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UiO-66(Hf)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Cr(Ⅵ)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丁章俊 王琪 +2 位作者 刘瑶 崔康平 陈星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6期88-93,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出Au/UiO-66(Hf)纳米复合材料,再将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上,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实现了废水中Cr(Ⅵ)的有效检测。Au/UiO-66(Hf)/GCE传感器对质量浓度范围为100~1 000μg/L的Cr(Ⅵ)具有优异的... 采用溶剂热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出Au/UiO-66(Hf)纳米复合材料,再将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上,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实现了废水中Cr(Ⅵ)的有效检测。Au/UiO-66(Hf)/GCE传感器对质量浓度范围为100~1 000μg/L的Cr(Ⅵ)具有优异的线性响应,检测灵敏度为0.002 34μA·L/μg,最低检测限为18.76μg/L。同时,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抗干扰性能,对实际电镀废水中Cr(Ⅵ)的检测回收率达10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cr(Ⅵ) 电化学检测 线性扫描伏安法 au/UiO-66(Hf)
下载PDF
三辛基氧化膦修饰电极测定Au(Ⅲ)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光汉 朱民 +1 位作者 金利通 方禹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用玻碳电极为基体制成了TOPO修饰电极,研究了Au(Ⅲ)在该电极上的阴极溶出伏安特性,并用于痕量Au(Ⅲ)的测定。在1~20 ng/mL的范围内Au(Ⅲ)的浓度与峰高呈线性关系。同时,对电极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三辛基氧化膦 修饰电极 au(Ⅲ)的测定
下载PDF
乙二胺聚合物修饰电极测定痕量Au(Ⅲ)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利通 崔胜云 方禹之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8,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Au(Ⅲ)的方法。在浓度分别为0.1M的乙二胺和乙腈混合溶液中,在玻碳电极上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乙二胺聚合物修饰电极,将该电极用阴汲溶出伏安法测定了痕量Au(Ⅲ),溶出峰高与Au(Ⅲ)浓度在1~50ng/ml范围...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Au(Ⅲ)的方法。在浓度分别为0.1M的乙二胺和乙腈混合溶液中,在玻碳电极上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乙二胺聚合物修饰电极,将该电极用阴汲溶出伏安法测定了痕量Au(Ⅲ),溶出峰高与Au(Ⅲ)浓度在1~5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ng/ml。用该法测定金银首饰品厂电解废水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乙二胺聚合物 电极 测定
下载PDF
CeO_2形态对CeO_2/Au电极催化氧化乙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郝仕油 黎胜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6-500,共5页
利用煅烧和微波诱导燃烧法合成了不同形态的CeO2。利用TG-DSC对前驱物Ce2(CO3)3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CeO2。分别用XRD,Raman光谱仪,FE-SEM,FT-IR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和Raman分析结果证明,产物具有与萤石相似的结构。FT-I... 利用煅烧和微波诱导燃烧法合成了不同形态的CeO2。利用TG-DSC对前驱物Ce2(CO3)3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CeO2。分别用XRD,Raman光谱仪,FE-SEM,FT-IR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和Raman分析结果证明,产物具有与萤石相似的结构。FT-IR分析表明:在约1382cm-1处为Ce-O键的伸缩震动。FE-SEM照片说明用煅烧法合成的产物比用微波诱导燃烧法合成的产物孔隙率更低。分别用纯金电极、不同形态CeO2修饰的玻碳电极和金电极在1.0mo.lL-1KOH和1.0mol.L-1乙醇的混合液中对乙醇进行电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CeO2对金电极的修饰可以提高其催化活性,CeO2的形态会影响电流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CeO2/au电极 电催化氧化 表征 稀土
下载PDF
电极电势对Au/CaM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敏 王庆飞 +3 位作者 丁克强 崔维真 陈玉红 童汝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94-497,共4页
采用交流阻抗的方法 ,在包含 1 mmol/L Fe(CN) 3- /4 - 6 的 0 .1 5 mol/L的 Na Cl溶液中 ,研究了不同电极电势对 Au/Ca M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Ca M的空间构型随电极电势的变化不断变化 ,且在一定电势范围内 ,随着电极电势的... 采用交流阻抗的方法 ,在包含 1 mmol/L Fe(CN) 3- /4 - 6 的 0 .1 5 mol/L的 Na Cl溶液中 ,研究了不同电极电势对 Au/Ca M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Ca M的空间构型随电极电势的变化不断变化 ,且在一定电势范围内 ,随着电极电势的增大 ,Ca M在 Au表面的排列越致密 .为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 Ca M在不同电场中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aM膜 电化学行为 交流阻抗法 钙调素 自组装膜 电极电势 自组装倏饰电极
下载PDF
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启辉 甄春花 +1 位作者 周志有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0.25V到0.18V(vs SCE)范围内,Sb可在Au电极上稳定吸附,并且在0.15V附近出现特征氧化还原峰.根据EQCM实验数据,在电位0....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0.25V到0.18V(vs SCE)范围内,Sb可在Au电极上稳定吸附,并且在0.15V附近出现特征氧化还原峰.根据EQCM实验数据,在电位0.18V时,Sb在Au电极上的氧化产物是Sb2O3;同时Sb的吸附阻止了电解液中阴离子和水在Au电极上的吸附.当电极电位超过0.20V时,Sb2O3会被进一步氧化成Sb5+化合物,同时逐渐从Au电极表面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Sb吸附 au电极
下载PDF
甲醛在Au/Ti电极上电氧化的交流阻抗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文强 易清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6-478,共3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甲醛在Au/Ti电极上的电氧化过程,通过对Nyquist图的理论分析,求得一系列甲醛电氧化的动力学参数。运用R1[C1(R2W1)]形式的等效电路对甲醛电氧化的阻抗图谱进行了模拟,较好地解释了甲醛电氧化实验中的动力规...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甲醛在Au/Ti电极上的电氧化过程,通过对Nyquist图的理论分析,求得一系列甲醛电氧化的动力学参数。运用R1[C1(R2W1)]形式的等效电路对甲醛电氧化的阻抗图谱进行了模拟,较好地解释了甲醛电氧化实验中的动力规律。同时考察了极化电位和甲醛浓度对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影响,发现在极化电位-0.5V时甲醛氧化最易进行,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电荷转移电阻Rct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电氧化 电化学阻抗 au/Ti电极
下载PDF
CuPc修饰Au丝微电极对O_2的敏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宇峰 黄行九 +2 位作者 刘伟 孟凡利 刘锦淮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0,共3页
介绍了合成酞菁铜(CuPc)及通过电化学聚合将其以PolyCuPc的形式固定在Au丝微电极的表面,制作高分子聚合物类化学修饰电极的方法。比较了空白电极及修饰电极对O2的敏感特性差异,讨论了PolyCuPc对O2的催化机理和浓度响应关系。通过实验发... 介绍了合成酞菁铜(CuPc)及通过电化学聚合将其以PolyCuPc的形式固定在Au丝微电极的表面,制作高分子聚合物类化学修饰电极的方法。比较了空白电极及修饰电极对O2的敏感特性差异,讨论了PolyCuPc对O2的催化机理和浓度响应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对电极的活化处理可以使O2在电极上反应的"杂峰"减少甚至消失,并使反应的基底电流趋于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铜 au丝微电极 气敏特性 活化处理
下载PDF
Sb在Au单晶电极上结构敏感吸附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颜佳伟 商旺火 +1 位作者 吴琼 毛秉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本文研究比较Sb(III)在Au(111)和Au(100)电极上的不可逆吸附与还原和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结构不仅影响阴离子的吸附行为和Sb的吸附结构,而且还影响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研究比较Sb(III)在Au(111)和Au(100)电极上的不可逆吸附与还原和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结构不仅影响阴离子的吸附行为和Sb的吸附结构,而且还影响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在Au(111)表面,致密无序膜的SbO+不可逆吸附层还原后基本保持原有的无序结构;而在Au(100)表面,由于SO42-的共吸附,不可逆吸附物种还原后形成(2×2)有序结构.在Au(111)表面上,Sb的欠电位沉积伴随显著的合金化,且因表面有序结构的破坏而形成沟道状二维结构;但对Au(100)表面,由于其晶格和尺寸与稳定的AuSb2合金之(100)面有较好的匹配性,使Au与Sb得以形成有序的表面化合物,从而避免了欠电位沉积过程中的表面合金化问题,进一步体现基底结构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行为 电极 au 扫描隧道显微镜 单晶 SO4^2- 有序结构 循环伏安法 不可逆吸附 Sb(Ⅲ) 欠电位沉积 表面合金化 相互影响 沉积行为 吸附结构 表面结构 无序结构 吸附物种 二维结构 沉积过程 基底结构 还原 阴离子 稳定性
下载PDF
Au-TiO_2纳米复合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其表面形貌
10
作者 崔晓莉 赵崇军 +2 位作者 严曼明 庄继华 江志裕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5-417,420,共4页
应用绿色激光研究了Au TiO2 纳米复合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 ,发现Au TiO2 复合膜电极在Na2 SO4 溶液中对 5 32nm的可见光表现出良好的阳极光电流响应 ,光电流随电极电位的增加而增大。可见光激发下产生光电流的主要原因在于金粒子的表... 应用绿色激光研究了Au TiO2 纳米复合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 ,发现Au TiO2 复合膜电极在Na2 SO4 溶液中对 5 32nm的可见光表现出良好的阳极光电流响应 ,光电流随电极电位的增加而增大。可见光激发下产生光电流的主要原因在于金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SEM的观测实验表明电极表面存在纳米孔洞 ,这些纳米孔洞是金基底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纳米复合膜电极 光电化学 表面形貌
下载PDF
自组装时间和高温处理对Au/BDD电极表面形貌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
11
作者 崔凯 汪家道 冯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0,34,共4页
应用静电力自组装的方法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Au颗粒的单层膜,通过高温加热使纳米Au颗粒牢固修饰在BDD薄膜表面。采用SEM和XPS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纳米Au颗粒在BDD薄膜表面分散均匀,且不存在团聚现象。采用循环... 应用静电力自组装的方法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Au颗粒的单层膜,通过高温加热使纳米Au颗粒牢固修饰在BDD薄膜表面。采用SEM和XPS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纳米Au颗粒在BDD薄膜表面分散均匀,且不存在团聚现象。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多巴胺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修饰后的BDD电极界面间电子转移速率显著提高,且对多巴胺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氧化峰电位由0.52V减小为0.3V,且氧化峰电流为BDD电极的1.9倍,检测限为3.0×10-6 mol/L,且在多巴胺和尿酸的混合溶液中有很强的选择性,为生物分子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纳米au颗粒 沉积时间 高温处理 多巴胺
下载PDF
异烟酸在Au电极上的紫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
12
作者 张星 郝艳玲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0,共4页
采用紫外光(λ=325nm)激发,测得了异烟酸分子吸附在粗糙Au电极表面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并研究了随电极电位变化的SERS谱.根据SERS选择定则,分析认为异烟酸主要通过羧基竖直吸附在Au电极表面,而且随着电极电位的变化,其吸附方... 采用紫外光(λ=325nm)激发,测得了异烟酸分子吸附在粗糙Au电极表面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并研究了随电极电位变化的SERS谱.根据SERS选择定则,分析认为异烟酸主要通过羧基竖直吸附在Au电极表面,而且随着电极电位的变化,其吸附方式基本不变.由于紫外光不能引起贵金属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而且随着电极电位的负移,异烟酸各组拉曼峰有3~7cm-1移动,分析认为异烟酸在Au电极表面的SERS增强机制以电荷转移机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吸附行为 异烟酸 au电极
下载PDF
Au/SiO_2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
13
作者 刘晓琴 唐洁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60-462,共3页
通过电化学法将二氧化硅和金纳米粒子同步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Au/SiO2纳米粒子修饰电极(Nano-Au/SiO2/GCE)。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交流阻抗考察该修饰电极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并研究了NADH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AD... 通过电化学法将二氧化硅和金纳米粒子同步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Au/SiO2纳米粒子修饰电极(Nano-Au/SiO2/GCE)。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交流阻抗考察该修饰电极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并研究了NADH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ADH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峰电位降低约300 mV,峰电流明显增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电流响应与NADH浓度在1.0×10-6~1.0×10-4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电极 共沉积 au SIO2纳米粒子
下载PDF
CO_2在Au_(25)团簇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
14
作者 李伟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5,共7页
制备Au25团簇修饰玻碳电极,利用电化学阻抗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与红外光谱电化学法,分别研究CO2在玻碳电极与Au25团簇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分析CO2还原过程在两者上的差异.电化学和现场红外差谱结果表明:Au25团簇修... 制备Au25团簇修饰玻碳电极,利用电化学阻抗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与红外光谱电化学法,分别研究CO2在玻碳电极与Au25团簇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分析CO2还原过程在两者上的差异.电化学和现场红外差谱结果表明:Au25团簇修饰电极对C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活性,降低了CO2电化学还原过电位,探讨了CO2在Au25团簇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还原的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红外光谱电化学 CO2 修饰电极 au25团簇 催化
下载PDF
Ni-Cr/Au/瓷连接界面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15
作者 丁国华 邱小明 《焊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6,69,共4页
在Ni-Cr合金表面磁控溅射一层Au薄膜作为中间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及电子拉伸试验机对Ni-Cr/Au/瓷界面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Cr/Au/瓷界面结合致密,无裂纹、孔隙等缺陷,界面反应产物有SnCr_(0.14)O_X... 在Ni-Cr合金表面磁控溅射一层Au薄膜作为中间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及电子拉伸试验机对Ni-Cr/Au/瓷界面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Cr/Au/瓷界面结合致密,无裂纹、孔隙等缺陷,界面反应产物有SnCr_(0.14)O_X和Cr_2O_3。在烤瓷温度T=990℃,烤瓷时间t=2.5 min,Au中间层厚度为1μm时,Ni-Cr/Au/瓷界面的结合强度达51.1 MPa,与Ni-Cr/瓷界面结合强度比较提高了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合金 au中间层 陶瓷 微观结构 结合强度
下载PDF
含纳米Au粒子的生物电极的制备及其生物电催化性能研究
16
作者 梁媛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以壳聚糖为模板,采用柠檬酸为还原剂,通过原位负载方法制备了含有金(Au)纳米粒子的壳聚糖/Au/葡萄糖氧化酶(GOD)复合生物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对该生物电极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Au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5nm,均匀分布于壳聚糖膜内.将该... 以壳聚糖为模板,采用柠檬酸为还原剂,通过原位负载方法制备了含有金(Au)纳米粒子的壳聚糖/Au/葡萄糖氧化酶(GOD)复合生物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对该生物电极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Au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5nm,均匀分布于壳聚糖膜内.将该复合电极用于葡萄糖的检测,结果发现GOD在复合膜中具有良好的生物催化活性,对葡萄糖有快速灵敏的响应,线性范围为0~30mmol.L-1,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8 8,检出限为32μmol.L-1(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au纳米粒子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下载PDF
Au电极厚度对MgZnO紫外探测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华山 刘可为 +4 位作者 陈洪宇 范明明 陈星 李炳辉 申德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利用分子束外延设备(MBE)制备了MgZnO薄膜。X射线衍射谱、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和X射线能谱表明薄膜具有单一六角相结构,吸收边为340 nm,Zn/Mg组分比为62∶38。采用掩膜方法使用离子溅射设备,在MgZnO薄膜上制备了Au电极,并实现了Au-MgZnO-A... 利用分子束外延设备(MBE)制备了MgZnO薄膜。X射线衍射谱、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和X射线能谱表明薄膜具有单一六角相结构,吸收边为340 nm,Zn/Mg组分比为62∶38。采用掩膜方法使用离子溅射设备,在MgZnO薄膜上制备了Au电极,并实现了Au-MgZnO-Au结构的紫外探测器。通过改变溅射时间,得到具有不同Au电极厚度的MgZnO紫外探测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u电极厚度的增加,导电性先缓慢增加,再迅速增加,最后缓慢增加并趋于饱和;而Au电极的透光率则随厚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此外,随着Au电极厚度的增加,器件光响应度先逐渐增大,在Au电极厚度为28 nm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O 紫外探测器 au电极 厚度
下载PDF
肌红蛋白在{PAMAM-Au/Mb}_n层层组装薄膜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18
作者 张宏 胡乃非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以聚酰胺-胺(PAMAM)大分子为模板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制得PAMAM-Au纳米复合物,并与肌红蛋白(myoglobin,Mb)构筑了{PAMAM-Au/Mb}n层层组装薄膜电极.肌红蛋白在此层层组装薄膜电极上实现了直接电化学,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还原有着较好... 以聚酰胺-胺(PAMAM)大分子为模板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制得PAMAM-Au纳米复合物,并与肌红蛋白(myoglobin,Mb)构筑了{PAMAM-Au/Mb}n层层组装薄膜电极.肌红蛋白在此层层组装薄膜电极上实现了直接电化学,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还原有着较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红蛋白 PAMAM—au纳米复合物 层层组装薄膜电极 直接电化学
下载PDF
Ti/Au电极对红外探测器噪声系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岩 常玲玲 +1 位作者 李慧 吴茂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278,282,共7页
Mn-Co-Ni-O系半导体陶瓷是最常见的红外热敏电阻材料,但其与传统的Au电极结合强度不高。本文将Ti/Au双层电极用于半导体陶瓷晶片,研究了Ti/Au电极对界面结合强度和热敏电阻噪声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Ti/Au电极能与半导体陶瓷保持良... Mn-Co-Ni-O系半导体陶瓷是最常见的红外热敏电阻材料,但其与传统的Au电极结合强度不高。本文将Ti/Au双层电极用于半导体陶瓷晶片,研究了Ti/Au电极对界面结合强度和热敏电阻噪声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Ti/Au电极能与半导体陶瓷保持良好的界面结合强度,同时使热敏电阻具有较低的噪声系数;Ti/Au电极影响热敏电阻噪声系数的机理是由于Ti扩散到Au表面形成钛氧化物引起的;在对Ti/Au电极的热处理过程中,Ti与陶瓷晶片基体间发生界面反应,同时Ti元素会向Au薄膜表面扩散;提高Ti/Au热处理温度或增加Au薄膜厚度、减少Ti镀膜厚度均能抑制Ti原子向Au薄膜表面扩散,从而降低热敏电阻的噪声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电阻 噪声系数 TI au电极 界面反应 扩散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Au复合微电极阵列的制备及光电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季津海 闻雪梅 +1 位作者 陈洋 毕宴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6-1832,共7页
利用双光束干涉-无掩模光刻技术制备了周期性氧化石墨烯微结构阵列,利用肼蒸气对氧化石墨烯脱氧还原,然后蒸镀超薄Au薄膜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Au复合微电极阵列(R-GO/Au).对复合电极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和表面电阻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利用双光束干涉-无掩模光刻技术制备了周期性氧化石墨烯微结构阵列,利用肼蒸气对氧化石墨烯脱氧还原,然后蒸镀超薄Au薄膜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Au复合微电极阵列(R-GO/Au).对复合电极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和表面电阻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GO/Au复合微电极阵列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将R-GO/Au复合微电极阵列引入到有机太阳电池中作为半透明阳极,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可达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au复合电极 电极阵列 双光束干涉-无掩模光刻技术 肼蒸气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