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X2和MUC2蛋白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光耀 王金华 +3 位作者 高志安 聂洪财 李春宏 孔庆儒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2,CDX2)、黏蛋白2(mucin2,MUC2)表达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6例不同病变的胃黏膜组织中CDX2和MUC2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2,CDX2)、黏蛋白2(mucin2,MUC2)表达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6例不同病变的胃黏膜组织中CDX2和MUC2蛋白表达。结果:126例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中,CDX2和MUC2蛋白总阳性率分别为60.32%(76/126)和51.59%(65/126)。在伴肠上皮化生和伴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组,CDX2和MUC2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肠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组(χ2=10.00,P=0.0016;χ2=6.029,P=0.0141;χ2=16.31,P=0.001;χ2=12.82,P=0.0003),在肠型胃癌组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组(χ2=3.9904,P=0.0458;χ2=4.8424,P=0.0278)。结论:CDX2和MUC2蛋白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因学 癌前状态/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膀胱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江兰 陈秀玲 +2 位作者 薄爱华 张晓丽 邢立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研究TopoⅡ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膀胱癌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结果:TopoⅡ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83%(33/72)。TopoⅡ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膀胱癌的分期无... 目的:研究TopoⅡ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膀胱癌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结果:TopoⅡ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83%(33/72)。TopoⅡ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膀胱癌的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分期的递增呈升高趋势。结论:TopoⅡ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级和分期有关。检测TopoⅡ表达情况可为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Ⅱ 膀胱癌 临床意义 TOPO 显著性差异 免疫组化 抗癌药物 癌组织 SP法 表达率 正相关 分期 检测
下载PDF
MCM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丽萍 穆雅琴 +1 位作者 刘润花 赵富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MCM4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2χ=45.588,P<0.05).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四组间MCM4的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Hc=36.655,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中,MCM4的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2χ=10.359,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中,在淋巴结有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MCM4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2χ=5.748,P<0.01);MCM4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和临床分期进展无关(2χ=1.666,P>0.05;2χ=0.076,P>0.05).结论①MCM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②检测MCM4可作为判定宫颈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其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内皮瘤病变 免疫组化 MCM4
下载PDF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D_(44)V_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束永前 刘凌翔 +3 位作者 卢凯华 殷咏梅 黄普文 王榕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研究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CD44变异体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B淋巴细胞性NHL,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D44V6表达情况。结果:B细胞性NHLCD... 目的:研究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CD44变异体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B淋巴细胞性NHL,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D44V6表达情况。结果:B细胞性NHLCD44V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CD44V6阳性表达与病理分期、恶性度有一定关系。结论:CD44V6与B细胞性NHL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CD44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P27^(kip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石玉宝 李勇 +6 位作者 范立侨 刘晓杰 董万斌 王玲冬 王新波 鲁蓓 宋振川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1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38%)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100%)(P<0.01);P...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38%)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100%)(P<0.01);P27kip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及大体分型均无关(P>0.05)。P27kip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及术后5年生存率相关(P<0.05或P<0.01)。结论P27kip1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27^KIP1 临床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基因探针技术与平板免疫溶血试验检测ETEC—LT的比较
6
作者 黄昌和 王家豪 +1 位作者 潘祖安 邓海英 《海南医学》 CAS 1991年第2期24-25,共2页
本文报告从腹泻患者检出237株大肠艾希氏菌,用PIHT法与LT—DNA探针技术进行ETEC—LT检测比较。结果LT—DNA探针技术检出率(13.5%)明显高于PIHT法(4.7%),未发现PIHT法检出阳性而LT—DNA探针阴性者。认为LT—DNA探针特异性强,敏感度高,... 本文报告从腹泻患者检出237株大肠艾希氏菌,用PIHT法与LT—DNA探针技术进行ETEC—LT检测比较。结果LT—DNA探针技术检出率(13.5%)明显高于PIHT法(4.7%),未发现PIHT法检出阳性而LT—DNA探针阴性者。认为LT—DNA探针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标本又可直接点膜检测,不需作系统培养鉴定,适用流行病学调查大批量的标本检测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ETEC-LT 基因探针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宏鸣 李金荣 安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TGF-β1 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关系,以及探讨TGF-β1 有无作为涎腺肿瘤研究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对34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对其病理标本的T...  目的 探讨TGF-β1 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关系,以及探讨TGF-β1 有无作为涎腺肿瘤研究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对34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对其病理标本的TGF-β1 进行检测,以涎腺良性肿瘤为对照。结果 涎腺恶性肿瘤TGF-β1 的表达阳性率为82. 1%,明显高于涎腺良性肿瘤的29. 1%。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1), TGF-β1 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正相关。Ⅰ、Ⅱ期阳性率为70. 6%,Ⅲ、Ⅳ期为100%,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GF-β1 与病理分级无明显关联。结论 TGF-β1 的高表达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细胞恶性转化及增殖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涎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MP-9、TIMP-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中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的影响
8
作者 舒孔亮 张宁 +2 位作者 肖波 申向民 李国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MMP-9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MMP-9、TIM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TIMP-1在EAM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EAMM组)和对照组大鼠外周血、... 目的探讨MMP-9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MMP-9、TIM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TIMP-1在EAM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EAMM组)和对照组大鼠外周血、脾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EAMM组大鼠发病程度低于EAM组,炎症细胞浸润和肌纤维坏死程度减轻。(2)MMP-9mRNA在EAM大鼠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上调;MMP-9蛋白在EAM组大鼠肌肉组织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EAMM组MMP-9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与EA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与EAM组比较,EAMM组TIMP-1基因mRNA表达明显增加,同时TIMP-1蛋白表达上调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MP-9表达增加可能与EAM发病有关;甲基强的松龙能减轻EAM发病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 MMP-9 甲基强的松龙 RT-PCR 免疫组化 TIMP-1
下载PDF
Apoptosis-regulating protein,survivin:express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caspase-3 protein in pituitary adenomas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杰 石智勇 +1 位作者 魏冰 乔思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8期2808-2809,I001,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a inhibito r gene,survivin , in pituitary adenoma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gen e.Method Using 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 ase(SP),the expression of sur...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a inhibito r gene,survivin , in pituitary adenoma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gen e.Method Using 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 ase(SP),the expression of surviv ing,caspa se-3protein was examined in 8normal pituitary tissue and 38pitu itary adenomas.Result Survivin was expressed in 23of 38cases of pituitary a denomas,in contrast,normal pituitary tissue did not express surviving.Positiv e expression rate of PRL group,GHgroup,Mixed group in pituitary adenomas was 12/17,7/13,4/8,respective-ly.Overexpression of surviving was no t related with the tumor type(P >0.05).Meanwhile,surviving positive rat e in caspase-3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was 5/14,79%.The result s how ed it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a spase-3expression(P <0.05).C onclusions Apoptosis suppression by surviv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 popto sis of pituitary adenomas.Sur vivin could be a new diagnostic /therapeutic tar get in pituitary adenoma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 SURVIVIN基因 CASPASE-3蛋白 垂体腺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癌中EGFR和C-erbB-2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孙学军 曹思之 许延发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423-427,共5页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9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EGFR和C-erbR-2在正常胃粘膜中均无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46.8%,癌旁组织及新生血管中E...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9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EGFR和C-erbR-2在正常胃粘膜中均无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46.8%,癌旁组织及新生血管中EGFR有阳性表达,C-erbB-2表达只限于癌灶,癌旁组织均为阴性;②EGFR和C-erbB-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浆膜层受浸与否关系密切(P<0.05);③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与EGFR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C-erbB-2的表达不相关(P>0.05);④EGFR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EGFR阳性者预后差,阴性者预后好,而C-erbB-2表达与生存期不相关(P>0.05);⑤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关系(P>0.05)。结果表明:①EGFR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明显的关系;②C-erbB-2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是恶性细胞的标志;③EGFR可作为预测胃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④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互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C-ERBB-2 病理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霜 叶入裴 +1 位作者 肖秀丽 黄廷玉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并结合文献讨论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9月本院确诊的23例IMPC(IMPC组)并抽取同期的71例浸润性导管癌...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并结合文献讨论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9月本院确诊的23例IMPC(IMPC组)并抽取同期的71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al carcinoma,IDC)(IDC组)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IMPC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团排列形成微小乳头状或假腺管状,细胞团与周边间质之间具有不等的腔隙。两组在年龄、肿瘤最大径、WHO分级、核级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C组与IDC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3%和6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各项免疫组化指标阳性率:IMPC组vs IDC组,ER(91.3%vs 66.2%)、PR(69.6%vs 60.6%)、HER-2(17.4%vs 23.9%)、Ki67(69.6%VS 74.6%)、P53(52.2%vs 64.8%),IMPC组中ER的阳性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免疫组化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较IDC更容易出现淋巴结的转移,单独的ER高表达并不代表其预后较好,应该注意联合检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迁移相关蛋白1(MRP-1CD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沈迎春 朱宽宁 朱静彪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93-395,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D9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10 6例乳腺癌中CD9的表达。结果  39.6 % (4 2 10 6 )乳腺癌CD9呈阳性表达 ;31.1% (33 10 6 )病例呈不同程度表达降低 ;2 9.3% (31 10 6 )病例CD9表达阴...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D9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10 6例乳腺癌中CD9的表达。结果  39.6 % (4 2 10 6 )乳腺癌CD9呈阳性表达 ;31.1% (33 10 6 )病例呈不同程度表达降低 ;2 9.3% (31 10 6 )病例CD9表达阴性。CD9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无关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 (分别P <0 .0 5 ,P <0 .0 1)。对 6 2例随访病例统计发现 ,存活组病人CD9表达率和强度略高于死亡组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接受过系统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的病例中 ,CD9阳性病人的 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或表达下降病人 (P <0 .0 5 )。结论 CD9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 ,阴性表达或表达降低的病人预后差 ,可作为术后病人进行化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9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及细胞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勇军 王萍萍 +3 位作者 马婕 欧阳彬 陈娟 管向东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所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应用SD大鼠的外周肺组织,进行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从动物选取、取材、肺灌注、植块贴壁、培养基及添加物的选择等方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所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应用SD大鼠的外周肺组织,进行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从动物选取、取材、肺灌注、植块贴壁、培养基及添加物的选择等方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从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抗原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异硫氰酸荧光标记植物凝集素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情况等方面鉴定所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噻唑蓝测量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成多角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生长,传代培养后可变为梭形呈漩涡样生长或聚集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阳性;异硫氰酸荧光标记植物凝集素结合试验阳性。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纯度达93.2%。结论改进后的原代培养方法简便、可靠,获得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污染少、纯度高,状态良好,保持了内皮细胞的结构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微血管 细胞 培养的 细胞鉴定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NF-κ B和HIF-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志红 邓亚平 陈森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3期4442-4445,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NF-κB和HIF-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以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和HI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意义。结果:NF-κB在... 目的:初步探索NF-κB和HIF-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以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和HI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意义。结果:NF-κB在正常宫颈上皮、CINⅠ、CINⅡ、CINⅢ、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36%,44%,68%,72%。总体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x2=21.636,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正常上皮与CINⅢ和鳞癌有显著性差异。HIF-1α在正常宫颈上皮、CINⅠ、CINⅡ、CINⅢ、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20%,40%,68%,76%。总体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x2=32.733,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正常上皮与CINⅢ(x2=16.333 p<0.001)和鳞癌(x2=20.779 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F-κB和HIF-1与宫颈鳞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 上皮内瘤变 宫颈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结合HBV血清学标志和肝内抗原的形态分布探讨与HBV复制、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刘杞 张定凤 +2 位作者 刘林 贾小平 齐珍元 《肝脏病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通过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乙型肝炎病人肝内HBsAg和HBcAg的形态和分布观察,发现血清病毒学标志和肝内病毒抗原特殊形态分布所反映的病毒复制状态是一致的。病毒抗原在肝细胞内的形态和分布与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重型肝炎肝... 通过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乙型肝炎病人肝内HBsAg和HBcAg的形态和分布观察,发现血清病毒学标志和肝内病毒抗原特殊形态分布所反映的病毒复制状态是一致的。病毒抗原在肝细胞内的形态和分布与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重型肝炎肝内HBV抗原检出低,其预后差,形态分布以HBsAg膜型、核周分布和HBcAg浆型为主。核周分布仅见于亚大块坏死灶旁或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核心抗原 HBV 复制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