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给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何源 杨树杰 +5 位作者 曾英 易海英 黄杰 甘斌 魏贤 唐艳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5期59-63,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法(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给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0~31+6周... 目的观察微创法(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给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0~31+6周被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早产儿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n=33)和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administration of 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n=32),比较两组给药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给药前后血气分析、经皮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和转归。结果操作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反流、心动过缓、呼吸暂停或SpO2<8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的SpO2低于InSurE组,第2、4分钟血压监测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治疗后1h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InSurE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72h内机械通气比例及氧疗时间均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再利用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患者3~4级脑室旁-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法给予PS治疗极早产儿RDS可减少机械通气发生率、缩短氧疗时间、减少严重P-IV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法
下载PDF
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陈艳江 马彩艳 徐建梅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早产儿RDS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给药组和微创... 目的 分析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早产儿RDS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给药组和微创给药组,各74例。微创给药组给予LISA治疗,常规给药组按照常规给药方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给药组比较,微创给药组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更低(P <0.05),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酸碱度(pH)升高(P <0.05),微创给药组高于常规给药组(P <0.05);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P <0.05),微创给药组低于常规给药组(P <0.05)。与常规给药组比较,微创给药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 早产儿RDS经LISA治疗可改善治疗情况,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 肺表面活性剂 血气分析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LISA技术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明明 刘玉娟 +1 位作者 李忠良 刘小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 careunit,NICU)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28例)和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30例)。LISA组采用LISA技术,在nCPAP下,气管内置入微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拔管后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病儿给药过程、给药前后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病儿72 h内机械通气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比46.7%,P=0.043);LISA组病儿住院期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404.50 h比483.50 h,P=0.033)及总用氧时间(520.00 h比612.50 h,P=0.040)低于INSURE组;LISA组给药1 h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pressureof O_(2),PaO_(2))变化高于INSURE组[(54.29±5.69)mmHg比(52.87±3.27)mmHg,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5.0%比53.3%,P=0.028)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28.6%比56.7%,P=0.031)低于INSURE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治疗中,LISA技术在减少72 h内机械通气率、住院期间用氧时间、近期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 婴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
下载PDF
极早产儿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近期临床结局研究
4
作者 罗翠仪 金青 +4 位作者 蔡志勇 刘进娣 朱敏 贾丽娅 朱跟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57-63,共7页
目的评估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ST)对极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分娩、实施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且首剂给药方式为MIST的183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 目的评估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ST)对极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分娩、实施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且首剂给药方式为MIST的183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剂PS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重复MIST组(rMIST组,n=112)和气管插管组(ETT组,n=71)。分析比较两组极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预后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IST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rMIST组患儿第二剂PS前最高吸入氧浓度(FiO 2)低于ETT组,首剂与第二剂PS应用间隔时间长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9、4.115,P<0.05);rMIST组机械通气比率、通气时间和BPD发生率低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4.825、1.599、4.54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MIST为BPD发生的保护因素,使用机械通气和通气时间较长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及95%CI分别为0.863(0.162~0.913)、2.002(1.114~4.116)、2.058(1.011~5.026)。结论对极早产儿重复实施MIST,可降低其机械通气的比率,可能会降低其BP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技术PS给药对NRDS并呼吸困难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叶桂姣 郝艳萍 王莉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79-2084,2089,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 目的:对比不同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INSURE)PS给药联合咖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PS给药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的疗效,患儿达到纠正年龄36周时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25%、50%及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血气分析值[氧分压(PaO_(2))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pH]、患儿接受治疗的各项时间指标(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4h后,观察组疗效(94.3%)高于对照组(88.8%),患儿达到纠正年龄36周时RR、气道阻力与内源性PEEP低于对照组,MV、TPTEF/TE、VPEF/VE、FEF25%、FEF50%、FEF75%、静态肺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气分析值部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恢复,且观察组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8.63±1.83d)少于对照组(20.57±2.07d)(均P<0.05)。各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INSURE技术与LISA技术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NRDS早产儿均有一定疗效,但LISA技术疗效更好,对早产儿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气值均有良好影响,并能促进患儿康复,用药及住院期间未增加早产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 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肺表面活性物质 咖啡因 肺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微侵入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杨磊 袁水生 +2 位作者 胡小华 罗勇 黄菁娟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微侵入气管内注入PS(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80例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INSURE组和LISA组各40例,分别应用INSURE技术和L... 目的:探讨微侵入气管内注入PS(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80例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INSURE组和LISA组各40例,分别应用INSURE技术和LISA技术。观察两组插管所需时间、给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氧动力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ISA组插管所需时间、给药时间均短于INSURE组(P<0.05)。LISA组和INSURE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INSURE组(P<0.05)。LISA组和INSURE组干预前PaO_(2)、PaCO_(2)、氧合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和INSURE组干预后PaO_(2)、氧合指数高于干预前,PaCO_(2)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LISA组PaO_(2)、氧合指数高于INSURE组,PaCO_(2)低于INSURE组(P<0.05)。LIS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40),低于INSURE组的45%(18/40,P<0.05)。结论:LISA技术在新生儿RDS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患儿的插管所需时间、给药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氧动力学指标,不影响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侵入气管内注入PS 新生儿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郭小霞 谢秀春 +2 位作者 吴夏颖 王苗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和观察组(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胃管微创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及Fi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18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rs低于对照组,Cr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管微创注入PS联合NCPAP可减轻NRDS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肺功能及血氧状态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微创注入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氧状态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李雪莹 孙妍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3期57-60,68,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LISA)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NRDS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LISA)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NRDS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经鼻CPAP,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研究组采用LISA注入PS,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气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治疗3 h后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下降,血氧分压(PO_(2))升高,且研究组PCO_(2)较对照组更低(P<0.05),PO_(2)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PS反流、气漏综合征、喉头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炎、肺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注入PS联合经鼻CPAP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置管、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慧强 童笑梅 +19 位作者 韩彤妍 张慧 郭明 张雪峰 刘新建 张翔 张铭涛 刘芳 暴丽莎 郑军 田秀英 高琦 张婉娴 段洋 孙夫强 郭玮 李玲 肖敏 刘伟力 姜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1-237,共7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龄≤32周,且临床考虑为RDS早产儿(n=148)的基本信息、围产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根据MISA治疗是否失败(MISA失败定义为MISA后72 h内需要机械通气)分为MISA失败组(n=16)和MISA成功组(n=13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SA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结果MISA失败率为10.8%(16/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RDS>Ⅱ级发生率高、用药前平均动脉压低、用药前脉压差大、首次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是MISA失败的危险因素(分别OR=5.983、1.210、1.183、1.055、1.036、1.058,P<0.05).控制上述高危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SA失败组BPD的发生率高(OR=8.537,P<0.05).结论给药前RDS程度重、血压监测平均动脉压低、脉压差大是MISA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PS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可能增加MISA失败的风险;MISA失败可能导致早产儿BPD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给药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下载PDF
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新建 闫向真 +2 位作者 韩艳梅 冉说 梁红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出生的1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预防组... 目的探究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出生的1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预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微创给药的方式应用PS,比较两组患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及7d内病死率,治疗前、治疗后24h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及7d内病死率分别为11.11%和6.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97%和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两组PaCO_2水平显著降低,PaO_2和p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住院时间、吸氧时间、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S微创给药可显著降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及7d病死率,预防作用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给药 早产儿 肺透明膜病 预防价值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佩 夏世文 +1 位作者 祝华平 彭斯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6期95-98,1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胎龄26~34周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 目的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胎龄26~34周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组,20例)和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组,20例),LISA组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直接喉镜直视下向气管内置入5F胃管并缓慢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行NCPAP,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需求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1例、心动过缓1例、呼吸暂停0例、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1例,明显低于INSURE组的SpO2下降9例、心动过缓8例、呼吸暂停8例、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7例;LISA组6 h后氧浓度下降比例为19%,高于INSURE组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再次使用PS、死亡率、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等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ISA是治疗RD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INSURE技术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卫武 何晓红 +5 位作者 高丽娟 王传光 蓝菊红 吕卓超 孙增贤 兰俊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8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胃管代替气管导管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在早产儿NRDS的替代... 目的探讨采用胃管代替气管导管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在早产儿NRDS的替代中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患儿分为两组,将采用MIST方法的患儿确认为观察组(n=45);使用INSURE方法为对照组(n=45)。记录两组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量,气管插管次数,插管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观察治疗中患儿发生气胸,早期败血症等并发症及镇静治疗情况等。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产前激素使用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首次插管1次性成功率,首次气管插管时间,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总剂量,再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插管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有69%的患儿不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而对照组患儿需要麻醉镇静的患儿增加,提高了气管插管率,延长了通气时间。结论采用MIST方法给药治疗损伤小,不需要镇静,减少给药次数,节约给药量,减少有创与无创通气时间,有效降低治疗期间患儿的并发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微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婕 石静云 +1 位作者 张小妮 易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6期48-52,共5页
目的评价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胎龄<32周的105例N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50... 目的评价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胎龄<32周的105例N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50例)和对照组(55例),微创组运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管在无菌操作下缓慢滴入PS,对照组按照常规给药方法,持续气道正压(CPAP)辅助通气,气管插管后PS注入。比较两组患儿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2次使用PS情况、生后72小时机械通气及呼吸支持时间、矫正36周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在给药过程中均没有肺出血和心率减慢发生,在2次使用PS、生后72小时机械通气使用情况、机械通气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呼吸支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8,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矫正胎龄36周死亡,微创组患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有自主呼吸的NRDS患儿中是安全可行的,并可以减少呼吸支持的时间、降低hsPDA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下载PDF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艳红 梁桂娟 +4 位作者 贾美云 李远征 康珈宁 张会敏 闫安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30)及补救性LISA组(n=28)。早期LISA组给予DuoPAP辅助呼吸,将胃管置入气管内,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时由DuoPAP辅助呼吸,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补救性LISA组患儿给予DuoPAP辅助呼吸,若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将胃管置入气管内,补救性将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气胸、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颅内出血(ICH)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需求比例、无创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气胸、BPD及ICH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救性LISA组住院费用低于早期LI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补救性LISA技术可有效缓解呼吸窘迫,降低住院费用,且未增加气漏、BPD、颅内出血发生率,未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PS经LISA法注入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储振宇 朱良梅 胡方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2084-2088,共5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ISA)注入肺内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作为研...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ISA)注入肺内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插管法将布地奈德和PS混合液注入气管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LISA法注入布地奈德和PS混合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操作相关指标(无创通气时间、给药时SpO_(2)下降、置管失败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血氧分压均较治疗前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且观察组pH值、血氧分压分别为7.38±0.06、(69.02±13.54)mmHg,均高于对照组[7.30±0.07、(61.48±14.84)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2.47±5.55)mmHg,低于对照组[(40.46±5.9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分别为(62.51±7.21)pg/mL、(42.85±6.69)μg/L、(55.84±6.16)pg/mL,均低于对照组[(70.47±8.11)pg/mL、(51.38±7.13)μg/L、(64.83±7.0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为(10.67±2.01)d,明显短于对照组[(15.84±2.24)d],给药时SpO_(2)下降、置管失败患者比率分别为9.76%、0,均低于对照组(30.77%、1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经LISA法注入进行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效果较好,置管失败发生率更低,并发症更少,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 血气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倩 李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HHHFNC结合常规PS给药,观察组采用HHHFNC结合微创PS给药。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观察组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两组患儿的ACTH、sTREM-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次PS应用、气胸、72 h内机械通气、BP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 d内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结合微创PS可改善NRDS患儿的通气状态,调节ACTH、sTREM-1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患儿快速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微创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肺部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丽娟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29-32,3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性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择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INSUR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LISA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微创性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择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INSUR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LIS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事件及肺部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组二次PS使用率、给药成功率、NAPAP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72h内MV率为8.57%,低于对照组(28.57%,P<0.05);于T_(2)、T_(3)、T_(4)及T_(5)时点,两组PaO_(2)水平较T1时点均上升,PaCO_(2)、FiO_(2)水平则下降(P<0.05);于T_(4)、T_(5)时点,观察组Fi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像学特征分析,两组共计7例重度病症(“雪花征”样肺实变,已累及所有分区)、48例中度病症(“雪花征”样肺实变,尚未累及全部肺野)及15例轻度病症(呈“磨玻璃征”样肺实变,累计范围不限),经PS治疗6h、12h及24h后,给予LUS复查,两组NRDS患儿肺脏影像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LISA及INSURE治疗NRDS均可起到较好疗效,但LISA整体获益更高,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可降低72h内MV使用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微创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
18
作者 邓提虎 《大医生》 2020年第20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分娩的68例早产儿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应用常规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常规机... 目的探究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分娩的68例早产儿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应用常规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实施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的早产儿设为观察组,每组34例。记录两组肺透明病发生率、7 d内死亡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肺透明膜病发生率、7 d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氢离子浓度指数(pH)水平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下降,比较发现观察组升幅、降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能够改善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早产儿死亡率、肺透明膜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 早产儿 肺透明膜病
下载PDF
LISA技术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丽娟 陈志君 蒋国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呼吸道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患儿氧合指数的改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2019年2月-2020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早产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 目的:探讨经呼吸道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患儿氧合指数的改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2019年2月-2020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早产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LISA技术。主要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呼吸次数、不良结局和预后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24、48 h后PaO_(2)、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24、48 h后PaCO_(2)、呼吸均低于对照组,研究患儿不良结局和预后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ISA技术治疗早产NRDS患儿,氧合指数显著改善,预后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呼吸道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数 预后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无创持续性气道压力在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温可崇 陈广明 +1 位作者 梁振才 叶柳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及无创持续性气道压力(ncpap)在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例NRDS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及无创持续性气道压力(ncpap)在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例NRDS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ncpap+LISA,n=22)和对照组(ncpap,n=28)。比较两组疗效、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治疗1 d的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5%vs.67.86%),而无创通气时间[(3.52±1.12)d vs.(4.36±1.39)d]、住院时间[(17.21±2.65)d vs.(19.87±3.43)d]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 d的血氧分压(PaO_(2))、pH值均升高,而同期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1 d的PaO_(2)、pH值均高于对照组,而同期OI、PaCO_(2)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A及ncpap联合应用于低体重早产儿NRDS治疗中可改善疗效和缺氧状况,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并促进患儿康复,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持续性气道压力 低体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