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小说更新的双重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雷鸣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乡村和乡村生活始终存在,中国乡土小说不可能消亡,但须不断地转型与更新。更新的历史逻辑在于,百年乡土小说形成的几种传统叙事范式未能切近乡村与农民,表现为叙述视角的“他者化”、叙述方式的“工具化”、叙述模式的同质化,农民形象... 乡村和乡村生活始终存在,中国乡土小说不可能消亡,但须不断地转型与更新。更新的历史逻辑在于,百年乡土小说形成的几种传统叙事范式未能切近乡村与农民,表现为叙述视角的“他者化”、叙述方式的“工具化”、叙述模式的同质化,农民形象匮缺主体性等。更新的现实逻辑在于,“乡土中国”已经裂变为市场时代的“后乡土中国”,农民、村庄、城乡关系等均发生了深刻变迁。新的时代感觉结构,自然孕育着新的乡土话语表达,未来乡土小说可在乡土文明价值认知、理解乡村新变趋势、城乡关系、叙事伦理、农民形象等五个维度进行更新,从而在主题凝练、人物塑造、叙事模式、美学面向、结构策略等方面发展和衍生更多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更新 后乡土中国 城乡关系 叙事伦理 农民形象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Indian Modi Administration's Polic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2
作者 Lou Chunhao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7年第4期48-71,共24页
Geographically, India is not a country in the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nor is it a country concerned in the issue on a geopolitical level or a US all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t has been very cautious to avo... Geographically, India is not a country in the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nor is it a country concerned in the issue on a geopolitical level or a US all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t has been very cautious to avoid taking sid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However, since Modi took office in 2014,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at India faces, in maritime safety strategy, as well as in India's policies toward the US and China. Indi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ctive in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voicing criticism and taking precautions against China. While India's polic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will not be complete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due to concerns for its own interests in the future, it is quite possible that India will take advantage of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ill adopt more comprehensive ways to get involved in the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odi administration polic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sino-indian relations
下载PDF
华北根据地妇女形象的重塑和家庭关系的新变化(1937-1949)——以邢台西部太行山区为中心
3
作者 荣玉巧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在我国传统社会里,妇女不被当做独立的个体。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在华北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妇女解放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进一步深化和改进了妇女解放工作。华北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华北农村妇... 在我国传统社会里,妇女不被当做独立的个体。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在华北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妇女解放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进一步深化和改进了妇女解放工作。华北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华北农村妇女形象得以重塑。妇女逐步实现了婚姻自主,经济的独立和财产权的获得使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得以提高。伴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妇女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妇女在婚姻及家庭关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妇女形象 妇女解放 婚姻自主 家庭关系
下载PDF
缅甸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涛 吴杨珍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6期40-58,153,154,共21页
作为官方教材,历史教科书既是连接文化知识与师生的重要媒介,也是塑造国民文化价值观的专用载体。缅甸历史教科书中建构的中国形象,无疑是一面镜子,既能折射出历史与当今缅甸的历史观念和立场,也可以考察不同时期缅甸的对外关系与中缅... 作为官方教材,历史教科书既是连接文化知识与师生的重要媒介,也是塑造国民文化价值观的专用载体。缅甸历史教科书中建构的中国形象,无疑是一面镜子,既能折射出历史与当今缅甸的历史观念和立场,也可以考察不同时期缅甸的对外关系与中缅关系。通过对10年制最后版和12年制最新版缅甸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重要涉华叙事的整理与分析,发现缅甸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按国家行为体分为拥有悠久的历史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整体中国形象,胞波兄弟双向互动的中国对缅形象,以及冲突与交流并存的古代中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塑造的形象。缅甸历史教科书中的重大涉华叙事清晰地反映了缅甸官方及民众对我国的关注点和叙事倾向。全面地审视他者眼中“中国”形象的差异,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缅甸的对华认知程度,为开展中缅双边、多边对话,处理中缅之间的焦点热点问题,提升中缅关系等提供佐证和依据;可为中国构建、维护在缅甸的积极正面中国国家形象及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现实参考,在开展中缅之间人文交流过程中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中小学 历史教科书 中国形象 中缅关系 胞波
下载PDF
新工党政府时期英国对华的自身形象塑造
5
作者 张铭 郭家宏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新工党政府时期是中英关系快速发展的时期,双方的深入认知与接触必然伴随着不同于以往的国家形象的产生。从英国对华的形象塑造来说,新工党政府时期的英国面临着近代以来的殖民历史包袱,但香港回归一定程度上吹散了历史阴霾,为新的英国... 新工党政府时期是中英关系快速发展的时期,双方的深入认知与接触必然伴随着不同于以往的国家形象的产生。从英国对华的形象塑造来说,新工党政府时期的英国面临着近代以来的殖民历史包袱,但香港回归一定程度上吹散了历史阴霾,为新的英国形象提供了机会。而英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英经济的互补性使得英国积极拥抱“中国机遇论”,为英国对华形象的塑造提供动力。“第三条道路的践行者”“道德外交的信奉者”“文化外交强国”是英国有意识对外塑造的形象,但标榜的理念和实际行动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英国的实际形象或许可以概括为“合作不断深入的伙伴”“广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美国的忠实追随者”“一些不和谐音符的弹奏者”等。就中英战略利益的相关度而言,英国对中国的考量与中国对英国的考量并不相互对应。英国自身的多重国际身份定位决定了英国对华形象的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党政府 布莱尔政府 布朗政府 中英关系 国家形象
下载PDF
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勇 张昆 张明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了分析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 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 为了分析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 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均无显著影响,但通过杂志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与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呈正相关;通过电视、广播和新闻网站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的中美关系认知有显著影响。此外,虽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在总体上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负面倾向,但美国民众通过各类媒介接触中国新闻的总频率却与其对中国的印象呈正相关,这是由于美国民众通过其他渠道接触到的有关中国信息相比媒体的新闻报道更为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中美关系 美国民众 媒介接触 中国报道
下载PDF
涉华舆情研究述评——对2008-2017年间国内文献的分析与反思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宏俐 闫开伦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意义]进行涉华舆情研究有利于探析他国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外宣工作。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细致梳理,能找出现今不足,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最终助力国家对外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过程]使用中国知网"中国期... [目的/意义]进行涉华舆情研究有利于探析他国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外宣工作。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细致梳理,能找出现今不足,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最终助力国家对外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过程]使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涉华舆情""涉华舆论"或"涉华报道"为主题,检索2008年至2017年间发表的文献;在系统检索结果的基础上,经过人工筛选获得有效样本;从宏观层面系统梳理涉华舆情研究概况,微观层面按理论、实证及综述等不同研究性质分类介绍国内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构建系统的涉华舆情研究框架。[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与解读,发现理论研究亟待加强,舆情对象和信息源有待扩展,研究内容有待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华舆情 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
下载PDF
从中国古代的诗画理论看图文内在张力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向荣 巩辉 《包装学报》 2014年第3期66-70,共5页
中国古代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命题主要有二:诗画同源与诗画一律。至明清时期,前者演变为"以书入画",后者则演变成"题诗入画"。诗与画是两门不同的艺术,各有其内在张力,诗与画,或者说文学与图像的相互言说,建构了二... 中国古代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命题主要有二:诗画同源与诗画一律。至明清时期,前者演变为"以书入画",后者则演变成"题诗入画"。诗与画是两门不同的艺术,各有其内在张力,诗与画,或者说文学与图像的相互言说,建构了二者互文表达的共同情境,也由此形成了图文关系的张力表达。以诗画关系为切入点,对当下图文关系展开学理渊源层面的考察,将有助于理解当下图文战争的学理立场和图文的互文建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诗画理论 图文关系 张力
下载PDF
基于及物系统的中国国家形象“他塑”批评性分析解读——以美国官方文件涉华话语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康俊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5-51,共7页
在国力相对衰落、民粹主义高涨、国内政治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外交政策"孤立主义"抬头,中美大国关系走向引发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美国近期发布的四份官方文件自建语料库,通过考察涉华话语的及物系统表征及分布,批评... 在国力相对衰落、民粹主义高涨、国内政治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外交政策"孤立主义"抬头,中美大国关系走向引发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美国近期发布的四份官方文件自建语料库,通过考察涉华话语的及物系统表征及分布,批评性分析解读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物质过程占比远高于关系过程、言语过程等,及物性物质过程肆意诽谤中方的正当国家行为,妖魔化中国形象;识别类关系过程则视中国崛起为严峻挑战,把对华定位从"战略竞争者"快速升级为"对手"。分析表明,美国涉华言论的"他塑""中国国家形象"凸显了美方"国强必霸"发展逻辑下的对华战略焦虑和霸权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华话语 及物系统 中国国家形象 对华战略定位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中美新闻传播和公共外交的未来——第四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论点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欧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2,共5页
国际经济危机在改变世界的金融业、工业和制造业的同时,也会导致新闻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媒体消费等"软"实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若干政治和经济大国未来的关系。来自中、美、英、俄、泰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2名专家、学者... 国际经济危机在改变世界的金融业、工业和制造业的同时,也会导致新闻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媒体消费等"软"实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若干政治和经济大国未来的关系。来自中、美、英、俄、泰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2名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在"第四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会议上,以"后危机时代中美新闻传播和公共外交的未来"为主题,展开了关于公共外交的本质与模式、传播策略与国家形象、公众认知与中美关系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新环境下公关、广告与传播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新闻传播 国家形象 中美关系
下载PDF
从文学史到思想史——中日“无产阶级小说”的形象关联和思想关联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福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8,共7页
20世纪30年代苏联、日本、中国等无产阶级文学的兴盛,是世界近代文学史也是思想史上的一大转折。近年来中国"革命文学"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开始进行了一种回归性的判断。无产阶级文学绝不是单纯的艺术运动,是带有思想... 20世纪30年代苏联、日本、中国等无产阶级文学的兴盛,是世界近代文学史也是思想史上的一大转折。近年来中国"革命文学"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开始进行了一种回归性的判断。无产阶级文学绝不是单纯的艺术运动,是带有思想解放和思想限制的双重性质的社会运动。这一属性就为人们从文本的思想主题出发,进行外在的批评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中日无产阶级小说是一种事实的关联,也是一种思想的关联。在苏联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各自文学的主题在一致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学 中日文学关系 文学形象 思想变异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的涉华舆情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瑾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0-86,146,共8页
[研究目的]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与立场的重要渠道之一,亦是观察美媒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研究方法]该文采用福柯的话语、知识与权力的理论,借助费尔克劳夫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 [研究目的]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与立场的重要渠道之一,亦是观察美媒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研究方法]该文采用福柯的话语、知识与权力的理论,借助费尔克劳夫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纽约时报》2017-2019年涉华报道中的180篇抽样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美国媒体在新闻语篇中通过新闻标题、构词法、话语类型、互文、隐喻等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影响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该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和正确认识外媒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提高读者对话语操纵的敏感度,从而实现国家形象的积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媒体 国家形象 批评话语分析 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 《纽约时报》 涉华舆情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认知——基于田野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春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75-83,共9页
论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中国认知状况的实地考察,从"对中国新闻的关注""与中国互动的方式""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了海外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年龄差异、教育水平的... 论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中国认知状况的实地考察,从"对中国新闻的关注""与中国互动的方式""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了海外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年龄差异、教育水平的差异、代际差异以及混血与否都会影响到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认知;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与中国的互动有多种方式,但到中国大陆旅游、中国台湾旅游以及参加华社组织的中华文化活动是主要方式,其中参加华社组织的中华文化活动又是最主要的;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华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而且保持着强烈的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但其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总体评价是正面的,但对中国的认识还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裔新生代 国家形象 侨务工作 公共外交 软实力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报纸涉华新闻探究——以《星洲日报》为例(2018.1.1-2018.12.31)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君静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58-168,共11页
华文报纸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不可或缺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也是华人本土信息发布、交流、沟通与发声的重要平台。本文以马来西亚发行量最高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作为个案,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为期一年的报纸进行归纳与整... 华文报纸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不可或缺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也是华人本土信息发布、交流、沟通与发声的重要平台。本文以马来西亚发行量最高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作为个案,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为期一年的报纸进行归纳与整理,并针对典型新闻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涉华新闻的特点,并通过传播学理论、新闻采写细节、国际关系走势等剖析其构建特征,根据马来西亚华文报业的启示,对提升我国的海外声誉,扩大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出可行性建议,能更好地帮助中国进行国际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文报纸 涉华新闻 形象报道
下载PDF
近代以来印度人中国观的演变轨迹及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锡南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5年第1期73-79,109-110,共7页
近代以来,印度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印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真实。1959年前后,印度人的中国观开始发生第一次转变,近年来又开始发生第二次转变。印度人的中国观,主色调从近代的朦胧与美好发展到现在的多元认知,... 近代以来,印度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印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真实。1959年前后,印度人的中国观开始发生第一次转变,近年来又开始发生第二次转变。印度人的中国观,主色调从近代的朦胧与美好发展到现在的多元认知,变化是显著的。印度人中国观的变化,对中印关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当前中印之间存在的"信任赤字"或"认知失衡"等严峻问题,双方应以加强人文交流、学术合作等方式,消除相互认知中的各种误区,培育新型的中印大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观 中国形象 中印关系
下载PDF
外媒涉华报道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继荣 屈亚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25,134,共7页
[研究目的]外媒涉华报道关涉全球竞争中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开展外媒涉华报道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了解西方涉华新闻的生产机制,以探索积极正面的我国国家形象话语体系。[研究方法]研究选取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巴西、... [研究目的]外媒涉华报道关涉全球竞争中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开展外媒涉华报道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了解西方涉华新闻的生产机制,以探索积极正面的我国国家形象话语体系。[研究方法]研究选取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巴西、南非8国16家主流媒体2019—2020年的新闻报道,结合世界主义理论设计影响因素(国家层面和媒体层面),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条件组态。[研究结论]结果显示共有三个条件组态可解释外媒涉华报道影响因素,其中驻京外媒机构为核心因素,国际事务担当、媒体编辑与世界接轨意愿两个辅助因素的缺失和存在,会对外媒的世界主义媒体报道观产生影响。这些结论为外媒涉华报道因素研究提供新的解释角度,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新动向提供证据,为反观我国对外传播效果提供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媒涉华报道 国家形象 话语权 世界主义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的中国形象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中国与阿富汗互为近邻,随着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日益增多。通过对阿富汗黎明新闻网站和哈玛通讯社网站2011-2016年的涉华报道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总结报道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揭示影响阿... 中国与阿富汗互为近邻,随着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日益增多。通过对阿富汗黎明新闻网站和哈玛通讯社网站2011-2016年的涉华报道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总结报道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揭示影响阿富汗主流网络媒体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提出改善中国在阿富汗国家形象的相关策略,以期让良好的国家形象助推中阿两国关系的全面平稳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 中阿关系 国家形象 网络新闻传播
下载PDF
党派倾向对美国民众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陈勇 张昆 +1 位作者 张明新 杨树 《怀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43-47,共5页
为了分析党派倾向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党派倾向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印象评价和中美关系认知有显著影响。党派倾向越保守... 为了分析党派倾向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党派倾向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印象评价和中美关系认知有显著影响。党派倾向越保守的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评价越低,越倾向于认为中美两国将趋向疏离和对抗而非交融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中美关系 美国民众 党派倾向
下载PDF
镜像中国:空间视阈下西方涉华默片研究
19
作者 李彩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西方涉华默片利用实景布景、视听语言和主题意蕴建构电影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其所彰显的镜像中国,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理解的错位、对华人罪行的假想、对华夏弱败的认知等,这是在西方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之下,被塑造的东方想像。
关键词 西方涉华默片 空间建构 镜像中国 东方学 文化霸权
下载PDF
从多层级文本序列看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20
作者 姚建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5,121,共10页
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的演变,并不是在某个单一的文本层级上展开的,而是在“多层级文本序列”以及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的相互关系之间建构起来的。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受到特定社会条件及历史语境下的意识形态的... 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的演变,并不是在某个单一的文本层级上展开的,而是在“多层级文本序列”以及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的相互关系之间建构起来的。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受到特定社会条件及历史语境下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构成了福斯特中国形象变迁的重要原因。在福斯特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变迁过程中,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之间构成了一种生产性关系,推动并且巩固着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建构。福斯特在中国的声誉,受益于其在中国的形象建构中所具有的多层级文本序列的建设性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 变迁 多层级文本序列 建构性对话关系 接受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