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st Imperial Mausoleums of the Oing Dynasty
1
《China Today》 2000年第12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East imperial mausoleums of the Oing dynasty
下载PDF
辽宁北镇偏坡寺诸遗址性质的再探讨
2
作者 陈术石 佟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9-116,141,共9页
辽代佞佛始于萧绰。建佛寺依附帝陵始于萧绰葬于辽乾陵后,寺院与陵墓相结合的陵区规制,影响到其他贵族墓葬,形成了墓寺相邻的葬俗。位于辽乾陵北的偏坡寺诸遗址为辽代皇家寺院——崇仙寺,崇仙寺建筑布局与同时代的密宗佛寺建筑布局相似... 辽代佞佛始于萧绰。建佛寺依附帝陵始于萧绰葬于辽乾陵后,寺院与陵墓相结合的陵区规制,影响到其他贵族墓葬,形成了墓寺相邻的葬俗。位于辽乾陵北的偏坡寺诸遗址为辽代皇家寺院——崇仙寺,崇仙寺建筑布局与同时代的密宗佛寺建筑布局相似,大殿供奉密宗大日如来,东配殿供奉药师佛,西配殿供奉阿弥陀佛,前有东钟西鼓二楼,骆驼峰顶有相当于法舍利塔性质的藏经阁,起尘沾影覆之功效,佑福山坡下的辽乾陵。辽代陵墓、佛寺、佛塔三位一体的建筑布局,是辽代中期以后皇族及贵族墓葬的一大特色,也是辽代崇佛、佞佛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乾陵 佛教 崇仙寺
下载PDF
陕西咸阳北周宇文觉墓发掘简报
3
作者 李明 郭旭(绘图) +2 位作者 王学文(绘图) 李文发(摄影) 赵占锐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9,共16页
2022年7月~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发掘了北周宇文觉墓。墓葬地表带有完整的围沟,地下结构与北周中型墓葬接近,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宇文觉墓的发现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北... 2022年7月~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发掘了北周宇文觉墓。墓葬地表带有完整的围沟,地下结构与北周中型墓葬接近,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宇文觉墓的发现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的位置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洪渎原 北周帝陵 宇文觉
下载PDF
晋制与君统——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的流变
4
作者 韦正 付龙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0,共4页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的关联性。十六国、北朝和南朝的陵墓,则在陵区选址、陵墓石刻、墓葬形制与壁画等诸多方面彰显了皇权的伸张,显示出君统对陵墓制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制 君统 魏晋南北朝 陵墓制度
下载PDF
清代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设立时间考辨——以《黑图档》为中心
5
作者 徐芳 范立君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5,共5页
清代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是管理盛京三陵的机构,盛京三陵始建于入关前,对盛京三陵的管理蕴含清代“敬天法祖”思想,及清帝对皇权与礼仪制度的重视。目前学界对于此衙门的设立时间有分歧,大致分为四种,一为雍正八年(1730)之前已有设立;... 清代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是管理盛京三陵的机构,盛京三陵始建于入关前,对盛京三陵的管理蕴含清代“敬天法祖”思想,及清帝对皇权与礼仪制度的重视。目前学界对于此衙门的设立时间有分歧,大致分为四种,一为雍正八年(1730)之前已有设立;二为乾隆九年(1744)六月;三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黑图档》等满汉档案,梳理《清实录》《大清会典》等相关文献,考证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的设立时间应为乾隆十七年(175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盛京 陵寝 三陵总理事务衙门 礼仪制度 《黑图档》 满汉档案
下载PDF
辽朝耶律俨考
6
作者 韩蕊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耶律俨本姓李,辽朝汉人,以主持编修《皇朝实录》而知名。辽道宗咸雍年间,他进士及第后仕宦升迁迅速。耶律俨曾3次出使北宋,寿昌五年(1099),他作为泛使副使出使北宋调停宋夏争端,暂时阻止了北宋的开边政策,维持了宋、辽和夏3方的平衡,回... 耶律俨本姓李,辽朝汉人,以主持编修《皇朝实录》而知名。辽道宗咸雍年间,他进士及第后仕宦升迁迅速。耶律俨曾3次出使北宋,寿昌五年(1099),他作为泛使副使出使北宋调停宋夏争端,暂时阻止了北宋的开边政策,维持了宋、辽和夏3方的平衡,回朝后拜参知政事,升任宰相并赐国姓。辽道宗死后,他与耶律阿思同为顾命大臣。后世虽对耶律俨的评价多为负面,然其在辽朝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耶律俨 李仲禧 赐国姓 出使
下载PDF
宋辽对峙下的宋真宗朝“河北守城举人”——从宋真宗对河北路士人的科举加恩说起
7
作者 何天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21,共9页
地域差异促使中国古代士人群体呈现相对多样的面貌。科举制是宋代士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而宋廷对各地士人的科举政策不尽相同,该情况为考察宋代士人的地域差异性提供了宝贵的切入点。北宋时期,河北路是宋方御辽守国的首要藩屏。宋真宗朝... 地域差异促使中国古代士人群体呈现相对多样的面貌。科举制是宋代士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而宋廷对各地士人的科举政策不尽相同,该情况为考察宋代士人的地域差异性提供了宝贵的切入点。北宋时期,河北路是宋方御辽守国的首要藩屏。宋真宗朝,宋廷对河北路士人进行科举加恩,以期应对战争压力,巩固对河北路的管控。宋廷为何以优待“文士”的方式经营“武事”?重要的原因是河北路士人与当地基层头面人物、富户群体多有重合。虽然河北路士人文武素养相对混杂、平庸,但具有群体性影响力,是大战中协助宋方守城、维持统治的重要力量。宋真宗朝的科举加恩政策,反映了宋廷对河北路士人特殊面貌的认识,推动着宋王朝对河北路的统治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科举 地方士人 河北路 区域史 宋辽战争
下载PDF
河南新郑后周皇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国河 顾万发 +7 位作者 赵舒琪 李书楷(照相) 杜平安(照相/执笔) 司亚东(绘图) 卜康楠(绘图) 朱津 司亚东 黄富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4,共9页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识。后周皇陵的地宫形制完成了由方形向圆形的转变,对北宋皇陵有直接影响。陵上遗址可能为北宋前期所修建的陵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周 皇陵 陵上遗址
下载PDF
辽朝奉陵邑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伟祥 高福顺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1期76-82,113-114,共7页
辽朝吸收中原陵寝制度基础上设置奉陵邑以对陵寝进行管理,共有祖州、怀州、显州、乾州、庆州5个奉陵邑。奉陵邑规模宏大,城内宫殿、寺庙、官署等主体建筑完备,凸显其较高政治地位与作用。奉陵邑官员由奉陵官与州县官组成,直接向皇家机... 辽朝吸收中原陵寝制度基础上设置奉陵邑以对陵寝进行管理,共有祖州、怀州、显州、乾州、庆州5个奉陵邑。奉陵邑规模宏大,城内宫殿、寺庙、官署等主体建筑完备,凸显其较高政治地位与作用。奉陵邑官员由奉陵官与州县官组成,直接向皇家机构负责。辽朝奉陵邑的出现一方面可视为契丹族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之表现,另一方面亦为统治者"因俗而治"治国理念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陵寝 奉陵邑 奉陵户 奉陵官 因俗而治
下载PDF
辽代党争探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国庆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3,共7页
辽代前期,为争夺皇位,以耶律倍为首的太子党及其绪余与以耶律德光为首的大元帅党、以述律太后为核心的后党及其绪余先后进行了两次党争,文争武斗,互有胜负;辽代中后期,围绕皇权与后权的几次党争,主要发生在后族两房(大父房和少父房)朋... 辽代前期,为争夺皇位,以耶律倍为首的太子党及其绪余与以耶律德光为首的大元帅党、以述律太后为核心的后党及其绪余先后进行了两次党争,文争武斗,互有胜负;辽代中后期,围绕皇权与后权的几次党争,主要发生在后族两房(大父房和少父房)朋党之间,以及在后党支持下的耶律乙辛权臣党与耶律氵睿太子党之间,此伏彼起,接连不断。与其他王朝党争不同的是,辽代党争独具特色:大都发生在契丹统治集团内部的两姓皇族与后族之间;契丹民族传统的选汗制度———“世选制”影响下的皇位继承制,是诱发辽代党争的主要原因。辽代朋党之间为各自之私利,互相攻伐,不择手段,形成严重内耗,对辽代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契丹皇族 契丹后族 党争 特色 危害
下载PDF
隋代帝陵制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冉万里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隋代帝陵制度在中国古代帝陵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过渡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而言,泰陵的山陵制度是对西汉帝陵制度的部分恢复,而其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又为唐高祖献陵所继承,这也与唐初诸多墓葬与隋墓相似较为一致,充分反映了唐初在... 隋代帝陵制度在中国古代帝陵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过渡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而言,泰陵的山陵制度是对西汉帝陵制度的部分恢复,而其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又为唐高祖献陵所继承,这也与唐初诸多墓葬与隋墓相似较为一致,充分反映了唐初在文化面貌上对隋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泰陵 炀帝墓 汉代帝陵 过渡性
下载PDF
三十年来辽代教育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志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37-344,共8页
辽代教育研究在辽代历史研究中曾处于边缘地带,被忽视、被冷落。从检索的文献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辽代教育研究一直是非常零散的,也不够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史逐渐被人重视,对于辽代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系统化,有一些代... 辽代教育研究在辽代历史研究中曾处于边缘地带,被忽视、被冷落。从检索的文献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辽代教育研究一直是非常零散的,也不够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史逐渐被人重视,对于辽代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系统化,有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选择一些比较系统、权威的文献及观点,主要从辽代教育目的和教育思想、教育分期、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特点、教育与科举的关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与评议,为辽代教育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国子学 五京学 教育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辽朝选任官吏的方式考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志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王朝,在其统治中国北方的过程中,注重选拔人才,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又完备的官吏管理法律制度。就管吏的选任方式而言,主要以世选制、科举制为基本方式。此外,还有察举制、征召制、入粟补官法、恩荫、...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王朝,在其统治中国北方的过程中,注重选拔人才,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又完备的官吏管理法律制度。就管吏的选任方式而言,主要以世选制、科举制为基本方式。此外,还有察举制、征召制、入粟补官法、恩荫、任子制、赏赐与赠与。既有成效,也有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官吏管理 选任方式 世选制度 科举制 法律制度 察举制 征召制
下载PDF
辽朝科举考试应试科目述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福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49-453,共5页
辽朝科举考试与唐宋科举考试一样,有常举与制举之分,因而其科目设置也分为常科和制科。辽朝所实施的常举考试科目主要有进士科、明经科和律学科,进士科和明经科从辽朝科举考试肇始便已设立,律学科的设置出现于辽朝的中后期,一直延续到... 辽朝科举考试与唐宋科举考试一样,有常举与制举之分,因而其科目设置也分为常科和制科。辽朝所实施的常举考试科目主要有进士科、明经科和律学科,进士科和明经科从辽朝科举考试肇始便已设立,律学科的设置出现于辽朝的中后期,一直延续到辽朝末年;制举科目主要有举才行、贡明经、茂才异等、举才能、举贤良。辽朝的常举科目受唐宋影响较大;制举并不十分发达,只是偶尔为之,不具长期性、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科举考试 常举 制举
下载PDF
明皇陵石刻宦官及服饰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艺鸿 汪建飞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50-53,共4页
明皇陵石刻宦官作为以明初宦官为具体对象的雕刻,可以直观的验证史料中对明初宦官的相关记载,其"乌纱曲脚帽"、"衣胸背花"、"盘领窄袖衫"等成为解读"明初"宦官服制以及等级的最好注释和确凿证... 明皇陵石刻宦官作为以明初宦官为具体对象的雕刻,可以直观的验证史料中对明初宦官的相关记载,其"乌纱曲脚帽"、"衣胸背花"、"盘领窄袖衫"等成为解读"明初"宦官服制以及等级的最好注释和确凿证据。为了与明皇陵文武官员级别相一致,石刻宦官的等级也达到了明代宦官的最高级别即正三品。而从石刻所处时间段及等级来判断,该石刻宦官的原型应脱胎于明初的宦官机构内使监,那么其身份应为内使监监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皇陵 神道石刻 石刻宦官 明初宦官 宦官服制
下载PDF
辽朝大贺氏考辨——契丹遥辇氏阻午可汗二十部研究之四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爱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6-119,共4页
《辽史》载辽朝的皇族包括三耶律,大贺氏为其中之一。在遥辇氏阻午可汗整顿部落时,大贺氏和遥辇氏被析分为六,组成所谓的二十部。但详考《辽史》的记载,在辽朝皇族中根本不存在大贺氏一族,所谓“三耶律”是元朝修史者的杜撰,遥辇氏阻午... 《辽史》载辽朝的皇族包括三耶律,大贺氏为其中之一。在遥辇氏阻午可汗整顿部落时,大贺氏和遥辇氏被析分为六,组成所谓的二十部。但详考《辽史》的记载,在辽朝皇族中根本不存在大贺氏一族,所谓“三耶律”是元朝修史者的杜撰,遥辇氏阻午可汗二十部也子虚乌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皇族 大贺氏 遥辇氏
下载PDF
风水思想与西汉帝陵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燕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10,共4页
风水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它对帝陵建筑文化有着很大影响,它所包含的环境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对建筑与天、地、人关系的认识,是研究和了解西汉文化(尤其是丧葬文化)的一把钥匙。但是,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其中也包... 风水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它对帝陵建筑文化有着很大影响,它所包含的环境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对建筑与天、地、人关系的认识,是研究和了解西汉文化(尤其是丧葬文化)的一把钥匙。但是,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其中也包含有很多糟粕,需要在科学基础上辩证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思想 西汉 帝陵 文化
下载PDF
杨卓墓志与唐代帝陵的风水理念等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宗俊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0,共7页
唐杨卓墓志近年在西安出土,志主为一风水先生,殊为稀见。志主通晓堪舆之术,继贞元年间参与了德宗皇帝崇陵的选址工作之后,又相继参与了顺宗丰陵、宪宗景陵的选址。志主因功而获得奖赏与升迁,但其为伎术官的身份地位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并... 唐杨卓墓志近年在西安出土,志主为一风水先生,殊为稀见。志主通晓堪舆之术,继贞元年间参与了德宗皇帝崇陵的选址工作之后,又相继参与了顺宗丰陵、宪宗景陵的选址。志主因功而获得奖赏与升迁,但其为伎术官的身份地位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并非显赫;"唐十八陵",在长安以北呈扇形分布,各自独立,完全是按照山川形胜和岗原气候的风水理念建造分布的;唐代风水堪舆之风风靡全国,影响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卓墓志 风水堪舆之术 唐代帝陵 隋唐社会生活
下载PDF
东汉时期关中西汉帝陵的文化地位及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中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14,共4页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关中西汉帝陵 文化地位 影响
下载PDF
“罪己”并非悔过——由汉代诏令看“罪己诏”的界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关于汉代罪己诏的含义,学界众说纷纭。对现存汉代罪己诏进行考察可知:其颁布与皇帝因自身过失而主动承认错误没有必然联系,它实质上是皇帝以罪己为由,通过宣扬浓厚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以塑造德行神圣的皇帝形象并维护皇权的产物... 关于汉代罪己诏的含义,学界众说纷纭。对现存汉代罪己诏进行考察可知:其颁布与皇帝因自身过失而主动承认错误没有必然联系,它实质上是皇帝以罪己为由,通过宣扬浓厚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以塑造德行神圣的皇帝形象并维护皇权的产物。狭义的"罪己诏"以罪己作为诏令的核心内容;广义的"罪己诏"则只是使用了一些罪己套语,为诏令的官方表达提供了一种范式而已。从内容来看,罪己诏又可分为责任型罪己和悔过型罪己两种类型,前者的数量远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诏令 罪己诏 责任意识 汉武帝《轮台诏》 汉成帝《罢昌陵诏》 责任型罪己 悔过型罪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