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perial Gardens in the Han Dynasty
1
作者 ZHAO Boch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5期101-104,108,共5页
The Han Dynasty was the foundation period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and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mperial gardens.Therefore,the Han Dynasty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Chin... The Han Dynasty was the foundation period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and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mperial gardens.Therefore,the Han Dynasty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history.This study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mainstream thoughts of the Han Dynasty,compared creative ideas,construction techniques,and garden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imperial gardens in the Han Dynasty,and elaborat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reative ideas,gardening techniques,and social functions of imperial gardens in the Han Dynasty.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is study,the status of the gardening art of the Han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can be evaluated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and som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modern garden design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rial gardens in the han dynasty CREATIVE THINKING GARDEN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Garden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Social function
下载PDF
East Imperial Mausoleums of the Oing Dynasty
2
《China Today》 2000年第12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East imperial mausoleums of the Oing dynasty
下载PDF
汉魏六朝尚方职能及其与皇权关系
3
作者 董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2,共10页
汉晋时期,尚方隶属少府,主要为皇帝和宫廷制器。南北朝时期,尚方机构及其职能发生变化,但南朝与北朝又有差异。南朝左尚方负责王朝军械制作,右尚方仍为宫廷制器。左尚方制军械,改变了尚方的“私奉养”性质。北朝自魏孝文帝以来,尚方改... 汉晋时期,尚方隶属少府,主要为皇帝和宫廷制器。南北朝时期,尚方机构及其职能发生变化,但南朝与北朝又有差异。南朝左尚方负责王朝军械制作,右尚方仍为宫廷制器。左尚方制军械,改变了尚方的“私奉养”性质。北朝自魏孝文帝以来,尚方改隶太府,被纳入朝廷财政体系,制器不再仅供皇帝和宫廷使用。南北朝尚方及其职能变化,虽不尽一致,但尚方“私奉养”色彩皆渐淡化。不过,汉晋六朝尚方一直具有为皇帝和宫廷制器的职责。尚方制器被称作“御器物”“禁器物”,成为皇帝与臣民身份差异的外在体现,堪称皇权的物质象征。历朝通常禁止臣民私求或仿造尚方器物,但魏晋以降,因皇权衰落,管控力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尚方 皇权 私奉养 少府
下载PDF
陕西咸阳北周宇文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明 郭旭(绘图) +2 位作者 王学文(绘图) 李文发(摄影) 赵占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9,共16页
2022年7月~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发掘了北周宇文觉墓。墓葬地表带有完整的围沟,地下结构与北周中型墓葬接近,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宇文觉墓的发现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北... 2022年7月~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发掘了北周宇文觉墓。墓葬地表带有完整的围沟,地下结构与北周中型墓葬接近,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宇文觉墓的发现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的位置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洪渎原 北周帝陵 宇文觉
下载PDF
西汉薄太后南陵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永嬴 张婉婉(绘图/照相) +5 位作者 张翔宇 曹龙 朱晨露 朱连华 焦南峰 丁浩宇(绘图/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9,共11页
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 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外藏坑、4处建筑遗址、362座动物殉葬坑等。南陵是西汉第一座单独埋葬的太后陵墓,其形制布局对研究西汉陵墓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南陵 薄太后 考古调查勘探
下载PDF
西汉“儒术”与“儒学”的融合——以诏令引经为视角
6
作者 王晴 吴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经典成为诏令的直接理论来源,在国家大政方针上无不体现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术” “儒学” 西汉诏令 儒家经典
下载PDF
新莽至东汉初年南阳汉画中的门吏服装考
7
作者 张珊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新莽至东汉初年的南阳陈棚彩绘画像石墓中出现了大量的门吏形象,反映了南阳地区这一时期不同身份门吏的服装特点。根据门吏所持物品不同,可将其分为拥盾门吏、执笏门吏、执戟门吏、执棨戟门吏、执金吾门吏和拥彗门吏。拥盾门吏多为门亭... 新莽至东汉初年的南阳陈棚彩绘画像石墓中出现了大量的门吏形象,反映了南阳地区这一时期不同身份门吏的服装特点。根据门吏所持物品不同,可将其分为拥盾门吏、执笏门吏、执戟门吏、执棨戟门吏、执金吾门吏和拥彗门吏。拥盾门吏多为门亭长,戴武弁大冠;执笏门吏多为门大夫,戴进贤冠;执戟门吏与执棨戟门吏为郎官形象,戴武弁大冠;拥彗门吏为门卒,戴赤色平上帻;执金吾门吏为执金吾,戴赤色介帻。门亭长等皆为汉代门者,因此在汉画像中多以门吏形象出现在墓门或门柱上,以起到宿卫亡灵的作用。其服装亦与各自的身份相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吏 南阳汉画像石 门亭长 郎官 执金吾
下载PDF
汉代献赋纪事的书写模式与后世拟效
8
作者 刘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与受诏被动作赋不同,献赋是赋家主动向君主投献赋作。献赋纪事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赋家作赋、进呈赋作、帝王读赋、赋家为郎。其中赋家主动进献是核心,而帝王反馈则是此类纪事着重介绍的内容。汉代献赋故事广泛流布,引起历代文士、帝王仪... 与受诏被动作赋不同,献赋是赋家主动向君主投献赋作。献赋纪事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赋家作赋、进呈赋作、帝王读赋、赋家为郎。其中赋家主动进献是核心,而帝王反馈则是此类纪事着重介绍的内容。汉代献赋故事广泛流布,引起历代文士、帝王仪式化的行为模拟以及史家模式化的历史表述。除复现献赋活动外,唐代诗人通过自比相如、扬雄献赋,为参加科举考试赋予自荐于天子的能动意味。而一旦科举失利,“献赋不售”又成为常见的诗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纪事 献赋 司马相如 扬雄 枚皋 科举考试
下载PDF
汉“貌宫”名考
9
作者 赵东旭 陈波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7,共6页
陕西澄城县良周秦汉宫殿遗址的“貌宫”之名与汉武帝庙的营建有重要关联。根据遗址周边与汉相关的地理环境及标志性建筑,以及“庙”“貌”的古义关联,再结合对方志文献、碑文与其他实地走访信息综合推断,“貌宫”之名始于汉宣帝诏令各... 陕西澄城县良周秦汉宫殿遗址的“貌宫”之名与汉武帝庙的营建有重要关联。根据遗址周边与汉相关的地理环境及标志性建筑,以及“庙”“貌”的古义关联,再结合对方志文献、碑文与其他实地走访信息综合推断,“貌宫”之名始于汉宣帝诏令各郡国建立武帝庙后,其名称来源于汉武帝庙与该离宫的相对位置,最初的汉武帝庙可能与该宫殿邻近或与之同为一个宫苑空间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貌宫 良周遗址 离宫 汉武帝庙 巡行
下载PDF
西汉大赋发展与皇权变迁
10
作者 张艺馨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景时期赋的创作者主要集中在诸侯身边,显示了诸侯王本身的强大实力。武帝收回诸侯的权力之后将赋家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要求他们用大赋彰显皇帝的权威,并以赋家作为安抚各地的代言人,以此达到通过文化渗透集中皇权的目的。宣帝时期大赋... 文景时期赋的创作者主要集中在诸侯身边,显示了诸侯王本身的强大实力。武帝收回诸侯的权力之后将赋家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要求他们用大赋彰显皇帝的权威,并以赋家作为安抚各地的代言人,以此达到通过文化渗透集中皇权的目的。宣帝时期大赋已成皇帝专用的颂赞式文章。成帝则因后宫乱序、频繁扰民而逐渐失去皇室在民间的威望,皇权开始衰落,故而此时大赋以讽谏为主题。西汉末王氏篡权,大赋也失去了政治功用,转而成为个人创作。可见西汉大赋的发展与当时皇权的变迁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大赋 皇权 贾谊 司马相如 扬雄
下载PDF
西汉皇帝的日常:汉宣帝朝会新制发微
11
作者 田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当今学界对汉宣帝创立的五日一朝制度的设立时间、制度渊源与生成原因认识不明。地节二年霍光病逝,汉宣帝亲政,推行诸项新制,其中每五日一临朝,听取公卿百官各叙其职的朝会制度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五日一朝制度的设立应在地节三年四月戊... 当今学界对汉宣帝创立的五日一朝制度的设立时间、制度渊源与生成原因认识不明。地节二年霍光病逝,汉宣帝亲政,推行诸项新制,其中每五日一临朝,听取公卿百官各叙其职的朝会制度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五日一朝制度的设立应在地节三年四月戊申以后,由萧望之推动,其政治逻辑应源于宣帝对日常礼制的采纳,与数术相关。君臣悬隔的外在生态与宣帝综核名实的内在理念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原因。宣帝改革朝仪,重视考核百官与允许临时进言,以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修正了君臣沟通的信息渠道,重组了政治架构,完成了皇权的伸张,汉朝由此中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宣帝 五日一朝 朝会制度 信息渠道 皇权伸张
下载PDF
晋制与君统——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的流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正 付龙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0,共4页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的关联性。十六国、北朝和南朝的陵墓,则在陵区选址、陵墓石刻、墓葬形制与壁画等诸多方面彰显了皇权的伸张,显示出君统对陵墓制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制 君统 魏晋南北朝 陵墓制度
下载PDF
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协调发展评价
13
作者 许晓婷 周艺婷 +1 位作者 焦俏 刘宇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产能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规模、土地利用强度和粮食产能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9—2018年指标值构建数据矩阵,计算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的耦合度...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产能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规模、土地利用强度和粮食产能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9—2018年指标值构建数据矩阵,计算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09—2018年整体上常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2014年后土地利用水平与粮食产能发展水平基本相当,且二者均趋向于稳定发展;(3)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之间的密切关联程度较高且多年相对稳定,尤其是2014年后耦合度均在0.99以上,持续稳定在高水平耦合阶段,二者之间具有高强度的相互依存关系;(4)2009—2018年土地利用和粮食产能的协调发展度均在0.5以下,始终处于失调衰退区间,二者之间协调发展性较低;(5)促进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协调发展可采取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扩大政府粮食生产投资、给予种粮农民补贴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促进帝陵区土地合理利用、保护耕地、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粮食产能 耦合度 协调发展度 汉唐帝陵
下载PDF
清代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设立时间考辨——以《黑图档》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芳 范立君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5,共5页
清代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是管理盛京三陵的机构,盛京三陵始建于入关前,对盛京三陵的管理蕴含清代“敬天法祖”思想,及清帝对皇权与礼仪制度的重视。目前学界对于此衙门的设立时间有分歧,大致分为四种,一为雍正八年(1730)之前已有设立;... 清代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是管理盛京三陵的机构,盛京三陵始建于入关前,对盛京三陵的管理蕴含清代“敬天法祖”思想,及清帝对皇权与礼仪制度的重视。目前学界对于此衙门的设立时间有分歧,大致分为四种,一为雍正八年(1730)之前已有设立;二为乾隆九年(1744)六月;三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黑图档》等满汉档案,梳理《清实录》《大清会典》等相关文献,考证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的设立时间应为乾隆十七年(175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盛京 陵寝 三陵总理事务衙门 礼仪制度 《黑图档》 满汉档案
下载PDF
从“皇帝之威”到“皇帝之贵”:秦至汉初的集议与政治变迁
15
作者 胡文进 薛小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8-92,共5页
集议是君臣通过合议的方式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决议的政治形式。君臣在一套固定的集议程序或仪式下完成对主题性话语的讨论。这时集议程序就变成了一个呈现和强化君臣秩序的舞台,其核心便是“尊君卑臣”。秦朝集议无处不显现出皇... 集议是君臣通过合议的方式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决议的政治形式。君臣在一套固定的集议程序或仪式下完成对主题性话语的讨论。这时集议程序就变成了一个呈现和强化君臣秩序的舞台,其核心便是“尊君卑臣”。秦朝集议无处不显现出皇帝的绝对权威,秦朝试图建立的乃是绝对的专制皇权。汉初统治者则采取温和的方式来达到强化皇权的目的,将“礼”大规模引入集议中,突出“皇帝之贵”,侧重的是君臣之间等级区别和身份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集议制度 皇权建构 尊君卑臣
下载PDF
论东汉外戚封侯
16
作者 吴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08-114,共7页
东汉外戚封侯始于光武帝时期,并集中于东汉中后期。外戚封侯以东汉皇帝颁布的诏书作为重要依据,涉及外戚封侯的程序、对象与标准、食邑制度等内容。东汉外戚封侯反映了外戚和列侯存在一定等级对应关系,不仅确定了外戚群体在爵位等级中... 东汉外戚封侯始于光武帝时期,并集中于东汉中后期。外戚封侯以东汉皇帝颁布的诏书作为重要依据,涉及外戚封侯的程序、对象与标准、食邑制度等内容。东汉外戚封侯反映了外戚和列侯存在一定等级对应关系,不仅确定了外戚群体在爵位等级中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而且成为外戚扩大权势的一项措施。这一现象与东汉政局演变密切相关,并在各个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功能与弊端。但就整体来看,东汉外戚封侯发挥的社会功能居于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外戚 皇帝
下载PDF
后妃吏化与天子之制——汉代后妃建制探微
17
作者 白坤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1期92-104,M0005,M0006,共15页
汉代的后妃建制,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春秋》经传描绘的“姪娣媵系统”,该系统以帝、后婚礼为前提;二是以《礼记·昏义》为蓝本的“五班次系统”,“比视”是其核心。武帝、元帝时期改革后妃建制,在嫔妃等级与爵秩序列之间建立起“... 汉代的后妃建制,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春秋》经传描绘的“姪娣媵系统”,该系统以帝、后婚礼为前提;二是以《礼记·昏义》为蓝本的“五班次系统”,“比视”是其核心。武帝、元帝时期改革后妃建制,在嫔妃等级与爵秩序列之间建立起“比视”关系。帝、后等齐至上的政治身份序列随之形成,汉帝妾群全面吏化,“五班次系统”得到初步实践。王莽秉政期间的两场聘后礼,及随之而立的两种后妃建制,既涤清了秦制影响、建立起“汉家”新传统,又表明汉帝国对“姪娣媵”和“五班次”的取舍。汉家追求的“天子之制”要求皇帝至上无匹,而消解帝、后等齐伦理依据最有效的手段是放弃“聘后”。因对帝、后婚礼的硬性要求,“姪娣媵”最终无缘东汉的制度实践。“五班次”却因不要求帝、后婚礼,不限制后妃姓氏、身份,及“比视”在调节政治身份序列中的便利等,获得汉帝国青睐,并成为后世后妃建制的经典模本。随着后妃比视对象被调整,“册妾为后”成为定制,东汉皇后彻底成为皇帝臣妾,皇帝至上无匹的政治身份序列正式形成。汉家在实践“天子之制”的道路上又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后妃 《置吏律》 政治秩序
下载PDF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of the White Pagoda and Dynastic Change in Early Ming Hangzhou
18
作者 Fumiko JOO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1期54-74,共21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s of the White Pagoda and demonstrates a shift in its representation from a metaphor for the Song court's fate to a fantastic site for the subjugation of unworldly being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s of the White Pagoda and demonstrates a shift in its representation from a metaphor for the Song court's fate to a fantastic site for the subjugation of unworldly beings. In the late thirteenth century, the Yuan-appointed Tibetan Buddhist monk Yang Lianzhenjia exhumed the imperial mausoleums of the defeated Southern Song, built the White Pagoda on the site of the old Southern Song palace in Hangzhou, and interred the exhumed bones under it. Enthusiastic Song loyalists thus considered the White Pagoda to be a symbol of a humiliating past in which the Mongol Yuan dynasty occupied the south. Meanwhile, Qu You, an early-Ming writer from Hangzhou, began to imagine that the White Pagoda served to pacify the innocent, lonely dead who died during the Song-Yuan social disturbance. Investigat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early Ming literati in regard to the pagoda site and the supernatural in early Ming Hangzhou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of the White Pagoda would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ite Snake Legend, where a white serpent spirit was subdued under Thunder Peak Pagoda in Hangzh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 Qiong fall of the Song dynasty hangzhou history SouthernSong imperial mausoleums Qu You White Pagoda White Snake Legend YangLianzhenjia
原文传递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5 位作者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下载PDF
河南新郑后周皇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国河 顾万发 +7 位作者 赵舒琪 李书楷(照相) 杜平安(照相/执笔) 司亚东(绘图) 卜康楠(绘图) 朱津 司亚东 黄富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4,共9页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识。后周皇陵的地宫形制完成了由方形向圆形的转变,对北宋皇陵有直接影响。陵上遗址可能为北宋前期所修建的陵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周 皇陵 陵上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