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al damage on permeability and gas drainage performance 被引量:7
1
作者 Zheng Chunshan Mehmet Kizil +1 位作者 Chen Zhongwei Saiied Aminossadat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783-786,共4页
Coal permeability is a measure of the ability for fluids to flow through coal structures.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gas drainage performanc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Despite the extens... Coal permeability is a measure of the ability for fluids to flow through coal structures.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gas drainage performanc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Despite the extensive research conducted on coal permeability, few studies have considered the effect of coal damage on permeability. This has resulted in unreliable permeability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al damage on permeability and gas drainage performance. The Cui-Bustin permeability model was improv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coal damage on permeability. The key damage coefficient of the improved permeability model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published permeability data. A finite-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th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mproved permeability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areas and the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around roadwa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nsile failure occurs mainly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roadway while the shear failure symmetrically occur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friction angle value, the damage area becomes small. A good agreement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improved permeability model(c = 3) and the published permeability data. This indicated a more accurate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by the improved permeability model.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guidance for in-seam gas drainage borehole design and seal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gas drainag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gas emissions into underground road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permeability COAL DAMAGE improved cui-bustin permeability model Gas drainage NUMERICAL modelling
下载PDF
基于复合油藏模拟的后效射孔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新华 戴宗 +3 位作者 朱义东 李伟 李元元 黄灏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2期63-67,共5页
为深入研究后效射孔技术,提升产能作用机理,准确评价应用效果和技术适应性,通过引入复合油藏,将后效射孔储层等效为近井地带半径为R 1的高渗、径向储层及以外的原生储层,依据复合油藏流量等效原理,首次建立后效射孔产能评价模型,得到后... 为深入研究后效射孔技术,提升产能作用机理,准确评价应用效果和技术适应性,通过引入复合油藏,将后效射孔储层等效为近井地带半径为R 1的高渗、径向储层及以外的原生储层,依据复合油藏流量等效原理,首次建立后效射孔产能评价模型,得到后效射孔产能与复合油藏渗透率及射孔弹穿深(复合半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后效射孔产能的主控因素主要是射孔弹穿深,穿深越大,产能提升效果越好;其次是径向渗透率,径向渗透率提升幅度越高,产能提升效果越好。陆丰X-1d、陆丰Y-1d井采用后效射孔矿场参数,利用产能图版获得后效射孔产能,预测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对误差小于5%,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该方法对定向井和低渗污染储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有效提升储层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效射孔 产能提升 复合油藏 射孔弹穿深 径向渗透率 适应性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含油岩样渗透率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振涛 郭和坤 +3 位作者 刘卫 孙佃庆 翟希娟 顾兆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渗透率常用Coates模型,对不含油岩样、含油量低或者含轻质原油的岩样测量比较准确。但大量实验表明用该模型测量含油饱和度高、原油密度大的岩样却存在较大误差,岩样中含油饱和度越高且原油密度越大,对核磁测量...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渗透率常用Coates模型,对不含油岩样、含油量低或者含轻质原油的岩样测量比较准确。但大量实验表明用该模型测量含油饱和度高、原油密度大的岩样却存在较大误差,岩样中含油饱和度越高且原油密度越大,对核磁测量渗透率影响也就越大。针对高含油高密度原油岩样核磁共振测量渗透率存在的问题,引入了原油修正系数,并对Coates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核磁共振渗透率值。通过对115块不同地区含有不同性质原油的岩样进行核磁共振测量,与常规气测渗透率比较,发现平均误差在0.3个数量级以内,核磁共振测量渗透率精度得到了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核磁共振 Coates模型 改进
下载PDF
岩石应变软化及渗透率演化模型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春会 郑晓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5-1132,共8页
为预测承载岩石的应变软化和渗透率演化,基于Gebdykes白云岩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了围压对岩石弹性模量、破坏应变、峰值强度、强度退化过程、残余强度和剪胀扩容的影响规律。将岩石变形全过程简化为3阶段,使用强度退化指数、脆性模量系... 为预测承载岩石的应变软化和渗透率演化,基于Gebdykes白云岩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了围压对岩石弹性模量、破坏应变、峰值强度、强度退化过程、残余强度和剪胀扩容的影响规律。将岩石变形全过程简化为3阶段,使用强度退化指数、脆性模量系数和扩容指数改进FLAC中的SS模型,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的岩石应变软化模型。基于淮南潘一矿煤、凝灰岩、巴里坤砂岩、山西安家岭泥岩的渗透率与体积应变实验数据,建立了基于体积应变增透率的岩石渗透率演化模型,与改进SS模型结合,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的岩石应变软化和渗透率演化模型。利用本文模型分别模拟了安家岭泥岩和Gebdykes白云岩的三轴压缩、渗透率演化和体积扩容过程,结果表明:1体积应变渗透率演化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体积应变与渗透率的关系;2本文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围压对岩石残余强度、峰后强度退化过程和剪胀扩容的影响,能较准确预测承载岩石的渗透率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软化 改进SS模型 体积应变增透率 渗透率演化
下载PDF
新疆低渗透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筛选(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任韶然 牛保伦 +2 位作者 侯胜明 张亮 顾鸿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6,101,共10页
针对新疆低渗透油藏,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筛选不同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案,包括CO2、空气、N2和烟道气,评价其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采用改进的Corey模型计算各种气体在不同混相条件下的开发效果,重点分析温室气体CO2的埋存及提高采收率机... 针对新疆低渗透油藏,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筛选不同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案,包括CO2、空气、N2和烟道气,评价其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采用改进的Corey模型计算各种气体在不同混相条件下的开发效果,重点分析温室气体CO2的埋存及提高采收率机制。在无廉价气源条件下,可以选取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直接注入电厂排放的烟道气也是一种不错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并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烟道气运输成本过高。通过可行性分析认为,不同注气开发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经济上受到一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提高采收率 注气 相对渗透率模型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磨料空气射流破煤冲蚀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勇 李志飞 +1 位作者 魏建平 张慧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33-1742,共10页
进行预抽煤矿瓦斯时,采用水力化增透措施容易出现抱钻、塌孔等现象,降低瓦斯抽采率。为此,提出磨料空气射流破煤增透措施,提高钻孔利用率。为明确磨料空气射流破煤参数,采用ANSYS Fluent软件中的离散相模型对磨料粒子在喷嘴中的加速效... 进行预抽煤矿瓦斯时,采用水力化增透措施容易出现抱钻、塌孔等现象,降低瓦斯抽采率。为此,提出磨料空气射流破煤增透措施,提高钻孔利用率。为明确磨料空气射流破煤参数,采用ANSYS Fluent软件中的离散相模型对磨料粒子在喷嘴中的加速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空气压力、磨料密度和磨料粒径对磨料加速的影响,考虑了反弹磨料二次冲蚀作用,建立了磨料空气射流冲蚀能量方程;基于有限元和光滑粒子模型,采用LS-DYNA对磨料空气射流冲蚀煤岩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射流扩散角和磨料的形状特性对煤岩体冲蚀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磨料空气射流冲蚀能量转化率方程;采用高压磨料空气射流实验系统,使用(Laval)喷嘴,在不同气体压力条件选用标准的180μm石榴石磨料对煤体、砂岩、灰岩和花岗岩进行磨料空气射流冲蚀实验,获取了单位能量破碎体积参数,建立了磨料空气射流冲蚀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磨料空气射流冲蚀灰岩的实验,利用不同影响因素对冲蚀效果的影响实验数据对冲蚀模型进行了修正;进行磨料空气射流冲击煤体实验,验证了冲蚀模型的准确性。对磨料空气射流冲蚀煤体体积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冲蚀效果的因素权重依次为:气体压力>扩散角>磨料密度>磨料粒径>磨料形状;磨料空气射流破煤的最优射流参数为180μm石榴石、气体压力15 MPa、扩散角10.52°。在进行模型建立过程中,未将受压条件放入模型中,今后将会进行相关实验,把受压条件作为修正系数,进一步完善该冲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空气射流 冲蚀模型 二次冲蚀 卸压增透 瓦斯抽采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渗透系数参数反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树峰 秦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2,129,共5页
针对传统的粒子群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依据水库原型观测数据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基于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的惯性权重策略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减少了求解计算时间,提高了结果准确度,构建了大坝渗透压力监测控制统计... 针对传统的粒子群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依据水库原型观测数据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基于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的惯性权重策略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减少了求解计算时间,提高了结果准确度,构建了大坝渗透压力监测控制统计分析模型,并分别采用标准粒子群算法和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反算了混凝土坝体、坝基的渗透系数。与实测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渗透系数参数反演拟合效果良好,计算误差小、搜索效率快、辨识参数准确度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反算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渗压监控统计模型 渗透系数
下载PDF
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对边坡破坏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魏红卫 赵凡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102,共8页
土体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饱和渗透系数表现出天然的空间强变异性。为探究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对边坡破坏概率的影响。对Green-Ampt模型进行改进,确定了湿润峰深度、边坡安全系数与降雨历时的关系式,利用蒙特卡罗法建立了饱和渗透系数变... 土体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饱和渗透系数表现出天然的空间强变异性。为探究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对边坡破坏概率的影响。对Green-Ampt模型进行改进,确定了湿润峰深度、边坡安全系数与降雨历时的关系式,利用蒙特卡罗法建立了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分析框架,探讨了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对边坡破坏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饱和渗透系数变异系数越小,边坡表现出的失稳破坏概率越小;随着降雨历时增加,边坡破坏概率逐渐升高,且随着饱和渗透变异系数增大,边坡破坏概率反而越小。在临界降雨区间内,边坡破坏概率会骤然上升,且临界降雨区间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变得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Green-Ampt模型 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 非饱和渗流分析 边坡破坏概率
下载PDF
低孔渗储层饱和度模型应用效果对比
9
作者 宋延杰 苏思远 +1 位作者 王楠 王晓勇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82-288,共7页
低孔渗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复杂,其饱和度评价一直是测井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研究大庆朝-长地区F油层组储层物性、泥质体积分数、孔隙等,得出该地区F油层组储层具有孔渗低、泥质含量高、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的储层特征。针对... 低孔渗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复杂,其饱和度评价一直是测井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研究大庆朝-长地区F油层组储层物性、泥质体积分数、孔隙等,得出该地区F油层组储层具有孔渗低、泥质含量高、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的储层特征。针对该区储层特征,利用有效介质导电理论,建立有效介质导电模型,并给出改进印度尼西亚方程和改进DOLL方程。分析三种模型及阿尔奇方程的理论特点,并用以计算三口密闭取心井的含水饱和度。对比结果表明,有效介质导电模型考虑因素全,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平均相对误差低,适合低孔渗泥质砂岩储层的含油气饱和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渗储层 束缚水饱和度 有效介质导电模型 改进印度尼西亚方程 改进DOLL方程
下载PDF
水驱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高文君 姚江荣 +1 位作者 公学成 熊庆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2-557,共6页
采用水驱油实验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方法比较复杂,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离散数据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高含水饱和度末端。利用Willhite模型拟合求取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曲线,偏差较大。对其进行... 采用水驱油实验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方法比较复杂,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离散数据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高含水饱和度末端。利用Willhite模型拟合求取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曲线,偏差较大。对其进行改进后,经实际油田相渗数据应用,模型拟合精度高、偏差小,标准化后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基本位于多条岩心实验数据中部,且形态与岩心数据趋势一致,值得参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 相对渗透率 Willhite模型 非稳态法 改进 拟合
下载PDF
基于改进子域模型的双绕组无轴承磁通切换电机磁场解析计算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征山 周扬忠 周祎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7,共12页
针对双绕组无轴承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的复杂结构,通过建立一种改进的子域模型来分析电机电磁特性。对于悬浮绕组采用分布式双层绕组嵌放方式,提出了一种等效电流分析方法,将上、下层绕组电流等效为同一电流元。与传统子域模型中分布式双... 针对双绕组无轴承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的复杂结构,通过建立一种改进的子域模型来分析电机电磁特性。对于悬浮绕组采用分布式双层绕组嵌放方式,提出了一种等效电流分析方法,将上、下层绕组电流等效为同一电流元。与传统子域模型中分布式双层绕组分析法相比,所提改进子域模型法可减少求解变量的个数,将未知参数矩阵从22阶简化到18阶,降低了磁场计算的复杂程度。考虑实际电机铁心材料具有非线性,提出一种考虑磁饱和的相对磁导函数补偿方法,将定、转子齿部的饱和磁阻近似等效为对应齿前气隙磁阻的增加量,通过等效增大电机气隙长度来间接反应铁心的饱和状况。之后,依据电机磁动势守恒原则,推导出线性与非线性条件下的气隙磁密解析关系。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和样机实验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绕组无轴承磁通切换永磁电机 改进子域模型 分布式双层绕组 等效电流 相对磁导函数补偿法 磁动势守恒
下载PDF
复杂断块低渗弱边水油藏剩余油描述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骞 马帅 +2 位作者 唐慧敏 何志辉 王一 《辽宁化工》 CAS 2019年第12期1249-1251,共3页
复杂断块中低渗弱边水油藏通常采用边部注水开发,常觃数值模拟斱法描述剩余油结果往往与强边水油藏开发描述结果相近,预测生产指标远远好于油藏实际生产情况。本文以A油田为例,分析认为油藏模型与相渗曲线不匹配,是导致常觃数值模拟斱... 复杂断块中低渗弱边水油藏通常采用边部注水开发,常觃数值模拟斱法描述剩余油结果往往与强边水油藏开发描述结果相近,预测生产指标远远好于油藏实际生产情况。本文以A油田为例,分析认为油藏模型与相渗曲线不匹配,是导致常觃数值模拟斱法预测指标偏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优化提出改进的数值模拟新斱法。新斱法采用非平衡建模斱法匹配相渗曲线,建立油藏模型更符合储层实际情况,有效降低了纯水流动区注入水绕流驱替,历史拟合过程中参数修改更合理,拟合效果更好,预测生产指标与实际更接近,剩余油描述结果更准确。基于改进斱法的剩余油描述结果,指导油田调整挖潜,在构造中高部位实施调整井,实施效果好,有效提高了油藏采收率,进一步证明了新斱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油饱和度 相渗曲线 非平衡建模 改进的描述斱法
下载PDF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注浆改良模型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志红 刘源 +1 位作者 罗承平 王翔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了解决寒冷地区铁路客运专线路基的冻胀问题,利用注浆泵与真空泵联合对路基级配碎石大比例模型进行注浆试验,获取注浆参数,通过电镜扫描、渗透试验、冻融循环试验验证注浆改良级配碎石冻胀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浆液的粘度为2.5... 为了解决寒冷地区铁路客运专线路基的冻胀问题,利用注浆泵与真空泵联合对路基级配碎石大比例模型进行注浆试验,获取注浆参数,通过电镜扫描、渗透试验、冻融循环试验验证注浆改良级配碎石冻胀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浆液的粘度为2.50 MPa·s时,其可灌性满足注浆要求;注浆后的级配碎石与浆液粘结情况良好,其渗透系数由6.8×10-3 cm/s降为1.4×10-10 cm/s,级配碎石改良后的渗透性显著降低;在30次冻融循环作用下,注浆改良后的级配碎石最大冻胀率为0.25%,其冻胀性满足铁路客运专线路基不均匀变形要求;模型试验验证了注浆能够有效改善级配碎石的渗透性与冻胀率,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现场注浆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级配碎石 模型试验 注浆改良 渗透性 冻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