形成的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成因有待分析。指纹图谱分析表明,1-辛烯-3-酮、乙醛、正戊醛、柠檬烯、乳酸乙酯、丙醛是牛肝菌的特征风味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美味牛肝菌的风味识别、产地鉴别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