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731 immunocyte phenotypes and liver cirrhosis: A bidirectional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1
作者 Ying Li Xin Quan +3 位作者 Yang Tai Yu-Tong Wu Bo Wei Hao Wu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4年第8期1156-1166,共11页
BACKGROUND Liver cirrhosis is a progressive hepatic disease whose immunological basi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a concrete causal association exists between immunocyte pheno... BACKGROUND Liver cirrhosis is a progressive hepatic disease whose immunological basi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a concrete causal association exists between immunocyte phenotypes and liver cirrhosis.AIM To explore the concrete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munocyte phenotypes and liver cirrhosis through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study.METHODS Data on 731 immunocyte phenotypes were obtained from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Liver cirrhosis data were derived from the Finn Gen dataset,which included 214403 individuals of European ancestry.We used inverse variable weighting as the primary analysis method to asses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heterogeneity and horizontal pleiotropy.RESULTS The M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11 immune cell phenotypes have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liver cirrhosis[P<0.05,odds ratio(OR)>1]and that 9 immu-nocyte phenotyp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ver cirrhosis(P<0.05,OR<1).Liver cirrhosis was positively linked to 9 immune cell phenotypes(P<0.05,OR>1)and negatively linked to 10 immune cell phenotypes(P<0.05;OR<1).None of these associations showed heterogeneity or horizontally pleiotropy(P>0.05).CONCLUSION This bidirectional two-sample MR study demonstrated a concrete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ocyte phenotypes and liver cirrhosis.These findings offer new direc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irrhosis Immune cell immunocyte phenotype Mendelian analysis Causal association
下载PDF
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联合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国兴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评价尿端粒酶、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ImmunoCyt测定在膀胱癌(BT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60例经病理诊断明确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0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尿端粒酶、ImmunoCyt、NMP2... 目的评价尿端粒酶、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ImmunoCyt测定在膀胱癌(BT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60例经病理诊断明确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0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尿端粒酶、ImmunoCyt、NMP22和标准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和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度分别为58.3%、60.0%、61.6%、26.6%;准确度分别为75.8%,78.3%,78.3%和63.3%;特异度分别为93.3%,96.6%,95.0%和100%。三者联合检测与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分别为χ2=6.53,P<0.05;χ2=5.17,P<0.05;χ2=4.54,P<0.05)和准确度(分别为χ2=4.01,P<0.05,χ2=4.38,P<0.05,χ2=4.91,P<0.05)都有所提高;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联合检测的敏感度(χ2=28.06,P<0.01)和准确度(χ2=16.2,P<0.01)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端粒酶、NMP22和ImmunoCyt是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种高特异性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端粒酶 核基质蛋白22 immunocyt 脱落细胞学
下载PDF
STUDY ON IMMUNOCYTE OF PARANEURONS IN THE FEMALE URETHRA OF THEWILD MAMMALS
3
作者 莫晶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4-36,共3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presence of neuroendocrine(NE) cells (paraneurons), producing biogenic amines and/orpeptidergic hormones, in the female urethra of wild mainmals, by means of histochemical and ...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presence of neuroendocrine(NE) cells (paraneurons), producing biogenic amines and/orpeptidergic hormones, in the female urethra of wild mainmals, by means of histochemical and double labeling immunofluoresent techniques. 5-Hydroxytrytamine-. chromogranin A-, cholecystokinin- and somatostatin-contain NE cells are present in the urethral epithelium of all the species studied. Paraneurons containing 5-hydrxytryptamine colocalized with chromogranin A or cholecystokinin were also found in all subjects. Such active substances are hypothesized to play a role in the contretion of the urethral musculature, emission of urogenital fluids, and inhibition of endocrine and exocrine secre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endoerine cells immunocyte Paraneurons Manmmals
下载PDF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THE HIGH HEMAGGLUTINATION STATE, BLOOD-SUGAR-RAISING HORMONE AND IMMUNOCYTE FACTOR LEVELS IN TYPE-II DIABETES PATIENTS
4
作者 谌剑飞 马雅玲 +2 位作者 蔡绍华 梁浩荣 沈晶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1年第4期12-17,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high hemagglutination state, blood sugar raising hormone and immunocyte factor levels in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inpatients and outpat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high hemagglutination state, blood sugar raising hormone and immunocyte factor levels in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 group (n=52) and medication group (n=50). In addition, 18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formed acupuncture group for comparing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Main acupoints used were Pishu (BL 20), Geshu (BL 17), Yishu, Shenshu (BL 23), Zusanli (ST 36), Sanyinjiao (SP 6), etc.. combined with other acupoi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droms. These acupoints were stimulated by manipulaing the filiform needles with uniform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 for 15 min and then stimulated electrically for 15 min with an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eutic apparatus. Western medicines used were Glipizide, Dimethyldiguanide Hydrochloride, etc..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daily, with 10 sessions being a therapeutic course, 2~3 courses altogether. Indexes of external thrombosis length (ETL), platelet agglutination rate (PAgR), fibrinogen (FG),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prothrombin time(PT), adrenocoticortropic hormone (ACTH), cortisol (CS), growth hormone (GH), glucagon (GL),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 α), interleukin 6 (IL 6), insulin (INS) and C peptide (C P) were determined using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After 2~3 courses of treatment, both acupuncture group and medication plus acupuncture group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high hemagglutination state, lower blood sugar raising hormone level, regulate immunocyte factor level and raise the sensitivity of insulin, which were apparently superior to those of medication group (P<0.05~0.01).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plasma blood sugar raising hormone, immunocyte factor levels,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insulin to target cells, resist blood coagulation and improve micro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Type II diabetes High hemagglutination state Blood sugar raising hormone immunocyte factors
下载PDF
ImmunoCy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炜 叶敏 沈海波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23-624,共2页
目的 评价ImmunoCyt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膀胱癌患者 86例 ,其中 38例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至少 3个月的随访患者 ,4 8例有肉眼 (镜下 )血尿 ,分别进行标准尿脱落细胞学和ImmunoCyt检测。 86... 目的 评价ImmunoCyt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膀胱癌患者 86例 ,其中 38例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至少 3个月的随访患者 ,4 8例有肉眼 (镜下 )血尿 ,分别进行标准尿脱落细胞学和ImmunoCyt检测。 86例均行膀胱镜检查 ,对可疑组织进行活检。 结果 膀胱镜检和病理证实 2 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ImmunoCyt敏感性为 82 % ,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39%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的敏感性为 89%。Im munoCyt和细胞学的特异性分别为 78%和 94 %。  结论 ImmunoCyt较细胞学对膀胱肿瘤更敏感 ,二者联合使用可在保持高特异性的前提下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早期检测膀胱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早期诊断 immunocyt检测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膀胱镜检查
原文传递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as unique constru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organization,education,and function of tumor-infiltrating immunocytes 被引量:2
6
作者 Jing CHEN Jian CHEN Lie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812-822,共11页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s)are formations at sites with persistent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including tumors.These ectopic lymphoid organs mainly consist of chemo-attracting B cells,T cells,and supporting dendr...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s)are formations at sites with persistent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including tumors.These ectopic lymphoid organs mainly consist of chemo-attracting B cells,T cells,and supporting dendritic cells(DCs).Mature TLSs exhibit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and collaboration of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delivering an augmented effect o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he description of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LSs and tumor prognosis is reliable only under a certain condition involving the localization and maturation of TLSs.Em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LSs pave the way for novel immunotherapies.Several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ake advantage of intratumoral TLSs,either by combining it with therapeutic agents or by inducing the neogenesis of TL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 Tumor-infiltrating immunocyt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
原文传递
ImmunoCyt检查改善尿细胞学的诊断准确性:一组法国多中心研究结果
7
作者 肖云翔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64-864,共1页
关键词 immunocyt检查 改善 尿细胞学 诊断 准确性 膀胱癌
原文传递
肿瘤免疫治疗新视角:RUNX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颖婷 蒋敬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1-551,共11页
RUNX属于转录因子家族,是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控因子,在哺乳动物的细胞增殖、分化、谱系发育、成骨和神经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围绕RUNX的研究已揭示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RUNX家族成员在不同类... RUNX属于转录因子家族,是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控因子,在哺乳动物的细胞增殖、分化、谱系发育、成骨和神经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围绕RUNX的研究已揭示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RUNX家族成员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具有不一的作用,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组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RUNX家族成员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中CD4+辅助性T(Th)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谱系发育分化,调控组织驻留T淋巴细胞的表型、分化和存活,驱动NK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组织驻留。RUNX家族缺失会导致MDSC的增殖和成熟活化,从而诱导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产生。RUNX家族成员的表达也与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浸润程度、不同免疫细胞的浸润、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和药物敏感性显著相关,它们可作为潜在的肿瘤预后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与CAR-T细胞疗法的联用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RUNX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研究及其参与调控肿瘤免疫和微环境中各类组分的作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以RUNX为主要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体内MAIT细胞的表达和功能
9
作者 彭谦 王芝涛 +3 位作者 黄仁华 王会平 肖浩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4-1650,共7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数量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75例初诊AML患者临床样本以及48例健康对照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参数流式...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数量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75例初诊AML患者临床样本以及48例健康对照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样本中的MAIT细胞数量、膜表面标志物、效应表型以及功能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初诊AML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占CD3^(+)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1)。患者骨髓中的MAIT细胞占全部CD3+T细胞比例与外周血类似(P>0.05)。AML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多为效应记忆型T细胞,且与健康对照相比,效应记忆型MAIT细胞比例降低(P<0.05),而终末分化效应记忆型MAIT细胞与PD-1+MAI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AML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表达颗粒酶B、穿孔素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均P<0.05),分泌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均P<0.001)。结论:AML患者体内MAIT细胞比例降低且功能标记物表达异常,提示其功能受损,可能参与AM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细胞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因子
下载PDF
IGFBP7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10
作者 闫慧芳 高鸿亮 +4 位作者 张冉 郭雅雯 张小贤 武璐瑶 李新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标本165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标本165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BP7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BP7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Ki67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50 U/L、累及部位为结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IGFBP7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FBP7高表达的DLBCL患者生存期相对较短,是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或可成为诊断DLBC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IGFBP7 免疫浸润 预后
下载PDF
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风险遗传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1
作者 邓安霞 王子豪 +6 位作者 丁芸发 赵翎 李秋林 赵帮豪 胡苏 阿曼古丽·如则 高晓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技术探究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知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开放数据库获取数据,使用双样本MR方法揭...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技术探究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知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开放数据库获取数据,使用双样本MR方法揭示免疫细胞特征是否对细菌性肺炎发生风险具有直接影响。两样本MR分析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ing,IVW),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结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结果的稳健性验证、潜在的异质性检验以及多效性检验等确保最终结论的科学性及准确性。为避免反向因果关系,将细菌性肺炎作为暴露因素,筛选的六种免疫细胞特征作为结局事件,进行反向MR分析。结果通过MR分析识别出CD33^(-)HLA-DR^(+)髓样细胞、CD86^(+)树突状细胞、CD39^(+)调节性T细胞、HLA-DR^(+)自然杀伤细胞、CD14^(+)CD16^(+)单核细胞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核细胞等六种检验效能P<0.01的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风险存在因果关联。反向MR结果未发现细菌性肺炎与上述六种免疫细胞特征存在因果关系。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免疫细胞特征及功能与细菌性肺炎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筛选并鉴定了多种与细菌性肺炎存在显著联系的免疫细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免疫细胞特征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逆方差加权法 两样本 双向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苟于芬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912-917,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AS进程中,炎症是该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炎症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并释放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AS进程中,炎症是该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炎症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并释放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加剧活性氧的生成,活性氧导致斑块内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进而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及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脂质沉积,最终形成斑块。同时,炎症还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因此,免疫炎症和AS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使斑块形成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对AS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机制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3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富悦 任家孚 阿荣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白细胞介素(IL)-13属于Th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活性,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而近年来IL-13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受到关注。心肌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损伤及坏死,最终导致心肌功能失常,可由多种疾... 白细胞介素(IL)-13属于Th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活性,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而近年来IL-13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受到关注。心肌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损伤及坏死,最终导致心肌功能失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现对IL-13与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心肌损伤机制中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免疫细胞 心肌损伤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小鼠中前纤维蛋白1的表达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14
作者 麦丽萍 黄桂萍 +3 位作者 邓春玉 郑丹琳 李晓红 何国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2,共9页
目的:探讨前纤维蛋白1(profilin 1,PFN1)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芯片转录组表达数据分析PFN1的表达水平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通过小鼠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将16只C57BL/6小... 目的:探讨前纤维蛋白1(profilin 1,PFN1)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芯片转录组表达数据分析PFN1的表达水平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通过小鼠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将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检测小鼠肾组织中CD11b、F4/80、CC趋化因子受体4(CC chemo kine receptor 4,CCR4)、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interleukin-1 receptor type I,IL-1R1)、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 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另外,在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中过表达PFN1,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cas 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芯片转录组表达数据集GSE30122中,PFN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且与巨噬细胞和T细胞有显著相关性。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组肾脏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肾脏组织中PFN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免疫指标CD11b、F4/80、CCR4、IL-1R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 pase-3表达升高(P<0.01)。过表达PFN1可促进MCP-1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可见巨噬细胞和Th17免疫细胞浸润且PFN1表达上调,促进糖尿病肾病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纤维蛋白1 糖尿病肾病 细胞免疫浸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贾晓荣 张弓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5期593-602,共10页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具侵袭性的神经胶质瘤,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化疗、放疗是目前GBM的标准治疗手段,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独特的免疫环境,导致免疫治疗在GBM中的应用面临重大挑战。目前免疫治疗策略以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具侵袭性的神经胶质瘤,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化疗、放疗是目前GBM的标准治疗手段,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独特的免疫环境,导致免疫治疗在GBM中的应用面临重大挑战。目前免疫治疗策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主,明确ICIs在GBM中的作用机制,开发有效的治疗靶点,对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血脑屏障、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ICIs及其联合疗法在GBM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GBM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治疗 免疫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颅骨-脑膜通道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东静玉 周锦鹏 +3 位作者 冯添 冯达云 葛顺楠 屈延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469-1473,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CNS)边界组织动态地监督白细胞迁移和脑源性信号,颅骨-脑膜通道(SMCs)是最新发现白细胞进入CNS的特殊解剖通道。本文详细阐述了SMCs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SMCs的发现、结构特点以及生理病理特征,并对CNS疾病颅骨骨髓相关... 中枢神经系统(CNS)边界组织动态地监督白细胞迁移和脑源性信号,颅骨-脑膜通道(SMCs)是最新发现白细胞进入CNS的特殊解剖通道。本文详细阐述了SMCs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SMCs的发现、结构特点以及生理病理特征,并对CNS疾病颅骨骨髓相关细胞的分子特征进行了描述。目前对于SMCs生物学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在CNS疾病中的更多研究可能为SMCs的分子病理特征和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有望为CNS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靶向治疗提供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骨髓 脑膜 颅骨-脑膜通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免疫细胞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45
17
作者 胡庭俊 程富胜 +2 位作者 陈炅然 梁纪兰 董鹏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619,共4页
为探讨黄芪多糖(APS)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观察了黄芪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多糖能明显促进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显著... 为探讨黄芪多糖(APS)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观察了黄芪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多糖能明显促进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显著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水平,引起细胞PKC活性明显升高。提示黄芪多糖通过NO介导信号传递通路,调节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升高细胞蛋白激酶活性而影响机体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细胞信号转导 小鼠 一氧化氮(NO) 腹腔巨噬细胞 游离钙离子 分子 相关 蛋白激酶活性 免疫调节作用 细胞内 作用机理 体外培养 NO生成 信号传递 免疫细胞 淋巴 小白鼠 PKC 水平 脾脏 介导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_1及其肠内菌代谢产物Rh_1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18
作者 王毅 蒋艳 +1 位作者 王本祥 邱全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27-929,共3页
目的 初探人参皂苷Rg1 及其肠内菌代谢产物Rh1 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Rh1 与Rg1 分别处理脾T细胞 ,B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 (Mφ) ;MTT比色法测T和B细胞增殖能力 ;中性红比色法测Mφ的吞噬功能 ;Griess法测Mφ释放NO的水平。... 目的 初探人参皂苷Rg1 及其肠内菌代谢产物Rh1 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Rh1 与Rg1 分别处理脾T细胞 ,B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 (Mφ) ;MTT比色法测T和B细胞增殖能力 ;中性红比色法测Mφ的吞噬功能 ;Griess法测Mφ释放NO的水平。 结果 Rh1 能促进脾细胞增殖、下调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 ;Rh1 与Rg1 对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均无明显作用 ;Rg1 和Rh1 能提高Mφ的吞噬能力和促进NO的释放。 结论 Rg1 及其代谢产物Rh1 可共同作用于T细胞和Mφ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1 人参皂苷RG1 免疫细胞 免疫功能 T细胞 B细胞 巨噬细胞 MTT比色法
下载PDF
紫菜多糖对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伟云 周建峰 +2 位作者 陈颢 凌立君 侯亚义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测定从条斑紫菜中得到的多糖PY3对小鼠免疫细胞及人肿瘤细胞K5 6 2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PY3对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Y3对血癌细胞K5 6 2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测定从条斑紫菜中得到的多糖PY3对小鼠免疫细胞及人肿瘤细胞K5 6 2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PY3对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Y3对血癌细胞K5 6 2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多糖PY3不仅能够提高小鼠免疫细胞的功能 ,而且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细胞生长 药用价值 紫菜多糖 免疫细胞 肿瘤细胞
下载PDF
金针菇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对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常花蕾 雷林生 +3 位作者 余传林 朱正光 陈娜娜 吴曙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1-563,共3页
目的:研究金针菇多糖(FVP)对小鼠免疫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代谢活力,ELISA方法检测TNF-α、INF-γ、IL-2的含量。结果:FVP(200、100、50μg/mL)可增... 目的:研究金针菇多糖(FVP)对小鼠免疫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代谢活力,ELISA方法检测TNF-α、INF-γ、IL-2的含量。结果:FVP(200、100、50μg/mL)可增强小鼠脾细胞及腹腔渗出细胞代谢MTT的活力,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TNF-α、IFN-γ、IL-2,促进小鼠腹腔渗出细胞分泌TNF-α,并且以促进TNF-α分泌作用最为明显;FVP(100、50、25 mg/kg)可以提高荷S180瘤小鼠血清TNF-α、IFN-γ的含量。结论:FVP可能通过促进小鼠免疫细胞产生TNF-α、IFN-γ、IL-2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多糖 免疫细胞 S180实体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