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动态固定与常规P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旭阳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分别采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动态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5-03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 目的分别采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动态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5-03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其中35例行经皮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棘突间动力装置治疗(A组),33例行PLIF手术治疗(B组)。结果 (1)围手术期指标:与B组患者相比,A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1年和2年,两组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A组术后3个月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3)与B组相比,A组术后2年的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保持较好,且上邻节段活动度亦无显著增加(P<0.05)。(4)随访期间,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9;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经皮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装置动态固定的创伤小,较好地保持了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的活动度,且未显著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皮椎孔镜 后路减压椎融合术 in-space棘突间动力装置
下载PDF
椎间孔镜联合经皮微创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卉敏 张锴 +3 位作者 王衡 郭新军 刘英杰 单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术前、术后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术前、术后1 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置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15.5±2.53)个月。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 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78±1.85)°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55±1.89)°。在末次随访中,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12±1.88)、(20.58±18.30)分]均明显低于术前[(6.82±1.68)、(72.76±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在完成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腰椎 撑开系统 in-space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联合经皮棘突间动态固定与常规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3
作者 安博 朱卉敏 +3 位作者 王衡 郭新军 刘英杰 张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8-852,共5页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PTED)联合经皮棘突间动态固定(In-Space)与常规融合内固定(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65例病例,电脑随机将31例患者分入In-Space组,34例患者分入PLIF组,随访12个...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PTED)联合经皮棘突间动态固定(In-Space)与常规融合内固定(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65例病例,电脑随机将31例患者分入In-Space组,34例患者分入PLIF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Osws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效果。于各随访时间点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腰椎活动度(ROM),评价末次随访腰椎稳定性变化。[结果]In-Space组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少于PLIF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pace组和PLIF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5%(2/31)和26.47%(9/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PLIF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腰痛VAS评分高于In-Space组(P<0.05)。In-Space组手术节段、上邻节段ROM术前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中,In-Space组手术节段ROM明显大于PLIF组(P<0.01),PLIF组上邻节段ROM明显大于术前(P<0.05)及In-Space组(P<0.05)。[结论]PTED联合InSpace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完成良好减压的同时,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且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腰椎退行性疾病 撑开系统 in-space 融合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