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抗伴放线聚集杆菌血清c型IgG滴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向辉 张立 +4 位作者 徐莉 孟焕新 陈智滨 释栋 路瑞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0-824,共5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血清中的抗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血清c型Ig G抗体滴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62例Ag P患者(18例切磨牙型,44例广泛型)和45例牙周健康...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血清中的抗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血清c型Ig G抗体滴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62例Ag P患者(18例切磨牙型,44例广泛型)和45例牙周健康者的空腹静脉血,同时收集Ag P患者的龈下菌斑和非刺激性全唾液用于Aa的检测(PCR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抗Aa血清c型Ig G抗体滴度。结果:Ag P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Aa血清c型Ig G抗体检出率均为100%,Ag P组的抗体滴度为11.1±1.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1±1.8,P<0.01)。切磨牙型Ag P患者的抗Aa血清c型的Ig G抗体滴度和抗体升高率与广泛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唾液或龈下菌斑样本Aa检出阳性的Ag P患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Aa阴性患者(11.9±1.3 vs.10.7±2.1,P<0.05)。结论:Aa血清c型为我国Ag P患者定植的Aa的重要血清型,广泛型Ag P患者血清抗Aa抗体滴度与切磨牙型Ag P患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伴放线聚集杆菌 血清组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CRP、TNF-α及IgG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钟威达 陈元花 龙新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G(Ig G)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及我院治疗的6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研究,于急诊期和恢复期测...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G(Ig G)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及我院治疗的6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研究,于急诊期和恢复期测定其CRP、TNF-α及Ig G水平,就所有患儿在上述两个阶段的CRP、TNF-α及Ig G水平进行比较。于急诊期对所有患儿进行心动图检测,按是否伴有冠脉病变分为冠脉病变组19例和非冠脉病变组49例,对比两组患儿在急诊期的CRP、TNF-α及Ig G水平。结果 68例川崎病患儿在急诊期的CRP、TNF-α及Ig G水平分别为(26.88±8.31)mg/L、(21.54±6.19)ng/L及(19.88±7.16)g/L,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经治疗,患儿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下降,患儿在恢复期的各指标水平分别为(8.15±2.94)mg/L、(13.41±5.02)ng/L、(12.51±4.13)g/L,明显低于急诊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冠脉损伤的患儿,其CRP、TNF-α及Ig G水平分别为(28.19±8.44)mg/L、(26.26±5.75)ng/L及(19.28±7.15)g/L,均明显高于未伴有冠脉损伤的患儿的(17.28±5.36)mg/L、(18.21±4.58)ng/L及(13.75±5.28)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TNF-α及Ig G水平的变化与川崎病患儿的急性炎症反应程度及病情发展有关,因此可将其作为预测患儿是否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球蛋白g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免疫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浒萍 张志成 +12 位作者 张丹 饶建锋 王莉 李雪 鞠蔚华 涂相林 王淑梅 罗达亚 刘卓琦 黄艳霞 敖琴芳 周亚岚 陈宏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 研究完成3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的免疫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完成3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于接种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和第3剂后4周... 目的 研究完成3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的免疫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完成3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于接种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和第3剂后4周,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IgG和IgM抗体。结果 共纳入参与者874例,男316例,女558例。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第3剂后4周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2%、86.6%、74.2%、78.2%、98.1%;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1%、93.2%、59.3%、45.7%、96.8%。中和抗体定量及IgG抗体定量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及第3剂后4周均明显高于第1剂后3周(P<0.0001);第2剂后16周、32周均明显低于第2剂后4周(P <0.0001);第3剂后4周均明显高于第1剂后4周(P <0.0001)。结论 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可以产生较多数量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以发挥免疫效果,增加第3剂加强针后可以明显升高二者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中和抗体 Igg 免疫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